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主题:作用 | 医源世界

莲藕在夏季疾病中的作用

生藕味甘,性寒,入心、脾、胃经,清热生津凉血散瘀、补脾开胃止泻,主治热病烦渴、吐血衄血热淋等症。熟藕性温,味甘,益胃健脾、养血补益、生津止泻,主治肺热咳嗽烦躁口渴、脾虚泄泻、食欲不振。正值“接...即将发布

日期:2013年7月23日 - 来自[保健常识]栏目

“阳化气,阴成形”与肿瘤

  当阳气不足阳化气能力减弱)时,阴精自然无法弥散运动于全身,进而停留于机体某处,变成“垃圾阴精”。

  肿瘤的本质就是“垃圾阴精”。而且它有两种发展趋向:一是当没有得到阳气的青睐而失去温煦作用和(或)没有得到水谷精微滋养,则会自行腐败,成脓成溃,也就是西医所说的炎症。二是当它得到阳气青睐,从而得到温煦作用和(或)得到水谷精微的滋养,则会自立门户,自立为王,然后吸收机体营养物质,侵犯机体其他部位,发展自己,这就形成了肿瘤。

  “阳化气阴成形”是中医经典《黄帝内经》阴阳作用的高度概括,也是中医对许多疾病病因病机的概括。而肿瘤更符合“阳化气,阴成形”的理论体系;对此,许多医家也作过论述。笔者就此提出浅见,供同仁交流。

  对肿瘤的认识,中西医都有自己的看法。西医认为肿瘤是由多种原因引起人体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是环境与宿主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但具体病因不祥。

  中医认为肿瘤是瘀血、痰滞、浊气停留于机体组织间而产生的结块,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其发病原因较复杂,但可归纳内因外因两个方面。外因为六淫之邪或环境污染,内因为正气不足和七情所伤。

  其核心病机为机体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经络阻塞,气滞血瘀,痰凝毒聚等相互胶结而成,属于癥瘕积聚、噎嗝、岩等范畴,《灵枢》中也有筋瘤、肠瘤、脊瘤、肉瘤等的记载。   

  因此,只有理解其病因病机,正确辨证论治,才能解决患者痛苦。

  阳化阴敛不可偏

  阴阳,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对立统一理论,也是中医特有的思维方法,广泛用来阐释人体的生命活动、疾病的发生原因和病理变化,并指导着疾病的诊断和预防。

  关于阴阳的作用,《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云:“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笔者认为,其中“阳化气,阴成形”就是对肿瘤产生机理的高度概括。

  人体需要温度,有了温度机体才会有生机,才能生存运动,而人体的温度就是阳气的作用。阳的作用主要是温煦、扩散和运动,这种温煦的、扩散的、运动的东西就是气,气是无形的,存在于整个宇宙和人体的每个角落,每时每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阳的作用所产生的气,我们叫它阳气,阳气为机体正常运行的主要动力,率领、温煦并推动血和水谷精微,为机体运转主要的动力。

  《说文》曰:“山南水北谓之阳”,那么山北水南则为阴,也就是太阳晒不到的地方。相对于阳面,阴面温度较低,气的运动也就慢,发散之力就弱,所以阴就有寒冷的、静止的、收敛凝聚的作用,这样就很容易造就有形的东西,以致于许多医家将“阴成形”中的“阴”当成了物质,“阳化气”中的“阳”说成功能,这种认识有些道理,但也有些表浅。

  阳有温煦、扩散、推动、牵引的力量,主要表现为向外的一种发散力量,而阴也有一种向内的凝聚力量,两者对立而统一,缺一不可,共同维持事物的正常发展,对人体而言,就是阴平阳秘的生命状态。

  阳化气是发病本

  阴成形是肿瘤表现

  阳化气的力量不足是机体阴精无力输布,进而堆积的主要原因;阴精要滋养全身四肢百骸肌肉筋脉,需要阳气的帅引和推动。当阳气不足(阳化气能力减弱)时,阴精自然无法弥散运动于全身,进而停留于机体某处,变成“垃圾阴精”。

  笔者认为,肿瘤的本质就是垃圾阴精,这种垃圾阴精有两种发展趋向:其一,当自身没有得到阳气的青睐而失去温煦作用和(或)没有得到水谷精微滋养,则会自行腐败,成脓成溃,也就是西医所说的炎症,这种发展趋势不太严重,一般容易治疗。

  其二,当得到阳气青睐,从而得到温煦作用和(或)得到水谷精微的滋养,则会自立门户,自立为王,然后吸收机体其他营养物质,侵犯机体其他部位,发展自己,这就形成了肿瘤。

  此外,肿瘤发病的特殊之处还在于人体内“阴成形”的力量太过。《灵枢·百病始生篇》中有“积之始生,得寒乃生”,由于外因或者内因使机体内阴性物质过多,正常阳气无法有力运行,这些多余的阴性物质自然堆积于机体某些部位,而成“垃圾”,并顺应“阴成形”的寒凝收引力量,使有形和无形的垃圾堆积至身体无法转运的程度,最终形成大小不等、形态各异、部位不定、密度不一的各种堡垒,即为肿瘤。

  笔者以为,阳化气,阴成形,决不可分离。除阳化气作用不足、阴成形力量太过外。正如《难经·五十五难》云:“积者,阴气也。”还可能是阳化气与阴成形两者失和,同时亲邪,共同戕害机体所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肿瘤从量变到质变要经过一个过程,虽然诱因是多方面的,但大体表现多为整体虚寒与局部实证错杂。具体分析则为元阳失温,气机运行紊乱,邪毒夹杂,混结成形。因此说,“阳化气”是肿瘤发病的本质,“阴成形”是肿瘤成形的表现。

