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后附一:辨霍乱病脉证并治(5)

    (接上篇)现在中焦阳虚,下焦水气有乘虚上冲的这种倾向,就出现了肚脐上的跳动。我们在太阳篇曾经学过一条说:“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那么现在张仲景对一个中阳不足的证候,出现脐上悸动,水气欲乘虚上冲的临床表现,他怎么加减的呢?

    他说:“去术加桂四两。”去掉了白术,加用了桂枝,一个是温补心阳,一个是降逆平冲,当然在里主要是平冲。我们和刚才所说的太阳病篇的那个苓桂枣甘汤证相比较,苓桂枣甘汤证,是心阳虚,下焦水气欲乘虚上冲,而出现了脐下的悸动。

    为什么不用苓桂术甘汤?有脐下悸他不用白术。所以,把苓桂术甘汤中的白术去掉,换成了大枣来健脾。大枣有补脾的作用,补土以制水,土是克水的,健脾补土以制水。而我们这一条的加减,出现了脐上悸动,是水气上冲的一种表现,仲景也去掉白术,加桂枝来降逆平冲。

    由此我们推测,凡是脐下悸、脐上悸的,张仲景都不用白术。后世医家对于这种现象有过一些解释,我以前曾经说过,说白术是补气的,它有壅滞气机的作用,可能会使腹部更加胀满。这个说法似乎觉得不太理想,它还是健脾的哩,它还是燥湿的哩。

    有一种说法,说白术有升阳的作用,在这种脐上、脐下悸动、水气欲乘虚上冲的时候,由于白术有升阳的作用,容易引发气的上冲。这个说法也不够理想,白术起码是健脾燥湿,我觉得还能够巩固这个堤坝。

    因此,到现在为止,对仲景脐上、脐下悸不用白术的机理的解释,我们还没有能够找到一个非常容易让大家理解和接受的解释的方法,所以这也是希望大家今后要去琢磨的,看看仲景为什么白术,肯定是有他的道理的,前人有解释,这些解释我们觉得不理想。

    由于《伤寒论》的问世,奠定了中医临床医学的基础,奠定了治疗外感病的一些基础,可是在《伤寒论》中对于温热病的辩证和治疗的方法,这才为明清广大医家创立温病学派,留下了空间。其实〈伤寒论〉有许多问题,我们今天还是没有解决,也就为我们今天进一步发展中医学,留下了空间,象这白术到底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不用,用上会有什么不良的后果,这个问题我们今天还没有研究清楚,也给大家留下了研究的空间。

    “吐多者,去术加生姜”,吐也是胃气上逆的一种表现,他也是不用白术的。所以,更有人说白术有升阳的作用。凡是气上逆的,无论是水气上逆也罢,还是胃气上逆也罢,都不用白术,这个说法,其实我们也还是不大能够理解和接受。加生姜,当然是和胃降逆了。“下多者还用术”,你看如果是脾虚气陷,这还用白术,白术治下利好。

    “悸者,加茯苓二两”,这个“悸” ,是因为阳虚有水,水气凌心,出现了心慌心跳,所以加茯苓强心行水、强心利水。“渴欲得水者,加术,足前成四两半”,口渴的,要加大白术的量,说白术有通过健脾,有输布津液的作用。

    “腹中痛者,加人参,足前成四两半”,这一点和仲景见到的腹中痛,用白芍的惯例是不一样的。我们解释腹中痛是由于中气虚的,应当加重人参的用量,来补中气,这个只供大家作参考吧。其实,仲景用人参的目的,不在于补气,而在于补津。

    “寒者加干姜,足前成四两半”,这个可以理解,温中散寒。“腹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这个好象是怕白术补气壅滞气机,容易引起腹满,所以就把白术去掉,加附子辛通温阳、散寒消阴。

    大家想一想,这种情况下加附子,是加生附子还是加炮附子?加炮附子就对了。附子理中汤就出在这里,理中汤加附子,实际上就是附子理中汤,附子理中汤的出处就在此里。“服汤后,如食顷”,吃了理中汤以后,一顿饭的功夫,一顿饭的功夫不是指的我们几个亲戚朋友聚会的时候,有的是时候,一边吃一边喝的,两个钟头三个钟头就过去了,没有这么长的时间,一般的吃一顿饭就是一二十分钟左右。

    “饮热粥一升许”,要喝热粥。“微自温者”,还要盖上被子来保温。为什么要“微自温”呢?就是说不要盖得特别厚,但要盖被子保温。“勿发揭衣被”,在保温的过程中,不要很快的把被子掀开,这又提到了药食并用的方法。

    药食并用,在《伤寒论》中一共有四个方子。一是桂枝汤喝热粥,助药力以外散。二是里中汤喝热粥,助药力以内温。因为理中汤是温里的,桂枝汤是解表的。桂枝汤这张方子发汗力弱,养正力大,要想让它发汗的话,我们必须要采取一些辅助措施。

    《伤寒论》说“服桂枝汤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许”,然后又盖被子,才能够发汗。所以,桂枝汤喝热粥助药力以外散,理中汤喝热粥助药力以内温,这样一个吐利的证候,津液也不足,所以要喝一点粥。那你喝冷粥是绝对不行的。喝了热粥,用热粥的那个热量来温里。

    三是三物白散,由巴豆、贝母、桔梗所组成,是个辛热的泻下剂,它是治疗寒邪结胸的。寒邪和水饮邪气相结形成的结胸证,吃完三物白散之后,使寒实邪气通过大便排出体外。如果吃完三物白散,不吐不利的,《伤寒论》要求饮热粥来增进药物的辛热之性。

    实际上喝了热粥以后,胃部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改善,促进了药物的吸收,所以就可以增进吐利。而我们解释呢?就说饮热粥可以助药物的辛热之性,以促进吐利。利过不止的,拉得太厉害的,怎么止这个利呢?那就饮冷粥,来制约药物的辛热毒性。

    实际上,喝完冷粥以后,整个胃肠道的毛细血管收缩,减少了毒素的吸收,巴豆是有毒的呀,就是用这种辛热的毒素,来促进下利的。所以我们可见吃冷、吃热,对消化道的血液循环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幼儿园有许多小孩子,经常闹嗓子痛,怎么回事呢?幼儿园小孩中午都睡觉,老师给盖得热热的,孩子们也睡得热热的,醒了以后,老师就给这些孩子们人人喝一杯凉水。这一杯凉水使血管一收缩,局部粘膜的抵抗力就下降,孩子尽闹嗓子痛。

    还有的小学生在学校里,唱歌呀跳呀喊呀或读书呀,嗓子的毛细血管都是扩张的,一回到家从冰箱里拿出冰镇的冷饮就喝。这样一喝,咽喉部的毛细血管一收缩,常常闹扁桃腺炎。为什么讲课的老师,下课以后不要喝冰镇的水,但也不要喝烫的水。

    所以许多小孩子经常闹扁桃腺炎,我给这个家长谈完了这两件事以后,一个是孩子醒了,别给他吃冰棍,别给他吃雪膏,别给他喝冷饮;一个是孩子放学回来了,又热又渴又累,喝热水,一定要给孩子说清楚。否则的话,经常会有扁桃腺炎的发生,咽炎的发生(转下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学习笔记215
夜读伤寒:真武汤和附子汤鉴别
啜粥之法浅谈
第26 讲 水气病
苓桂术甘汤——增肥方之一
经典背诵班《伤寒论》第五十八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