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伤寒论》中关于脏腑经络条文的质疑

 对《伤寒论》中关于脏腑经络条文的质疑

刘志杰

《伤寒论》一书,论的是六纲辨证,但是,书中却存在数条有关脏腑和经络的条文,因此,诸多学者以此为根据,认为仲景的理论,就是脏腑经络理论,谬误千载而未能觉悟。

对这个问题,我们从晋代王叔和开始,截止到唐代孙思邈,查找证据,进行探源。

所谓医经家,就是用臓腑经络理论为根本,以针灸为主,时常结合方药而治疗疾病的医家。

那么,医经家用其臓腑经络理论解读仲景《伤寒论》,最早的源头在哪里呢?我们可以从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里找到答案。

《诸病源候论》卷七、卷八,收录了诸多的《伤寒论》条文,篇首冠以《素问·热论篇》的六经经络理论。然后围绕这个理论,展开六经经络的伤寒热病论述,并对诸多的《伤寒论》条文展开论述和注解。

如:“伤寒病过经而不愈,脉反沉迟,手足厥逆者,此为下部脉不至,阴阳隔绝,邪客于足少阴之络。毒气上熏,故咽喉不利,或痛而生疮。”

这条,就可以看成是对《伤寒论》原文的注解:“ 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他是用经络理论解释的。

在《诸病源候论·卷七·伤寒悸候》里,他是这样记载的:

    悸者,动也,谓心下悸动也。此由伤寒病发汗以后,因又下之,内有虚热则渴,渴则饮水,水气乘心,必振寒而心下悸也。

太阳病,小便不利者,为多饮水,心下必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

夫脉浮数,法当汗出而愈,而下之,身体重,心悸,不可发汗,当自汗出而解。所以然者,尺中微,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也。

这又是用臓腑五行理论去解读仲景条文。

类似这样的地方,两卷中比比皆是,诸位同仁,有时间去深入其中考证,这里就不再举例。 

《诸病源候论》中的这两卷伤寒内容,本是对《素问·热论篇》的六经经络伤寒的注解演绎,无可厚非,正确与否,我们暂不讨论。但是,其中却将仲景《伤寒论》的三阴三阳六纲条文,杂入其中曲解,造成了极度混乱。

那么,这两卷内容,是不是巢元方的杰作?我们不能这样武断的决定,我们只能说,这是巢元方搜集整理前人的理论而成的。因此我们认为,这种理念,起始于晋代王叔和和隋代巢元方之前这段时间。

我们再向前追溯到《脉经》。大家知道,《脉经》卷七当中的诸“可与不可篇”,多为仲景《伤寒论》原文,是王叔和对仲景遗文的第一次搜集整理,原汁原味,具有极高的考证价值,有很多仲景条文,就是经过考证其中的原始条文而修正的。

可惜,《脉经》后来经过宋代林亿等人的校勘整理,很多内容重新编次,将诸多的有关医经家的热病针灸内容,混杂其中,我们通过《千金翼方》的记载,查到了《脉经》卷七的原貌。

在其中的“病可刺证”一篇里,记载了几条相关经络的条文:

1、太阳病,头痛,至七日,自当愈,其经竟故也。若欲作再经者,当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2、太阳病,初服桂枝汤,而反烦不解者,当先刺风池、风府,乃却与桂枝汤则愈。

3、伤寒,腹满而谵语,寸口脉浮而紧者,此为肝乘脾,名纵,当刺期门。

4、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其人大渴,欲饮酢浆者,其腹必满,而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为肝乘肺,名曰横,当刺期门。

5、阳明病,下血而谵语,此为热人血室。但头汗出者,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发,濈然汗出者则愈。

6、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其人谵语,此为热人血室,当刺期门,随其虚实而取之。平病云: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三焦与此相反。岂谓药不谓针耶?

