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科学文教传统与世界意义(苏美尔-阿卡德文明二)

科学文教传统及其世界意义

自苏美尔-阿卡德时代开始,一种科学研究的传统逐渐形成。由于生产的需要,巴比伦人在几何、水利、建筑、机械等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知识,尤其是天文学和数学有了很大发展。

天文学方面,已知如何区别恒星与五大行星,对已知的星体命名,观察到了黄道,确立了以月亮的阴晴圆缺为计时标准的太阴历,将一年分为12个月,一昼夜分为12时,一年分为354日,为适应地球公转的差数,第一次设置了闰月;大量观象台被设置以定时呈报天象记录,这方面资料的长期积累,使后来的新巴比伦人得以预测日月蚀和行星会冲现象。在数学方面,因国内外贸易繁盛,巴比伦人的实用数学颇为发达,制成 160的立方表和平方表,对日晷、漏壶、杠杆、滑车的运用和测量都很出色;计数法采用十进位和六十进位法,六十进位法应用于计算周天的度数和计时;代数领域,古巴比伦人已可解含有三个未知数的方程式。


与知识的系统积累与传承相应,美索不达米亚出现了人类最古老的学校教育,寺庙学校、王室学校、私立学校相续出现。

在已出土的教育文献中,《恩奇曼西和吉尔尼沙的争执》、《学校学生》、《文士和他的不肖之子》等泥板书,颇能说明古代两河流域学校的概貌。当时教育目的在于培养文士。文士有高低之分。高级文士可充任官员或祭司,低级文士从事如秘书、公证人、掌印人、土地测量与登记员等职业。文士教育之初级阶段,以书写与计算为主要内容,之后则针对司法、天文、建筑、医学等不同领域安排相应的专业知识学习与实习,成为特定的文士(如司法文士)。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初级阶段),不讲求启发诱导,而强调大量练习与背诵强记,故以严格乃至严苛的纪律来管束学生。在流传下来的文献中,就有学生自述教师体罚学生的详细记载,还有记录着父亲训斥子辈和教师训诲学生的语句。

这种学校系统的发展,催生了一种“大学”式的学术研究。相对于后来的希腊人,这种研究更重视实用性而非思辨的纯粹或理论的自洽。占卜被美索不达米亚人视作是一种科学,所有的占卜术都致力于发现某种征兆并加以解释,对占卜所涉及的各种征兆进行编纂便构成一种科学研究。一个有趣的事实是,在预兆系统的文本中,经常出现“假如发生了X,则发生Y”这样的表达程式,而这正是以《汉谟拉比法典》为代表的美索不达米亚法典文献最突出的文体特点。

此类法典的内容多为处理日常问题的法规汇总,其形式是决疑式的(casuistic):法律被表述为一系列的具体事例,其情势被置于某个假设性的条件从句中(“如某人做了X”),紧接着是在这种情况下相应的法律处置(“对他的惩罚是Y”)。当代的研究已经证明,绝非所有在法典中记录下来的判决都是对于现实案例的真实裁定。它们往往被置于某些组别中,其中某一案例通过逻辑推衍被加以扩展(即添加不同的变数),而相应的处理则通过先验推理给出,如《汉谟拉比法典》中的229-231段所表现的那样。

在法典与占卜预兆汇集中表现出来的决疑法风格正代表着某种典型的“科学”风格。这一意义上的法典,是描述性而非规范性的,它不依赖于抽象的法律范畴或定义,而更接近于某种针对典型性案例而推演展开的学术研讨或教科书编撰。这种美索不达米亚的法学传统,不但影响了赫提人前13世纪的法典和犹太《旧约》中的相关法典(《出埃及记》211-2216;《申命记》21:1-25:16),更跨越地中海流域传播至罗马,深刻影响了被视作罗马法起源之《十二表法》的形式与内容。

小贴士:《汉谟拉比法典》

229. 假如一个建筑师为一人造房,没有让其所建者保持坚固,它所建的房子倒塌并压死了房屋主人,这个建筑师应被处死。

230. 假如它压死了房屋主人的一个小孩,他们应处死那个建筑师的一个小孩。

231. 假如它压死房屋主人的一个奴隶,他应通过奴隶换奴隶来赔偿这个房屋主人。


巴比伦人这种带有强烈的现实感的科学精神与其宗教情感、宇宙想象结合在一起,产生出将苏美尔-阿卡德传统、闪米特宗教元素与巴比伦本土信仰融为一炉而充满瑰伟想象、夸张铺陈、深思密义的伟大文学,史诗《吉尔伽美什》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吉尔伽美什》之苏美尔语版本可以上溯到公元前3000年,而真正奠定其崇高历史地位者,是由12块泥版构成的经典巴比伦语版(第12块泥版的内容相对独立)。直至公元前八世纪,它是整个西亚地区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伴有赫提语和胡里安语(Hurrian)的译本传世,并跨越地中海,为《荷马史诗》的创作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参考线索。

