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轉載:惲子愉前輩解《素問·徵四失論篇》

徵四失論篇第七十八

  【馬蒔曰:內有四失,故名篇。】 

 

黃帝在明堂,雷公侍坐。黃帝曰:夫子所通書受事眾多矣,試言得失之意,所以得之,所以失之。

雷公對曰:循經受業,皆言十全,其時有過失者,願聞其事解也。

【惲子愉曰:雷公既然書說了不少,病也醫了很多,總應有些心得,黃帝因而相問,雷公的回答是,雖然皆言十全,大致不錯可稱滿分,但是總不能沒有失策失治之處,故稱時有過失,尚需為師的黃帝指點。】

 

帝曰:子年少智未及耶?將言以雜合耶?夫經脈十二,絡脈三百六十五,此皆人之所明知,工之所循用也。所以不十全者,精神不專,志意不理,外內相失,故時疑殆。

診不知陰陽逆從之理,此治之一失也。

【惲子愉曰:像做官的有官箴,黃帝在此處所言可以說是醫箴,過四失,所以作為醫之箴戒也。治病不能十全者,由於內外相失,現在言之即所以對一般醫理不能活潑運用其互相作用關係interrelation以及共同輔助關係co-relation coordination貫一之原則不得,自然疑竇叢生,既有疑慮,當須立刻解決,因循苟且,不知陰陽逆從之理,治病必然有失,此失之一也。】

 

受師不卒,妄作雜術,謬言為道,更名自功,妄用砭石,後遺身咎,此治之二失也。

【惲子愉曰:先是不過是智慧不及,是智的問題,尚未便深責,只須用功,勤學,自有分曉的一天,此是非但智識貧乏又兼自以為是,不聽師言,不尊師崇道,更亂作雜術,邪門妄言稱道,自己獨自標新立異,亂吹亂治,不但其人學識有問題,連人格都有問題矣,非智的問題,一般道德人格都已墮落,不學無術,欺世盜名,已經是邪惡,不再是過失,使其為治之二失,已經太客氣了。】

 

不識貧富貴賤之居、生之薄厚、形之寒溫,不適飲食之宜,不別人之勇怯,不知比類,足以自亂,不足以自明,此治之三失也。

【惲子愉曰:不知病者的環境生活(富貴)貧賤則為草率,富貴則反而病較淺,生命素質禀賦雖先天性的賦予厚抑或薄,發病之後,形態是代謝性興奮,抑是低落,其人營養條件直接有關身體的健康及抗體免疫力的強弱,人之勇怯。常運動之人,身體較為康壯,因人類雖為萬物之靈,充其量也不過是最高靈性的動物而已,既是動物自然應該動,動量的多寡,人之勇怯,依賴此是特別多,如果不加深思明辨,自己先已惑亂,豈能自明,此失之三也。】

 

診病不問其始憂患,飲食之失節,起居之過度,或傷於毒,不先言此,卒持寸口,何病能中?妄言作名,為粗所窮,此治之四失也。

【惲子愉曰:一般社會上人士認為中醫之脈有何等玄理,而業中醫者又為過甚其辭,醫生乃實際治病的應用科學人材,或竟至少應該是務實,實事求是之人,豈能如明星歌星般的打歌作秀,以候脈便知一切,此處內經聖人所言與之極端相反,不問始病之原要,由於飲食之失節,由於生活起居之失常,或竟受外來病毒之感染,古人亦認知溫疫之傳染,不先言此,隨便候脈,妄言作名,為粗所窮者,所作所為似有偏差,治之四失也。】

 

是以世人之語者,馳千之外,不明尺寸之論,診無人事治數之道,從容之葆,坐持寸口,診不中五脈,百病所起,始以自怨,遺師其咎。是故治不能循理,棄術於市,妄治時愈,愚心自得。嗚呼!窈窈冥冥,孰知其道?道之大者,擬於天地,配於四海,汝不知道之諭受,以明為晦。 

【惲子愉曰:醫者的名聲可傳千里之遠,殊不知高低之分只在尺寸之間,不知人事心理的變遷,不明何以能治之道,所謂從容之思考方法,坐而從按候寸口之脈,診既不中,百病遂生,不自反省,從怨老師教之無方,偶而有所亂治,不幸而幸中,大為得意,此是一般庸醫,下材小人之絕倒描寫,此類卑微人品,何足以論大道。道之大者,擬於天地,配諸四海為準,醫道如此,其他之道,莫不如此,不知道之精微,於是以明變晦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帝素问直解 卷之九征四失论第七十八篇
禁服——《黄帝内经·灵枢》第四十八篇
老子道德經全文與譯文
徵四失论篇第七十八
征四失论篇第七十八
素问·徵四失论。妄言作名,乱言病名。受师不卒,妄作杂术,谬言为道,更名自功,妄用砭石,后遗身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