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荆芥治疗咽痛的历史沿革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单位: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合肥,230031)中铁四局中心医院(合肥,230022)

【摘要】  通过历代中医文献等研究,发现荆芥治咽痛经历“未用→初用→必用→慎用”的历史递嬗变化过程;论证名老中医郑景岐提出“咽痛慎用荆芥”经验的可靠性,分析形成该学说的6种影响因素;介绍该经验的学术精髓和郑景岐的用药指征。

【关键词】  新安医学 朱丹溪 荆芥 咽痛 学术经验

    荆芥是中医临床治疗咽喉疼痛的常用药,朱丹溪力倡“咽痛必用荆芥”[1],近50年的数版高等中医院校教材《中医耳鼻喉科学》遵此说。然而,新安郑氏喉科传人郑景岐主任医师(国家首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导师)却传授笔者“咽痛慎用荆芥”,其经验较朱丹溪“咽痛必用荆芥”观点更为科学合理。

    为继承新安医家的学术经验,探索荆芥治咽痛的用药规律,笔者运用中医文献学等研究方法,探析荆芥治咽痛的历史递嬗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期冀为中医临床治疗咽喉疼痛提供合理用药的理论依据。兹分述如次。

    荆芥治疗咽痛历史沿革

    荆芥,为唇形科植物裂叶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的茎叶和花穗。荆芥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名假苏、鼠冥。据尚志钧考:“荆芥一名,出于魏华佗弟子吴普著《吴普本草》。”[2]荆芥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肝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荆芥”条云其具“解表、散风、透疹”的功能,“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用量为4.5~9克。表虚自汗,阴虚头痛者禁服。

    祖国医学对中药的药性与功用认识,经历了“发现→发展→完善”的知识积累过程。通过历代中医文献的比较研究,分析药物与病症治疗史的历代演变,发现中医用荆芥治疗咽痛有“未用→初用→必用→慎用”的历史递嬗变化过程。

    1、咽痛未用荆芥阶段(公元前1世纪至1173年)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古代人民同疾病斗争的经验积累,其成书年代至少在公元前1世纪,并在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的“未央宫”会议上定稿[3]。故其总结了西汉以前治病用药的成果。《神农本草经》对荆芥的认识云:“气味辛温,无毒。主寒热、鼠瘘、瘰疠生疮,破积聚气,下瘀血,除湿痹。”可见,在《神农本草经》时期咽痛不用荆芥。

    汉·张仲景治咽痛,方用甘桔汤和猪肤汤,甘桔汤一方,后世多宗之。梁·陶弘景《名医别录》收录了汉代至魏晋时名医的临床用药经验,其“假苏(荆芥)”条未载荆芥可治咽喉疼痛。[2]唐、宋时期本草专著,如唐·陈藏器《本草拾遗》、甄权《药性本草》、陈士良《食性本草》、孟诜《食疗本草》,宋·日华子《日华诸家本草》、苏颂《嘉佑图经本草》“荆芥”条,均未论及荆芥有治疗咽喉疼痛的功用。

    2、咽痛初用荆芥阶段(1174年至1300年)

    最先用荆芥治疗咽喉疼痛,当为南宋医家陈言,其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成书于1174年)载“荆芥汤”一方,“治风热肺壅,咽喉肿痛,语声不出,喉中如有物梗,咽之则痛甚。荆芥穗半两,桔梗二两,甘草(炙)一两,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煎六分去渣,食后温服”,开咽痛初用荆芥之先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精读启达力®荆防颗粒隐藏的经典药对
“中医昆仑”韦文贵 处方独一帜 神效愈顽疾(14.11.26中医药报第4版)
荆芥
药性解中药之薄荷
荆芥的功效:祛风解表、清热利咽
薄荷|从头学中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