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洗骨葬

二次捡骨葬也称“拾骨葬”、“金罂葬”、洗骨葬”是中华民族的古老葬法。考古发现,仰韶文半坡类型有多人就是二次葬。在古代文献中,也多有记载,战国时期的《列子》及《隋书》史籍,都记载了古代荆楚地区的一些二次捡骨葬习俗。可见,拾骨葬在古代曾普遍流行,待周礼兴起之后,提倡“入土为安”,将重新起葬视为大逆不道的行为,这种葬法在汉族中逐渐消失。但在少数民族中多有保留,广东、广西壮族、瑶族,云南苗族以及福建、浙江畲族,
都有二次
捡骨葬习俗。


目前在这几个省份不分少数民族还是汉族,都保留着捡骨葬的习俗。此外客家人也盛行此方式,
其原因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一种说法是受少数民族影响,
另一种说法是长期迁徙的需要。
客家人经常迁居。为了不抛弃祖先的遗骨,
因此在逃亡或移民时一定将遗骨带走。
于是客家人就产生了洗骨改葬和信风水的遗俗。

二次捡骨葬基本操作形式是:
先用棺木土葬死者,过了三年、五年或更长时间后,
挖墓开棺,要请检骨师将先人骨骸取出,
古代是先将遗骨擦拭干净,暴晒之后
由下而上,依趾、足、腿、股、脊、胸、手、头的顺序
装入名为「金罂」(也叫金坛)的陶罐中,
盖上圆盖,再修永久性葬。埋葬在风水好的地方。


在四川,这又被称为检筋骨。应是受进入四川的客家人的影响。

客家人是汉族的一支,属中原汉人。
由于战乱,大量中原汉人背井离乡,
辗转迁徙到以宁化石壁为中心的闽赣结合地区。
当时集中到宁化或石壁居住的客家人,
来自8省50多个州县,
这也说明他们到宁化之前是分散的,未形成特别的民系。
客家人从四面八方集中到宁化(石壁),
主要原因有2条:
一是自然条件,石壁是一个拥有200平方公里的平坦盆地,土地肥沃,
提供了优越的生息条件。
二是人为条件,宁化,特别是石壁,开发较早,
这一地域在南宋之前无战乱,社会安定。
唐末黄巢起义军自北而南,
自江西、浙江进入福建、广东,而又北上江西,转了一大圈,
并未进入宁化,宁化便成为“世外桃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风水堪舆:关于捡骨葬的起源你知道多少?
古老离奇的墓葬形式——“二次洗骨葬”
宁化客家人“七月半鬼节”的民俗风情
[客家姓氏]邓(deng)
略论客家文化的形成及其多元因素
客家人的七月半,是这么过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