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石云里:夏侯灶墓二十八宿圆盘与圭表的发现,弥补了古代天文学研究的空白


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历法的不断进步,历法的精确程度,又离不开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天文观测,需要精密的天文观测仪器。以前人们所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天文仪器,是汉武帝时期的浑仪。汉武帝之前使用什么观测仪器,一直以来并不清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石云里通过对西汉夏侯灶(?—前165年)墓出土的漆器进行研究,填补了这一历史空缺,发现了浑仪之前的天文观测仪器——圆仪,同时发现了用于指示节气的仪器圭表。我们采访了石云里,请他为我们介绍发现二十八宿圆盘与圭表的过程,以及发现这两件天文仪器的意义。


石云里

 



两件困扰考古学家的文物

 

二十八宿圆盘和圭表发现于阜阳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夏侯灶的墓中。汝阴侯墓是1977年当地农民平整土地时发现的,考古工作者在清理后发现了两座墓。通过墓中发现的封泥以及漆器铭文判断,墓葬的主人为汝阴侯夏侯灶及其夫人,距今已经2000余年。墓室中发现了大量漆器、铜器、铁器、陶器和杂器,太乙九宫占盘、六壬栻盘和二十八宿圆盘、圭表等与天文学有关的文物来自夏侯灶墓。

 

二十八宿圆盘由两个圆盘构成。上盘直径23.6厘米、边厚0.4厘米,下盘直径25.6厘米、边厚0.5厘米,两盘中心有圆孔相通。上盘面刻六颗圆点,与盘心孔正好连成北斗七星的图像。边缘密排一周小圆孔,总数为三百六十五个,对应古代的周天度数。下盘刻有二十八星宿名及其距度。度数大多接近唐代《开元占经》中所记录的二十八宿距度的“古度”。各宿分布并不均匀,明显是按照实际距度分布的。


二十八宿圆盘原件


二十八宿盘图纸(左:下盘,右:上盘)

 

圭表出土时位于陶编镈、编磬和陶编钟附近,由于发掘过程中考古工作者们并不知道它的用途,所以命名为“不知名漆器”。这是一件木质彩绘漆器,制作精美,出土时已经严重腐烂,留存下来的漆皮较为完整。器物主体为完全对称并以木铰链连接、可折叠的两个部分,展开总长68厘米,宽6. 2厘米,厚2. 2厘米,两部分折叠起来后的长度为34.5厘米,两部分的中部均被镂空,镂空部分分为两个层次: 上层( 折叠起来后为内侧) 为长方形,内有一个可折叠的长方形立耳,中部各有一个圆孔; 下层造型奇特,一半正好容纳两个刀形木块的组合,另一半则正好填入一个猪龙头状木块。


圭表原貌


圭表图纸之一


圭表图纸之二


圭表复制件

 

这两件文物出土后,专家学者们众说纷纭,但是最终也没有得出结论,成为了一个悬案。

 


二十八宿圆盘秘密被破解

 

二十八宿圆盘是用来做什么的?这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有些学者认为,它可能与太极九宫占盘、六壬式盘一样,是用来占卜的;也有一些研究者认为可能是用来观测的。但是双方都没有确凿的论据去证明。

 

“我参与到这个问题研究中,也是机缘巧合。”石云里介绍到。2010年,安徽博物院想要布置一个关于汉魏文物的展览,从中挑出了占盘这一类文物,想找相关的专家来进行研究,向公众展示古代占盘的使用方法。

 

“当时二十八宿圆盘的用途还不清楚,博物馆工作人员给我展示了这件文物。看到这件文物之后,我首先考虑一个问题:如果二十八宿圆盘是一个观测仪器的话,它应该有一个条件,那就是要有配套的支架。我看了当时的发掘简报,发现在圆盘的边上,还有一个方形的漆盒,这是一个突破口。”

 

