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瓷易鉴,人心难测


釉泡老化如珍珠(显微放大图)

 

    当今中国古瓷器收藏和鉴定界的概况是:混乱。
    混乱之源是:金钱第一的收藏心态。

 

    当今这个时代的特征是信息流量巨大,从而引起一大批人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而采取“跑马观花”的“浏览方式”来学习和接受各种信息。这就造成人们“性情浮躁、难以静心、一知半解、逻辑思维不严密、胆子特大”的性格特征。同时,现在的人对待生活多采取模糊娱乐法,美丑模糊,好坏模糊,好听与难听模糊,真伪模糊,就连颠倒本末也能获得很多人的喝彩

 

    古瓷器真伪的鉴定并不难,因为新烧的瓷器和几百年前的瓷器有许多不同之处:

 

    一是古瓷器釉层内部的釉泡没有刺眼的光芒,新烧的必然光芒耀眼;假若对新瓷器进行做旧,釉面就必然留下伪作痕迹,釉层内外的变化不同步就很明显。做旧的目标大多数是“出土器物”,一般不会做“传世器物”。可是,自然出土和假出土器物,表现差异是很明显的。只要研究过一两年古瓷片的人,只要不是故意装傻的人,都是用不着我多费言语的。



西周青瓷方罍釉面老化状态(10倍放大图)


    二是入土几百年的器物,釉层内部的釉泡大多数表现为多形态,多层次的颜色;假出土的器物釉层内部的釉泡成色是统一的,没有变化层次的。

 


明代青花瓷片釉层老化的釉泡状态(高倍放大图)

 

    三是附生在出土器物上的土碱(钙化物),那种结构紧密的自然状态,那种渗入胎釉的紧密结合程度,那种土碱厚薄的自然过渡状态,都是人力无法做出来的。

 

     


                              洪武釉里红梅瓶底部的自然老化状态     

                                               
    四是古瓷器典型的老化釉层内部,用肉眼看不到的那些多变化、多形态的结晶体,是人力无法做出来的。

 

  


        元代釉里红双耳瓶底部的自然老化状态


    人工所做的结晶体都是肉眼可见的、形态单一的,颜色无变化的。



 


洪武青花军持底部的自然老化状态

 

    古瓷器真伪的鉴定并不难,因为许多并不够聪明的人,并在真伪古瓷鉴定中多次出错的人,同样头戴“著名专家”的桂冠,到处奔波去为大家鉴定瓷器。为什么?资历长啊!资格老啊!所处地方或者单位的地位尊贵啊!

 

 

 明代青花瓷片

               



    古瓷器真伪的鉴定确实不难,因为鉴定瓷器不过是分析瓷器的新老程度,用高倍放大镜或者显微镜,就足以解决问题。过去的老前辈就只是凭眼睛看,还用不着分析到分子和原子。大家都知道,就是毫无鉴定知识的人,对新烧的砖和十几年前的砖,都是能够轻易分辨出来的,更不用说新买的碗和百年以上的碗的差别。鉴定真伪古瓷,就是分别新老而已,就那麽简单

 

元代龙泉窑瓷片

  

元代龙泉窑瓷片


    可是,由于经济利益的冲击和影响,一些很有影响力的人把简单的事情变得非常复杂了。

    为啥要把简单的事搞复杂呢?有以下几种原因和情况:


    一是传统观念作祟,保守教学,不让大家明白关键点。大多数出版物,有大图片,没有微观图片;只讲外观形态:造型、纹饰、胎色、釉色、款识等等可以被仿制的宏观方面,避而不谈胎釉老化的各种微观表现和出土瓷器的附生物状态,这些用高倍放大镜才能看到而人力无法仿造的本质变化,他们不去研究,或者研究成果作为私有“资产”秘而不宣,以图私利,让那些不懂鉴定的人主动“送钱”。
 


明代民窑青花瓷片老化釉层内,各种形态的结晶(显微放大图)

 

    二是千方百计制造混乱,过分夸大伪品的乱真程度,设置难度障碍,让人们知难而退。

 


明代民窑白瓷高足杯老化釉层内的结晶体(显微放大图)


    三是一部分半罐水,自己根本不明白如何鉴定,也不下苦功研究,矮子看戏瞎起哄。这类人数量最多,最易搅乱视听。

 

明代青花碟瓷片,老化釉层内外的霜晶状结晶体,与伪造结晶相近,但有明显差别

    四是瞎子摸象,看问题不全面,固执己见,并敢于发表看法,敢于批评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人。

 


明代青花瓷片釉层内的釉泡状态


    五是,管中窥豹和本末倒置,舍本求末,造成观点对立,互不相学。

 


明代早期民窑青花瓷片老化釉层内部的钙化状“附生物”


    六是标新立意,独出心裁,不顾后果,只图出名。

 


明代早期官窑瓷片表面的“钙化状附生物”


    七是故意捣乱,颠倒是非,混淆黑白,把真的“鉴定”成假的,把假的“鉴定”成真的。


北宋早期定窑小瓷碗上的锈迹斑“附生物”,与人工伪作有非常大的差别

 

    附:安久亮的文章(部分摘要)

    一些鉴定机构破坏行规,见利忘义。

    一些研究员、副研究员甚至从未参与过文物鉴定工作。

    一些被推崇的鉴定家或者鉴定单位,他们都知道作藏品鉴定是要实事求是的,来不得马虎和虚假,但又经受不住物质利益的诱惑,把收藏品鉴定变成一项交易。

    ……有的同买家勾连,把送来鉴定的真品说成高仿品,把价值较高的说成不值钱的;有的同卖家串通一气,把送来鉴定的假品说成真的;还有的为了得到较高的鉴定费,就按照送鉴人的要求确定超高的价值;有的甚至为了收取鉴定费,或者为了组织一场拍卖会,强迫鉴定者改写自己的鉴定结果,将假的说成真的。……收藏品的鉴定是相对的,是有误差的,这本来很正常,但是,利用这一点赚取钱财,甚至故意混淆是非,颠倒黑白,骗人或帮助骗人,就十分可恶了。有些人沽名钓誉,鉴定技能不求进取,什么都敢看,什么都能看,什么证书都可以签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元青花有多美
汝窑鉴定的五大细节,图文详解带你辨真伪!
从器物的胎质谈古陶瓷鉴定
古瓷鉴定其实很简单(3):从火石红鉴定瓷器真伪
【知识】各年代青花鉴定方法
民间“元青花”真假如何识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