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帝内经·素问·移精变气论·第十三

 移精,是指转移精神;变气,就是改变气血运行的状态。移精变气即运用心理疗法调节病人精神,改变其气血紊乱的病理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故篇名为“移精变气论”。

 

●黄帝问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己。今世治病,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

   黄帝问道:我听说远古时候治病,只要使用精神安慰,用一些祝由的方法就可以了(可能是一种古代的精神疗法,有精神安慰的意思)。而当今的时代,用内服的药从内治疗,同时又用针刺、砭石疏通经络而从外部治疗,即使这样还是有的病愈有的就不行,这是为什么?

●岐伯对曰: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暮之累,外无伸官之形,此恬淡之世,邪不能深入也。故毒药不能治其内,针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己。

   岐伯回答道:远古时候的人们,生活在飞禽走兽之间,天气冷了就活动身体,产生阳气(释放能量)以驱散寒冷,天气热了就走到阴凉的地方,躲避暑气。既没有眷恋思慕等情志来耗散精神,也不会追逐名利而使身体过度疲劳。人们生活在一种安闲清静,没有争名夺利的时代里,(自然会精神充沛,气血充实)所以外邪时很难深入体内的。(因为得的病都病情轻微)因此,治疗时不用内服药物,外用砭石,只要精神安慰之类的祝由方法即可治愈。

   这也说明动物为什么可以尽享天年。

●当今之世不然,忧患缘其内,苦形伤其外,又失四时之从,逆寒暑之宜。贼风数至,虚邪朝夕,内至五脏骨髓,外伤空窍肌肤,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故祝由不能己也。

   现在的人们就不是这样了,忧愁思虑和患得患失每天都折磨他们的精神,艰苦的劳役时时伤害者他们的身体,人们又不根据四时的阴阳变化来调整自己生活规律,往往违背寒暑季节的养生规律。(因为身体差)早晚或者四时的气候变化稍微大一些,对于它们来说就是致病的邪气。一旦被邪气击中,往往邪气很快就向内渗入五脏骨髓,向外伤害空窍和肌肤,所以小病也会发展为大病,大病就九死一生。这样,用简单的祝由的方法当然就不能治愈了。

●帝曰:善。余欲临病人,观死生,决嫌疑,欲知其要,如日月光,可得闻乎?岐伯曰:色脉者,上帝之所贵也,先师之所传也。

   黄帝答道:讲的好,我想在给病人看病的时候,能够认识到病人病情的轻重和预后的吉凶,治疗时不致于疑虑重重,我想掌握看病的要领,以便看病时心中就象日月的光明那样明明白白。你可以把这样的诊断方法告诉我吗?

   岐伯回答道:观察面部的颜色和诊脉的诊断方法,这是远古帝王所重视的,它是由我的老师传授给我的。

●上古使僦贷季理色脉而通神明,合之金木水火土,四时八风六合,不离其常,变化相移,以观其妙,以知其要,欲知其要,则色脉是矣。

   上古的时候有一个高明的医生叫僦贷季,他致力于研究人体面部颜色和脉象的规律,他把面部颜色、脉象和五行、四时、八方、六合相互配合起来,因为这些自然现象的盛衰更迭都有一定的规律,通过观察五行、四时、八方、六合与面部颜色和脉象的微妙变化的关系,从而抓住其中的要领。所以,要想预测疾病的生死,看病时不至于疑虑重重,就必须了解色脉的理论。

●色以应日,脉以应月,常求其要,则其要也。夫色之变化以应四时之脉,此上帝之所贵,以合于神明也。所以远死而近生,生道以长,命曰圣王。

   总的来说,人面部的色泽就和太阳类似,有明亮和晦暗的变化;脉象同月亮类似都有盈亏的变化。常常探求色脉的要领,那么就可以得到这些要领。(关键是把面部颜色与脉象和五行、四时、八方、六合配合起来,长期实践对比)面部的颜色变化和四时脉象息息相关的理论,这些是古代帝王所重视的。了解了这些理论就可以治疗疾病远离死亡;用来指导养生,就可以健康长寿,所以远古的帝王被称为圣王。(因为,他叫僦贷季研究了这些理论)

