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兼证(9)
  接着往下看,“一服汗者,停后服”,只吃了一次药,出了汗了,后面一定不要再吃了;“若复服”,如果再要吃的话,“汗多亡阳”,出汗太多,就会亡阳,《伤寒论》中的许多“亡”字就是伤,和我们现在所说的在中医基础中的“亡阳”的含义不一样。

    《伤寒论》中的“亡”,就是“失”的意思。亡羊补牢的“亡”,就是把羊给丢了。这个亡阳,阳气的阳,就是指阳气的丢失,阳气的损伤。所以阳气损伤之后,“遂虚”、“恶风”,是表阳不足,温煦失司的表现。这个“烦躁不得眠”,不是热扰心神所造成的,而是真阳虚衰、弱阳与盛阴勉强相争,争而不胜的一种表现。

    严格的说,这个烦躁,指的是肢体躁动不宁。这种躁动不宁,是由于弱阳勉强和阴寒相争,因为人的阳气虚了之后,阴寒自然就甚,弱阳勉强和阴寒相争,争而不胜,它战胜不了阴寒邪气,争而不胜时,人体就会出现躁动不宁。我们见到的那个休克前期的躁动,我们在坐的,有的在临床上干过好多年,休克前期,血压下降,人就会躁动不安。

    象肝昏迷早期的那个躁动,象肺心脑病昏迷的躁动,象糖尿病酮中毒昏迷前期的那种躁动,多属于“阴盛则躁”的范畴,甚至发展到撮空理线、循衣摸床。你问他在找什么?他不自知,他不能回答你的问话。大青龙汤适应证的本证,是阳郁化热、郁热扰心、因烦而躁,因为他心烦他才肢体躁动,他知道。

    而这种情况是真阳衰微,弱阳勉强和阴寒相争,争而不胜的时候,人体出现的这种躁动不宁而不自知,问他为什么这么躁动?他不知道。也不知道心烦,就是一种躁动。所以,后人说:“阴盛则躁,阳盛则烦。”这里的阴和阳,都是指的邪气。阳盛,阳热盛的烦;大青龙汤就是这样,阳热内盛,郁热扰心,因烦而躁。

    阴盛则躁,是阳气衰亡了,阴寒邪气盛了,正邪相争,正不胜邪的时候,出现了这种肢体躁动不宁而不自知,这两种情况在临床上必需鉴别清楚。大青龙汤适应证这一条,就提示了鉴别。大青龙汤是《伤寒论》中发汗力量最强的一张方子,在临床上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得汗后止后服。

    如果说出了一身汗,发现烧退了一点,过了一段时间后呢,又出现了发热、烦躁,即使这样你也不要再用。如果再用,就会有不良的后果。不良后果是什么?我们学校有位老前辈,在好些年前就跟我说,你是讲《伤寒论》的,在讲《伤寒论》中的大青龙汤的时候,一定要提醒大家,只要出了一次汗了,就不要再给他用大青龙汤了。

    他说他年轻的时候,在南方行医,他的一个远房亲戚,发热、身痛、胸闷、烦躁,请他去看病,觉得他是一个典型的大青龙汤的适应证,就开了一付大青龙汤,而且特别告诉他吃完了出了汗,就不要再吃了。这是上午看的病,下午呢,因为南方那个时候个体行医总是要出诊的嘛,出诊回来以后,路过那个亲戚家门口,看到那个亲戚在外面,坐在藤椅上乘凉,便问:“怎么样啊?烧退了没有?”

    他那亲戚接上话:“吃了你的药真好,出了一身大汗,现在胸也不怎么闷了,心出没有那么烦了,好像也不怎么发烧了,你放心吧。”

    “那你就不要再吃第二次了。”

    “我已经的药渣滓倒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夜读伤寒-39
太阳病概说 1
大青龙汤对温病学的意义
【转载】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三)9
伤寒论条目及学习笔记-46
《伤寒论》太阳病的条文(中篇)A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进一步讲了太阳病的麻黄汤证,加上葛根汤、桂枝汤等的区分,又进一步讲了判断错误时,误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