 

《吉尔伽美什》的前半部分(泥版1-7)表现为典型的英雄史诗:

 

  • 为了在人间能有与乌卢克(Uruk)之王吉尔伽美什相匹敌者,诸神在荒野创造了恩基杜(Enkidu)。这个在城邦之外半神半兽的生灵,让吉尔伽美什感到不安。他设计以美女将恩基杜从荒野诱入城邦,并在这里和恩基杜展开搏斗。经过一场生死大战,两人不分胜负,惺惺相惜,化敌为友,结为生死之交。

 

  • 随后二人相约建功立业于人世,结伴出征极地雪松林,历尽艰难困苦铲除护林怪物胡姆巴巴(Humbaba)。此后,因吉尔伽美什拒绝女神伊诗塔尔的求爱并出言讥讽,引致她降下天牛祸患世间。两人齐力杀死天牛后引起天神震怒,必欲其中一人致命。恩基杜被选中代吉尔伽美什而死。

 

恩基杜之死是整部史诗主题与风格的重大转折。

 

  • 在恩基杜死前,虽见惯人间生死,但众人碌碌,无法让吉尔伽美什以同类视之,也即从未将这一命运真正联系到自己身上。只有在亲历与他同样出色的挚友之死后,伤恸至深的他才真正认识到自己也终有一死。

 

  • 于是他遍寻世界求不死之药,历尽艰辛,终于感动经历大洪水之劫难而获得永生的上古智者乌特纳匹什悌姆(Utnapishtim)赠与他不死药。回家途中,疲惫至极的吉尔伽美什在一处池塘中沐浴,不死药为蛇所偷吃,自此蛇通过褪皮而获新生不死。

 

  • 吉尔伽美什哀叹之余,也明了永生于人类终不可得。遂返回故土,成就一代名王。

 

史诗第十一块泥板最后是他回到故乡后对乌卢克城墙的赞歌,也正寓示人之生命虽不能无死,但人间功业却可得不朽。


吉尔伽美什与偷走他神药的蛇

这一阶段的吉尔伽美什,是深切体会生命之有限性的哲人,是发愿超越此有限性实现永生的宗教修行者。尽管依然带有浓厚的宿命论气息,但《吉尔伽美什》开启了一种全新的依靠自我力量从生死命运中摆脱出来的路向。

这种路向根本上超越了这一地区各种宗教传统将生命理解为神祇所创造产物的“创生”论教义,而指向以生命本身为旨归、通过自我超越而得解脱的“生生”之道。在此意义上,这部史诗可谓是中国道家特别是丹道一系的先声。它所蕴含的内在逻辑在道家的理念与修行中方才深切著明地展现出来。


小贴士:

在《吉尔伽美什》的第十一块泥版中,乌特纳匹什悌姆向吉尔伽美什透露了远古大洪水的隐秘,这一部分内容与产生于公元前1700年左右的巴比伦史诗《阿特拉哈西斯》(Atraèasis)对大洪水的记述极为相似,当是源于同一版本,阿特拉哈西斯与乌特纳匹什悌姆为同一人。

这是人类历史上保存最古老的大洪水传说,并直接构成《旧约》中诺亚方舟故事的原型。

前轴心时代的终结

埃及文明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代表着人类在前轴心时代最高的文明成就,其影响均超出了其所处区域的限制。

作为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之巅峰代表的巴比伦文明,更成为了当时自北非到地中海的广阔空间各不同国族的文明引领者。

在埃及,太阳神瑞与冥界之主俄赛里斯的形象融合,标志其宗教传统的创新与圆熟。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与《阿特拉哈西斯》所蕴含之精神气质超越了这一地区既有信仰-认知体系的束缚,开启了一种通过不懈斗争自主命运之“人定胜天”的全新路向。人类文明实现轴心突破的契机渐趋成熟。

- END -

作者:白钢,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秘书长,著名语言学家和世界史-宗教史研究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文艺作品探析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社会生活与思想观念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学之一:产生与发展
《世界文学发展史》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学之四:《吉尔伽美什》1
在早期帝国时代,为什么流行英雄史诗?
比《圣经》还古老的泥板,记载了洪水的传说,诺亚方舟是真是假?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人类最早的文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