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由三纲鼎立学说搞清营卫的生理
 由三纲鼎立学说搞清营卫的生理
chenyongchan ...
       伤寒论》第38条和39条因大青龙汤证脉象和症状的问题,几百年来成为伤寒学者争论的一个焦点,从而导致了有名的三纲鼎立学说的产生。

《伤寒例》:“风则伤卫,寒则伤营”,这是原始依据。

唐孙思邈对这一段话,做了进一步引申发挥,到了明方有执呢,则说风则伤卫,是桂枝汤证;寒则伤营,是麻黄汤证;风寒同伤营卫是大青龙汤证。

也就是说,“风伤卫,寒伤营,风寒同病大青龙。”这就是是史上有名的三纲鼎立学说。方有执倡导于前,喻嘉言附和于后,然后有一大群学者跟着支持这种学派。

意思是说,风为阳邪,卫为阳气,同气相求,风邪容易伤卫阳;寒为阴邪,营为阴气,同气相求,寒邪容易伤营;如果既有风伤卫的表现,这就是风寒同伤营卫,也就是大青龙汤的适应证。

 

郝万山说:

可是我们今天来看,这种说法和临床实际,是不是相符合。

我们在讲太阳中风证的时候,我们说风阳伤卫阳,卫外失司,风主疏泄,使营阴外越而为汗,汗出伤营,怎么能说风阳之邪只伤卫而不伤营呢?说它是卫强营弱,营怎么弱的啊,风邪伤营阴造成的,汗出伤营造成的,所以太阳中风证不仅仅是风伤卫,风邪也不单纯是伤卫,也伤营。

对太阳伤寒来说,我们说寒为阴邪,最容易伤阳气,怎么能不伤卫阳呢?寒为阴邪,寒邪闭表,卫闭营郁,外闭卫阳,内郁营血,外闭卫阳导致了无汗、发热,内郁营血,寒主凝滞,寒主收引,使气血涩滞,经脉拘挛,而出现了全身的疼痛,所以寒既伤卫阳,也伤营阴,因此我们今天不再提倡“风伤卫,寒伤营”的这个学说了。


“风则伤卫,寒则伤营”,这是《伤寒例》中的原话,这句话是正确的,但后一句“风寒同病大青龙”这句话肯定有问题,因为风寒同病应该是麻黄桂枝各半汤之类的病症,病在表,看看其症状类型就很清楚了,而大青龙汤证外有风寒之邪,内有郁热(火),可以说是表里合病,已经不是单纯的太阳病了。

所以争论的关键就是“风则伤卫,寒则伤营”的问题,说白了就是风能伤卫,但到底伤不伤营,寒能伤营,但到底伤不伤卫的问题。

这就涉及到营卫的生理问题了。

《灵枢 本脏》:“卫气者,所以温肉分、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

所以卫气的生理功能就是保护肌肤、抵抗外邪;温养肌肉,皮毛;调节体温,开合汗孔,排泄水液等。

《素问痹论》: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

《灵枢邪客》: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

所以营血的主要功能就是化生血液,营养全身。

现代中医基础理论认为,营卫属于后天之气,都由脾胃的水谷精微所化生,卫行脉外,卫外而固,故称卫气,营行脉中,与血共同运行,富于营养,故又称营阴,所以又称这二者为卫阳和阴营,实际上就是气和血,又可称为阳气和阴血,这是一对阴阳关系。

照上述理念来看,风寒邪气确实既伤卫阳又伤营阴,风则伤卫,寒则伤营就站不脚了。

但是,如果对营卫的生理功能仔细深入地思考一番,就会发现有问题,因为上面对营卫生理功能的理解很笼统,不具体,不深入。

水谷精微,在脾胃作用下,化生气血,可以说是营卫二气的源头,但气血的最终管理权却在肝脏和肺脏,因为血藏于肝,气统于肺。

肝属木,通于春气,主疏泄,其性温暖而性生发,血藏于肝,所以血和肝应该是同一性质,试想,如果按照我们通常对阴阳属性的理解,血属阴,那么其性质应当寒冷,那寒血藏肝,则肝脏必定被寒所郁,那肝经还能生发吗?血液还能流动吗?所以,血虽然属于阴,但其性却是温暖而生发的,这也符合人体事实情况。

