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请用爱的语言影响孩子(学生)
一、用爱的语言激励学生(孩子)
爱的语言能够培养出懂得爱的学生(孩子)。
陕西省一个叫田柯的农村男孩提出要跟知心姐姐卢勤通电话,他的妈妈—— 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真的给他安装了一部电话。她说:“这是对儿子的奖励!”
这位妈妈为什么奖励儿子呢?儿子又为什么要跟“知心姐姐”通电话呢?
这事还得从头说起。在全国妇联举办的“年轻妈妈读书活动”发奖会上,全国“十佳年轻妈妈”之一 ——陕西长安县韦曲镇东韦村农家妇女田桃花,登上了人民大会堂的讲台。
她的故事赢得了全场极为热烈的掌声。从中不难看到,爱的语言培养出了懂得爱的学生(孩子),爱的鼓励改变了一个学生(孩子)的命运!
那么,爱的鼓励从哪里来呢?从教师、父母自身的改变中来,教师改变了自己的心态,于是就改变了自己的目光和语言:把“目中有分”变为“目中有人”;把“以分为本”变为“以人为本”;把挑剔不满的目光变为欣赏满意的目光;把讽刺否定的语言变为赞扬肯定的语言……于是,爱的鼓励出现了!奇迹也就发生了!
那么,改变了的田柯想跟“知心姐姐”说些什么呢?田柯离开北京的时候,卢勤约定了跟田柯接听电话的时间。
这一天这一刻终于盼来了。
那天下午,卢勤老师正好去京西宾馆采访来京参加模范残疾人大会的失聪少女周婷婷。接电话的时间已到,可采访还未结束。于是,卢勤老师请宾馆经理帮忙。经理也有学生(孩子),听说田柯的事,很是感动,立即派人在房间里加了一部扬声电话。这样,屋里的人都能听见田柯的声音。
“你好!你是田柯吗?”
“是啊。您是知心姐姐吗?”
“是呀!”
“知心姐姐,告诉您,现在在电话旁有我的父母、老师、同学和村里20多人呢!我家都挤满了,大家都想听听您的声音……”遥远的地方传来田柯兴奋的声音。
“听你妈妈说,你有话要跟知心姐姐说。”
“对呀!我要谢谢您,是您的书让我妈妈不再骂我了,而且老鼓励我,现在我进步了,我当然要感谢您了!”
田柯在电话里讲述了自己的变化、班里同学的变化,同时转达了他们的老师对“知心姐姐”的感谢。
看,这就是“爱的语言”,这就是“爱的鼓励”,几句鼓励的话竟然真的能够改变一个学生(孩子)。今天,我也要和田桃花一起说:“‘太好了’,真是太好了!”
二、用爱的渴望调动学生(孩子)
聪明的班主任总会给学生(孩子)留点“渴望”的余地。
渴望,能给学生(孩子)带来快乐。
“六一”不仅是学生(孩子)们的节日,也是大人向学生(孩子)“奉献”爱的日子。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好看的……五花八门,琳琅满目。在大人看来,今天的学生(孩子)够幸福的了,比自己小时候不知道强多少倍。可是,当我们走进学生(孩子)的世界,我们会发现今天的学生(孩子)并不快乐。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他们被过量的好东西淹没了,他们无法在渴望中体验快乐了。欢悦产生于强烈的需要得到满足之时。没有需要,就无所谓欢悦。对一个渴得要命的人来说,一杯清水胜于金子。如果一个学生(孩子)总没有渴望得到某个东西的机会,该是多么不幸啊!
记得共和国成立10周年时,10岁卢勤老师的我被选为北京市献花队的成员,去人民大会堂向中央领导献花,去机场迎接外国贵宾。当时,家里没有钱给她买新衣服,妈妈答应亲手为她缝制一条背带裙。卢勤盼啊盼啊,当她穿上那条崭新的红白格背带裙时,喜悦和感激的心情难以言表。事隔40年,妈妈在灯下为她赶制新衣服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她至今认为,那是她50年中穿过的最漂亮的裙子,虽然布料只是人造棉的,但那是她朝思暮想后得到的,于是她倍加珍惜。
今天的物质生活水平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溺爱学生(孩子)的班主任与父母却没有发现,过分充足的东西竟然剥夺了学生(孩子)的快乐。什么都来得轻而易举,他们感觉无所谓,不珍惜也不兴奋。学生(孩子)还不想骑童车的时候,你就为他买来了,他便没有了学车的兴趣;他不想读的书,你非要买回家不可,他连看也不看,可是他自己借来的书,却读起来如饥似渴……这种事情在生活中真是屡见不鲜。
卢勤老师爱讲述了这样的故事:我大哥从小动手能力就很强,上中学的时候,哥哥特爱摆弄木工活儿,可是家里的刨子很难使。一次,他想用一条硬木椅子腿刻一把小提琴把,希望买一个刨子。虽然只需要五块钱,但当时家里生活困难,不好意思向妈妈要。妈妈知道后说,你能做成就给你买。哥哥用旧刨子满手磨出了水泡,最后终于做成了。妈妈给他买了新刨子,当时哥哥真是如获至宝啊,哥用了好多年,一直保留到今天。因此班主任要教育学生(孩子)美好的未来,美好的生活,优秀的成绩要靠自己奋斗。”
人总是在得不到时最想得到,轻易得到的东西反而不珍惜。我们要做聪明的班主任,就给学生(孩子)留一点儿“渴望”的余地吧!
