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真正的中医诊病之法
转这篇文章是为了让大家了解什么才是中医诊病,中医诊病能不能数量化,程序化?要了解更多内容请前往柱其间新浪博客。


在《黄帝内经》中,“百病始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寒、火,以之化之变也”怎样能诊出病呢?黄帝说;“余锡以方士。”“工巧神圣,可得闻乎?”余;是我。锡:是赐给。黄帝说;真是天赐良缘,我已经赐给了中医方面人士的方法了,就是“工巧神圣”。工:就是工夫,是时间。巧:就是以“切脉的工夫而知道身体内有没有病的技巧”办法,大夫不都知道了吗?审查病机,不能失去一点这样的机会。通过摸脉说出病对人的感应,就像神仙一样。而且又通过脉相归纳出了19种病例,要求谨守病机,各司其属。而当今的大医们,非要说;望而知之,问而知之,闻而知之谓之神,或用现在仪器测出来的为之真。在《黄帝内经》中说的是通过脉象先知病,而后再以望、问、闻、测,来证明脉相是正确的,尤其那些刚生出来的“未病,”望、闻、问、测,都是办不到的,望、闻、问、测,都是已生成的“已病。”什么手诊,面诊,耳诊等等,都是事后诸葛亮。《黄帝内经》中,没有一处是先说病例,后说六气的。都是先说五运六气的运行,后说发生了什么病。“岁木太过,脾土受邪。岁火太过,肺金受邪。岁土太过,肾水受邪。岁金太过,肝木受邪。岁水太过,心火受邪。”都是当风气流到太阴本气;火气流到阳明的本气;运土气流到了太阳的本气;岁金流到厥阴的本气;寒的运气流到少阳的本气上时,运胜气衰而生的病,在五运六气的运转中,运胜了气,就是运的气胜在了六气的那个气位,而六气位,是司天,在泉和四间气,这六大位置就是脉中的寸、关、尺。至于说;未达天道之常变,就说运气的脉不相应,那是五运六气的运转你还不会,千百杂合病,都在天时地化中,你定不出来。所以中医须学会五运六气的运转图,通过脉象知气知病。故,我才在2013年11.月5日写了病例分析的博文,以供参看。这是根据先贤追随者,在《伤寒钤法》,《经方名医实践录》中的实例,不是我们编的。把病例同五运六气运转图上的情况校对一下,看是否有没有出入,就明白了。你在看看医者的说明,就可知道,医者根本就不会用《黄帝内经》中的理论来解释病情。但是病例的记录非常对路子。有时间、有脉相,别管他说的病情是问来的,测来的,还是通过脉相得来的。就是看看脉相是否符合五运六气运转的条件。这才是关键所在,这才是你必看的问题。
其实用日干支推算命理,先要天人合一,而后用天人相应的办法诊病。华佗、李时珍、张仲景、刘完素他们就是这样看病的,就是不传。然而他们写出了《伤寒钤法》,张仲景犹抱琵琶半遮面,还是露出了他的真谛,在刘完素传承的《伤寒钤法》中,还是看到了用日干支论病的办法。只不过他们都像《黄帝内经》书中说的一样,都用代指的方法来讲述罢了。如《棺墓歌》里说;“土为墓兮木为棺,金为尸兮仔细看。水为命兮火为气,加临上下要精颛。”
     这就是说;墓;代表“土”。棺;代表“木”。命;代表“水”。气;代表“火”。尸;代表“金”,把五行的字都变了。
   然后说出了棺墓歌;
      “1.木土棺临墓上知,2尸临墓下土金归,3.二木棺中无气止,4.金水尸中有命随,5.火水气前逢命者,6.金火尸中有气微,7.木火棺中生有气,8.尸临棺下木金危。9.,水火命前逢气可,10.土木逢之不可推,11.墓临棺上多应死,12.尸临棺下救应迟,13.金土尸来临墓上,14.病人危困不须疑,15.尸向棺头金木立,患家犹事好求医。”翻译过来;
        1  木土棺临墓上知——是知道,木土相交时,木在土上,叫木克土。即丁克甲,壬克己,厥阴风克太阴湿。
       2  尸临墓下土金归——金交在土下,为土生金,为上生下,为甲生乙,己生庚,为太阴湿气生燥金。