  “垃圾阴精”在人身上有时间的长短、停留部位的差异、性质良恶的区别,早期肿瘤患者可无任何不适症状,停留部位也比较狭小固定,性质也比较柔和,此时的“垃圾”相对而言比较容易处理。若发生了良性转为恶性、恶性复发和(或)转移,说明“垃圾”的毒性较强,发展迅速,侵犯机体较广,毒性也变强,会一发不可收拾,此时再想控制病势则较难。

  调动阳气功能是根本

  近代科学研究认为水是生物之源,再从《易经》来看,人生命之根源是坎卦代表的阴阳和合之气,而坎中一点真阳为人身立命之根;故生命的活力是以阳为主,即《黄帝内经》中“阳主阴从,阳生阴长,阳杀阴藏。”所以,在治疗肿瘤方面温阳是很必要的,阳化气的力量是生命的根本,这一点火神派尤为重视。

  在中医理论中,邪正是一家,邪气不过是过度之正气;将邪气转换为正气,犹如将垃圾转化、回收、利用,邪气少一分,正气就多一分。但两者也不是简单的对等关系,因为人的抗力和协调力与生俱来。故在“阳化气,阴成形”的大前提下,仔细辨证阳的多寡,阳化气的能力,阴的多寡,阴成形的能力,以及多余“垃圾阴精”的多寡和去路,然后综合考虑出患者气机运行失常的切入点,准确抓住毒邪向正气转化的气机,然后利药物提高正气,转化气机,将未发之毒邪渐次外托透表、转化,则可以大病化小,小病化了。

  总之,“阳化气,阴成形”可以给肿瘤本质和病机以高度的概括,进而寻找阴阳失衡的关键,使阳有能力化气,使气有能力助阴,使阴合理地成形,使成形之物不再是多余的垃圾阴精,最终达到阴平阳秘的和谐状态。

日期:2013年7月20日 - 来自[临床讨论]栏目

中药篇 一缕药香绕千年

 “闻香祛病”的疾病防治方法在我国由来已久,著名医药学家华佗孙思邈李时珍都有用芳香类中药治疗头颈部疾病的记载。战国末期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写下“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这样一句。这不禁让我们思考,江离、辟芷、秋兰都是香草的名字,诗人将这些象征美好的香草披戴在身上,除了寄托高洁、高远的志向,是不是还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调节身心的作用呢?

  仔细研读我们就会发现,《离骚》中提到的这三种香草都是常见的芳香类中药。江离即是中药川芎,《神农本草经》记载:“芎气味辛、温,无毒。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疮,妇人血闭无子。”辟芷即是中药白芷,《本草纲目》记载:“治鼻渊鼻衄齿痛眉棱骨痛大肠风秘小便出血,妇人血风眩运,翻胃吐食……”,并能“长肌肤,润泽颜色,可作面脂”,是古代美容方中常用药物。秋兰即是历史上常与“白芷”配对的惠兰,是我国的珍稀物种兰草中亦有很多种类能够入药,元代名医朱丹溪就有说过:“兰叶秉金水之气而似有火,人知其花香之贵,而不知其叶有药方。盖其叶能散久积沉郁之气,甚有力。”《神农本草经》指出,兰草有益气轻身的功效,泽兰有活血利水的作用,而发挥作用的关键正在于疏理肝脾关系。脾喜芳香,肝宜辛散,其中兰草走气分,泽兰走血分,前者为消渴良药,后者为妇人要药。两者对于调节女性肝郁气滞、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以及情志不遂具有不错疗效。

  佩兰菊科植物佩兰(兰草)的地上部分,又名鸡骨香、水香。《神农本草经》记载:“主利水道,杀蛊毒,辟不洋。久服益气,轻身不老,通神明。”这里指出佩兰具有利水、驱毒、辟秽、醒脑的功效。《本草经疏》又记载:“开胃除恶,清肺消痰,散郁结。”以佩兰全草入药,能够解热清暑、化湿健胃、和胃止呕。我国迄今为止最早的保健药枕从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作为药枕主要填充物的佩兰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佩兰在古代又称“醒头草”,将其置于枕芯内可以起到芳香行散、开窍提神的作用,有助于治疗鼻塞神经性头痛、感冒性头痛。佩兰全草含挥发油约1.5%~2%,气味特别芳香,加之其性平味辛,具有很好的芳香化湿、醒脾和胃、清暑辟秽作用。我国民间一直流传有“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的谚语,端午节佩戴香囊成为一种防疫禳灾的民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中就有内装佩兰的香囊,这正是发挥佩兰芳香化浊辟秽的功效,起到了预防多种呼吸道疾病的作用。夏季用适量佩兰洗净切碎,冲入开水泡10分钟后饮用,具有解暑避浊、化湿和中的功效,适用于流行性感冒、头痛鼻塞、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而用佩兰煎水进行沐浴,通过其挥发油的作用可以抑菌杀菌,达到预防和治疗多种夏季皮肤病的目的,同时对于祛风止痛、舒筋活络等亦具一定保健作用。

