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禽流感专题

太乙天符年与禽流感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李致重): 2003 年的 SARS 和目前的禽流感,使人类正处于“病毒恐惧”之中。中医药既感到压力很大,又深信前途光明——不在惊涛骇浪中倒下,就在惊涛骇浪中崛起!本月初在香港凤凰电视台上,卫生部高强部长面对海内外观众明确地指出:对于可能发生的大流感,中国的经验和优势就是中西医配合。这是对中医的鼓舞,当然更是使命。

一、太乙天符年与人流感恐慌

1 .何谓“太乙天符”年

“太乙天符”一词,出自《黄帝内经》。见于把天文、气象、历法与流行病联系起来,探讨流行病发生特点和规律的“五运六气学说”。

据运气学说所载,在“运气同化关系中”,“天符”、“岁会”、“同天符”、“同岁会”、“太乙天符”等词汇“是用以说明运与气相会的年份”的特点。在这些年份里,“气象变化比较单一”,“因此而造成一气偏胜独治,这样就容易给人体和其他生物造成危害。”

在干支纪年法的每 60 年 1 个周期之中,属于“天符”的共有 12 年。即乙卯、乙酉、丙辰、丙戌、丁巳、丁亥、戊寅、戊申、戊子、戊午、己丑、己未。“天符”中属于“太乙天符”的,共有 4 年。即戊午、乙酉、己丑、己未。按《素问·六微旨大论》、《素问·天元纪大论》的意思:“太乙天符”是指既是“天符”,又是“岁会”的年份。即指“岁运”与“司天之气”、“岁支之气”的五行属性三者会合主令。正由于这 4 年“均为司天、岁运、岁支的五方正位三者会合的年份”,所以在这些年里,人如果为“邪所伤,则病势急剧而有死亡危险。”  《素问·六微旨大运》还将这 4 年称为“贵人”,“统乎上下”之年。提醒人们应当知道,在天时异常的情况下,必须注意自我的养生与调护,从而消除可能因时令而来的疾病之灾。

2005 年是干支纪年的乙酉年,属于“太乙天符”年;西班牙大流感的 1918 年是戊午年,也属于“太乙天符”年。所以今年冬季,需要警惕“温热”性流行病的出现。

2 .说破“恐惧”不恐惧

运气学说是《黄帝内经》从天文、气象、历法等方面来说明流行病发病关系的。历史与实践表明,它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它从外因的角度上讨论流行病的“相关性”,其所论并非“决定性”含义,所以不能抓了外因,忘记了内因,更不能把它绝对化。

《黄帝内经》对疾病发生的认识是“内外因相互作用而为病,以内因为主”,即所谓的“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只要人能够根据外界因素的异常,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使自己的身体处于“阴平阳秘”的状态之中,就完全可以做到“邪不可干”,做到不出现病情。 1918 年西班牙大流感时虽是“太乙天符”年,但并非世界上所有的地区都发生大流感,至少在中国不是这样。所以人们完全没有必要为之过于恐惧。关键在于人们如何自我养生和防护了。至于今年是否一定会发生大流感?是否一定会在中国出现?其中可受控制的变数,还很多很多。

面对禽流感和可能引发的人流感,令人类恐惧和无奈的根源是西医自身局限性所致。

过去在降伏疱疹性病毒、肠道病毒所形成的流行性感染疾病时,由于这类病毒的结构相对稳定,无明显变异。所以使用免疫制剂后,人体很快产生终身免疫抗体,效果可靠。但是 SARS 、 H5N1 这类呼吸道病毒,本身常常处于不断的变异之中。当免疫制剂面对着“移动的靶点”时,不仅效果是短暂的,而且像捕风捉影一样,令人类不胜其变。更重要的是,对于该类病毒为什么会变异?变异后的发病特点与病情演变如何?使用哪一些特异性药物来预防和治疗?这三个问题,西医至今所知有限。西医的局限性有三:一是机械唯物论、化学唯物论,二是外因决定论,三是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其实,西医真正的局限性是自身医学的结构性原因。

本人在《中医形上识》一书中指出:亚里斯多德与托玛斯形上学里的“原形与原质学说”认为:“所有的人都由‘原质'与‘原形'合成。所以就人而言,整体水平上的人是‘原形',组成人体的各种各样的细胞或分子是‘原质'。‘原质'是‘潜能',‘原形'是‘现实'。‘原质'具有合成‘原形'的‘潜能',但‘原形'却限制着‘原质'。如果‘原质'脱离‘原形',它将无法独立存在。按照这些原理,西医着重研究‘原质'的人,中医着重研究‘原形'的人。西医不研究‘原质'的人则不是西医,中医不研究‘原形'的人则不是中医。所以,中医与西医各自研究了‘人'的一部分,各自都有其结构性的局限性,而且是无法自我克服的。从这个理论上讲,只要‘原形'与‘原质'的原理不可推翻,中西医并存的格局将不可能改变。”