三、用爱的目光注视学生(孩子)
对学生(孩子),爱的目光足够吗?
爱的目光是学生(孩子)成长的营养源。
与学生(孩子)交流时,成人爱的目光,往往胜过语言。
93岁高龄的日本小儿科医生内藤寿七郎先生,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爱哭闹的学生(孩子)只要一见到内藤博士就会停止哭泣。
有一天,一位妈妈带着两岁男孩前来找内藤先生看病。妈妈说,一升装的牛奶,这学生(孩子)一口气就能喝光。因为喝牛奶超量患了牛奶癣,皮肤刺痒睡不着觉,举止焦躁不安。
内藤先生不慌不忙地将白大褂脱下,然后跪在那个男孩面前,看着对方的眼睛。
“你喜欢喝牛奶吗?”内藤先生温和地问道。
男孩点点头。
内藤先生仍然目不转睛地看着他说:“如果不让你喝你特别喜欢喝的牛奶,你能忍得住吗?”
男孩显出一副烦躁和不满的神色,并且把脸扭向一边。
内藤先生并不气馁。他跟着转到学生(孩子)面前蹲下身子说:“你可以不喝牛奶的,是吗?”不管男孩怎样不耐烦,拒绝回答,内藤先生的目光一直充满着信赖,口气也十分诚恳。
终于,男孩轻轻地点了点头。
奇迹发生了。男孩回家后不喝牛奶了,湿疹症状很快消失。一年半以后,他的母亲认为可以少喝点儿牛奶了,可男孩说:“大夫说能喝我才喝。”母亲只好请内藤先生来帮忙。
这一次,内藤先生仍然是看着男孩的眼睛,微笑着说:“你现在可以放心地喝牛奶了。”从那天起,男孩真的又开始喝牛奶了。
内藤先生通过这件事总结出:哪怕是才两岁的学生(孩子),只要他明白了道理,就能控制自己。于是,他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爱的目光足够吗?”这个口号提出至今已经半个多世纪了,现在听起来仍然觉得十分亲切。
因为,今天的学生(孩子)多么渴望爱的目光!
假如你的学生(孩子)变得烦躁不安,你可以想一想,是不是学生(孩子)缺少了爱的目光?假如你的学生(孩子)变得孤独寡言,你是不是扪心自问,对学生(孩子)爱的目光足够吗?
四、用爱的微笑面对学生(孩子)
微笑,是爱的语言。
对学生(孩子)来说,班主任的面部表情非常重要。微笑能照亮所有看到他的人,它像穿过乌云的太阳,带给人们温暖。
走进学生(孩子)中间,常常听到一个奇怪的问题:“老师怎么不会笑?”
在中国少年报社组织的“我眼中的老师”绘画比赛中,绝大多数学生(孩子)笔下的老师都是绷着脸的。好容易找到一张“笑脸老师”,画画的学生(孩子)还在旁边注上:“老师终于笑了!”