       3  二木棺中无气止——木太过交在木上,为天符气,风气逆行,火不止跟着。丁与壬相见带着子戊、癸,为厥阴风见厥阴风。
      4  金水尸中有命随——金水相交,金生水在水中,是庚金生辛水,乙金生丙水,两气相生泄气为有病,水必活而随着金。阳明金生太阳寒水。
      5  火水气前逢命者——火水相交,火交在水上被塞住,不能升降。戊,癸火被郁寒下。
      6   火水命前逢气可——火水相交,是水行遇火,水从火,阴从阳,还可以。为丙克癸行,辛克戊行。
      7    尸临棺下木金危——金木相交,金在木下,为下克上,是阳明金交在厥阴风下边的工夫。
     总之,我不用再翻译,谁都能翻译。但是,你可要知道,这都是用天干地支来代表天理,这天理,又是用天干地支来说明的,这干支是在五运六气运转中,上升下降的气,天理,医理,易理全都在这干支的形像上。这像就是干支,五行气的多少,用数字以表示,就是理、像、数的意思。这理、像、数在脉的寸、关、尺上是能摸出来的。它可不象见词译意,只是嘴上说说,阳气上升,阴气下降,阳交阴,阴交阳,前半年上升,下半年下降,空口无据。以上15句话,完全是天地间五运六气运转中,“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欲知天地之阴阳,应天之气,五岁而右迁,应地的气,静而守位,六期而环会”的具体见证。这叫天人相应,气到病到,气去病去,气变病变,气正人精神十足。
     又比如诊病,要先天人合一。看五天,纪五运,定甲、己日交少阴,乙、庚日交太阴,丙、辛交少阳,丁、壬交阳明,戊、癸交厥阴,知五运六气是至而至,至而不至,未至而至的气处定虚实,然后在时辰的时间,再定出脉相,从而知道病在经脉的标,本,中,以名命病,以病命气处,才会定出病来。
                                               拄其间  锷未残
                                                         2013.11.12

附病例解读

我看了由先贤追随者的博客推荐的《伤寒钤法》《经方名医实践录》病例的推演病例。从病例的记录中我们看出,这是我国医学界看病最高的中医了。造诣相当的深厚,是正宗的科班出身,无人能比。以他的事例,用《黄帝内经》中的天道来解释,就知道他的医术高到了什么程度,我们应该怎样做也就明白了。《经方名医实践录》病例的推演附在后。        病例(1),男,21岁,1986年3月17日,邀余大夫初诊,按当时刻论,摸脉浮弦,问之,看之,病的反应符合脉情,于是开药,服一剂,病大减,服二剂巩固。注意;你要先看《经方名医实践录》中病例的推演,后看用《黄帝内经》的方法对病理的推演。      诊病;先立起年气图在心中。      (1) 86为丙寅年,北政年,是少阳司天,厥阴司地。              (2) 3月17日。是“辛卯月”在惊蛰的节气,正是地气上升的时间。方月可知;注意;方向在艮方初运,要以初运的厥阴和司气的少阴论天地,即厥阴春天运在上,少阴司天在上,这是六气分治中的第一步天。故;旋转成在厥阴运,为汪气,少阴司天为寒王气,朝上为天。左手寸口脉守于本位,心脉定位,是自右入左,应该是手经脉的气血从右易于左。请你自己画一个运的图,叠在司天的六气上。你若想要,想学,让工厂再做一些。      (3) 17日是节气惊蛰第三候,第二天“庚申日”,申为对化。故,天人合一时可知,乙庚合,交在戊寅。戊寅是甲戌手太阴的经脉,庚申日交于太阴下边的工夫。少阴为寒气司天,庚为燥为阳,寒、燥倆气不相得,燥虽在少阴司天前,还是始于寅初水下一刻,这就叫正交,至而至的气。以上的大号字,推其天理详乎日气,早就在17日的当天全都推完,虽然日日不同,都是能先定下来的。一个中医不会天人合一,他就不是中医,也不可能论病理,或只能用西医的方法论病理。