发掘报告编撰者将这件漆盒称为“栻盘架”,并对这件漆盒做了测量,绘制了1:1的图纸,制作了原大的复制品。漆盒制作精致,长27.5厘米、宽16.5厘米、高3.9厘米。盒的中间有一层横隔板,还有一对日字形框架。架上有两片方形漆板覆盖,漆板两端有钩、有环,两侧有铰链。石云里通过一段时间的计算研究,发现这件漆盒其实就是二十八宿圆盘的支架。

栻盘架复制品


栻盘架原件


栻盘架图纸


栻盘架复原件

 

将二十八宿圆盘的上下盘同心地叠在一起,在中心小洞中垂直插入一根指针作为定标。利用这件支架正好可以把圆盘支撑到与当地赤道面平行的位置上,形成一个赤道式装置,用于天体赤道经度的观测。这件装置只能在阜阳这个纬度的地方用,换到任何一个其他的纬度上,都不能使用了。所以,所谓的“栻盘架”更确切地讲应该被称作“二十八宿盘架”。



二十八宿圆盘使用示意图

 

“二十八宿圆盘确实是一架天文观测仪器,可以用于天体赤道经度的测量,应该就是汉初文献中记载的‘圆仪’。”石云里说道。

 


二十八宿圆盘的发现,有重要的意义

 

二十八宿圆盘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这件圆盘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天体测量仪器实物,填补了中国古代天文仪器史上的一个空白。

 

天文学是一个以观测为基础的知识领域。随着社会需求的发展,人们对天文历法精度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天文观测精度的要求也就随之增高。中国天文学起源很早,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陶寺遗址就发现了观象台。早期天文研究处于观象授时阶段,就是通过观察太阳升起的方位和月亮的圆缺这样一些天象来确定年、季节和月份等。商周时期还没有完全摆脱观象授时方法的依赖,因为当时的观测手段以及相应的数学处理手段都还十分有限。

 

到了战国及秦汉时期,人们对天体运动规律的研究兴趣已经从太阳、月亮扩展到了五大行星,对天文历法数据经度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石申、甘德《星经》源于战国时代,其中列出了一千四百多颗恒星的坐标数值,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恒星表。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了帛书《五星占》,其中不仅列出了从秦元年(前246年)到汉文帝三年(前133年)五大行星的运动状况,还列出了它们的恒星周期、会合周期,另外还有每年和每天运动多少度多少分等数值。这些都是上述新趋势的直接体现。

 

精密的天文学研究离不开精密的天体测量以及相应的天文仪器。汉武帝时期出现了浑仪,元代又有了更加先进的简仪。在汉武帝之前,人们取得的观测成果是依靠什么工具取得的,这一直是一个谜。“直到二十八星宿圆盘的秘密破解,这个问题才得到解决。在浑仪之前,人们应该就是使用这样的‘圆仪’来对天体的位置进行测量的。二十八星宿圆盘的发现填补了中国天文仪器史上的一个空白。”

 

此外,这件“圆仪”也是一个赤道观测系统,这种系统直到今天仍旧有重要的影响。

 

从西汉时期的圆仪、浑仪到后来的简仪,中国古代天文观测仪器用的都是赤道系统。赤道系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一个重要发现。古希腊人天文学起步很早,但是他们使用的是黄道系统。今天我们知道,随着地球的自传,黄道在天球上的方位时刻都在变化,而赤道的方位则不会改变,使用起来更加便捷和稳定,还方便加载自动装置,实现对天体的自动跟踪。直到十七世纪,西方人才意识到赤道坐标系的好处,开始在天文仪器上使用赤道坐标系。“所以当代的天文学家都很佩服古人的这一项了不起的发明。”石云里对古人的智慧由衷的赞叹。

 


“不知名漆器”之谜

 