  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了一批中药材,而佩兰只是其中的一种,至今尚可辨认的药物还有花椒桂皮杜衡等10余种,分别存放于药袋、香囊、枕头和熏炉中。从三号汉墓出土的彩绘陶熏炉高13.3厘米,口径11.2厘米,盖上镂孔,以便发散熏烟,炉内装有高良姜茅香藁本辛夷等。而一号汉墓出土的竹熏罩高21厘米,底径30厘米,口径10厘米,使用时罩在装有中药的熏炉上,炉内药物徐徐燃烧,缕缕青烟通过外面蒙着的细绢均匀地散发,阵阵清香扑鼻而至,室内空气顿时变得清新。一号汉墓还出土了一个香囊,通长50厘米,里面装有茅香、花椒、辛夷等。

  花椒  为芸香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花椒、青椒的果皮。其性热味辛,香气浓烈,含挥发油,有小毒,能温中散寒,止痛,燥湿,杀虫。

  桂皮  为樟科常绿乔木植物肉桂或大叶清化桂的干皮、枝皮。其性热味辛甘,能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经通脉,具有抗炎、镇静、镇痛、解表抗惊厥等作用。其所含桂皮醛有很强的杀真菌作用,尤其对皮肤癣菌作用最强;而桂皮油对革兰阳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杜衡  为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杜衡的根茎或全草。其性温味辛,有小毒,能发散风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所含挥发油具有镇静、抗惊厥及抑制皮肤过敏反应等作用。

  高良姜  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良姜的根茎。其性热味辛,能温中散寒,行气止痛,所含挥发油具有抗血栓的功效。高良姜煎液对炭疽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白喉与类白喉杆菌、肺炎球菌、金黄色与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茅香  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茅香的全草。其性温味辛、甘,能疏风祛寒,温中止痛,止泻驱蛔。所含挥发油对草兰氏阳性菌、阴性菌及真菌等均有抑制或杀灭作用。茅香煎剂则有消肿和降血压的功效。

  藁本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藁本的根茎。其性温味辛,能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所含挥发油具有显著的镇静、镇痛、解热等作用,又能提高动物耐缺氧的能力。藁本煎剂则能抑制皮肤真菌,并有降血压的作用。

  辛夷  为木兰科落叶乔木植物望春玉兰、玉兰、武当玉兰的花蕾。辛夷性温味辛,能散风邪,通鼻窍。所含挥发油较多,能扩张微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降低血压,促进分泌物的吸收和消退,并有较好的抗过敏及抗感染作用。辛夷又有较好的抗菌效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乙型链球菌、白喉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

  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这些中药的性味功效来看,它们都有一个共性——性味芳香,具有行气去湿、通气健脾、防腐杀菌等功效。这至少可以发挥几种作用:一是改善室内空气,使空气变得清新怡人;二是能杀菌消毒,消除秽浊;三是镇静安神,有利于休息和睡眠。这在西汉时代,也是改善室内环境卫生的有效措施之一。现代研究与临床证明,用香气除秽保健,对于长期居住在南方地区、面临湿气和瘴气威胁的人们来说,确实能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香熏可以说随处可见。《经验方》中就有记载,“江南妇女采兰叶置发中,令头不脂”。因此不少洗发护发用品中含有兰叶成分。古代用柏叶、桃枝、鲜柳条等来洗头,可使头发乌黑油亮,还有去屑止痒的功效。民间至今都流行用艾叶、银花藤等煮水洗澡,可以治皮肤病,这些都是香熏疗法。香熏融合了中医原理,而香熏中的主要成分精油很多是从名贵药材中提炼的。将精油涂抹身体各个部位,通过穴位渗透到皮肤里层,随着血液循环能使人的身体疲劳得到恢复。香熏的味道对神经有舒缓镇定、催眠的作用,还可防治妇科病、关节炎、风湿等。值得注意的是,女性怀孕期间不宜香熏,否则对胎儿有刺激作用导致流产。

  一缕药香绕千年。目前香薰已成为一种风靡全球的美容、保健、解压方法,它正以独特的疗效和别致的文化让焦虑、失眠、头痛、头晕等文明病逐渐得到改善、消失。

日期:2013年7月16日 - 来自[中医文化]栏目

奇功神效说丹参

    丹参入药,首见于《神农本草经》。丹参又有赤参、山参、红根、紫丹参、血参根、大红袍、红山萝卜、 野苏子根及奔马草等别名。属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祖国医学认为,丹参味苦、性凉。人心、肝二经。具有活血去瘀、凉血消火、宁心安神之功效。可用于风湿痹痛、心悸失眠、瘀血腹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积聚、恶疮肿毒等。近年来,又用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迁延性、慢性肝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心律失常等。在中医界还有一句名言,叫作“一味丹参,气死名医”。将丹参推至崇高的地位。《本草汇言》谓“丹参有四物之功。补血生血,功过当归、熟地;调血敛血,力堪芍药;逐瘀生新,性倍川芎。妇人诸病,不论胎前产后,皆能常用。”
  丹参入药,首见于汉朝《神农本草经》,并被列
目》、《本草正义》等专著上,亦相继介绍了它,认为其有益气、养血、养神定志,破瘀血、生新血、通利关脉、排脓止痛,生肌长肉等功效。
  据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丹参内含丹参酮I、ⅡA、ⅡB、隐丹参酮ⅡA、羟基丹参酮ⅡA,--氢丹参酮、丹参酸甲酯、次丹参醌、丹参新醌甲、乙、丙,丹参素、B一谷甾醇、儿茶精、维生素E等成分,并具有下列药理作用:
  (1)抗衰老作用:丹参对作为衰老的活性物质单胺氧化酶有抑制作用,并含有可延缓细胞衰老的维生素E而有一定的抗衰老功能。(2)有免疫增强作用:据报告,丹参可增加血小板中的CAMP含量,调节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细胞RNP合成以及增加慢性气管炎、肺心病等病者T细胞的数量。(3)其注射液可降低血压,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慢心率,对缺氧心肌有保护作用,还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减轻实验性心肌梗塞所引起的病变而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方面有重要作用。(4)有促进受损组织再生和修复的作用。(5)抗肿瘤的作用:丹参水溶液提取物有协同喜树碱的作用,可提高小鼠白血病的生存期。(6)抗菌作用:隐丹参酮、丹参酸甲酯等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耐药菌株有抑菌作用;丹参浓煎剂对人型结核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痢疾杆菌等有抑制作用。(7)有较好的镇静作用等。
  据临床实践表明,治疗冠心病确有良效。有人用丹参提取物压成片剂,治疗心绞痛323例,总有效率为82.5%。浙江医大等单位用丹参Ⅱ号治疗186例,结果心绞痛有效率为92.2%,心电图有效率为33.8%。其它在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缺血性中风、心律失常以及流脑、流行性出血热等病症方面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由此可见,丹参传统是活血去瘀的佳药,在《本草纲目》、《本草汇言》都有一味丹参功同四物汤(四物汤由熟地、当归、白芍、川芎组成,是补血药的代表方)的记载。现代科学研究发现,该药有很复杂的药理作用。单用或复方对多种疾病有较好的疗效,并且还有抗衰老等功用,它的神功奇效将在多方面对人体的功能起调节作用而显示出其巨大的潜力和作用。
日期:2013年7月15日 - 来自[辨药识药]栏目

