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表里先后治则:虚烦证(3)

    (接上篇)我们再举个例子,这个方子我们在《方剂学》中学学过,那就是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从药物组成来看,麻黄,是散太阳表寒的;附子,是温少阴里阳、散少阴里寒的;而细辛这个药,既可以散太阳表寒,又可以散少阴里寒。所以,麻黄细辛附子汤,它是一个太阳和少阴同治的方子。这从药物分析的。

    它的临床适应证呢,实际上有轻度的少阴里阳虚,仅仅是轻度的,又兼有太阳表证,这是太、少两感。太阳、少阴同时感受了外来的寒邪而发病。少阴里阳虚的程度呢,仅仅是见到了一点点脉沉,没有出现下利清谷、四肢厥冷、“脉微细,但欲寐”这些严重的里阳虚衰的证候。所以,它也符合表里证病机关系密切。

    为什么病机关系密切?太阳和少阴,脏腑相连,经脉相络属,它们是相表里的,同时感受了邪气,这等于表里两经同时感受了邪气,所以它们的病机关系是非常密切的。里证又不是大虚证,没有下利清谷,畏寒蜷卧,四肢厥逆,脉微细,但欲寐,仅仅是一点脉沉。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麻黄细辛附子汤来温经发汗,这也是表里同治的例子。

    在《伤寒论》中,表里同治提示的表里先后缓急治则,大体不外这三大方面。前两个方面,我们归纳为“实人伤寒发其汗,虚人伤寒建其中”这样的一个原则,这是大家要记住的。不过,这个“建其中”的“建”字,不是局限于脾阳脾气,它是泛指“里”。比方肾阳虚的,又兼有表证的,下利清谷,畏寒蜷卧,四肢厥冷,又兼有太阳表证的,也要先补里,用四逆汤。所以,这个“中”,不局限于中焦,不局限于脾阳,而整个指的是体内。

    我们现在看看《伤寒论》原文,是不是我们归纳的这个内容,能够概括进去。打开讲义44页,看原文第90条:“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为不逆。”这一条讲的是表证兼里实,在治疗上有两种情况。

    “本发汗”,就是原应当发汗。“而复下之”,“复”就是反的意思,复反、反复是同义词。这个“复”你怎么不当“又”讲而当“反”讲呢?因为在这个条文里,后面“本先下之,而反汗之”,用了“反”字。在这个条文里,复和反同用,在同一位置用的,那这个复字就是反字,就是么的意思。

    表里同病,表证兼里实,本应当先发汗,你反而用了下法,这就是错的,文字非常通顺,非常明白。“若先发汗,治不为逆”,如果你先去发汗,就不算错,下面这一句讲的是表证兼里实,里证重而且急,表证比较和缓,那就应当先泻下。“本先下之”,就是原本应当先泻下,“而反汗之”,你反而用了汗法,“为逆”,这就算是错,“若先下之,治不为逆”,如果你先攻下的话,就不算错。

    第91条:“伤寒,医下之”,一个外感病,医生用了下法,“续得下利清谷不止”。“下”,是个动词,利是指的稀,“下利”,是指拉的是稀。“清”,是名词,厕清的清,活用如动词,当“便、排、拉”来讲。“谷”,指的是不消化的食物。所以,“下利清谷”,是两个并列的动宾词组,拉的是稀,排泄的是不消化的食物。这个“清”字,不是一个形容词,不要把它当是清稀的谷子(接下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麻黄附子细辛汤证与麻黄附子甘草汤证 [
《伤寒论》学习笔记180
从《伤寒论》中深度剖析麻黄细辛附子汤到底该如何应用?
麻黄附子细辛汤证与麻黄附子甘草汤证有何不同?
温经解表第一方,麻黄附子细心汤
伤寒论 第285条诸家解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