因此,禽流感和人流感防治的思想和方法,必须从“中西医配合”着眼。中国人要明确这一点,全世界人要明确这一点,世界卫生组织更需要明确这一点。

据《中国疫病史鉴》记载:从西汉以后的 2000 多年里,中国先后发生过 321 次疫病流行。由于中医的有效预防和治疗,都在有限的地域和有限的时间内,控制了疫情的蔓延。中国没有出现过像西班牙大流感那样,一次造成全球数千万人死亡,我们首先应当感谢中医,感谢我们充满智慧的祖宗。

因此,今年如果有人流感发生,应当中医做主角,中西医配合。有了这一前提,民众何须恐惧呢?

二、 2005 年禽流感试析

从 2003 年 SARS 之后,接着便出现了连续 3 年的禽流感。今年的禽流感发病范围较广,集中于秋季,而且又一次以中国大陆为最多见。

1 .典型的温燥是主要的威胁

如上所述,今年是乙酉年,在五运六气学说中,是“太乙天符”年。因为“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到了一年的“五之气”时,又逢上阳明燥金当令。所以今年秋季“温燥”的特点,尤其突出。

( 1 )运气学说所提示的秋季燥热

《素问·五常政大论》说:“阳明司天,燥气下临,肝气上从,苍起木用而立,土乃眚,凄沧数至,木伐草萎,胁痛目赤,掉振鼓栗,筋痿,不能久立。暴热至,土乃暑,阳气郁发,小便变,寒热如疟,甚则心痛,火行于槁,流水不冰,蛰虫乃见。”唐代王冰在这段话后作注解说:“少阴在泉,热监于地而为是也,病之所有,地气生焉。”说明今年秋季的燥是“温燥”,以既干且热为其特点。而草木枯萎、天气暴热、水当结冰而不结冰、昆虫当蛰藏而不蛰藏,也与少阴君火在泉,地之热气太盛直接相关。

( 2 )今年秋季的气候与运气学说的提示相应

电台提供的“天气预报”也表明,今年的秋季天气明显异常。与运气学说所提示的既燥且热,十分相似。

以西安、郑州为例:最能代表中国中原地区或黄河流域的是西安、郑州两市。正常情况下,这两个城市“秋分”天高气爽;“寒露”渐渐寒凉,“霜降”常见霜冻,“立冬”多有结冰。但今年“立冬”的那一天,这两个城市的气温皆为 8 ~ 20 ℃,高出往年 10 ℃ 左右。

再以北京为例:北京比西安、郑州偏北三四百公里,气候相对寒冷得多。“秋分”之后,“寒露”不寒,“霜降”无霜,“立冬”无冰。直到五之气终了、六之气开始的“小雪”,即 11 月 22 日 ,北京竟然入冬以来未有过霜冻。据电台报道,这是近三四十年里北京少有的暖冬。以往在 10 月中旬,香山的树叶经晚上的霜冻,白天的日晒,很快满山红遍,格外妖娆。而今年因为无霜,树叶多见萎黄,直至 10 月末干枯而落。

以今秋雨量为例:同处北半球的欧洲、北美,今年秋季雨水不少,惟中国大陆为主的亚太地区普遍干热少雨。广东、广西出现多年不遇的旱情,一些地方甚至地皮干裂。地处亚热带的香港,从 9 月下旬直到今天的 80 天里,几乎未降过一次透雨。

( 3 )禽鸟迁徙和“阳蓄积病死”

禽鸟迁徙是生态之常,迁徙劳累也是旅途之常。《素问·生气通天论》关于“阳气者,烦劳则张”的论述,说明了劳累太过,是造成自身内热偏盛的直接原因。为什么往年不多见禽鸟携带 H5N1 病毒,也少有带毒禽鸟死亡呢?《素问·生气通天论》“阳蓄积病死”一句,明确揭示了自身内热的不断积蓄加重,最后发病甚至死亡的原因。所以,今年秋季的燥热,增加了禽鸟迁徙中发病的机会以及禽流感的蔓延。这也符合中医“内外因相互作用而为病”的道理。

( 4 )禽流感多出现于燥热最盛的时候

2005 年国外首例发生禽流感国家的时间是:柬埔寨, 7 月 6 日 ;菲律宾, 7 月 8 日 ;越南, 7 月 14 日 ;俄罗斯, 8 月 18 日 ;哥伦比亚, 10 月 10 日 ;罗马尼亚, 10 月 18 日 ;希腊, 10 月 18 日 ;泰国, 10 月 20 日 ;克罗的亚, 10 月 21 日 ;英国, 10 月 23 日 ;瑞典, 10 月 23 日 ;印度尼西亚, 10 月 25 日 ;日本, 10 月 31 日 。