美味折耳根

    春天的太阳暖暖地照着大地,楼下树上的嫩叶在春风中摇曳着,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和喜悦。周末休息,我就到乡下采挖折耳根。
    乡村的空气很新鲜,一股春天特有的土香不时地飘进我的鼻孔,让我的整个身心都滋润起来,温暖起来。弯弯的乡村小路,一簇簇的折耳根拥挤在两旁,紫红色,卵形的叶子娇嫩无比,煞是好看。我从篮子里拿出铁锹,轻轻扒开松软的土,一股折耳根特有的气味扑鼻而来,甚感亲切。埋在地下的根又白又长,很吊人胃口,很快就采了一篮子。
    回到家,先将折耳根的老根及须掐去,留下嫩白根部及叶片,用清水洗2~3遍除去泥沙,冷开水浸泡10分钟后,捞出沥干。再将葱洗净切成葱花,放入精盐、酱油、醋、白糖、味精调拌,再加入红油、辣椒、麻油搅拌均匀备用。最后,将折耳根放入盆中,把先前调好的汁倒入搅拌均匀,装盘即可食用。家人非常喜欢这道凉拌菜,一大盘放在餐桌上,一顿饭的工夫,大家吃了个精光。此菜酸辣,回味略甜,入口细嚼,齿颊留香。
    这样的折耳根是纯天然绿色食品。不仅风味独特,可以作为餐桌上的一道美食,而且还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其所含的鱼腥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甲型链球菌以及结核杆菌等多种革兰氏阳性及阴性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是治肺痈之要药。能增强白细胞吞噬能力,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并有抗炎作用。所含槲皮素及钾盐,能扩张肾动脉,增加肾动脉血流量,有较强的利尿作用。此外,还有镇痛、止血、镇咳的作用。
  折耳根,又叫侧耳根、臭菜、臭灵丹、猪鼻孔、鱼腥草,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全草和根。鲜品全年均可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均可。生于山地及荒野。
    中医认为,其性味辛,微寒,归肺经。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之功效,可用于肺痈吐脓、肺热咳嗽、热毒疮疡、湿热淋证等。内服外用均可。虚寒证及阴性外疡忌服。 
日期:2013年7月15日 - 来自[辨药识药]栏目

红花与怀孕

  红花不能用于孕妇,这几乎是尽人皆知的常识。随着电视剧《甄嬛传》的热播,更加深了人们的这一印象。在剧中,红花成了宫斗的工具,端妃因被华妃强灌了一碗红花,结果终身不孕。生活中真的会这样吗?

  红花是妇科常用的调经药物,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等作用,对于月经延期、痛经等有良好的效果。有的女性在孕前或孕中由于某些原因,医师的处方中使用了红花,这时患者常担心红花对怀孕的影响。临床常见在治疗痛经、月经不调或不孕症时处方中含红花,月经延期数日,查尿HCG显示怀孕;或因子宫肌瘤等疾病在妊娠期间服用中药含红花等。那么,处方中的红花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红花有活血作用,一般人认为可以造成流产。其实,医师主要是根据瘀血证的表现来使用红花的,如痛经、月经色黯、血块、癥瘕,或子宫内膜异位症等。这时使用红花,一般对未孕女性有促孕的作用,已孕的女性也不会造成流产。

  痛经、月经色黯有血块,或不孕如为瘀血内阻,红花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改善这些病证,并有促孕的作用。中国保健协会副会长吴大真教授推荐用“红花煮蛋”治疗血瘀型不孕症,亢海荣在《陕西中医》发表文章阐述自拟方治疗子宫发育不良性不孕;沈开金在《甘肃中医》发表文章用宣郁通经汤治疗继发性不孕;白艳雪等在《河北中医》发表文章用中药内服结合输卵管通水治输卵管阻塞不孕症,周少华在《广西中医学院学报》发表文章阐述自拟促孕汤治疗不孕症,王宏燕等在《内蒙古中医药》发表文章阐述以逍遥散加减治肝郁气滞兼血瘀型不孕,等等,不胜枚举。以上诸方中,皆含有红花。红花协同其他药物共同起到理气活血、通经促孕等功效。

