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一读桂林古本伤寒论15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09-25 21:20
  【8.53】伤寒,脉结促,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炙甘草汤
  甘草(炙)四两 生姜(切)三两 人参二两 地黄半斤 桂枝三两 麦门冬半升 阿胶二两 麻仁半升 大枣(劈)12枚
  上九味,以清酒七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加入胶融化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09-25 21:21
  卷第八 over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09-28 20:19
  卷第九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9.1】问: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怎么讲?
  师说:太阳阳明,是脾约(脾虚);正阳阳明,胃实症;少阳阳明,发汗,利小便以后,胃中燥烦实,大便难。
  【9.2】阳明病,胃实症。
  【9.3】问:什么原因得阳明病?
  师说: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大小便,内实,大便难,此名阳明。
  【9.4】问:阳明病外证怎么样?
  师说: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而恶热。
  【9.5】问:病有得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为什么?
  师说:虽得之一日,恶寒将自动停止,即自汗出而恶热。
  【9.6】问:恶寒什么原因自动停止?
  师说:阳明居中,主土,万物所归,没有再传他经,开始虽然恶寒,二日自止,此为阳明病。
  【9.7】本太阳病,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底,因转属阳明。
  【9.8】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连绵不断,是转属阳明。
  【9.9】伤寒三日,阳明脉大,此为不传。
  【9.10】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病属太阴;太阴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为阳明病。
  【9.11】伤寒转属阳明病,其人连续不断微汗出。
  【9.12】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风,脉浮而缓,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
  【9.13】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
  【9.14】阳明病,若中寒,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连续不断汗出,此欲发作固瘕(溏泻),必大便初硬后溏。所以这样,因为胃中冷,水谷不别的缘故。
  【9.15】阳明病,初得欲食,小便不利,犬便自调,其人骨节疼,翕翕然如有热状,忽然发狂,连续不断汗出而解,此水不胜谷气,与汗合在一起,脉小则愈。
  【9.16】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15-21时)上。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09-28 20:20
  【9.17】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呕吐、气逆,所以这样,其人本虚,胃中冷的缘故。
  【9.18】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晕目眩,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这样,脉迟的缘故。
  【9.19】阳明病,理当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这是因为久虚的缘故。
  【9.20】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冷,必发作头痛;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冷,头不痛。
  【9.21】阳明病,只是头晕目眩,不恶寒,故能食;若咳嗽,其人必咽痛;不咳嗽,咽不痛。
  【9.22】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恼,身必发黄。
  【9.23】阳明病,被火烫治疗,额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必发黄。
  【9.24】阳明病,脉浮而大,必潮热(如潮水按时发热),发作有固定时辰,只是浮脉,必自汗出。
  【9.25】阳明病,口燥,只是想漱水,不欲咽下,此必鼻出血。
  【9.26】阳明病,本自汗出,医生再重发汗,病已减轻,尚微烦差不多就可以,此必大便硬的缘故。因为亡津液,胃中干燥,所以使大便硬。应当问其小便每天几次,若原来小便每天三四次,今日两次,则知大便不久必出。所以这样,因为小便减少,津液当还入胃中,所以知道不久必大便。
  【9.27】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
  【9.28】阳明证,心下硬闷,不可攻之,攻之,利就不止,死,利止,愈。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10-01 09:55
  【9.29】阳明证,眼合色赤,不可攻之,攻之必发热,色黄,小便不利。
  【9.30】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可用调胃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
  甘草(炙)二两  芒硝半斤 大黄(酒洗)四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二物至一升,去滓,加入芒硝,再上微火一二沸,温顿服之。
  【9.31】阳明病,脉实,虽汗出,而不恶热,其必身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如潮水按时发热),此是外欲解可攻里,手足连续不断汗出,此大便已硬,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外未解,其不潮热,未可用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可用小承气汤,微和胃气,不能大泄下。
  大承气汤 
  大黄(酒洗)四两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实(炙)五枚 芒硝三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加入大黄,再煮取二升,去滓,加入芒硝,再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小承气汤
