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杰西卡·罗森:研究中国的“他者”视角

古代中国作为一个强大和极富影响力的中心,不可避免地与它周邻的地区发生互动。
     

作为一个毕生研究中国的学者, 罗森既讨论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汉代的墓葬习俗,也对康雍乾三朝的文物饶有兴致,上下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全都在她的关照范围之内。
 

罗森教授的中文很好,可以用中文进行演讲。但与那些在中国生活多年、能操一口流利汉语的“中国通”相比,她更喜欢在中国之外研究中国的“他者”立场,她说:“对大中国来说,我是一个来自西北的蛮族。”
 

全文共3700字,阅读大概需要8分钟。
 


杰西卡·罗森: 研究中国的“他者”视角


作者 | 方笑天  杨雪梅

 

 

 2017年5月22日至6月9日,应北京大学“大学堂”讲学计划的邀请,英国著名艺术史学家、考古学家、牛津大学教授杰西卡·罗森(Jessica Rawson)访问北京大学,进行了四场系列演讲,总题目是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间古代中国与她的西方邻居们的接触与联系。
 

    

 5月的北京已经炎热,偶尔在傍晚也会有短暂的瓢泼大雨,有两场演讲还赶上了端午节的小长假,但这都没能阻挡住慕名而来的听众,罗森教授的讲座场场爆满,在过道与门口也都拥满了站着听讲的人,微博与微信上也全是讲座的直播,看来,大众也不愿错过这次学术盛宴。

 

 数千年的中华文明都在她的研究之内


5月23日。北京大学第二体育馆地下报告厅。罗森教授开始了此次系列演讲的第一讲。讲座的题目是”两个古代社会(公元前3000至公元前1000年):中国与美索不达米亚,相似与差异”。
 

出生于1934年的罗森身着黑色上衣与同色半裙,外搭带红色和蓝色花卉图案的短外衣,精神饱满,优雅得体,用她自己的话说,这是自己无法放弃的“老牌英国学者的穿戴风格”。不过在学术层面,她却远非老牌英国学者这么简单。
 

 

在数十年的时间里,她的名字与英国诸多知名学府及博物馆联系在一起:她就读于剑桥大学及牛津大学,20世纪70至90年代在大英博物馆东方部工作二十余年,1994年以来任牛津大学中国艺术考古专业教授、英国牛津大学副校长以及该校最古老的学院——墨顿学院院长。1990年她荣膺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2002年,因其对中国研究所作出的突出贡献,被英国女王授予大英帝国爵级司令勋章。

 

 罗森教授演讲前开宗明义,她更关注不同文化发展路径的不同、跨区域的联系及其中国与周边地区的接触。  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是罗森教授最早从事研究的地区,也是西方认识古代世界、构建社会发展模型所仰赖的重要区域之一 ,她在演讲中展示了当地公元前十千纪至前三千纪的重要遗迹,如位于土耳其的新石器早期遗址哥贝克力巨石建筑群、新石器至红铜时代的加泰土丘、青铜时代的欧贝德、乌鲁克等遗迹遗物,并突出了雕塑作为“象征(representation)”的载体的重要性,包括新石器至青铜时代的驯化动物、狮子雕塑和公元前三千纪之后的人物肖像。
 

 

反观中国同时期的象征载体——从新石器晚期的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到之后的商周时期,经历了陶塑、玉器纹样、青铜铭文等不同阶段,这与西亚所习用的三维人像或二维图像完全不同。新石器时代晚期,玉琮、玉牙璋等器物在各文化中被广泛效仿、传播,揭示了当时存在的重要的区域联系。
 

 

二里头遗址是不得不提的重要节点,这一时期的重要现象是青铜技术和成品从西北和北方传入,青铜器迅速发展,但从使用、技术、原料三方面可以归纳出三个网络:贵族墓葬中一致的随葬方式所反映的家族网络,擅长陶范与铅青铜制作反映的技术网络,铜、锡、铅原料反映的资源网络。青铜容器的铸造意味着对巨大人力物力的组织。

 


  “一个地域广大而统一的社会逐步诞生,这在世界其他地区还未曾出现。对于中原而言,青铜文明的意义与西亚地区并不相同,用‘青铜时代’‘国家’等描述西方古典社会进程的术语来概括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阶段恐怕并不恰当。”罗森教授概括说。

 

 

罗森的一些观点并不新鲜,但她总能为我们提供独特的视角和新的资料。在北大的四次讲座,她从公元前3000年的中国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讲到公元5至9世纪的北朝隋唐与新型国际体系,其间跨越了4000年的时光。罗森教授称之为一次“跨越时空的旅行”。


 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对她研究的概括,她所跨越的正是中国璀璨历史中那些宏阔的时空。


2011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了汇集她代表作品的《祖先与永恒——杰西卡·罗森中国考古艺术文集》一书,如今已经一书难求。在书中她既讨论了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汉代的墓葬习俗与装饰等等话题,也有谈及万历皇帝画像、康雍乾三朝文物展览的文章,上下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全都在她的研究范围。


 

“一个崇尚汽车所代表的速度与未来发展的社会,其所重视的价值与一个以供奉祖先的青铜器来体现个人成就的社会相当不同。”罗森说。


 

        

  “接触”比“影响”更适合定义不同文明间的关系 
 

作为一个毕生研究中国的学者,罗森教授的中文很好,可以用中文进行演讲,在讲座的提问环节中,她甚至会特意向那些用英文提问的听众强调“用中文,我听得懂。” 


