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研究分析中药性、味、归经对应

【摘要】 目的:探寻中药性味归经的分布特点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关联规则和对应分析的方法对8828味中药的性味归经进行统计分析,以发现性味归经的分布特点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中药的“性”以平、温、寒为多;“味”以苦味最多,其次味甘、辛;“归经”以肝经最多,其余由高到低依次为肺、脾、心、肾、胃等。辛温、酸甘平、苦寒、咸凉为联系较为紧密的性味组合;“凉肺”、“胃平”、“温脾”3种性归经联系较为紧密;“辛肺”、“甘脾”、“苦肝心”为联系较为紧密的味归经组合,而“酸肝”、“咸肾”亦存在某种联系。结论:性味配伍特点体现了汗、补、清、消四法在中药功效应用中的地位,性、味与归经的配伍结果与中医传统理论相合,说明中医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已存在的自然现象的客观描述。

【关键词】 性味; 归经; 对应分析; 分布特点

性味归经理论是中药的基本理论之一,其中“性”在有些中医药文献中也被称为“气”,故亦有“气味归经”之说。在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就已有关于气味的论述了,如“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1]。此书中的365种中药,几乎每种中药都有相关性味的记载。后来至金元时期,张元素首次提出了中药的归经理论。此后的各种本草学著作不仅延续了以前对中药性味记载的惯例,另外增加了对归经的记载。至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载药达1892种,为古代本草学著作中集大成者。建国后由南京中医学院主编的《中华本草》是对我国两千年来中药学成就的又一次大总结,载药8980种。

  从汉代《神农本草经》的365到现代《中华本草》的8980,中药的种类增长了20多倍。在如此众多的中药之中,性、味、归经的分布是否存在某种特点?本研究将通过对所搜集的中药的性、味、归经属性作出各种统计分析,以回答此问题。

  1 数据简介及处理

  从“江苏省方剂研究重点实验室方药数据库”中搜集性、味、归经明确的中药8828种,分别统计各性、味、归经出现的频次,以了解其分布状况。其中“性”分为寒、热、温、凉、平五类,大寒、微寒等归入寒性,大热、微热等归入热性;“味”分为辛、甘、酸、苦、咸五类,其中淡归为甘类,涩归为酸类。“归经”分为心、肝、脾、肺、肾、心包、胆、胃、三焦、大肠、小肠、膀胱十二经。

  2 研究方法

  2.1关联规则

  关联规则能发现大量数据项集之间有意义的关联或联系,是目前方药数据挖掘中较为成熟的一种方法。8828味中药中任何一味中药均有性味归经三种属性,利用关联规则可以计算出两两属性同时出现的频次,以建立每两种属性的交叉列联表,为下一步的对应分析做好准备。代写论文

  表1为8828味中药的性味交叉列联表。表1 8828味中药的性味交叉列联表

  2.2 对应分析

  对应分析以两变量的交叉列联表为研究对象,利用“降维”的方法,通过图形的方式直观揭示变量不同类别之间的联系,特别适合于多分类型变量的研究[2]。对应分析的基本思想是,首先编制两组变量的交叉列联表,将交叉列联表中的每个数据单元看成两变量在相应类别上的对应点。图1为8828味中药性味对应分析的结果图。

  3 研究结果

  3.1 性的分布

  对8828味中药的性属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从图2的分布结果可以看出,中药以平、温、寒三种性为主,并且由高到低依次排列,但三者频次相差不大。

  3.2 味的分布

  对8828味中药味属性做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从图3可以看出中药五味中的分布以苦味最多,甘味次之,辛味第三。五味分布中以这三味最多。

  3.3 归经的分布

  8828味中药归经分布结果如下:

  由图4结果可知,中药归经以肝最多,肺、脾两经次之。从中也可以看出十二经络中,从归经频率可以分为三个经络集合,其中肝、肺、脾经为中药归经频率较高的一个经络集合,肾、心、胃经为第二档次的经络集合,而剩余的6条经络为第三档经络集合。图1 8828味中药性味对应分析图

  3.4 性味对应分析

  8828味中药性味对应分析结果如下:表2 性味交叉列联表表3 性味对应分析结果此结果为对以上交叉列联表做卡方检验的结果,以判断行列变量间是否有相关性。如上,P值为0.000,两者有显著相关性。下面为对应分析的正式结果图。

  从图5可见,辛温、酸甘平、苦寒、咸凉为联系较为紧密的性味组合,其中辛温配伍是发表的常用性味组合,酸甘平为补益的常用性味组合,苦寒是清热的常用组合,咸凉为泻下的常用组合。而发汗、补益、清热、泻下正是中医常用的几种治疗方法。

  3.5 性归经对应分析

  由3.3的归经分布结果可知,十二经中心、肝、脾、肺、肾、胃六经为出现频率较多的归经,出现频次百分比均在10%以上。故下面做性归经、味归经对应分析时以这六经为主,以减少低频归经对结果的影响。表4 性归经(五脏与胃)交叉列联表表5 性归经(五脏与胃)对应分析结果从图5可见,“凉肺”、“胃平”、“温脾”3种性归经联系较为紧密,可测凉性药易入肺经,而平、温药分别易入胃、脾经。

  3.6 味归经对应分析

  表6 味归经(五脏与胃)交叉列联表表7 味归经(五脏与胃)对应分析结果图7 味归经(五脏与胃)对应分析结果 从图7可见,“辛肺”、“甘脾”、“苦肝心”为联系较为紧密的味归经组合,而“酸肝”、“咸肾”亦存在某种联系,但与前三者相比,关系相对疏稀些。

  4 讨论

  4.1 性、味、归经之分布状况

  从以上研究结果可知,中药“性”的分布以平、温、寒居多,三者约占总分布的80%,三者中又以平性最多,温、寒次之,但三者相差不大。中药“味”的分布以苦味最多,其次为甘、辛次之,酸、咸最少。中药“归经”以归肝经最多,其余依次为肺、脾、心、肾、胃,这6条归经所占比例均在10%以上,为分布较多的一个归经集合,剩余6条归经所占比例相对较少。 (责任编辑:admin) {本文仅供参考,如需定制或指导原创论文,请联系论文图书馆客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车前草的功效与作用
上海中医药大学新闻网
最厉害治癌中药方子
六种常见的抗癌中药(推荐收藏)一、大黄 ...
枳实———开化中焦第一品
大道堂八宝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