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无山居士解读黄帝内经讲稿(原创)2
1.
题外话-----是做一个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人,还是做一个破坏自然,糟蹋自己的人?

人活着就要活的好,活的健康,活的快乐。物质的追求永远不能让自己满足,酒精的麻醉永远不能让自己快乐。对自然的破坏就是对自己身体的蹂躏,对别人的不满就是对自己内心的践踏,欺骗别人就是欺骗自己。《内经》上古天真论告诉我们,人的幸福快乐不是来自于外求,而是来自于内心。试看现在很多人,虽然富有但是并不健康,虽然有钱,但是并不快乐。我们是不是该问问自己的内心,什么才是人生真正的快乐呢?“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这就是对我们现代人生活的真实描写,是多么的深刻,多么的醒目。酒精麻醉的只是自己的身体,麻醉不了自己的精神,痛苦是内心的感觉,要抚平伤口需要的灵药,正是内心的自己。从那跌倒的还需要从哪爬起来,解铃还需系令人。
因为寻师访友,笔者经常出入农村和城市之间,空气的变化让人感觉差距很大,我们的生存环境正在被我们自己破坏,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那就等于破坏我们自己的身体。
这都是解读内经的题外之话,笔者出于对自然人文的热爱,所以就此多加一言,望诸君思考。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今天我们继续一起来学习内经的第二篇四气调神大论,那么这一篇主要讲的就是人如何顺应自然界四气的变化来调节自己的神志,从而达到调节自身气机以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自身的阴阳平衡。
这一篇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讲四气的变化,包括天地人三者,这里这个“四气”的“气”不单单是指的节气,他是指的天地间的磅礴大气,这个大气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出现生长收藏的变化,因此人的气机也是这样的变化,但是你的神志若是干扰这个变化,就会出现相应的“病”。
第二部分可以说是一个举例说明,讲了一个“天明则日月不明”的问题。那么这里有一个比较有争议的地方,就是这个“天明”的“明”,有人解释为显露,就是过于显露出来,这个解释也算过得去,但是与上下文不是很通,那么还有一种解释就是这里的“明”应该是“萌”也就是“蒙”,这就和上下文比较通顺了。你看他上边说“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这个“清净光明”就是说天气他本身就是清净而光明的,他不能被蒙蔽。他这种“清净光明”的德行是蕴藏不止的,如果因为什么原因被蒙蔽了,他这个天气就要下降而不上。因此这个后面才提到这个天德被蒙蔽的情况下这个日月的光明就不能显露了。因此这个阳气就闭塞不通调,邪气就会乘虚而入,地气就会往上更加遮蔽这个天气的光明,如果云雾不能精密,那么就不能上应天气而化为甘露,故甘露不下。这里这个“精”,也有很多解释,有解释为“晴”的,也有道理,这个咱们自己思考。那么,这个天地二气上下的交通不能通畅而达到应有的程度,万物的生长就得不到正常的供给,那么这些比较娇贵的树木就大多不能生长。这股天地间的恶气不能发泄出来,这里《太素》说的是恶气发,这考虑是脱字了。那么,风雨不能正常的到来,甘露不能降下,本来茂盛的草木就会枯槁。这里有一个问题,这句“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不荣。”好像是对上边的一个注解,是一个阐发,也许是后人加的,这还有待考证。
那么,这个天地间不能发泄的恶气不能正常的发泄,这个贼风和暴雨就会不断的侵袭,天地四时就失去了正常的秩序,打破这个秩序,万物的生命就都不能长久。这里不能绝对的认为是没有活到一半,这个“央”还有一个意思,就是“尽”,结束的意思。这个在《康熙字典》里面有,大家不妨自己查对查对。也就是说,这个“未央绝灭”就是没有活到终点就结束了。所以,只有懂得养生之道的人才能用调神的方法顺应这种变化,从而使身体不会得病。因此,万物不失此道,则生气就不会枯竭,这是这一段的意思。我这里有些地方和其他书上说法是不一样的,大家需要细细的体会才能理解。这一段被夹在中间,我总感觉有点上下不接,你看前边说四气调神怎么顺应,后边说逆之怎么样,这中间一段实在有点别扭,这留待考证。
看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这两部分是联系的。第一部分说明的就是人如何调摄神志来顺应四季大气的变化规律,第三部分说明的是不能顺应的后果。我们把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前边部分联系起来看。