事实上,自20世纪70年代起,罗森就多次访问中国,也数次到北京大学、故宫博物院参加学术交流,和许中国的许多考古学家都成了好朋友。但与那些在中国生活多年、能操一口流利汉语的“中国通”相比,她觉得自己还是更像一位在中国之外研究中国的“他者”,就像她在讲座中的玩笑所言:“对大中国来说,我是一个来自西北的蛮族。”
 

 

 在北大的系列讲座中,罗森教授多次强调自己在研究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时,更倾向于使用“接触”一词(contact),而非传统常用的“影响”(influence)。她谈及自己曾用十年时间考虑半月形地带、草原、中原的关系问题。草原人无法放弃骑马,正如中原人无法放弃谷物种植,所以这两个社会始终保持着完全的差异,并不能真的互相“影响”。


 

   

她举了中国的铁器为例。铁器完全是从外部传入中国腹地的,但中国腹地使用了全新的技术冶铁,用来制造农具、制造在死后可以保护自己的铠甲,赋予了铁器全新的使用方式,改变了其内涵,而对于黄金,中原的的接受程度就低得多。“我们不能使用‘影响’这个词来描绘草原和中原的关系,这两个文明实际上是在进行‘接触’,并在接触的过程中保留对自己有利的,而摒弃那些违背自己传统的、无法被转化的,两个文明中具有自己特色的物质文化面貌则一直被珍视着保持着。”


 

     

  ”他者“的角度使罗森教授有一双慧眼敏锐地寻求各种相似背后的根源。因为在大英博物馆工作的缘故,她可以看到大量的文物,更容易捕捉到来自不同区域的文物所具有的相似性。通过对新石器时代的玉琮、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周代贵族间流行的草原风格器物、秦及欧亚草原和地中海帝国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遗迹遗物、北朝隋唐的佛教与金银器等代表器物的研究,她深入地探讨了欧亚大陆不同时代的主流文化之间的联系,织就了密密麻麻的各种关系网络,并试图寻求每一个网络形成的推动力,以及不同的推动力所导致的不同方向的扩散传播。


更为重要的是,罗森教授透过这些讨论,进一步探讨了中国在面对纷繁变化的国际局势时,如何做出反应并构建自己的社会,在不断吸收新思想、材料的同时,也保持自身深刻而独特的文化传统。    


罗森笑着说,随着自己的讲座接近尾段,中国也变得比之前更为强大,吸引了众多周边国家的外国人前来,当然也受到周边国家更大的压力。表现在考古方面就是更多的物品从外面传入中国,但对于物品的关注遮蔽了人们对于为什么这些外来物品会在此时此地出现的思考。


 

“中国一直是一个乐于接受外来事物的大国,但同时,它只接受与吸收对自己有益的东西,其他的则顽固地保持自己的特征。”

 

      

四场系列讲座之外,罗森夫人还在故宫做了一次演讲,并与其他老朋友举行了一些内部的座谈与交流。8月份她会再到中国,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合作对中国南方的青铜器及冶金术、欧亚草原的文化传播等等课题进行考察。从数十年前中国学者到欧美去学习考古与艺术,到如今像罗森教授这样著名的西方中国研究专家来中国进行学术交流,中国与世界在考古与艺术方面的新互动模式日渐形成。

  

 正如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杭侃所说,罗森的研究总会让中国学者觉得有一点“出乎意料”,但她的论述所秉持的独特视角,确实在很多时候冲击着我们的既有认知和研究框架。我们在某种程度上要感谢这种“他者”视角,正是由于有罗森教授这样的海外中国研究者,才使我们对中国的理解有了不同的维度。 


 

人物STORY 的话?

   

罗森的英语很好懂,又会说汉语,这是她的讲座备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当然她依然认为汉语非常难学,她开玩笑讲,古代中国之所以受到外来的影响并不明显,可能是因为汉语本身太过强大,任何一个外国人对于汉语都会望而生畏。


她是较早关注中国夏商时礼器的组合使用传统的。有一段时期,她的论文总是从不同的方面论证西周对于商朝礼器的传承、借鉴和舍弃。她所注意到的文物或者文献总有些是我们所忽略的。
 

记得是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庆祝自己的90岁生日时,罗森作了一场《早期中国及其创新技术》的报告,她对比了西亚和中国不同的饮食加工传统,认为西亚的烘烤传统和中国的蒸煮传统非常深入地影响了各自的文化发展。中国的陶器主要是炊器,它的出现反映了中国早期的炊煮传统,商周时期高温陶瓷器的产生,显示中国掌握了高温控制技术,而正是这一技术带来了中国早期铜器与铁器的高度发展,形成了与西亚冶金术不同的途径。

 

你立刻会觉得这样的研究很厉害。至少我就是这样被她吸引的。

      

她的学生们说,她看起来是和蔼的,会仔细聆听你的意见,但她其实是固执的,不轻易改变自己的观点。她的视野是开阔的,对新的考古发现是敏感的,她乐意与人分享她的观点,别人也乐意与她分享相关的资料。

 

所以,她没有理由不受欢迎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讲座讲谈| 大势之变:从北方草原铜兵器、佩饰到中国青铜容器的转换
杰西卡·罗森北京大学名誉教授授予仪式暨讲座在北大举行
纪要|【讲座】杰西卡·罗森:秦与欧亚大陆的伊朗、草原及地中海帝国
访谈 | 除了兵马俑,中国如何向世界展示自己? ——专访著名汉学家、英国学术院院士杰西卡·罗森
直播预告|国际知名考古学者罗泰开讲先秦经济考古
TED讲座:西方视角中的中国崛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