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流落海外的清雍正珐琅彩瓷(组图)

 内容概要:清宫珐琅彩瓷,又名“瓷胎画珐琅”,俗称“古月轩”。由宫中造作办珐琅作承接烧制,造型和绘画图案经常是皇帝亲自设计和修改的,以景德镇御窑厂之精美白瓷作为素胎,宫中优秀画师精心绘制。宫中史料记载有,雍正七年至十三年期间,共制作428件,多数成双成对。

清宫珐琅彩瓷,又名“瓷胎画珐琅”,俗称“古月轩”。由宫中造作办珐琅作承接烧制,造型和绘画图案经常是皇帝亲自设计和修改的,以景德镇御窑厂之精美白瓷作为素胎,宫中优秀画师精心绘制。宫中史料记载有,雍正七年至十三年期间,共制作428件,多数成双成对。康雍乾三朝总数应该达千余件。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收藏的清宫珐琅彩瓷总计五百多件,二百多个品种。图片里的瓷器为美国大都会博物院和大英博物馆认定属于清雍正时期的珐琅彩瓷。其中一件“清雍正珐琅彩团蝶纹碗”,被认为是“着有36种颜色”,是迄今发现的珐琅彩“着色”最丰富的一件瓷器,其笔画亦丝若游丝,非常流畅,令人叹为观止。

 

 

清雍正珐琅彩过枝桃实纹盘,美国大都会博物院藏

 

 

清雍正珐琅彩金地花卉纹盘一对,大英博物馆藏

 

 

清雍正珐琅彩牡丹纹碗,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清雍正珐琅彩团蝶纹碗,大英博物馆藏

 

珐琅料是一种人工烧炼的特殊彩料,十二世纪左右出现于欧洲,明初即十四世纪传入我国,明景泰年间铜胎掐丝珐琅大放异彩。清初康熙时瓷胎珐琅彩在宫中创烧成功,雍正六年(1728年),宫中自炼成珐琅彩料,色料品种双倍于进口料,达20余种,使宫中珐琅彩瓷器制作益臻精妙,登峰造极。乾隆中期,清宫珐琅彩为粉彩所代替,清宫庭珐琅彩随之消失。

 

雍正初期有部分珐琅彩瓷沿续了康熙时的特点,色彩浓重,多以紫红、蓝、黄等为色地,图案以花卉,翎毛为主,规矩端庄,有极强的装饰性。之后不久,珐琅彩瓷风格即以雍正自己的审美情趣为意志,转为文雅精细之风格。雍正珐琅彩瓷器型线条流畅,瓷画偏重写意,内容从花卉,翎毛扩展至山水,人物等,多寓意喜庆吉祥,高官厚禄,福寿康宁。瓷绘构图疏简,呈大面积留白;敷色秀雅,层次分明,勾画点染皴擦等诸法并用;笔触精细似毫芒,似鬼斧神工;瓷绘还借鉴西洋透视技法,十分讲究光感与色感;不少是诗、书、画、印章融于一体,充满诗情画意,书卷气十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些流落海外的清雍正珐琅彩瓷
必看:这三个顶级博物馆的珐琅彩值得你细品!
聚焦丨大英博物馆95号展厅的珐琅彩
大英博物馆之大威德基金会馆藏精美珐琅彩瓷
珐琅彩有哪些特点?藏友们不可不知!
一个漏:粉彩价买到珐琅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