  孕期如出现瘀血的表现,也可酌情使用红花,可起到祛瘀而不伤正的作用,就是《内经》所说的“有故无殒,亦无殒也”。张景岳在《类经·论治十三》中注云:“有是故而用是药,所谓有病则病受之,故孕妇可以无殒,而胎气亦无殒也。身虽孕而有大积大聚,非用毒药不能攻,攻亦无害,故可犯也。”

  《本草再新》载:“(红花)安生胎,堕死胎。”学者赵云龙等通过实验发现,给正常妊娠大鼠和有瘀血证的妊娠大鼠灌服红花,结果正常妊娠大鼠出现母体体重下降和胚胎宫内发育迟缓,而有瘀血证的大鼠则母体、胚胎均无影响,从而得出红花具有选择性的作用,这同样验证了“有故无殒,亦无殒也”的古训。

  还有报道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胎动、胎漏,处方中亦含有红花。红花协同其他药物共同起到化瘀、消癥、安胎等功效。

  当然,红花在妊娠禁忌中属于慎用药物,临床应用仍需以谨慎为宜。应严格掌握明确的适应证,并注意控制用量,不宜长期大量使用,做到“中病即止”。孕早期如没有瘀血证使用红花可使流产率升高。

  一般认为,红花没有毒性和致畸性,不会对胚胎或胎儿造成损伤,孕早期虽使用了红花,但没有出现阴道流血,即无流产之虞。另外,红花是否引起流产与患者体质和孕次也有关系,体质虚弱的患者,不耐攻伐,不宜使用。

