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阳蓄血证(13)

    (接上篇)若“血热瘀结”,血和热瘀结在一起,瘀血已经形成了,瘀血的病势也比较重。“热已敛”,收敛的敛,“而势缓”,热邪已经收敛了,热势比较和缓。热和瘀血相结,瘀血已经形成了,热势已经收敛了,热已敛而势缓,热势比较和缓,证候见到什么呢?

    少腹硬满,如狂或发狂,或身黄,脉沉微。这个微,是有形邪气阻滞,脉气不利的表现。“或沉结”,这个结,也是有形邪气阻滞,脉气不利的表现。“沉”,是病在里,小便自利,这是鉴别诊断,用抵当汤破血逐瘀。这是太阳蓄血证的第二个类型。

    第三种情况,血热互结,瘀成形而势缓,瘀血已经成型了,但是病势比较和缓,血热互结,瘀成形而势缓,热虽有而势微,病势的势,微小的微,证候仅见到什么呢?有热,少腹满,小便自利者,这又是和太阳蓄水证相鉴别,小便自利者,用抵当丸化瘀缓消。

    在刚才我们提,太阳蓄血证的最后一个方证,抵当丸证的时候,126条有一句话,叫做“不可余药”。严格地来说,“不可余药”这句话,既不合现代汉语语法,也不合古代汉语语法。但是作为医圣的书上,有了这么一句话,后世就要解释它,有的人说,这种瘀热互结,瘀热都比较和缓的证候,你不要用药力有余的抵当汤,而应当用抵当丸化瘀缓消,这是一种说法。

    另外一种说法呢,不可余药,是因为抵当丸这张方子,“上四味,捣分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它是煮丸,然后“取七合服之”,它不去药渣子,是说吃抵当丸的时候,你要连渣滓一块吃,不要把药渣滓剩下来,所以叫做“不可余药”。其实,这两种解释,都有点牵强。但是,注家有这两种说法,我们把这两种说法,都介绍给大家。

    “丸者,缓也。”抵当丸有化瘀缓消的作用。所以,吃完丸药以后,“啐”(日旁卒,读周)时当下血,我们看这个“啐”时,“啐”时就是周时,比方说头天早上8点钟吃的药,第二天早上8点钟,才出现大便泻下一些污浊的东西,这叫对头24小时。“若不下者,更服”。

    所以,抵当丸是属于化瘀缓消,作用和缓的一张方子。它治疗瘀热互结,瘀成形而势缓,热虽有而势微的这种太阳蓄血证,这样的话,我们把太阳蓄水证和太阳蓄血证,这个太阳腑证都谈完了。我们上一次课,讲到了太阳病腑证的血分证候——太阳蓄血证。

    那么,太阳蓄血证的成因,是太阳表邪不解,邪气循经入里化热,热邪和血结于下焦所造成的。在《伤寒论》中,关于太阳蓄血证的病位,谈到了下焦,也谈到了膀胱。下焦也罢,膀胱也罢,实际上都是指的一回事。那么,当血热初结,热势重而且热势比较急,瘀血刚刚开始形成的时候,它的临床表现是少腹急结,病人的自觉症状比较重,其人如狂,出现了血热上扰心神的精神症状。

    这个时候,是热重而瘀血刚刚开始形成。所以,在治疗上要以泄热为主,兼以化瘀,用桃核承气汤。不过,用桃核承气汤泄热化瘀之前,如果表邪还没有解除的话,应当先解表,“表已解,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这是我们上次课谈到的,太阳蓄血证的第一个类型(转下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二十一讲 太阳蓄血证(1)
药仅三味,仲景“祛瘀活血剂之冠”,还能够治疗狂犬病……
🌟【为桃核承气汤正名】【原文106条】...
太阳证
第21 讲 太阳蓄血证(1)
伤寒论之太阳篇蓄血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