7、太阳与少阳并病,头痛,颈项强而眩,时如结胸,心下痞坚,当刺大椎第一间,肺输、肝输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谵语则脉弦。谵语五日不止,当刺期门。

8、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可刺。

9、妇人伤寒,怀身腹满,不得小便,加从腰以下重,如有水气状,怀身七月,太阴当养不养,此心气实,当刺泻劳宫及关元,小便利则愈。

10、伤寒,喉痹,刺手少阴。少阴在腕,当小指后动脉是也,针入三分,补之。

而经过林亿等人校勘后的这篇,并入了诸多的医经家的六经热病针灸内容,我们列出来看看:

问曰:病有汗出而身热烦满,烦满不为汗解者何?对曰:汗出而身热者,风也;汗出而烦满不解者,厥也,病名曰风厥也。太阳主气,故先受邪,少阴与为表里也,得热则上从之,从之则厥。治之,表里刺之,饮之汤。

热病三日,气口静,人迎躁者,取之诸阳五十九刺,以泻其热,而出其汗,实其阴,以补其不足。所谓五十九刺者,两手外内侧各三,凡十二痏;五指间各一,凡八痏;足亦如是;头入发一寸傍三分,各三,凡六痏;更入发三寸,边各五,凡十痏;耳前后、口下、项中各一,凡六痏;巅上一。

热病先肤痛,窒鼻充面,取之皮,以第一针五十九。苛菌为轸,鼻索皮于肺,不得,索之火。火,心也。

热病,嗌干多饮,善惊卧不能安,取之肤肉,以第六针五十九。目眦赤,索肉于脾,不得索之木。木,肝也。

热病而胸胁痛,手足躁,取之筋间,以第四针,针于四达。筋辟目浸,索筋于肝,不得,索之金。金肺也。

热病数惊,瘈疭而狂,取之脉,以第四针,急泻有余者。癫疾,毛发去,索血于心,不得,索之水。水,肾也。

热病身重骨痛,耳聋而好瞑,取之骨,以第四针五十九。骨病食啮牙齿,耳清,索骨于肾,不得,索之土。土,脾也。

热病,先身涩傍倚,烦闷,干唇嗌,取之以第一针五十九。肤胀,口干,寒汗。

热病,头痛,摄目脉紧,善衄,厥热也,取之以第三针,视有余不足。

热病,体重,肠中热,取之以第四针,于其输及下诸指间,索气于胃络,得气也。

热病,侠脐痛急,胸胁支满,取之涌泉,与太阴、阳明,以第四针,针嗌里。

热病而汗且出,及脉顺可汗者,取之鱼际、大渊、大都、太白。泻之则热去,补之则汗出。汗出太甚者,取踝上横文以止之。

热病七日、八日,脉口动,喘而眩者,急刺之。汗且自出,浅刺手大指间。

热病,先胸胁痛,手足躁,刺足少阳,补手太阴,病甚,为五十九刺。

热病,先手臂痛,刺手阳明、太阴而汗出止。

热病,始于头首者,刺项太阳而汗出止。

热病,先身重骨痛,耳聋目瞑,刺足少阴,病甚,为五十九刺。

热病,先眩冒而热,胸胁满,刺足少阴少阳。

热病,始足胫者,先取足阳明而汗出。

    其次,在“可刺证”一篇,也有四句韵文,都是医经家针灸禁忌内容,没有编入六纲入条文。

我们来谈谈“病可刺证”一篇的问题。

仲景的条文,讲不讲针灸?讲的。因为它的六纲,已经涵盖了经络和臓腑范围,虽然辨证不用脏腑经络,但是对于某些病,可以利用医经家的针灸手段进行治疗,这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允许的。但是,这不能说,仲景的理论,就是六经的臓腑经络理论。

在这篇的10条当中,有1条,就是医经家的六经热病的针刺内容。被不慎纳入了仲景书中。

“太阳病,头痛,至七日,自当愈,其经竟故也。若欲作再经者,当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这条,是典型的《素问·热论篇》的理念,《诸病源候论》也是将其列在《热论篇》的文后:“治之奈何?治之各通其脏脉,病日衰。其病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病三日过者,可泄之而已。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并自当愈,其经竟故也。若欲作再经者,当针补阳明 ,使经不传则愈矣。”

