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扶正补益药的临床应用
作者单位:唐山市开滦医院,河北省中西医结合肝胆病研究所,河北 唐山 063000

【关键词】  中医 扶正补益药 虚证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群老龄化以及疾病谱的变化,疾病的多因性与病理生理的复杂性,从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证实机体免疫力低下和脏器功能衰退,既是疾病发生的基础又是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按照中医理论,这些致病情况和过程,都与机体虚证有关,针对此,中医扶正补益药的临床应用,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

    1  临床疾病虚证的普遍性

    1.1  人群中虚证的多发性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领域发生两种重大变化,一是急性传染病相对得到控制以及细菌抗药和病毒变异等因素,慢性疾病成为临床上的主要病种;二是社会人口年龄相对增长,老年病的防治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慢性病和老年人群,普遍存在脏器功能受损与功能减退,内分泌系统机能衰退,全身免疫力低下等情况,北京医学院报道993名老年人中,按照中医脏腑辨证肾虚者占48.5%,脾虚者占23.7%;上海第二医学院报道423名老年人,肾虚者占44.2%,脾虚者占11.6%,并且按阴阳气血辩证,阳虚、阴虚、气虚、血虚者更为多见。所以,临床上经常出现“老年必虚,慢病必虚,重病必虚,多病必虚”的病象,成为辩证的普遍规律[1]。

    1.2  虚症存在于疾病的始终  中医理论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通俗讲所谓“正”就是正气,是人体对疾病的抗御能力,其含义比较广泛,既指体内不断运动具有很强活力的细微物质,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能力。凡精、气、血、津,能传送人体生长、发育、健壮的物质,均属正气的范畴。“邪”即邪气,是指导致人体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如外感、六淫、七情、饮食、劳倦、痰饮、气滞、血淤等都属邪气的范畴。既病之后,又会因为病损对器官功能的伤害,导致机体整体免疫力的下降和对疾病反应调控的不足,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转归。医学对生命现象与虚症本质的研究,认识疾病的过程就是机体正气与病邪相搏的过程,说虚症的普遍性,既指人群的多发,又见于每一疾病过程的始终[2]。

    2  中医扶正补益药的重要性 

    2.1  扶正补益药是防治疾病的根本措施  我国最早《黄帝内经》确立了扶正补益药的理论基础,临床上使用补益药的主要目的,首先是扶正补虚,取《素问·三邪九候论》之“虚则补之”和《素问·至真要大论》之“损者益之”。《灵枢·脉度篇》“虚者饮药以补之”,都说明虚症患者补益药的治疗。《灵枢·百病始生篇》认为:“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说明人之得病,必是身体虚弱,否则病邪不能伤人。所以扶正补虚,是防止病邪入侵的根本措施,是中医“治未病”先进理念的具体体现[3]。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这些又是临床应用补益药的理论基础。

    2.2  扶正补益药是治疗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  机体患病,整个治疗的目的都是调整自身内部的稳态和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战胜疾病走向康复,补益药就是把中医扶正固本的原则,贯彻于治疗的全过程。一是补益药可以调控机体对致病因素的反应,既要有反应又不能过激,减少机体稳态遭受破坏的程度;二是疾病过程中,都有脏器功能受损和组织损伤,研究证实,黄芪、灵芝、银耳多糖都有促进蛋白质合成,有利于组织修复和脏器功能调节的作用,所以,“扶正祛邪”具有辩证意义的补法,成为中医治病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4]。

    3  中医扶正补益药的中医经典与现代医学研究

    3.1  补益药中医理论与经典方剂  有关补益药的中医理论,早有《神农本草经》之简说,《药对》“十剂”之首创,《本草纲目》的补充,以至到《神农本草经疏》对补益药又有了理论上的发展,对补益药的应用有了严格的要求。清徐大桩《医学源流论》对补益药的药性、配伍、煎法,又作了详细的规定。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主张邪去则正气存,正气虚不足去邪者,应固护正气,用补益药如太阳病的里虚辩证,有脉结代、心悸动,是阴虚血少,心阳不振,是正气虚弱的表现,可用灸干草为主,配以阿胶、生地、大枣、生姜、桂枝、麻仁等补肾阳药剂宣通心阳之药,在正衰邪盛并存时则需去邪扶正兼顾。钱乙创名的六味地黄丸,是补益肾阴的经典方剂,元代医家朱丹溪善用养阴药,如白术、甘草、人参、黄芪等养阴降火,他说:“火邪所客,必因正气之虚,然后邪得而客之,苟正气实,邪无自入之理”。明代薛己重视先天后天,力主脾肾兼补之说,常用四物、四君、人参理中、十全大补等。张景岳则称:“凡临证治病,亦不必论其有无虚证,但无实证可据而为病者,便当兼补,以调营卫精血之气。亦不必论有无火证,但无热症而为病者,便当兼温以培命门脾胃之气”。故临证多用温补药,尤喜用熟地。他以熟地配山药补脾,配山萸、菟丝子、枸杞子、淮牛膝,补益肝肾,鹿角胶、龟板胶,补精血,组成左归丸补益真阴,以熟地配山药、制附子 、肉桂、当归等,组成右归丸温补肾阳,成为张氏温补处方的代表。清代王清任善用黄芪补气,其《医林改错》一书中就有补气处方11首,认为黄芪是大补元气的主药[5-7]。