“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这是说天地大气的变化具有升发之象。春季这三个月,是万物推陈出新的时候,这个生气从地表以下升发到地表以上,天地之间一派生机勃勃之象,万物开始繁荣。这时候这个大气它是往上升发的,有生生之象。人这个时候要“夜卧早起”。什么叫做夜卧早起呢?夜卧就是稍微睡晚点,入夜则睡,早起就是早点起床。你就披散着头发,大步慢走于庭院,以舒展四肢百骸,使其促和神志都具有生发之气。那么,假如你不能顺应这个自然的升发之气,你体内的生机就升发不起来,该升发的时候你反而不升发了,给予升发的动力不足,这个少阳升发之气就不能生,这少阳甲木生气不足,这厥阴乙木就受伤,那么这个肝气就内变。木气不足,生火气的力量就不行,夏季火令的时候火不足,自然寒变,所以他说“奉长者少”,就是生不足奉长造成的。这里面涉及了三个脏腑,就是胆、肝和心。涉及到临证,在春季就要考虑他们直接的问题。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这个夏季阳气旺盛,万物生长茂盛,天地之气上下交通,万物华美繁荣而结实。这时候不要厌恶太阳的光热,使情志没有怒气,有怒气则木强火郁,气不得泄。“夜卧早起”,这句话《太素》做“晚卧早起”,比较符合实际,因此当从《太素》。但是这个《太素》也有很多错误的地方,这要和其他版本对照着看才行。“晚卧早起”就是说睡晚一些,起来早点。“华英”这俩字都是指的人的面色,心主喜,那么这个“使华英成秀”就是使自己面露喜色,和上边那个“使志无怒”正好衔接。“若所爱在外”也是衔接上边那两句来的,就是要气机往外散发,不能郁闭。这个夏季,它是火令主气,火性是炎上外散的,因此我们顺应他的这个性情,也要是气机得到宣泄,否则气机不能正常宣泄,那么就会伤害夏季的主脏,这个心是火脏,他是夏季主令的脏腑,如果调摄不当,巨阳之气不得生长发泄,心气就会内伤,而虚损,这个天地暑热的大气就会入内,那么秋季金气肃敛力量薄弱,气机又被内郁的暑气格据,内郁的暑气又不得发泄,在有外邪的侵入,就会发生疟病。这一段大家可以去参考《疟论篇》,里面讲的很明白。“奉收者少”,火气不足,土气内伤,自然奉给金气的收敛之力就不少了。所以说看书要前后对照着看,不能随文释义,望文生义,要懂得训诂之学,要学会分析整理归纳。
“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 这出来一个难点就是这个天气和地气的问题,有很多解释,我个人认为他这里是说的秋气万物生长停止,“容”就是荣彩的意思,“平”就是静止的意思。这个时候天气肃敛干燥,地气因为暑令已过,湿气不再迷漫,则变的清净光明了,我们不是也说嘛,秋高气爽,日光明媚,就是这个意思。这个时候要早睡早起,这个时候呢就是和鸡叫的时候差不多。“使志安宁,以缓秋刑”,太素做形字,这里应该以“刑”为好。那么,他就是说让神志安宁下来,不要躁扰,以缓解秋气的肃杀之性,是秋气的肃杀太过趋于和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这句就是是神志不要躁扰外泄,以使肺气的到肃清。那么如果违反了这个规律,首先伤害的就是肺气,因为来自于火令的暑热湿气没有得到正常的肃清,神志又躁扰不宁,那么肺气就会枯焦或者壅满。咱们看待问题要全面的看到,不能只看部分,天气地气必须结合人气才能发病,如果人气不能顺应天地之气的变化,那就会发生疾病。金气收敛不足,给予收藏的阳气就少,水中的阳气减少,则阴阳不能平衡,阳虚则寒,水不化则湿,故而就会发生飧泄。这个飧泄呢就是水谷同下,古人有一天吃两顿饭的,早晨吃不了的,下午就用开水泡了吃,所以这个飧泄的飧其实是指的晚上泡着吃的饭,就是说这个人泄的和晚上吃的那种开水泡饭一样的东西。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冬天水气主令,闭藏为性,水结冰了,地冻得裂开。这个时候人要怎么调节神志以适应冬气寒水主令的闭藏之性呢?这里有一个总结性的一句话就是“无扰乎阳”,这和夏季的“无厌于日”相对应着看,一个是不要扰动体内闭藏的阳气,,一个是不要厌恶外界的阳气,这就反应了人和自然之间的阳气的升降出入的变化规律。那么这时候就是要“早卧晚起”,必须等到外界的阳气升发起来以后才能起来,使自己的神志伏藏而不发,隐匿而不宣,就如鸡抱卵似的。远离寒冷的地方靠近温暖的地方,不要让皮肤发汗,发汗会使阳气更容易快速的丧失。这就是人对于冬气闭藏之性的应对方法,也是养闭藏之性而奉给生发之性能量的方法。如果违反了这个要求,就会伤寒主水主藏的肾,肾气被伤,水不能生木,肝木的阳气升发不起来,就会发生痿厥之病,这个咱们参照一下《痿论》和《厥论》。