●中古之治病,至而治之,汤液十日,以去八风五痹之病。十日不已,治以草苏草荄之枝,本末为助,标本已得,邪气乃服。

   到了中古时代,疾病一发生就及时给予治疗。治疗的方法是:首先口服五谷煎煮成的汤药十天,以便去除“八分”、“五痹”之类的疾病。如果十天还没有病愈,再用草药治疗。草药有的用叶子,有的用茎、有用根的。根据病情合理选用药物,医生明白病人的身体是根本,医生和药物是标的道理。医生能够掌握病情的变化,处理得当,因而病人也就治愈了。

   人体的生物钟指挥人体,调节内部状态,提前做准备以适应即将到来的气候变化。气候虽然在大的方面有规律但是局部还是经常变化的,当人体的内部状态和外部气候不一致的时候,就会得病,如果存在制约关系则会病情加剧,如果一致则病情减轻,所以就有“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这是祖先对疾病产生的原因解释。那么这一解释是否正确呢?这需要中医进行疾病流行统计研究,但是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每当气候急剧变化的时候,就是医院人满为患的时候,这时大家的病症都差不多,所以祖先的解释总体是正确的。前面我们解释天人合一的时候对其合理性也做了分析,这里面肯定是有其科学性的,只是需要大规模的更具体疾病调查研究来验证这一理论,这是一个重大的医学课题,这也就是为什么《思考中医》作者刘力红师傅李阳波说:中药开的就是时间的理论依据。

●暮世之病也,则不然,治不本四时,不知日月,不审逆从,病形已成,乃欲微针其外,汤液治其内,粗工兇兇,以为可攻,故病未已,新病复起。

   后来的医生就不是这样了,他们诊断和治疗疾病时不根据四时阴阳消长和日月盈亏对人体的影响,不能辨别什么样的色泽、和脉象是顺,什么样的色泽和脉象是逆证,不知道早期干预的重要性,等到疾病已经发展到严重的程度才开始用微针从外面治疗,用汤药内服治疗,如果再遇到一个医术浅薄、作风草率的医生,不加详细诊断,不了解病人的虚实,就盲目地使用攻泻的方法,因而要不对症,不但旧病未愈,新的问题反而出现了。

●帝曰:愿闻要道。岐伯曰:治之要极,无失色脉,用之不惑,治之大则。逆从到行,标本不得,亡神失国。去故就新,乃得真人。

   黄帝问道:我想听听治疗疾病的要领。岐伯回答道:治疗疾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望色和诊脉,能够熟练地运用望色和诊脉的理论和技术,就可以不被疾病的假象所迷惑,从而做出正确的诊断,这就是治病的重要法则。(若不遵守这个治疗法则,就可能)在诊断疾病时把顺证和逆证弄反了,采取的治疗措施当然就不能符合疾病的实际情况了。把疾病的标和本弄颠倒了,当然会使病人亡神而死。所以说在,诊治疾病时一定要抛弃粗俗不科学的就方法,而不断创造和学习新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医术高明的人。

●帝曰:余闻其要于夫子矣,夫子言不离色脉,此余之所知也。岐伯曰:治之极于一。帝曰:何谓一?岐伯曰:一者因得之。帝曰:奈何?岐伯曰:闭户塞牖,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帝曰:善。

   黄帝问道:我已经从您那里知道了诊治疾病的要领,您说诊治疾病的要领就是病人面部的颜色和脉象,这些我已经知道了。

  岐伯答道:其实、诊治疾病的根本只有一个。

   黄帝问道:一是指什么?

  岐伯回答道:就是了解病人是“得神”还是“失神”。

   黄帝问道:那具体如何操作?

  岐伯回答道:关好门窗,保持室内安静。医生全神贯注地、详细且耐心地反复询问与疾病有关的情况。还有要注意,问诊是应该顺着病人的心意,让他们尽情畅谈,而不要强硬制止,也不要按照医生的主观想法加以诱导。经过问诊之后,再参考脉象,如果病人面色润泽,脉象平和,这就叫得神(应该就是心脏以及微血管的搏动功能还好就是得神)就会预后良好;如果病人面色枯暗无华,脉象与四时不协调,这就叫失神(应该是心脏和微血管搏动的功能已经衰退了)九死一生。

   黄帝回答道:讲得好。

-----------------------

   神是祖先对心具有的功能机制的解释,祖先的神既包括心脏还包括微血管循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素问·移精变气论 第十三注解
《小针之要》
《黄帝内经》之灵枢·逆顺
162天,我们一起读完《黄帝内经》(第136天)
【黄帝内经】【白话版】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黄帝内经》第五十课·素问·移精变气篇·第一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