  大黄(酒洗)四两 厚朴二两(炙,去皮) 枳实(炙)三枚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初服大便下,停后服,不大便,尽饮之。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10-01 09:59
  【9.32】阳明病,潮热(如潮水按时发热),大便微硬,可以大承气汤;不硬不可用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用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失气,此有燥屎,才可以攻之;若不转失气,此只是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欲饮水,与水则呕吐、气逆;其后发热,必大便复硬而少,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失气,慎重不可攻。
  【9.33】阳明病,实则谵语(神志不清,胡言乱语),虚则郑声(语声低弱,若断若续),郑声(语声低弱,若断若续),重语,直视,谵语(神志不清,胡言乱语),喘闷,死;下利,也死。
  【9.34】阳明病,发汗多,若重发汗,因为亡阳,谵语(神志不清,胡言乱语),脉短,死;脉自和,不死。
  【9.35】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申时(下午三点至五点)所发潮热(如潮水按时发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病重,发病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惊恐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生,涩脉死;微脉,只是发热,谵语(神志不清,胡言乱语),大承气汤主之。
  【9.36】阳明病,其人多汗,因为津夜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神志不清,胡言乱语),小承气汤主之。
  【9.37】阳明病,谵语(神志不清,胡言乱语),发热潮,脉滑而疾,小承气汤主之。
  【9.38】阳明病,服承气汤后,不转失气,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脉,里虚,为难治,不可再用承气汤。
  【9.39】阳明病,谵语(神志不清,胡言乱语),有潮热(如潮水按时发热),反不能食,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若能食,只是硬,宜大承气汤下之。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10-01 10:00
  【9.40】阳明病,下血,谵语(神志不清,胡言乱语),此为热入血室,只是头汗出,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连续不断汗出则愈。
  【9.41】阳明病,汗出,谵语(神志不清,胡言乱语),因为有燥屎在胃中,此为实症,须过经才可以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因为表虚里实的缘故,下之宜大承气汤。
  【9.42】伤寒四五日,脉沉而喘闷,沉为在里,而反发其汗,津液越出,大便为难,表虚里实,久则谵语(神志不清,胡言乱语)。
  【9.43】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唇麻木、面垢,若发汗则谵语(神志不清,胡言乱语),遗尿,下之,则手足逆冷,额上出汗,若自汗,宜白虎汤。自利,宜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 
  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
  葛根半斤 甘草(炙)二两 黄连三两 黄芩三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放入各种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10-01 10:04
  【9.44】二阳并病,太阳证好了,只是发潮热(如潮水按时发热),手足絷絷汗出,大便难而谵语(神志不清,胡言乱语),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9.45】阳明病,脉浮而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烦乱反谵语(神志不清,胡言乱语);若加温针,必恐惧,烦躁(内热口干、手足扰动),不得眠(失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恼,舌上苔,栀子豉汤主之。
  栀子豉汤
  栀子(劈)十四枚  香豉(棉裹)四合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取二升半,去滓,加入香豉,再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快吐,停止后服。
  【9.46】阳明病,渴欲饮水,口干舌燥,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9.47】阳明病,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猪苓汤主之。
  猪苓汤
  猪苓一两(去皮) 茯苓一两 泽泻一两 阿胶一两 滑石(碎)一两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加入阿胶融化,温服七合,日三服。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10-01 10:07
  【9.48】阳明病,汗出多而渴,不可用猪苓汤,因为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又利其小便的缘故。
  【9.49】阳明病,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四逆汤主之。
  【9.50】阳明病,胃中虚冷,不能食,不可给水饮之,饮则必呕吐、气逆。
  【9.51】阳明病,脉浮,发热,口干,鼻燥,能食,鼻出血。
  【9.52】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恼,饥不能食,只是头汗出,栀子豉汤主之。
  【9.53】阳明病,发潮热(如潮水按时发热),大便溏,小便自然可以,胸胁闷不去,用小柴胡汤。
  【9.54】阳明病,胁下硬闷,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可用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上连续不断汗出而解。
  【9.55】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涕,嗜卧,全身及眼睛全黄,小便难,有潮热(如潮水按时发热),常常呕吐、气逆,耳前后肿,刺之稍微减轻,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脉,用小柴胡汤;脉只是浮,无余证,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呕吐、气逆,不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步开方法学习笔记 31
二阳并病,经证小发汗,腑证攻大便
阳明病
《伤寒论条文背诵
《伤寒论》阳明病篇学习摘要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