那么,四时阴阳的变化运动是万物生长化收藏的根本因素,如果违反了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就会伤害其本源,损坏其元真。那么出入升降一废,这人就慢慢的不行了。所以圣人春夏调养阴气以顺阳气生长之性,秋冬固护阳气以制阴气之盛,以这种方法来顺应四时阴阳的运动变化,所以为“以从其根”,因此人就会与万物一起顺应阴阳的四时升降出入。这里这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有很多种说法,古人的今人的很多种,大部分都有所道理但是也有所不足,读者需要详细分辨,但是从临床上来看,春夏多是阳有余而阴不足,秋冬多是阴有余而阳不足。因此,我提出上边的说法。

四时阴阳的运动变化是万物生长壮老已的决定因素,如果违反它就会产生灾祸或者疾病,相反顺应他就不会产生,这就叫懂得养生之道。这个道,懂得养生的人则按照这个规律来奉行,不懂得养生的人往往就会背道而驰,就算知道也不过是口头而已,他不去奉行,因此只有知而行之才算真的懂得养生之道。
下面这一段似乎是对上面的强化,或者是解释,也就是说你顺从这个阴阳的变化规律就会生,不顺从就会死,顺从它就能治理好身体,不顺从他就会使身体机能紊乱,使本来顺应的机体变得不顺应,那么就会使机体和四时阴阳之气相格拒。下边的就不用解释了,都很容易理解,就是提出一个防病胜于治病的思想。
生气通天论第三
内经的这些篇名,也许并非原有,后人添加的嫌疑很大,但是这和我们研究内经一点妨碍也没有。
     这一篇主要讲的是人的生生之气和天地的相通性,以及阴阳二气以阳气为主导的重阳气的思想。
这里再说一个题外话,关于这个问与答的问题,内经中的这些问与答,当初也未必就有,这个也许是后人加的,王冰的序里面就提到,没有的地方他给加了。那么,古代确实有一种相互质问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至今在西藏佛门还保持着,不光是学生和老师的问答,学生和学生之间也互相问难,这是一种优良的学习传统,但是现在很多都没保持下来,一个是学生往往不爱提问,一个是老师厌于回答,再有就是认为质难就是恶意的挑衅,这都不好,我们应该保持相互问难的优良传统,理越辨越明。
“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也,本于阴阳。”自古及今,通天气者,是人生存之本因,这个本因就本于阴阳的变化运动。“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这是个细说,六合就是四方加上下,也就是天地之间的这个空间范围,九州就是冀梁豫等九州,其实这个是泛指天下之地。九窍就是人的九窍,五脏,十二节都是指人体,那么他的意思就是说,天地之间不论是人还是地气都通乎天气。
黄元御将上篇的“天气,清净光明者也”等句移到“通乎天气”之后,这是比较可取的。综观两篇,移到此处,则章句通顺,理义明晰了。但是黄氏未将“其生五,其气三”纳入,实在是一个小小的遗憾。那么,这六个字应该是在,通乎天气之后,是说,阴阳之气,运动变化为五行,其气有三阴三阳六气。
“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黄氏将其放到未央绝灭之后,这个到未必一定。阴阳二气变化而成五行,三阴三阳六气。那么,如果一而在,在二三的影响阴阳五行三阴三阳的正常运动变化,就会使的邪气伤害机体,因此这里说,阴阳五行三阴三阳六气的正常运动变化是长寿的根本。
“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清净则人的精神志意得治。顺应四时阴阳的升降出入,那么阳气就得以固密,阳气卫外而为固,自然贼邪就不能相害,这就是因为遵循四时阴阳变化运动规律秩序的原因。
“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
这里这个“传”还有点争议,这个字在《太素》上写做“搏”,而从考证来看呢,应该是“摶”的误写,“摶”写成简体字就是“抟”。所以一字之差,失之千里。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圣人揉和抟聚自己的精神,以适应天气四时的变化,从而通达阴阳变化的奥妙机理。这里说到这个神明,那么在后边的阴阳应象大论就提到:“阴阳者....神明之府也。”所以这里这个神明不是什么神灵的意思。
“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此为自伤,气之削也。”
就是说人如果不能顺应阴阳运动变化的规律,那在内就会闭塞九窍,在外就会壅滞肌肉,卫气出入道路不能畅通,供给不能充足,就会散解,这都是自己造成的内伤,使正气削弱的结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易经,懂规律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黄帝内经》里关于阴阳的妙论,天地之道尽在其中,已被科学证实
大千老师讲《黄帝内经》之四气调神(1)
国学《黄帝内经》原文译文 03
黄帝内经之四气调神大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