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死亡的迷宫
费振钟

  作家、文学评论家、历史学者

  如福柯所言,千百年来,医学一直在寻找疾病与生命之间关系的接合,而死亡的介入,才使生命与疾病之间的空间与个人关系豁然洞开,死亡由此成为医学的知识制高点。“在死亡之中,疾病和生命都说出自己的真实”。于是人们看到,19世纪的医生比夏那里,事情可以简单到,只需解剖几具尸体,现代临床医学就建立起来了,伴随着锐利的手术刀,“在死亡的光亮照耀下,生命的黑暗被驱散了”。

  同样时代,中国江南常熟县城里,胆大心小的医师余听鸿,却仍旧像他所有的前辈医师一样,苦心孤诣地解读死亡的复杂难题。作为晚清时期一位“经方家”医师,他似乎更乐于将死亡作为自己的医学主题。叙述死亡,让他得以沉浸到中国医学的古典情怀之中,从而常产生想象的冲动和知识乐趣。

  余听鸿出身卑微,父母早逝,少年时代,他就随兄长从山区宜兴迁往扬子江南岸的水乡孟河镇,在镇上一家药店里当学徒。我们知道,孟河镇其时已为南方医学重镇,这里聚集了众多儒医和世医,其地位和医学覆盖面甚至超过久负盛名的苏州。在一种强烈的医学氛围中,余听鸿耳濡目染之下,开始他对医学的学习。他的颖慧与医学理解力,得到镇上一位叫费兰泉的名医关注。费先生慷慨地将余听鸿收归门下,从此,这位小学徒终于成长为孟河医派名医。

  学成后,余听鸿由孟河镇迁到邻近的常熟县,在这个江南富庶的小城市,一直工作到他59岁去世。在江南名医蜂起的整个19世纪,常熟小城对余听鸿来说,既是一处考验之地,又是展开他个人医术的最佳空间,在这里,他最终获得“医仙”称号。这个称号,暗示余听鸿不仅具有“起死回生”的超凡本领,同时也表明他对生命不遗余力的拯救,从而在个人的意义上,将医学作为中国传统“仁术”的价值发扬到极致。

  从19世纪80年代起,余听鸿记录的医案,大多发生在常熟。这部医案晚至1907年公开出版,书名《诊余集》。可能编辑者认为,作为疾病诊治记录,相对余氏生前其他医学理论著作,这只是身后“余绪”。不过编辑者也承认,这部医案对理解余氏一生的医学,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从医案中我们了解到,余听鸿最大的医学功业,集中在处理那些与死亡并肩而行的所谓“死症”上。死亡作为疾病现象和结果,隐藏“死症”背后,在无法准确看清的情形下,又似乎表现出可知的身体真实。由于没有比夏的手术刀,余听鸿处身这种医学情境下,他对于死亡的探究兴趣,通常怀着幽暗的低调。

  余听鸿在传统的疾病名词如“关格”、“阳脱”、“阴脱”“瘘”、“厥”下,描绘了一幅通向死亡的图画。按照他的描绘,死亡如同一处迷宫,这座迷宫布满小径,这些小径交互变化,每一条都足以让人迷失,最后蹈入死亡之区。那么怎样才能将死亡从这个迷宫里拆解出来,从而让它显露真实,这就要看余听鸿持有什么绝技了。

  常熟城西门徐宾之和阁老坊范云亭,两人均死于“阳脱”。起初请余听鸿医治,已见起色,但后来的治疗过程中,他们均未能照余听鸿的药方服药,而是转换他医他药,结果死于“错误”。像所有那些优秀医师遇到的情况一样,这两个死亡的例子,除给余听鸿带来深深的遗憾外,还激发了他对死亡的医学热情。一个对死亡无动于衷的医师,显然不是好医师,好医师有责任对死亡做出他的医学说明。当然,在余听鸿的时代,这样的说明必须而且只能是由个人进行。因此,细读《诊余集》里这两则医案,我们便可知道余听鸿真正用意所在。他们并非为标榜自己医术高超,也非说明自己用药敢于冒险,“经方家”的理论与医学训练的背景,自然使余听鸿回到了《伤寒论》的身体立场和路径上,他要解说死亡的秘密。


  因此,在余听鸿那里,手术刀再锐利,也属多余。死亡是那些无法看到的“阴阳”能量的丧失,是一种未能克服的淤积阻塞,也是一种难以制止的泄漏和枯竭。这些手术刀无能为力。按余听鸿对这两个案例及其他案例的解说,死亡其实仅仅是它的多种可能性。所有那些“关格”、“阳脱”、“阴脱”,那些“厥”、“瘘”之类,既可能是死亡表象,也可能是死亡本身,然而却皆非死亡的真相。在死亡的迷宫里,人们只能感觉到它藏匿在身体黑暗之处的冷笑。那么,在何种意义上可以认定余听鸿对死亡的解说有效?或者说,当余听鸿以信案来演说死亡时,我们到底知道什么?显然一种关于死亡的现象学,再次经过余听鸿的个人观察得以重申。不过,它仍然是作为死亡的知识,而非作为由死亡提供的知识提交给医学。

  于是我们看到,19世纪的中国医师,殚精竭虑之后,在死亡的迷宫里跋涉,最后他们又回到了张仲景的医学时代。我们也才明白,为什么余听鸿终其一生,都是一位“经方家”。
本文来源:东方早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余信 | 吴越文化与常熟中医的发展
孟河医派谦斋三元医学传承录
孟河医派简介
顺从还是控制——《孟河费氏医案》
《唱医雅言阐释》
手术刀拿了50多年,却被一包中药面刷新了认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