日期:2013年7月15日 - 来自[辨药识药]栏目

四逆汤对心血管系统保护作用机制的探讨

    四逆汤由附子、干姜、甘草组成,始见于张仲景的《伤寒论》。其中附子大辛大热,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为君药,其主要成分为乌头类生物碱 干姜性味辛热,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的功效,在四逆汤中可助附子回阳,为臣药,其主要成分为总挥发油和姜辣素类化合物  。主要药理作用有强心、耐缺氧、升压、抗休克、对缺血心肌保护等。临床运用于冻伤、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雷诺氏综合征、冠心病、下肢动脉闭塞以及静脉血栓形成等  。有学者从能量代谢的角度提出其“驱散寒邪、回阳救逆”的机制   。其组方较少,配伍简单,疗效确切。本文搜集近几年关于四逆汤对心血管作用机制的研究,试阐述其作用机理。
    对心肌细胞保护的作用
1  改善心肌细胞能量代谢
    吴伟康等  用垂体后叶素造心肌缺血动物模型,心肌超微结构用电镜观察分析,心肌ATP含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四逆汤组缺血心肌线粒体损伤显著减轻,糖原消耗显著减少,乳酸浓度显著下降,心肌营养血流量显著上升,氧自由基浓度显著降低。从而发现四逆汤具有显著改善缺血心肌能量代谢的作用,该作用与其增加心肌供血和清除氧自由基有关。
2对蛋白表达作用的影响
2.1对内皮素的影响  内皮素(endothelin,ET)是迄今所知作用最强、持续最久的缩血管活性多肽。研究认为,其在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学者用通过测定ET及四逆汤对ET-1表达的影响,发现四逆汤可显著降低缺血心肌ET浓度,并推测这可能与四逆汤能有效抑制缺血心肌ET-1基因的表达及蛋白合成有关  。
2.2对bcl-xl、xSmRNA表达的影响聂永梅等  用过氧化氢诱导损伤制备乳鼠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性损伤模型,发现四逆汤含药血清有较好的抗氧化应激性损伤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通过增加Bcl-xl xSmRNA的表达,降低Bcl-xl xSmRNA的表达来实现。
2.3  对细胞Caveolin-1和eNOS表达的影响  刘勇等  通过建立同型半胧氨酸(Hcy)损伤EAh)r926细胞(人脐静脉内皮融合细胞)模型,通过Westem-blot和荧光定量PCR观察四逆汤对EAh)r926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小凹蛋白-1(Caveolin-1)蛋白和mRNA的表达发现,同型半胱氨酸可能通过增加caveo.1in-1的表达进而抑制eNoS的表达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而四逆汤通过抑制caveolin-1的表达从而增加eNOS的表达。而eNOS的表达使得NO的产生增加,从而起到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
2.4对转化生长因子-B,的影响  在心肌纤维化发展的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一p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1,TGF.B1)具有重要的作用,细胞基质中,被激活后,与TGF-B1Ⅱ型受体结合形成受体复合物,并进一步使TBR丝/苏氨酸激酶激活。而Smads蛋白是丝/苏氨酸激酶受体的下游信号分子,也是TGF-B受体胞内激酶的唯一底物,具有转录激活作用。 
    钱孝贤等发现,四逆汤可以抑制髂动脉损伤后内膜TGF-B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减少TGF-B1的产生,从而可以防治血管内膜增生和血管狭窄等  。
    而传导TGF-B的主要信息分子是Smad2,而Smad7可与Smad2竞争地结合受体,达到阻止Samd2磷酸化的目的,阻断TGF-B1的效应,最终达到抗心肌纤维化作用。
    廖火城等  用异丙肾上腺素造大鼠心肌纤维化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心肌Smad2和Smad7蛋白在心肌的表达;RT—PCR法检测Smad2和Smad7 mR—NA表达。发现四逆汤可以有效抑制异丙肾上腺素所致的大鼠心肌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下调Smad2表达和上调Smad7表达有关。
3调解NO从而保护心肌细胞
    目前研究认为,在基础状态下血管内皮细胞NO释放对维持心血管系统处于恒定的舒张活性状态,调节血压,调节冠状动脉基础张力和心肌血流灌注有重要作用。
    刘艳等发现四逆汤可使急性失血性休克大鼠血中NO含量则明显升高。
    钱国强等  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各组心肌组织iNOSmRNA,eNOS(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的变化,各组大鼠血清中CK—MB、NO的水平变化的方法,发现当归四逆汤有效成分组合缺血预处理对心肌起到了保护作用,其机制与上调eNOS,下调iNOS表达,从而调节NO产生有关。
    还有学者推测,四逆汤之所以能诱导心肌延迟预适应,可能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的激活有关。p38MAPK的激活与PKC的激活紧密相连,而PKC的激活又与NO的含量呈正相关。 
4对细胞因子的作用
    至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表现。心衰代偿期,心排血量减少,交感神经系统,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RASS),下丘脑一垂体系统均被激活,炎性细胞因子如TNF-a 、IL-1B分泌增多,对心血管系统功能的维持具有一定作用。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时,机体常伴随着免疫激活和炎症反应,其中趋化因子作为一类重要的炎症介质参与了疾病的发展过程。此外,最初在1986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癌症研究中心的Baltimore和麻省Whitehead生物医学研究所的Rwiansen发现的近年研究发现的重要核转录因子NF-KBt在信号转导途径所介导的炎性反应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在心力衰竭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黄波等 一用卡托普利做阳性对照药,与心衰模型组比较,使用四逆汤及卡托普利均能降低心衰模型大鼠BNP(血清中脑钠素)及IL-6水平。
    CaN(钙调神经磷酸酶)作为细胞内Ca2’敏感的信号物质,在心衰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实验揭示心肌细胞内存在一条新的致心功能恢复的信号转导通路,即CaN—NFAT3(活化T细胞核因子)信号转导通路  ,而细胞内Ca2’升高是启动这条信号通路的起始信号  。当胞内Ca2’增高时,CaN可使核转录因子NFAT3脱磷酸,使之转位人核,再与另一转录因子GA.TA4相互作用,最终引起心功能恢复。  
    苗维纳等   研究了四逆汤对细胞信号因子的影响,从而发现了其抗心衰的作用机制。他们通过实验检测了心肌组织CaN活性、去磷酸化NFATc蛋白的相对表达、钙含量、及IL-2和IL-4的含量,从而发现四逆汤对细胞Ca2’一钙调神经磷酸酶一活化T细胞核因子(ca“/CaN—NFATc)信号转导通路。而且IL-2及IL-4的含量显著减低,说明四逆汤在治疗心力衰竭过程中降低IL-2、IL-4含量起了关重要的作用。
    对血管的保护作用
1对肾性高/lltN的作用
    有研究表明,四逆汤可能通过调节肾性高血压大鼠心、脑、肾内血管活性物质的表达及其血液内的有效含量,而发挥血压调节作用。郭云良等通过研究表明,sT组大鼠血压明显低于。肾性高血压组。大鼠血清NO、血浆CGRP(降压素基因相关肽)和ET(内皮素)含量四逆汤组均明显高于肾性高血压组,大鼠心、肾ETRA(组织内皮素受体A)表达水平四逆汤组均明显低于肾性高血压组。
2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研究表明,神经酰胺作为第二信使在细胞功能的调节中有重要作用,并认为它是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胞内信号。细胞凋亡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四逆汤可明显缩小主动脉内膜脂质斑块面积,降低动脉组织神经酰胺浓度,减少血管壁细胞凋亡的数量,具有较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用胆固醇高脂饮食喂养新西兰大白兔后观察主动脉病理、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血脂及血浆丙二醛含量,发现四逆汤可显著缩小主动脉斑块面积与及厚度;降低血清TC、TG、LDL-C、apoB,降低丙二醛的含量。四逆汤低剂量组效果优于四逆汤高剂量组。 
    黄河清等  研究发现,四逆汤能增加血流中的NO含量,减少血清中的ET含量,通过抑制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及白细胞黏附、扩张血管等抑制血栓形成。还有研究表明,四逆汤可抑制动脉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诱导VSMCS凋亡。 
3对脑缺血的作用
    颜建云等  应用大鼠大脑中动脉局部阻塞(MCAO)模型,观察四逆汤对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丙二醛(MDA)和神经酰胺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bax、bcl-2表达的影响,发现四逆汤组脑含水量、MDA含量、神经酰胺含量、bax基因在转录和翻译水平的表达明显低于缺血模型组,神经功能评分、SOD活性、Bcl-2蛋白的表达高于缺血模型组。
    结    语
    四逆汤为回阳救逆急救的千古良方,在临床中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休克,对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心源性休克尤为适宜,亦可用于肺心病、肺炎、中毒性休克以及脱水所致的虚脱,血压下降;其次,消化系统的某些疾病如慢性腹泻、慢性痢疾、胃下垂以及垂体、甲状腺及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等皆可用此方治疗,对放射性白细胞减少症、肝脓肿、复发性口腔炎、咳喘等辨证属于虚寒的急慢性疾病,均有良好疗效。随着病理生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四逆汤以其疗效确切,组方简单,因而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也较深入。四逆汤很多的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明确,其现代疾病的临床应用相信也会随着越来越深入的药理机制的研究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日期:2013年7月15日 - 来自[药物与临床]栏目

