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札记:倪润安博士新著《光宅中原:拓跋至北魏的墓葬文化与社会演进》

作者简介:

倪润安,男,197410月生,现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唐考古、民族考古。曾先后参加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青海省都兰县热水吐蕃墓葬、山东省章丘市东平陵故城遗址、陕西省凤翔县秦都雍城遗址等的田野发掘工作。在《考古学报》《考古》《文物》《北京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考古学论文40余篇。主持或参加国家文物局文化遗产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等10余项。


  • 本书从考古学视角探讨拓跋鲜卑早期迁徙路线并探讨相关理论问题,是一次具有创新意义的学术尝试,不但丰富了对拓跋鲜卑早期历史状况的研究,而且对进一步探讨拓跋鲜卑以及中古北方少数民族生存发展状况具有启发意义。

  • 本书严谨的研究体系、翔实的考古资料,图文表格并茂的撰述体例,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也充分体现了作者不畏艰辛、耐得寂寞的治学精神。考古学研究包含大量田野考古调查工作,风餐露宿,栉风沐雨,艰辛胜过旁人百倍。谨此向作者致以由衷的敬意!

  • 对于研习历史学的我来说,对考古学不免有“隔行如隔山”之叹。因此阅读这部专著,主要是学习、学习、再学习的过程。


倪润安博士《光宅中原:拓跋至北魏的墓葬文化与社会演进》(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3月版,34.5万字)是一部考古学专著。作者充分运用考古学研究方法和研究资料,同时充分占有历史学研究方法和文献资料,以大量墓葬考古资料为基础,对拓跋鲜卑的起源、南迁路线进行考察,对拓跋鲜卑文化和社会的变迁转型问题进行了探讨。由于文献记载资料的不足,学界对拓跋鲜卑早期历史状况一直了解不够充分,且在不少问题上存在争鸣。本书从考古学视角探讨拓跋鲜卑早期迁徙路线并探讨相关理论问题,是一次具有创新意义的学术尝试,不但丰富了对拓跋鲜卑早期历史状况的研究,而且对进一步探讨拓跋鲜卑以及中古北方少数民族生存发展状况具有启发意义。

考古学与历史学有着非常紧密的亲缘关系。以史(文献)辨物(考古发掘文物),以物证史,两个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也相互依赖。不过两个学科又彼此独立,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对于研习历史学的我来说,对考古学不免有“隔行如隔山”之叹。因此阅读这部专著,主要是学习、学习、再学习的过程。作为一个“门外汉”,我在阅读中常常由于专业的隔阂而难以看懂,因而不得不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但我仍能从书中真切感受到作者严谨认真、潜心向学的治学态度。本书严谨的研究体系、翔实的考古资料,图文表格并茂的撰述体例,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也充分体现了作者不畏艰辛、耐得寂寞的治学精神。考古学研究包含大量田野考古调查工作,风餐露宿,栉风沐雨,艰辛胜过旁人百倍。本书是作者的博士论文,构思与写作始于2004年,博士论文完成于2009年,正式出版于2017年,由此则知本书前后共耗费十三年之功。十年磨一剑,信乎。谨此向作者致以由衷的敬意!

通读本书,获益匪浅。本书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考古学与历史学研究紧密结合,水乳交融,相得益彰。书中对主题讨论所涉及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充分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展开考古调查与研究。同时,又运用考古调查与研究的结果来推动关于鲜卑民族历史的研究,显示了考古学、历史学的双向密切互动。二是在考古学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历史上北方民族中原化的问题进行了颇有创新意义的理论探讨。本书认为北方草原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相处大体可归纳为三种模式,即匈奴模式、拓跋模式和蒙古模式,对拓跋模式进行了肯定,从而实现了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史理论探讨的跨越。

以上是笔者学习本书过程中的体会和思考。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学习探索的道路上,我愿与学界同行分享感受,交流心得,向同行学习请教,与大家携手共进,砥砺前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拓跋鲜卑迁徙路线研究获新进展
《鲜卑起源、发展的考古学研究》出版
上海书评︱沈睿文:拓跋-北魏考古概观
历史学核心期刊介绍
「学术中国·历史学」运用多种方法挖掘五帝时代真相
生物考古支持“锡伯族是鲜卑后裔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