肺属金,通于秋气,其性清凉而肃降,最易病燥,也就是说不能受热,如果一热,肺气如何敛降,则上焦之雾气如何化水呢?必定会熬煎成痰,而且肺为水上之源,所以肺秉水的寒凉之气。气统于肺,所以气应该和肺具有同一性质,其性寒凉而性肃降。

所以卫气虽然属阳,但性清凉而敛降,有内敛之势,故能行于脉外,护卫肌肤,抵御外邪,护卫营阴不能外泄,营气虽然属阴,但温暖而性生发,有外发之功,故能行于脉中,营养全身。营有卫敛,不能外泄而出,卫有营温,不会寒郁内入,这是一对阴阳关系,“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这就和《内经》关于卫气“温肉分”的问题不一致了,想必有些卫道的有点坐不住了。但这个观点并不是我的发明,黄元御早就提出来了,我只不过是阐述一番而已,这个问题如果不搞懂,那黄元御的大作也不可能读懂,《伤寒论》连门都入不了,外感病都搞不懂,何谈其他?所以我们读书要顶门有一只眼,立定脚跟,不要一开始就轻易否定和认定某一种观念是否正确,当你深入了解学习,搞明白后再来评判,指出它的对与错,利与弊,这才是令人信服、真正的治学态度。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营卫,风伤卫,寒伤营就有可能了。风为阳邪,同气相感,则伤卫阳,寒为阴邪,同气相感,则伤营阴。那具体是如何伤的呢?

春夏之季,木火生发,阳气旺盛而发于外,一派温暖炎热之象,天人相应,人亦如是,脏腑机能旺盛,气血流通,则营血温散而汗孔常开以泄内热。若于此时,袭之以寒,则寒邪必长驱直入直伤营血,而病伤寒。比如,刚刚跑步跑得一身大汗,热得不得了,回到家,立即用冷水淋浴,毛孔马上闭塞,头疼发热,身体疼痛,这就是寒伤营了。又比如,下班后回家,天气炎热,满身大汗,回到家后马上打开空调,还对着空调猛吹风,这也势必会得伤寒。所以说寒伤营,不是陏便乱说的,是有实事依据的。

秋冬之季,金水敛降,阴气渐长,阳气敛藏,渐至水寒冰冽,则营血不外发而卫气敛闭,汗孔常闭以御外寒。若人体表素虚,汗孔关闭不严,则易为风袭,或天气一冷一热,而人于起居之时不加注意,也易中风,但是症状比伤寒要轻得多。

当然并不是说只有春夏才能得伤寒,秋冬才能得中风,只不过因为春夏得伤寒,秋冬得中风的机率大,其实春夏何尝不会中风,秋冬又何尝不会伤于寒?机率小得多罢了。天气寒冷毛孔闭塞,天气炎热毛孔开泄,毛孔开泄则寒邪深入直中营血,所以发病急而重,毛孔闭塞则风邪不能深入,发病缓而症状轻,所以毛孔开则伤营,闭则伤卫,以营深而卫浅也。

所以对风伤卫,寒伤营理解不同的根本症结在于对营卫生理功能的理解不同,但对于谁对谁错倒不必认真辨别,太过计较,起无谓的争执,因为这两种理解可以说任何一方都无法说服对方,但从理论上来看,风伤卫寒伤营无疑站在更高的角度,对营卫的生理功能和性质的来龙去脉理解更深入,更详细,而且提出了季节发病和毛孔开合的问题,更具有说服力,所以指导临床用药会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至于风寒邪气如何伤营卫,其症状和病机如何,那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肝属木,通于春气,主疏泄,其性温暖而性生发,血藏于肝,所以血和肝应该是同一性质,试想,如果按照我们通常对阴阳属性的理解,血属阴,那么其性质应当寒冷,那寒血藏肝,则肝脏必定被寒所郁,那肝经还能生发吗?血液还能流动吗?所以,血虽然属于阴,但其性却是温暖而生发的,这也符合人体事实情况。