丹参有效成分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是指肝细胞发生坏死及炎症刺激时,肝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的病理过程,是各种致病因素导致肝损伤后,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被激活成为具有很强的生成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能力的肌成纤维样细胞,继而胶原酶抑制物生成增多,胶原酶活性也下降,使肝脏ECM的生成与降解间比例失衡,最终导致肝脏胶原的过度沉积成为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中医认为肝主疏泄、主藏血,肝纤维化属“胁痛”、“黄疸”等范畴,其基本病机气阴亏虚、瘀血阻络等为常见。而中药丹参所具有的良好的抗肝纤维化疗效也早已被大量研究和临床实践所证实。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的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味苦,微寒,归心、肝经,可活血祛瘀、养心除烦、调经止痛,大量现代研究亦表明其具有抗炎、抗氧化、抑制细胞凋亡并促进细胞再生等功效。丹参有效成分按水溶性和脂溶性分为两大类,脂溶类包括丹参酮、隐丹参酮等;水溶类则以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等为主。现即通过对以往文献的回顾对丹参有效成分在抗肝纤维化方面的作用及机制做一总结。
1  消除炎症、抑制细胞因子释放、促进受损细胞
  修复
  各种病因导致肝细胞受损后,会引起炎性细胞活化并释放多种活性因子,而炎症反应会引起HSC的活化这一肝纤维化的中心环节。目前研究已较为清楚的证实白细胞介素一10(Interleukin一10,IL-IO)是一种抗炎症因子,郭伟强等…研究发现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Tsn)能在炎性状态下刺激IL.10含量的增加,从而发挥抗炎效应。CDl。是一种重要的内毒素信号传导分子,其广泛表达在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中,通过介导内毒素信号转导及作为激活单核巨噬细胞的重要受体参与细胞炎症介质的释放。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B,SA-B)可能即通过下调肝组织CDl1的表达、阻滞内毒素信号转导通路这种机制发挥拮抗CD]。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细胞损伤引起的炎症反应是激活HSC的重要条件,因此在肝纤维化这一病理过程的源头阶段采取治疗,可以尽早阻止疾病向恶性程度发展,可以说是防微杜渐胜于亡羊补牢。
2清除氧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损伤
    氧自由基是有毒物质经肝细胞代谢后的产物,是导致肝细胞损伤的直接原因,如在CCL。和酒精引起的肝纤维化中,过氧化反应造成的肝细胞坏死就是关键因素。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是间接反映机体受氧自由基损伤程度的指标,丹参酮ⅡA能明显降低肝纤维化大鼠异常升高的MDA含量,其机制可能与清除氧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有关。胡义杨等研究发现丹酚酸B可显著降低四氯化碳GEl4和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ro—samine,DMN)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和MDA含量并明显改善肝组织损伤及纤维化程度,其作用机制即与抗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
    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大鼠其ALT、AST活性及总胆红素含量会显著增高,而丹参酸B能较大幅度降低这种升高趋势并可提高间接反映机体清除自由基能力的超氧化物岐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活性一J。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是细胞内最重要的抗氧化剂,它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是一对互相影响的指标。陈连剑等研究发现丹参能明显降低HSC培养液中异常升高的MDA和GSH的含量并同时提高SOD和GSH-Px的活力。丹参还可抑制线粒体脂质过氧化反应,而且这种作用存在着一定的量一效与时一效关系。丹参作为天然的抗氧化剂,能通过清除氧自由基保护肝细胞膜和线粒体膜的完整性和通透性,继而防止HSC因肝细胞的损伤、坏死而被活化。
3调控HSC的活化、增殖与凋亡
    激活的HSC是合成胶原等ECM的主要细胞,其过度增殖和凋亡不足是肝纤维化进程中的核心环节,HSC的活化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扳机效应,即一旦被启动可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因此通过抑制HSC活化和增殖是近年临床上抗肝纤维化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factor-BB,PDGF-BB)可通过激活HSC内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nase 1/2,ERKl/2)通路发挥出很强的促HSC增殖的能力。李智等研究发现丹参素可抑制PDGF.BB诱导的HSC内P-ERKl/2的表达,且抑制作用随丹参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强。核转录因子.-cB(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kappaB,NF-KB)能促进各种细胞因子释放,其通常与人核因子KB抑制蛋白(Human IKB,IkB)结合,以无活性的复合物状态存在于胞浆中,当某种刺激导致IkB降解时,NF-KB即被活化进入细胞核从而对炎症反应、HSC的活化等产生促进作用,因此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王蓉等研究发现丹参多酚酸盐能提高给药组大鼠胞质中NF-KB和IkBa蛋白的表达,降低胞核中NF-KB蛋白的表达,即通过抑制NF-KB的活化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是与细胞增殖、分化以及凋亡有密切联系的一种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目前研究表明JNK通路参与了HSC的增殖与活化过程。