2005 年中国首例发生禽流感地区的时间是:青海, 5 月 4 日 (斑头雁);内蒙, 10 月 24 日 ;安徽, 10 月 24 日 ;湖南, 10 月 25 日 ;辽宁, 10 月 26 日 ;台湾, 10 月下旬(野禽);新疆, 11 月 9 日 ;湖北, 11 月 11 日 ;山西, 11 月 18 日 ;宁夏, 11 月 22 日 ;云南, 11 月 22 日 。

上述可见,发生在鸡舍的禽流感,绝大多数集中在“寒露”之后。禽流感的发生用禽鸟迁徙,播散病毒作解释,恐怕难以服人。其实与“温燥”之势日渐加重,鸡舍内的条件不良,明显有关。

2 .生物本性的扭曲应当关注

家禽对于 H5N1 病毒的免疫力,是必然存在的。历史上“鸡瘟”的流行经常发生,保护和治疗得宜,成活的比例还是很大的。此次高致病的 H5N1 病毒感染的养殖场内,家禽并非全部死于禽流感。在关注“高致病性 H5N1 病毒”的同时,不能不反思某些人为的因素对家禽本性的干扰或扭曲。比如:

家禽以往多是放养,改为群体笼养,对其本来的天性有无影响?

鸡在吃东西时,同时也吃进了一些石子。以往的解释说,这是自身消化的需要。所以把鸡内金用作“健胃消食”的中药,与此说有一定关系。现在由人工配制的饲料,关注到这一点了吗?

人工饲养时,出于防病的考虑,经常在饲料中加入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是否有增加病毒抗药性之嫌呢?

饲料中常常人为的加入一些促生长激素,以求增加产肉量,这对鸡的本性有破坏吗?

鸡在阳光充分时,常以“沙浴”、晒太阳来做自我清洁,人工饲养环境里,有这种条件吗?

人常说,“生命在于运动”,群体笼养的家禽不需要吗?

现在的鸡蛋多为“未受精卵”,这对鸡的本性及健康的影响,有无相关的研究或说明呢?

以上这些,是从事动物卫生的专家们研究、思考的问题。我这里只是冒昧地提一些行外的暇想,仅供批评、参考。

3 .从哲学思维看个别与一般

习惯上讲,“一条鱼死了,应从鱼身上找原因;一溏鱼死了,则应从溏水上找原因”。这里说的,其实是哲学中个别与一般、具体与普遍的关系。今年的禽流感,肯定与自然、气候的大环境有关。本文上述讨论,即是从“普遍性”的角度讲的。但就中国内陆的禽流感发病情况来看,其实只能算是个案。需要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一个村庄、一家个体养殖场发生了禽流感,不能说整个省份、整个国家是疫区。这里至少有两点,尚需要今后加以研究。

( 1 )禽流感个案,发生在边远乡村的不少。是否与条件设备不完善、管理方法不合理、科技知识不到位有关呢?

( 2 )如果肯定鸡有自身免疫的能力,那么在“格杀勿论”的同时,可否留下一些基地,组织一些对照研究,为减少今后错杀无辜和改进养殖事业,获取科学的根据,岂不更好吗?

三、今年可能发生的人流感防治问题

1 .今冬人流感的可能性及特点

关于今年冬季可能发生人群大流感,从世界卫生组织 11 月 7 日 的“禽流感问题国际会议”之后,各国都在积极准备、应对之中。发生人群大流感的可能性,似乎已经没有讨论的必要了。其实不然。如果积极、主动地将中医学的智慧引进大流感的防治,对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对于社会安定和世界经济,将会大有裨益。

( 1 )暖冬之下人流感的可能性

《素问·六微旨大论》说:“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外列盛衰,害则败乱,生化大病。”联系到今年“太乙天符”的具体情况,这段话的意思是:秋季的燥热之气太盛,接下来冬季有一个制约燥热的相反之气,那就好了。但今年情况是,秋季的燥热过后,接下来是与燥热同类的冬季温热。这就有可能出现“太过”之害,而发生“大病”了。所以唐代王冰把这种“无制则亢而为害”的情况,称之为“义无凌犯”。

( 2 )暖冬之下的病机特点与治疗

还用王冰的话来讲,如果这种“蛰虫出现,流水不冰”情况持续下去,今年冬季流行的病将会因“热在地中与寒殊化”,发为冬季的温热病,出现“火气烁金”之类的病情。所谓“火气烁金”,发病后则为“热邪壅肺”。这与吴鞠通《温病条辨》中的冬温,是一致的。至于治疗问题,《素问·五常政大论》出示的大法是,“其治辛苦甘”。即以辛苦合用为主,取宣肺清热之效,再加甘味之药,以作调和扶正。