肺属金,通于秋气,其性清凉而肃降,最易病燥,也就是说不能受热,如果一热,肺气如何敛降,则上焦之雾气如何化水呢?必定会熬煎成痰,而且肺为水上之源,所以肺秉水的寒凉之气。气统于肺,所以气应该和肺具有同一性质,其性寒凉而性肃降。

所以卫气虽然属阳,但性清凉而敛降,有内敛之势,故能行于脉外,护卫肌肤,抵御外邪,护卫营阴不能外泄,营气虽然属阴,但温暖而性生发,有外发之功,故能行于脉中,营养全身。营有卫敛,不能外泄而出,卫有营温,不会寒郁内入,这是一对阴阳关系,“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

 

就这一段,有些观点,根据个人的理解来商榷一下;

 

在本版有一个最大争论帖子,就是关于阴阳的认识问题----有人提出腹内热为阴,体表寒为阳是错误的,根据实际情况应该倒过来。。。。。。认为这是传统的谬误;造成这样的认识差异,主要还是对中医阴阳观念的理解方面。摘录的这段,就气、血的阴阳、寒热问题,似乎也存在类似的现象。

 

 

1,中医讲阴阳只是根据事物的属性特点等来划分,是动态灵活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根据方位--上下、左右、里外;温度---寒、热;

 

质地----软硬;形态----有形、无形;。。。。。。。等来划分。血和气根据形态划分,血有形为阴、气无形为阳,但并没有说血属阴一定就是寒、

 

气属阳一定就是热,,,,,这是两种不同的归类状态,需要辩证的对待;

 

说个比喻:就像夫妻同在一个单位,妻子是丈夫的领导;在家庭论,丈夫是阳;在职务论,妻子是阳。这是两个不同的归类系统。同理,如果根据血属阴

 

就认为,血一定寒,而此现象与现实不相符就认为古人是错误的。。。。。是否有点考虑不周?

 

2,气血阴阳也不是绝对分开,不会有纯净的阴和纯净的阳出现,(有,就是一种极化;瞬时会产生转化的);不要忘了,血中同样有气的存在;而肺

 

气、卫气同样有湿润、造成收敛、沉降的成分存在。。。。。。。

 

所以研究人体内的功能变化,应该有一个更宽泛的思路,有些问题才好理解。

我对阴阳五行的争论的帖子一般不发表言论,因为争论的人大多都没有正确的理解阴阳五行,理解了就不会有疑问了,还有什么好争论的?

阴阳只是一气的升降状态的不同,五行只是一气流行的部位不同而加以区别,本质都是一气,比如由脉气的升降而产生二十八脉,其本质在脉气的变化,二十脉只是脉气在某一特殊情况下的某一种特殊状态,但是如果把二十八脉当作脉学的主体就是舍本逐末了。

传统的阴阳并没有问题,但是有人不懂阴阳之中复有阴阳,比如祖孙三代,祖父和父亲,祖父是阳,父亲是阴,父亲和儿子,那父亲是阳,儿子是阴,那父亲到底是属于阳还是属于阴呢?所以阴阳只有在具体的情况下加以区别,不能一概而论。

就拿药物来讲,辣椒和苦瓜,长在同一个地方,同一个季节,为什么一个能上火?一个能清火?按照常规理解,热天阳光充足,吸收的热量多,生长的作物肯定是热性的,但是偏偏西瓜越热长得越好,水分越多,所以有人就不理解,就会对阴阳的观念产生怀疑,这是因为没有真正理解阴阳的内涵。
  一种药物生长在当地,既可吸收正的能量,如辣椒,这是属于阳,也可能吸收反的能量,如苦瓜,这是阴,热天虽然属于阳,但生长的作物有热的,也有寒的,这就是阳中复有阴阳,同理营血虽然属于阴,但其性温是阴中有阳,气虽属于阳,但其性清凉是阳中有阴,如此理解营卫,则不会有疑问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营卫不可复收
气血学说
中医探究 | 从经络学说的起源考证经络之实质
连载:中医之学习——万方之祖桂枝汤
叶香岩外感温热篇
薯蓣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