请再往下看---。      (4)不管谁来看病,如上边21岁男者,在己卯时,庚辰时和辛巳时辰来看病,余大夫摸到的脉相是浮弦。弦,是风,他一定是壬申、壬子和壬辰这三气。有人当然会问,怎样知当摸到弦脉时就是这三气?你别忘了,今天的日气是庚申,申日的六气,只能是申、子、辰,这是一六天交时刻法中的法则,不用疑也。余大夫摸到的是弦脉风,风为丁、壬,只能是壬,莫疑也。故三气已定。书中说申子辰会气同。21岁男者,在庚申日来看病,它在任何时辰来,都只能是壬与申、子、辰组成的天干地支。不可能是其它,此所谓一纪也,终而复始。这是五运六气运转的天理,在《六微旨大论》中。    21岁男者,己卯时、庚辰时、辛巳时看病,都是风气顺气血走到了手太阴经脉(记住;是节气上升的时令,守的是外气,上淫于下的气,精神外守的气,看的是天的气,即手的六经脉,足的六经脉是看不到也摸不到的。)的里边下边的工夫,因为三时辰都是甲戌旬的干支。甲戌就是手太阴,所谓里边、下边,是指申子辰为对化,是风交在了太阴经脉标气的位置处,因为这是在惊蛰节气的第三候的第二天,太阴是湿气本气司气,并没有太阴的三阴标气,故叫太阴的下工。因为书中说标、中、本气不能相加。余大夫摸到的是弦脉,一定是在左手的上关脉上。太阴的标气上,是风气太过,标不从本气湿气。是气在标而不从其本,而且在里边,湿气的本气在表。这就是即知本,又知了标,正确的运行不用问任何人,余大夫摸到的是风弦。风气出不来,风盛克了脾土,风不从湿又胜于湿,脾必应灾。这就是寒气司天,反气,阳气风温反盛,所以38.5度,阳气在内不生化,外冷内热。注意;这是当其步运的风,是运胜,司天的气衰。所以热攻头的病。     风生在手太阴经下工的时间里太过,岁木太过,风气流行,以少阴气位叫中宫,风生东南方太阴的里边叫大弱风,伤人,脾土受邪。风化气不正,反胁痛。应为余大夫的左边,21岁男的右眉棱处疼和额疼。见壬申风太过,流至甲子手少阴经太过胜寒,左手寸脉浮弦,少阴为头上,运胜气衰,叫中宫的正邪风,伤人,当气位的运气胜,少阴为手心经,额痛,又恶心。      壬子在甲辰手太阳经太过胜寒。右手的下关脉浮弦,风在西方为大刚风。太阳为肾的里边疼,也兼咳嗽。故不管风流到哪里,哪里就有病,风太过不生化,不从阴气,应先治其风。守的是天的经气,手的经气,开药用君一臣二的方剂,把药引致到经脉的标气处就可以了,药以花和果为主,必愈。     以上病例分析,都是以摸脉为准,而不是以望望,问问,闻闻,为准。《黄帝内经素问》中说“百病之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气血到桴鼓相应,摸脉,知脉的时间,就可治病,如同拔刺,除污雪一样容易。那些中医总是说用;望、闻、问来看病开药,西医除了望、闻、问和大量的辅助检查外,什么都不会。可想而知能不能看病了。    以上病例分析上可知,病气都在手太阴经、手太阳经,手少阴心经的标气处的位置上,又知时令是行到了本气的外表,脉是浮弦,故知是在人的皮里肉外,是风温伤了阴寒,叫伤了寒。而且这是司天的邪气风胜,是阴湿化于天,温热反胜,治以用辛寒。又因本人用过凉药无济于事,所以大夫要知道寒热正在争雄,必须使药声气应和,始同终异,风温必消。   以上病例分析可知,病气都在标气上,能把治风温的药引到标气处,微小的辛凉就可消去病的十之其九。引到手少阴、手太阴、手太阳的中气处,只能消去病的十之其七,;引到手少阴,手太阴,手太阳本气处,只能消去病的十之其六。如果引不到有病的经脉上,那就乱了套。所以是用君一臣二、君二臣三还是用君二臣四,君二臣六,是大不一样的。书中说“近者奇,远者偶”。21岁男是手经脉,守的是上,就只能用“君一臣二、君一臣三佐五或君一臣三佐九。”故病在本治其本,病在标治其标,不知标,不知本,不知逆从,当然就是妄行,故书中才说“知逆与从”,“言标与本,易而勿及也。”      通过这一病例看出,《伤寒钤法》上推演的太阳月子号第一症,并没有说清治病的过程。