丹参素可下调活化的HSC内P—JNK的表达,但对JNK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由此分析其抗肝纤维化机制可能与抑制HSC内JNK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丹参单体IH764-3在大鼠体内、体外均能发挥抑制HSC增殖并诱导其凋亡的作用,且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其机制与抑制细胞内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和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protein kinase。ERK)FAK、ERK蛋白磷酸化相关。HSC是否发生凋亡受抗凋亡因子B淋巴细胞瘤一2基因(B-cell lympho.ma-2,Bcl-2)的影响很大,李方春等研究发现丹参组显著降低了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Bcl-2基因的表达,从调控细胞凋亡角度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凋亡相关因子(factor associated sui.cide,Fas)与其受体FasL(Fas ligand)组成的Fas.FasL途径的启动与否关系着HSC的活化与凋亡,丹参可以增加Fas、Bax并降低Bcl-2L,从而促使HSC凋亡。正常情况下HSC处于静止状态,在各种肝损伤因素影响下,HSC表型改变被活化为具有很强的增殖和成纤维能力的肌成纤维样细胞,作为肝纤维化的中心环节,HSC是被研究的最多的,其机制已被阐明的较为清楚,针对HSC采取的抗纤维化手段不外乎抑制增殖和诱导其凋亡这正反两方面。
4抑制ECM的生成促进病理沉积胶原的降解
    ECM的主要成分是胶原,尤其以I、III、IV型胶原为主。ECM合成过多和降解的减少所导致的胶原沉积是形成肝纤维化的最终原因。转化生长因子p(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p,TGFp)是最重要的促肝纤维化因子,其促进肝纤维化进程的方式是通过促进HSC活化,增加ECM的合成和分泌并抑制其降解等途径实现的。武鹏宇等研究表明丹参素可以减少TGFB受体表达从而对肝纤维化进程进行负性调控,机制为影响TGFB.Smad信号通路中的Smad分子表达和磷酸化过程。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是一种特有的构成胶原蛋白分子的氨基酸成分,常通过测定其含量来反映肝纤维化中胶原纤维增生的程度,丹参酮IIA可以显著下调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Hyp含量,通过减轻肝纤维化过程中胶原的增生实现抗肝纤维化作用。
    除了抑制胶原的增生,丹参还能减少肝脏胶原蛋白含量并使尿Hyp排出增多,提示其有促进已合成胶原纤维再吸收及降解的作用。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s)是一类活性依赖于锌离子和钙离子的蛋白水解酶,主要的生理作用是降解细胞外基质,Wasser等发现丹参可提高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MMP mRNA表达,抑制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1(Tissue inhibitor 0f metal.10proteinase 21,TIMP21)mRNA表达。纤维化肝脏的胶原含量常高出正常肝脏数倍,胶原纤维的大量异常增生将造成肝细胞索排列的紊乱及肝小叶结
构的破坏,最终导致肝硬化,使肝脏的硬度、内部压力、血液循环、物质代谢等均产生变化,是造成肝纤维化患者肝区疼痛、恶心呕吐、门脉高压、腹水、上消化道出血等临床症状和并发症的直接原因,因此抑制胶原纤维的异常增生并促进降解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降低恶性并发症的发生均有极大益处。
5  改善肝脏血液循环
    肝纤维化时因为大量ECM的沉积,使肝脏微循环产生病理改变,这些改变将导致肝细胞坏死、肝脏压力增高、代谢减低等,反过来又会继续加重肝纤维化程度,成为一个恶性循环。改善肝脏微循环障碍是逆转肝纤维化的一条有力途径,也是近年来研究的新热点。
    内皮素一1(Endothelin-1,ET-1)是目前已知的缩血管活性最强的多肽物质,具有强烈而持久的缩血管效应,门静脉高压的形成和持续即与ET-1有着密切的关系。田甜等研究发现预先给予丹参和SA-B能使ET-1所引起的小鼠在肝脏灌注量和微循环流速两个方面的降幅明显减小,其作用与内皮素受体阻断剂BQ一123相近。SA-B也能显著降低ET.1使血管收缩引起的门静脉压力的升高幅度。广泛的研究表明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Ⅲ型前胶原(Procollagen type III,PcIII)、层粘连蛋白(Laminin,LN)能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雷任国等在对62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随机对照实验中发现复方丹参注射液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中HA、PclII、LN的量,并缩小门静脉内径,从改善肝脏微循环角度抗肝纤维化。丹参可通过作用靶点改善实验动物的血液流变性,改变高黏滞血症动物血液的黏、浓、聚、滞状态,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从而改善微循环。肝纤维化中医多辨证为气滞血瘀,临床运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也都收到非常好的疗效,以上现代研究也可以说是为中医理论提供了支持依据。
6  结语
    综上所述,丹参及其各种有效成分可通过多种细胞因子及细胞内信号分子网络,从肝纤维化进程中的各个环节及途径发挥出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但长期以来这些证据多是通过组织病理观察或对比一些治疗前后生化指标的差异而推测出来的。人体是一个复杂体,而疾病也多是机制复杂、环环相扣的,因此在越来越重视个体化治疗的今天,中药以其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更是发挥出极大优势,但作为现今主流的分子水平的研究方法在阐明了药物疗效的分子机制外似乎还留有一个更大的空间。生物在微纳尺度下是一具备基本生理功能和结构的介观层面,相比于分子水平,微纳层面也许将是更适合中医的现代科学研究的切入点。通过医学与其它多种学科、技术的交叉合作,某天将亲眼看到丹参抗纤维化的“活血化瘀”效果,这将会为中药抗肝纤维化的治疗甚至整个中医药研究拓展出一片新的领域,也是课题组进一步探索的方向。
日期:2013年7月15日 - 来自[药物与临床]栏目
共 166 页,当前第 9 页 9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仲景丹参茶配方,丹参茶的功效
中医对肝硬化的认识和治疗
想要气色好,丹参杯中泡
常见的对冠心病有良效的几种中药-循环系统疾病
吃大蒜还能抗纤维化?研究数据表明:是真的
肝纤维化的中药治疗研究进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