还有一条,我们也剔了出来:

“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阴不受邪也。”

这都是用的《素问·热论篇》的六经经络理念,不该是仲景原文。

   另外,我们在《脉经·病不可汗证》篇也见到了两个条文:

   1、伤寒有五,皆热病之类也,同病异名,同脉异经。病虽俱伤于风,其人自有痼疾,则不得同法。其人素伤于风,因复伤于热,风热相薄,则发风温,四肢不收,头痛身热,常汗出不解,治在少阴、厥阴,不可发汗,汗出谵言独语,内烦,躁扰不得卧,善惊,目乱无精,治之复发其汗,如此者医杀之也。

  2、伤寒湿温,其人常伤于湿,因而中暍,湿热相薄,则发湿温,病若两胫逆冷,腹满叉胸,头目痛苦,妄言,治在足太阴,不可发汗,汗出必不能言,耳聋不知痛所在,身青,面色变,名曰重暍,如此者,死。医杀之也。

   这两条,没有编入六纲条文,这两条,也是医经家的脏腑经络内容,因此,即使是宋本的《伤寒论》,也没有将其纳入。

   还有两条:

1、伤寒,腹满而谵语,寸口脉浮而紧者,此为肝乘脾,名纵,当刺期门。

2、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其人大渴,欲饮酢浆者,其腹必满,而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为肝乘肺,名曰横,当刺期门。

    这里提到了“肝乘脾”、“肝乘肺”,和林亿校勘并入的那些六经热病针灸内容,是一个口吻,这本不该列入仲景条文之中,即使要列入,充其量,也只能认为是借用而已,不能证实仲景的理念是臓腑经络理念。中医分几个科系,汤液配伍,用五行臓腑理论,针灸,用经络脏腑理论,临床,有五藏辨证和六纲辨证。仲景用的六纲辨证,对五行理论推导出来的方剂进行六纲归纳和发挥广用。需要用针灸的时候,就会用到针灸科的东西,但是,理论是混淆不得的。

    顺便还要提出一个问题,就是书中有几处谈及的病传用词。如:

“······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

······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者,过经乃可下之。”

“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

    这里的“经”,不能做经络讲,就像清代伤寒家柯琴说的,指的是“经界”。

仲景的理论,要是与素问的六经臓腑经络有关的话,王叔和整理的时候,就会将《素问·热论篇》的六经列在书中,也就会被《千金翼方》收录。有几条混入的条文,在《脉经》里可以查到,这只能说,王叔和在初步和二次整理仲景遗文的时候,没有细心筛选而已。

《伤寒论》一书,在王叔和之后,经过后人不断地整理,添加了不少内容,包括序文,开篇的治病略例,以及辨脉平脉篇,都混杂了不少臓腑经络内容,我们不要被这些东西蒙蔽双眼。

用经络也好,用脏腑也罢,试图解读《伤寒论》,这是好事,我们不反对,但是,要解得系统,解得圆满,解得临床运用实效而可重复,没有矛盾才行!事实上,这样的解读,是以偏概全,是错误的,经不起推敲的!

   如果《伤寒杂病论》用经络脏腑理论论述,六经脏腑概念会灌注全篇条文,包括经络理论,脏腑五行生克理论等,提纲里也会用经络脏腑概念陈述,而不是某某(三阴三阳)之为病。以点盖面,一叶障目,概念思维混乱,使仲景六纲辨证理论真谛泯灭久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悬解
何绍奇:我对仲景“六经”实质与传经的看法
寒热论
【汉传中医基础理论系列】六纲、病传及合并系属
干货!刘渡舟教授:最详尽的“六经辨证”!
蔡长福老师济南经方会议讲课内容之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