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宗教怎样才算中国化?

关于宗教中国化的讨论,近两年已有数百篇文章发表,讨论的内容非常广泛。在关于外来宗教的中国化方面,仅仅在宗教中国化的标准上,就众说纷纭, 仍然未有公认的结论。比如伊斯兰教,什么样的伊斯兰教才是中国伊斯兰教,或中国化的伊斯兰教?本文在此提出一种看法,旨在丰富这一讨论,并作为理解和推动伊斯兰教中国化的理论前提。

一种宗教从发源地向外传播的过程中,必然自觉或不自觉地面临本土化问题。但是在何种情况下,外来宗教才能被视为其所传播地域的本土化的宗教?


这里提出三个思考维度予以参考:地理的标准、法律 的(政治的)标准、文化的标准。

第一, 地理的标准


宗教总是起源于特定地域,它首先是一个地理现象,比如伊斯兰教起源于阿拉伯半岛西部的麦加、麦地那。它向东传播到中国,进入中国地理疆域内,发生了地理空间的转换。如果单单从地理学意义上说,伊斯兰教到达中国,在中国疆域范围内生存发展,已经是中国国内的一种宗教,它已经是中国的伊斯兰教了。

第二, 法律(政治)的标准


作为宗教载体的宗教信仰者,其法律地位也是考量外来宗教本土化的重要参考指标。一种外来宗教初到中国,如果其信仰者仍是侨民身份,法律上仍是外国人,那么中国人会本能地视这种宗教为外来宗教,如近代中国人曾称初来乍到的基督教、天主教为“洋教”,多半出于早期来华传教士为“洋人”的缘故。


外来宗教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信仰者转为中国人之后,不再是“洋人” 的宗教,可称为中国宗教了。


当前中国伊斯兰教中的“阿拉伯化”趋势,之所以令人担忧,就在于一些中国穆斯林在血统上认祖追宗,宗教上也做“精神阿拉 伯人”,淡化中国人的身份,这就是作为宗教信仰者的法律身份淡化在“去中国化”中的体现。


法律身份实质是政治身份,关涉政治立场、政治认同与国家认 同,因此法律的标准其实也就是政治的标准。

第三, 文化的标准


文化是很宽泛的概念,这里基于狭义的文化理解,不含法律、政治,仅从哲学、 语言、思维、礼仪、建筑、服饰等方面理解。宗教的本土化从文化上来理解,包括宗教教义哲学、宗教礼仪、宗教建筑等的本土化,而所使用语言的本土化是宗教本土化至关重要的一环。外来宗教的宗教语言一旦采用本土语言,尤其是宗教文本的本土语言转换,宗教思维的本土化会迅速发展,深层次的文化交融随之而来。


因此,宗教语言的本土化转换、宗教词语的 本土化表达是外来宗教本土化最为关键的一步,意味着宗教文化本土选择的完成,余下的仅是本土化程度的问题了。


宗教语言采用中国本土语言的表达,或更进一步,采用中国主体文化的语言——汉语的表达,是判断外来宗教中国化的重要标准。外来宗教虽然采用中国本土语言,如维吾尔语或藏语等,而未采用汉语,其中国化的深度、广度不如以汉语表达的宗教或教派,如藏传佛教之于汉传佛教,新疆伊斯兰教之于内陆伊斯兰教等。


上述宗教中国化的三种标准,从中国化的程度而言,是逐渐递进的关系。从地理的标准来说,外来 宗教来到中国,虽然完成了空间上的转换,毕竟仅是一种物理距离上的转移,宗教的各项要素未发生本土化改变,此时尚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化,仅是外来宗教在中国。


但是,一旦从法律或政治的标准看,宗教信仰者的身份转换为中国人,或者中国人皈依外来宗教,都是中国人信仰了这种宗教,成为“中国人的宗教”。这一转变对宗教中国化的意义也是巨大的, 说明宗教信仰者有了政治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基础,这是宗教中国化的法律或政治的前提。


文化的标准是中国化程度深化的标志。外来宗教从文化的各种要素上,与中国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彼此借鉴,相互影响, 共同发展,甚至在文化上彻底完成中国化转变,被大部分中国人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最成功的宗教中国化,这也是汉地佛教所达到的 中国化程度。

本文刊于《中央社会主义学报》2018年第2期

文章作者:李维建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示儿[七律平水韵一东]
昆仑|浅谈伊斯兰中国化​——从清真粽子说开来
米广弘: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重要意义
美机构:2075伊斯兰教将成最大宗教
信仰与危机
<转贴>邸永君:信仰的力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