学生(孩子)们都喜欢爱笑的人。笑,是爱的语言。你冲他微笑,这表达了你内心的感情:“我爱你!我喜欢你!你使我快乐。我很高兴见到你。”从小在微笑中长大的学生(孩子),容易形成乐观、积极的心态。
记得我儿子刚刚出生不久,我妈把他抱起来,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嘴里还不停地跟孙子说这说那。儿子乖极了,乐得手舞足蹈,也在咿咿呀呀地“说”着什么。每每见到这种场面,我都非常感动,真想把这一老一小用微笑组成的画面永久地珍藏起来。妈妈总是对我说,孩子是懂感情的,你对他好不好,他心里会明白。
的确,儿子长大了,跟祖母的感情特别好。祖母生病感到痛苦,但只要我儿子一去,她立刻会露出笑脸:“孙素来了!”老人和孩子的心是相通的。老人全身心地面对孙子,那热情也是发自内心的。班主任全身心的投入到学生(孩子)身上,学生(孩子)就会用自己全部的经历去学习,报答老师。
班主任需要爱的微笑。班主任工作再累,事情再多、再忙,再烦,也不要忘记把微笑送给学生(孩子)。
五、用爱的细节感染学生(孩子)
善于收集爱的细节的人充满激情。
细节,最容易感染人。
一部小说,催人泪下的往往不是那恢弘的大场面、大事件,反而是一些小小的细节。
我的体验是,善于发现爱,感受爱,把爱的细节当做“珍珠”一颗颗串起来珍藏的人,会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因为这“珍珠”使他永远对生活充满热情,不断产生生命的激情。
细节,需要发现,更需要感悟。正如一位名人所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
爱的细节每时每刻就在我们身边,看你有没有发现,会不会拾起,能不能保留。
上小学时,同学给我起了一个绰号“火炉子”,我很喜欢。也许是这个绰号的定位,使我从小就对人保持着火一样的热情、乐于助人。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有人说我是“扑不灭的火焰”,总是那么乐观,很少有悲伤的时候,什么困难、挫折、打击都不能把我压倒。
那么,人的热情从哪里来呢?从爱的感受中来。当你感受到周围的人都爱你时,你自然会产生回报爱的热情。
所以,光给予学生(孩子)爱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让学生(孩子)学会体验爱、收集爱,把爱化为对生活、对周围人的热情。
六、用爱的胸怀包容学生(孩子)
所有的生命都该得到尊重,学生(孩子)无罪!
学生(孩子)的成长需要广阔的空间。
世界上什么地方最广阔?是人的心灵。
法国作家雨果有过一段很恰当的比喻:“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宽阔的心灵能包容万物,班主任的心能包容各种各样的学生(孩子)。
作为班主任,要容得下那些学习差、淘气的学生(孩子)和所谓的“问题学生(孩子)”;作为社会,要容得下那些“问题父母”的学生(孩子)。不论学生(孩子)的父母是谁,哪怕是罪犯,我们都应该坚信“学生(孩子)无罪”!
在我的朋友中有一个男孩,名字叫做姚俊峰。
我忘不了那个特殊的日子——2005年11月16日,江苏省沭阳高级中学80周年华诞。那一天,沭阳高级中学体育馆举行庆典。我在会场观看节目。
忽然,一位英俊的青年军人站在我面前,恭恭敬敬地向我行了一个军礼。
“孙老师,还认识我吗?”
我细细打量着他,中等个儿,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兴奋,但面孔却有点儿陌生。
“你是——”
“我是姚俊峰呀!您去过教过我。六年前,我是沭阳中学的一名小学生(孩子)。”
“噢,姚俊峰!我记起来了,你就是当年那个‘金猴型’好队长。”
“正是。当时我爸出了事进了监狱,可我还被评为‘全国好队长’,我爸很受感动。后来我当了兵入了党,现在给部队首长开车。我从心里感谢您,感谢沭阳高级中学!”
姚俊峰的话勾起了我的回忆。
2002年,《中国青年报》的编辑部主任并主持“知心姐姐”栏目,他们策划组织了“全国好队长”评选活动,根据学生(孩子)们的建议,评选出来的好队长,以“大雁型”、“金猴型”、“蜜蜂型”、“小老虎型”命名。
有一次,县教育电视台来我校采访,学生(孩子)工作部有一位老师告诉我这样一件事:有个叫姚俊峰的高一学生(孩子),是个淘气的男孩,但他点子多,热爱集体,爱帮助人,还很有组织能力,同学们想推选他当“全国好队长”。但就在这时,他爸爸犯罪入狱。罪犯的学生(孩子)能当好队长吗?学生(孩子)们议论纷纷。
“能。学生(孩子)无罪!”我十分坚定地回答,“只要符合评选条件,无论是谁的学生(孩子)都有权利参加评选!”
后来,姚俊峰果然当上了“全国好队长”。他爸爸在监狱里听到这个喜讯,感动得放声大哭。他说,没有想到我犯了罪,学生(孩子)不仅没有受到牵连,还获得了全国大奖。从此,他认真改造,连连受奖,终于得到提前释放。
天下所有的学生(孩子)都需要包容。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班主任的宽容,会让学生(孩子)有一个更宽松的成长空间。
为了爱,请你学会包容你的学生(孩子)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爱孩子的10种方法
我的149,终于找到的初恋! //高居贤
“大姐姐”班主任的教育经:守护好孩子的自尊心,让他们看见自己“被需要”
希望这些小笑话能让你开怀大小,收藏慢慢看
我们
“老师我做不到”引发的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