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脉学初探(2)

       三、指导治疗
       论中以脉法来指导治疗者,诸如可汗不可汗、可下不可下、可清不可清,以及可温、可补、可吐、可灸不可灸等多方面。
       (一)可汗不可汗
       《伤寒论》说:“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者,此当发其汗……麻黄汤主之。”(46)“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52)“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42)“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17)“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50)“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27)“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266)“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285)“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286)
       概括言之,论中表实证可发汗者有浮紧浮数之脉,亦有表虚不可发汗的浮弱脉,前者风寒束表,正气有力抗邪,故脉浮紧(或浮数)有力,以麻黄汤峻汗攻邪;后者风寒在表,卫外不固,营阴外泄,故脉应浮缓而弱,以桂枝汤调和营卫。此两者表证与表脉俱备,治疗当可发汗。至于不可发汗,有表实不可用桂枝汤,表虚不可用麻黄汤之禁,以及阳气虚脉微弱,阴血虚尺中迟,乃至少阳、少阴之禁汗例,均可以从脉象中获得诊断的依据。
       (二)可下不可下
       《伤寒论》说:“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242)“结胸症,其脉浮大者,不可下。”(136)“太阴为病,脉弱者,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280)“少阴病……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286)
       伤寒可下之症,因其热聚胃腑,脉必数实有力,故以攻下逐实法治,若虽热实,如结胸脉浮大,胃肠并无可攻之实,故不可下。少阴尺脉弱涩,为病在里,属气血亏虚之证,无疑是在禁下之列。
       (三)可清不可清
       《伤寒论》说:“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350)“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26)“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者,不可与白虎汤……”(175)
       论中可清之证,脉皆洪大滑疾,这是热邪鼓舞,正气盛邪亦猖獗。凡阳明热盛于外,脉洪大必与大热大汗大烦渴之症并存,但亦有热伏于里,所谓“里有热”的热厥证,此时脉可见沉伏或沉而滑疾。其治皆用白虎汤达热出表。若发热无汗表不解,脉虽浮亦不可以白虎之剽悍,此为论中先表后里的定法。
       (四)可温与可补
       《伤寒论》说:“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313)“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301)“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宜四逆汤。”(94)“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171)“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102)
       伤寒以寒立论,论中有表寒有里寒,有经寒有脏寒。表证病在阳经而脉沉,应发表温经以散寒,里证病在脏而脉沉,应温脏(多指脾肾)的虚寒,但不论其属表属里,脉沉者是为阳虚可温之证。脉结代是脉搏间歇,属阴阳气血不足,故心悸不安,用炙甘草汤阴阳并补,气血两调。阳脉涩,阴脉弦,为土虚木旺,故小建中汤,扶土抑木,建中补虚。
       在《伤寒论》中,还有可灸可不灸。如“少阴病,吐利……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292)“伤寒脉促,手足厥逆,可炙之:”(349)“微数之脉,慎不可灸……”(119)凡此可炙者为阴寒之证,多属阳虚,脉不至是气血无力鼓动血脉,常见微细模糊之脉;脉促应为虚细而数,亦是阳虚之虞,故灸少阴经穴,温经以复脉。不可灸而脉微数,是为阴血不足,亦或为热郁伏而脉数,均应禁止温灸。由此推论,微数之脉,亦不可辛温助阳,免于火灼筋伤而成火逆。
       此外,尚有可吐之证,如“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171)又“少阴病,饮食人口则吐……脉弦迟者,此胸中实……当吐之”。(324)以及“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当须吐之,宜瓜蒂散”。(354)
       “凡此可吐之证,其脉寸微浮,只是指病在胸膈的部位而言,而脉弦迟,及脉乍紧,均为胸膈间有痰水、宿食之故,因为有形之痰食,气机阻滞壅涩,使之脉流不畅。
       四、判断预后
       论中推论判断预后的脉法,包括辨传变、辨病愈、辨生死等,这类反应各种不同转归的脉法,验之临床,颇有实用价值。
       (一)辨传与变
       《伤寒论》说:“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也;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4)外感热病,脉数急为病进欲传里;脉静是平和之意,为病不化燥入里之征,故不传。从脉候来推断疾病传变与否,是临床的重要标志之一。
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议中医之汗与不汗
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表部部证之麻黄汤证第55条
伤寒论条目及学习笔记-55
伤寒总病论1
论《伤寒论》之汗与不汗
《伤寒总病论》卷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