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眼不识荆山玉
 
 卞和献玉

有眼不识荆山玉,典出《韩非子·和氏》。因和氏璧出自荆山,后人又称之为“荆山玉”。
 
春秋时期,楚人卞和看见一只凤凰落在荆山(今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与襄樊市南漳县交界处)的一块青石上。时人认为凤凰神鸟不落无宝之地。于是,卞和就认定那块青石中必有宝玉,就将它献给了楚厉王。楚厉王命玉工辨识,玉工说这只不过是一块石头。楚厉王大怒,命人砍下了卞和的左脚。楚厉王死后,楚武王继位,卞和又去献宝。楚武王也命玉工辨识,玉工仍然说那只是一块石头。于是,卞和又因欺君之罪而失去了右脚。楚武王死后,楚文王继位。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一直哭得泪水流尽、眼中滴血。楚文王听说此事后,感到很奇怪,便派人去问他:“天下受刑被砍掉脚的人很多,你为什么如此悲伤?”卞和答:“我悲伤的不是被砍掉了双脚,而是美玉被当成石头、忠贞之士被当成骗子。”楚文王听后便命玉工剖开璞玉,发现里面果真是一块稀世宝玉,遂命人将此玉雕琢成玉壁。后来,为了彰显卞和之名,楚文王遂将此玉壁命名为“和氏璧”。
 
传说此璧冬暖夏凉,百步之内蚊虫不敢飞近。后来,“和氏璧”几经转手,秦统一中国后,落入始皇手中,被雕琢为玉玺。该玉玺长、宽、高均为四寸,上刻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四周还雕饰着五龙图案,玲珑剔透,巧夺天工。秦始皇爱不释手,将它奉为神物。朝代更迭,这块玉玺大概传到五代时期,就不见了踪影。
 
因卞和献玉的故事在后世流传很广,“有眼不识荆山玉”也就随故事的流传,成为一句广为人知的俗语典故。《金瓶梅》第二十一回:“我西门庆一时昏昧,不知你之良言,辜负你之好意,正是‘有眼不识荆山玉’,拿着顽石一样看。”
 
后人用“有眼不识荆山玉”这个典故,比喻人们不识好歹、不识人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懂首饰对人的价值
为啥说“有眼不识金镶玉”?
有眼不识金镶玉之典故
长知识 |“有眼不识金镶玉”说的是谁?
春秋战国时期有什么奇珍或者名物?
被人误传的俗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