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阴黄”理论历代发展简评

   
  此后的《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何梦瑶的《医碥》、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都有阴黄的论述,因此说:张介宾使黄疸分阳黄阴黄的理论成为黄疸的主流理论。

  5  小结
   
  《内经》作者以为医生要“察色观脉先别阴阳”,“一阴一阳之谓道”,临床对黄疸也应根据不同临床表现,以症测因分别不同病因而辨别阴黄阳黄,但《内经》并未提出黄疸的阴证阳证分类法,隋朝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首创“阴黄”之名,其后,唐宋医家颇有论述,宋朝韩祇和的《伤寒微者论》有《阴黄证篇》,窦材的《扁鹊心书》对阴黄论述也颇为独到,至此,阴黄理论成熟。但金元四大家起,阴黄阳黄理论却并未成风,一直到明朝张介宾《景岳全书》对黄疸的论述再推一个新高,使阴黄阳黄理论成为理论主流,实属功不可没。

【参考文献】
    [1] 南京中医学院.诸病源候论校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

  [2]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1955.

  [3] 唐·孙思邈.千金翼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1955.

  [4] 宋·韩祗和.伤寒微旨论.四库全书·子部·四四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5] 宋·窦材.扁鹊心书.珍本医籍丛[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2.

  [6]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

  [7] 清·程国彭.医学心悟[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倪师海厦推荐自学中医书目
正安 | 刮痧之古籍书推荐(小白勿入)
静默山林幽幽路,恰是诀窍通坦途——第四届全国悦读中医活动精选推荐书单(6)
中医四大经典
古代中医典籍目录
清代医家“湿热致痹”理论综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