所以后人就没有办法追随先贤者学习。但他的病例记录的时间和脉相太关键了。    病例2,36岁李女。1995年6月17日初诊,脉弦滑,看之,问之,四剂药俱除。  (1) 诊病,先立其年,95乙亥年,北政,厥阴司天,少阳在泉。  (2) 6月17日,在六气分治中为第三步运的天,少阳运的天与论年运的天是一个天,所以书中说,论年看的是月气,论日看的是时辰,各不影响。    壬午月,17日是夏至的中气下降的第一天,是足少阳经脉在泉,用气与少阳运共主气血的运行。要精神内守足经的气血。右手的尺脉守于本位。自左入于右,是足经脉的气血从左尺脉易于右尺脉。   (3)17日,己卯日,是夏至初候的第一天,卯为对化。天人合一为丙寅在甲子少阴经的下工。  (注意;少阴为寒阴。  己卯日,己从的是地支卯,是己不及应于私地支用。故“天气制之,气有所从也。”看的是地支卯。)   先天人合一,先合以天光,先和以术数,都是同一个意思。己卯合到了丙寅是甲子少阴经的下工时,可知是时令已到了夏至,日气下降,而日气己卯来得太迟太晚了,并没有降下来,又交在了天上。天上厥阴的本气风还没退位,所以天上是本气司天,而地上是一阳司地,一本,一标,是两个天主病气,天地的气发生了迭移。所以,这才叫至而不至的气,阳脉见了阴病。燥气“卯”居风地厥阴运,气不相应,所以己卯始于寅初水下一刻。    当己卯日,气血走到丁卯时辰,戊辰时辰,己巳时辰来看病,余大夫摸到的脉为弦滑,风在司天前手少阴经位一定是丁亥、丁未、丁卯,未湿土和卯金都不得气,亥为同气,都是风胜在地的肝脏,是非其位,刚风不从手少阴的寒气,女子才头晕目眩,伴着恶心,呕吐,少阴代表心。在上为头。    当气血流动时,丁卯就是甲子手少阴位的风太过,不从寒手少阴。左手的关脉为弦滑,是来的太晚的大凶风,伤了手少阴;   交在丁亥,甲申足少阳的上工时,里边的少阳火阴阳相应,是风胜于火,两气相交应该在右手的尺上,是正邪的大弱风,但弦滑的脉在左手的尺脉上,是来晚至而不到的病气;   当丁未风注入到甲辰手太阳秋地的风不得气,又不从寒气时,为大刚风,伤了脾,倦怠身重,故脉弦滑,在右关脉上。   所以这女人是阳气的风伤了寒,也伤了热,病气有在里也有在外的,有在上身,也有在下身的,有在左也有在右的,随其所在。也就是书中说的,“中外不相及,各自一病”。所以必须治其主病风。而且要用君二臣六的方剂,即引到标,还要引到本。故;这才是治标,治本,标本兼治的本来的含义。把这句话引申到言政是正确的。把言政中,即治标,又治本,要标本兼治的意思,又反回来解释《黄帝内经》的病情,就是诡辩,就叫见词译意,万民式的解释。   通过以上分析,以脉为准,病在标,在本,太关键了,步气的图也太有用了。只要心中有一个五运六气运转图,知脉必知病处,图的里圈代表的是五脏六腑,外圈代表的是12条经脉,12条经脉又有标、中、本,气血的运行就是营气和卫气的运行,就是五运六气阴阳运行中,在一处生成的病气,就是阴阳逆从得施,标本相移的问题。但还不是五运六气五步一右迁的过程。所以《至真要大论》才说“随其攸利,谨道如法,万举万全,气血正平,长有天命。”看到天人合一后,才能知道,人必然有天人相应的天理,歃血为盟才可传,慎传之就不奇怪了。   这种看病摸脉定病的方式,才是《黄帝内经》中所揭示的全身诊法定病的,早已失传的、唯一正确的、密尔不宣的、神用之方,万举万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病例的分析
处处可见玄而又玄的“三阴三阳”,究竟是什么?
§102胜复早晏A:胜复之变,早晏何如?胜至已病,病已愠愠,而复已萌也
《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
六气相胜
五气交合至真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