上述讨论,基于五运六气学说,当然值得重视。至于今年冬季是否发病,最终还要看每一个人身上所表现的“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其中,人的正气起决定性作用。

2 .以人为本的智防与智养

这里的“以人为本”,就是依靠人在疾病发生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调节“内因”,达到化解“外因”的思想。“智防与智养”,就是运用中医学的智慧,通过人积极的自我调节,以阻断疾病发生的方法。

( 1 )变“秋冬养阴”为今冬护阴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里说:“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意即按照四时阴阳变化的基本规律,春夏之季自然界的阳气较盛,秋冬之季自然界的阴气较盛。阳气虚的人应抓住春夏的有利时机,来调养自身的阳气;阴气虚的人应抓住秋冬的有利时机,来调养自身的阴气。这就叫因势利导,因时而养,从而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年冬季虽然有一定程度的暖冬现象,但本质上还是冬季。所以今年冬季人们若能注意保护自身的阴气,对于降伏自然界不正常的温热邪气的影响,同样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从这个意义讲,人们恐惧的大流感,完全可以做到防病于未然。所以,预防疾病,先要明理,明理而防,才是智防。

为此,本人不认同近来一些传媒上“严阵以待,抗击流感”的提法。有中医学的智慧在手,为什么要“等待”病毒的到来,双方恶战一场呢?“从古知兵非好战”,“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才是中医防病于未然的思想。

( 2 )养神与养身同等重要

当今的都市里,“白领”工人多。“压力太大”之说,几乎是许多人的口头禅。所以在当今,养神与养身同等重要。养神的“神”,包含中医致病内因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以及用脑太过、劳倦伤神等。《黄帝内经》里关于养神的论述很多,比如《灵枢·本神篇》说:“智者之养生也,顺四时而适寒温,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柔刚。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泻,奉藏者少。”“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阳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暖,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3 .以辨证论治的思维方式规范临床治疗

“辨证论治”的完整表述是:辨证求因、求机,审因、审机论治。它的核心是“抓病机”。即通过临床证候的分析,把握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根据其机理,决定对疾病的治疗方法与步骤。

辨证论治的规范,就是围绕“抓病机”的思维方法与思维过程的规范。而要实现辨证论治的思维方法与思维过程的规范,首先是中医知识结构的规范。系统的知识结构就是中国古典文、史、哲等基础,和以《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和温病学为代表的经典医著。这一系统的知识结构牢固、熟练地掌握之后,辨证论治的思维方法与思维过程,将随之形成并规范。人常说,梓匠造舆,可给人规矩而不能给人以巧。有了思维方法与思维过程的规范,选方、用药的技巧,自然水到渠成。

倘若本末倒置,把规范的重心放在临床选方、用药的技巧上,必然导致中医整体水平由成熟的理论医学,向早期的经验水平方向倒退。须知本末倒置,一心求巧,必然要弄巧成拙。社会上流行的“西医辨病诊断,中医辨证分型”,以及“经验性规范”、“汇集各家经验方”的做法,都是这种“规范”的同类版本。当代中医临床水平和治疗效果下降,正是这种弄巧成拙的“规范”造成的。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切莫再误入歧途。

记得 40 多年前,我们还在学习经典医著的时候,有一次先 师柴浩然 先生严厉地批评我们说:“你们谁学不好中医经典医著,这辈子就别想端起中医这碗饭”。这一次批评,使我们刻骨铭心,让我们一辈子受用不尽。前不久在与师弟柴瑞霭共同缅怀先师的往事时,当时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面对可能发生的大流感,如果说我们要准备一些什么,此刻我第一个想法就是:抓紧时间,把《伤寒论》和温病学再复习一遍。

以辨证论治的理论标准规范治疗,正是前辈们常说的:“以不变之理,应万变之病”的道理。今年冬季“可能”发生的大流感“可能”是什么样子,我实在没有能力在“可能”中研究出“可能”准确的分型、方剂和药物来。我以为,到时候还是以不变应万变为好。所谓“争取主动”,在病毒性疾病面前,以辨证论治的理论标准规范治疗,才是真正的主动。

http://www.jkb.com.cn/qlg7.html 2005-12-12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H5N1流感离我们有多近,我们不妨看看发生在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
《数字中医论流感》之一,简介
何裕民:中医和西医可以互补
板蓝根能预防h7n9吗 理智购买不要跟风去乱喝
中医药—板蓝根站上国际舞台
流感治疗用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