    3.2  中医扶正补益药现代医学的研究  补益药的现代医学研究有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关于虚症动物模型的建立,对虚症本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补益药药理学的研究,为临床应用补益药提供了理论依据。沈自尹等认为衰老取决于肾气的盛衰,中医理论中“肾”包含着现代医学内分泌及免疫等多种调节功能,发现辩证属肾阳虚的病人,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揭示了肾虚证共有的物质基础[8]。丛铮等[9]对补益药的药理进行深入研究,认为补益药可通过两条途径,一是减轻机体对致病因子的反应,减少稳态受破坏的程度;二是增强重要器官的调节功能,提高机体保持稳态的能力,并通过对黄芪的临床实验,证实了以上的假说。王立祥[10]报道人参、刺五加中药的药理作用看补益药的作用原理,阐明该药在调节神经的兴奋和抑制两种过程的平衡,调节内分泌系统功能,对内分泌-垂体-肾上腺皮质有兴奋作用,有促进核酸与蛋白质合成,增强机体免疫,提高肝脏的解毒功能和骨髓造血等功能。张茂等[11]对扶正祛邪与免疫关系的研究,认为扶正可以祛邪,祛邪可以扶正,扶正主要在调节免疫功能,中医与免疫联系最多的是肺、脾、肾三脏的卫气、肺气、脾气、肾气,中药治疗常用组方在补肾法,补脾益肺法,补阴法,活血祛瘀法及清热解毒法等。人参、白术、白花蛇舌草、黄连、黄芪、灵芝、刺五加能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12];人参、黄芪、肉桂、女真子、天冬、地黄、猪苓等有促进免疫球蛋白形成的作用;黄芪、阿胶、何首乌、鸡血藤、桑寄生、黄连、黄芩、川芎、红花等有促使淋巴细胞转化的作用[13]。而甘草、大枣、大黄、板蓝根、连翘、丹参、茵陈、桃仁、苍术等有抑制抗体产生的作用;黄芪、苍术、生甘草、蝉蜕、丹参、苦参等有抗过敏的作用;灵芝、甘草、鲜灵脾、牛膝、防已、防风、黄芩、柴胡、白蒺藜等有抑制过敏介质释放的作用;黄芪、地黄、甘草有抑制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的作用。玉屏风散、生脉散、青蒿素、黄连、穿心莲、白花蛇舌草、人参、刺五加等具有双向调节免疫的功效,所以,扶正补益药起到“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低者升之,高者抑之”的调整作用。杜志德等[14]对黄芪的研究,彭华敏等[15]对灵芝的药理研究,邓文龙[16]对何首乌的研究,臧其中等[17]对虫草多糖的研究,张思巨等[18]对党参多糖的研究,耿长山等[19]对枸杞子生精补肾和抗衰老的药理研究,沈自尹等[20],周嘉伟等[21]对扶正补益药抗衰老的研究,都为扶正补益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4  中医扶正补益药的临床应用

    4.1  中医扶正补益药的应用原则  主要是依据中医的辨证施治,理法方药等原则,在补法治则的指导下,凡能补虚扶正,增强抗病能力,治疗各种虚症的药物,按照阴阳辩证、脏象辩证和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沉浮等组方用药。补益药的目的就是调节阴阳,选择补阳药或养阴药,使之恢复平衡。补益药还须注意药物的寒、热、温、凉不同的性能,一般虚症多用平性补益药,如甘微温的人参、黄芪,以及甘平的玉竹、麦冬、石斛、阿胶、大枣等,凡药性味甘者多有补益作用,如人参、甘草、黄芪、熟地、白术等,同时用补益药在整体调节原则下,还须按照脏腑病症的不同,选择补肺、补脾、补肾等组方用药[22]。

    4.2  注意事项  (1)中医扶正固本补益药的临床应用,强调辩证思维。扶正和祛邪是一对矛盾,扶正既可以提高低下的免疫功能,又可抑制过高的病理性免疫反应,“邪去”而后“正复”,又可带来免疫功能的提高,这是矛盾的对立统一。所以,辨证施治,“补之得法,邪祛对症”,才能“调节阴阳,以期为平”,对免疫功能起到调整的作用。(2)补益药同样需要遵照循证医学原则,严格选择适应症和治疗结果的科学判定,加强实验研究,严谨的科学验证,以示其治疗效果和药物应用的个体差异及安全性。(3)在使用补益药的同时,如病人邪实未尽,须注意留邪伤正,如病邪未清,正气已虚,应分清扶正与祛邪的主次关系,辨证用药,不能顾此失彼,一种倾向掩盖着另一种倾向。(4)补益药易于壅滞气机,影响运化,故补益药要兼顾脾胃运化功能。如“虚不受补”,则需加入白术、茯苓、砂仁、陈皮等理气醒脾类药,增进脾胃功能,使补益药“补而不滞,滋而不腻”。(5)临床应用中医扶正补益药免疫功能测定指标:①嗜中性白细胞吞噬功能;②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测定;③c3补体测定;④淋巴细胞转化测定;⑤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测定;⑥白细胞介素2(il2)测定;⑦干扰素(rifn)测定。这些指标的测定,只是临床用药观察的一个参考值,总的结果都需要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参照系统评价的判定[2326]。

【参考文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康说药:中药黄芪除了调理气虚,还能抗癌?(附黄芪食疗方)
扶正补益的中药分 4 种,肿瘤患者应该怎么选择
国医大师郁老的抗癌秘方首次公布!
还气血不足?你或许应该知道自己属于哪种气虚
中医讲的“虚”怎么补?(之四)
托法中补益气血的作用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