石云里还谈到了圭表的发现过程。“我在库房看二十八宿盘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那件‘不知名漆器’,觉得很像周星驰电影里的‘月光宝盒’。它可以折叠,上面有两个立耳,立耳中间各有一个孔,像是用来瞄准的东西。我请求把它的图纸和模型拿回来仔细研究,结果发现这件漆器上面有一些特殊的符号。最关键的一个符号是由四个‘⊥’围成的一个四方形,四方形的中间有一个圆点。‘⊥’这个符号其实在甲骨文、金文中就有了,是‘土’的意思,还含有立表测影的意思。四个‘⊥’显然与‘圭’字有关。”圭在秦汉时期是玉制礼器,但《周礼》中记载的“土圭”却具有测影的功能。

 

“后来我经过研究发现,这件东西确实可以指示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石云里介绍到。他的研究表明,在阜阳这个地方,将这件漆器支起来,水平地安放在南北方向上,在正午的时候就可以利用立耳取日影。春秋分那天,日影正好到达四个“⊥”字形围成的中间那一点。冬至日影子最长,可到达底座的端点。夏至影子最短,正好到达另外一个有明显标记的地方。


圭表使用示意图

 

1965 年,江苏仪征石碑村东汉1号墓(属东汉中期以后) 出土了一件带有刻度的尺状器物,最初被当成尺子,但经天文史家考证,确定它为一架折叠式圭表。夏侯灶墓出土的这架“不知名漆器”与仪征东汉墓出土的可折叠圭表在结构上存在许多相似之处,“所以它也是一个可折叠的圭表,但是这种圭表不是用来主动测量的,而有点像我们今天的手表。”石云里这样形容到,“每个人都用过手表,你不用自己测时,手表自己会为你指示时间。圭表也有指示时间的作用:每年四个最重要的节气那一天是否到了,只需把圭表拿出来一摆就知道了。”

 

这件圭表折叠之后的长度,与《周礼》里面记载的土圭的长度是一模一样的。并且圭表出土时与编钟等礼器摆在一起,因此应该也是一件礼器。古人认为音律与节气和月份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将测量节气的圭表和乐器放在一起显然体现了这样的认识。

 

二十八宿圆盘和圭表,两件文物,一段被历史掩埋了2000多年的历史。

 

 


 

点击下面图片即可查看

《国宝守望者说》

第一季、第二季人物专访内容

 

陈永志:鹰顶金冠饰

万全文:曾侯乙编钟

田晖:霍去病墓石刻

吴永琪:跪射俑

徐艳红:长信宫灯

郭思克:孔子见老子画像石

李则斌:长毋相忘铭合符银带钩

吴凌云:丝缕玉衣

侯宁彬:秦始皇陵铜车马

范德伟:错金铜博山炉

周亚:商鞅方升

魏乾涛:四神纹玉铺首

王庆卫:熹平石经

张维慎:象牙算筹



方勤:曾侯乙尊盘

郭思克:龙山蛋壳黑陶杯
张敬国:凌家滩玉版玉龟

何周德:人头壶
蔡琴:良渚玉琮王

王毅:太阳和神鸟金饰

马文斗:贮贝器

张元成:西周玉组佩

杨志刚:大克鼎

张居中:贾湖骨笛

齐吉祥:司(后)母戊鼎

江旭东:越王勾践剑

朱家可:青铜神树

谢虎军:镶嵌绿松石铜牌饰

唐际根:妇好凤玉

马萧林:莲鹤方壶

马燕如:司(后)母戊鼎

强跃:杜虎符
朱家可:青铜人像
唐际根:妇好鸮尊

戴向明:陶鹰鼎

陈亮:何尊

戴向明:红山玉龙

罗向军:兆域图

 冯时:嵌绿松石甲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皖人最早测量二十四节气
汉墓漆器竟是最古老天文观测仪
最老的天文仪器什么样(新知)
中国学者称发现世界上现存最古老天文观测仪
测天仪器:赤道式装置浑仪
今日谷雨:看郭守敬如何精准测定二十四节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