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母白芷藁本香附乌药枳实枳壳青皮》第(67)篇

 

pic-114                            hh06

               知母

  【歌诀】知母味苦,热渴能除,骨蒸有汗,痰咳能舒。
  【译注】知母味苦,性寒,有清热滋阴润燥的作用。能
解除温热病高热烦渴,以及骨蒸劳热、盗汗、咳嗽痰不易出
等症。
  【应用】用治温热病高热烦渴,多与石膏、粳米、甘草
同用。若治内热消渴,又常与生地、麦冬、天花粉等滋阴清
热生津药同用。用于肺热燥咳,属肺热咳痰黄稠者,常配伍
黄芩、瓜蒌、浙贝母等清热化痰药;属阴伤燥咳痰粘或无痰
者,又常与川贝母、沙参、麦冬等同用。用治骨蒸劳热,常
与黄柏、熟地、龟板等同用。若治阴虚劳嗽,常与沙参、百
部、白及等配伍使用。若肠燥便秘,属温病后期津伤者,多
以之与生地、玄参、麦冬同用;属老年或久病体虚津枯肠燥
者,又多与生首乌、火麻仁、当归、肉苁蓉等合用。此外,
以本品30g,配黄柏30g、肉桂3g,可治老年人癃闭兼阴伤
者;与酸枣仁、茯苓、川芎等同用,可治虚烦不眠。
  【用量用法】6一l2g。生知母泻火力较强,宜用于肺胃
实热;盐知母味咸入肾,长于滋阴,宜用于肾阴不足,相火
浮动及骨蒸劳热等证。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滋阴、缓泻,故脾虚便溏者不宜
使用。
  【现代研究】本品含多种甾体皂甙,并含多量的粘液
质。本品对多种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同时有解热、
降糖等作用。
  【附方】
  1.白虎汤:见石膏条,用于温热病高热烦渴。

pic-115

2.二母散:知母、贝母,用于肺热咳嗽或阴虚燥咳。
3.知柏地黄丸:见黄柏条,用于骨蒸劳热。
4.玉液汤:见黄芪条,用于内热消渴。 

                   白芷 

  【歌诀】白芷辛温,阳明①头痛,风热瘙痒,排脓通
用。
   【译注】白芷味辛,性温。辛温燥散,芳香走窜,其性
上达。它能发表散风寒,善治风寒侵犯阳明经引起的头额作
痛,是风寒感冒的常用药。又能祛风除湿止痒,治皮肤风湿
瘙痒,并能燥湿止带,还治带下过多等症。此外,还有活血
排脓作用,所以又是痈疽疮毒,乳痈肿痛等症的常用药。
 注:①阳明:即阳明经,是十四经络之一。这里指阳明
经受风寒引起的头额痛。
  【应用】用治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额作痛、鼻塞
者,常与紫苏、细辛、荆芥等同用。若治风热感冒,头额作
痛,多与金银花、连翘、葛根等同用。若治风寒感冒夹湿,
恶寒发热、头额作痛、肢体酸重者,又常与防风、羌活、独
活等配伍使用。如治表证已罢,头痛时作,缠绵日久的头风
头痛,常配川芎、荆芥穗、细辛、蔓荆子等药。治牙痛,属
风冷者,与细辛、蔓荆子、露蜂房同用;属风热者,则配石
膏、黄连、升麻等。治疗风湿痹痛,常与威灵仙、细辛、独
活等祛风湿药同用。用治鼻渊,又多与辛夷、苍耳子、薄荷
等合用。用于风湿疹痒,多与地肤子、苦参、白鲜皮等配合
应用。用治痈疽疮毒初起表证未罢者,常与荆芥、防风、金
银花等同用;若为脓成未溃者,又常配伍蒲公英、穿山甲、
贝母、天花粉等药。此外,与白术、乌贼骨、小茴香等同

pic-116

用,又可治寒湿带下。
  【用量用法】3一lOg。外用适量,研末敷。
  【使用注意】本品辛散温燥,耗散气血,故不宜于阴虚
火旺之证。痈疽溃后宜渐减去。
  【现代研究】本品含白芷素、白芷醚、白芷毒素等。小
量兴奋中枢神经,大量能引起强直性痉挛,继以全身麻痹。
能对抗毒蛇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并有一定的抑菌作
用。
  【附方】
  1.九味羌活汤:羌活、防风、生地、细辛、苍术、白
芷、黄芩、川芎、甘草,用于外感风寒、内兼里热。
 2.川芎茶调散:见细辛条,用于风寒感冒,头额作痛。
  3.苍耳子散:苍耳子、辛夷、白芷、薄荷,用于鼻渊。
 4.仙方活命饮:见甘草条,用于痈疽疮毒初起。 

                  藁本 

  【歌诀】藁本气温,除头巅顶,寒湿可祛,风邪可
屏①。
  【译注】藁本味辛,性温。辛温香燥,上达巅顶,能发
散太阳风寒湿邪,善治外感风寒湿邪引起的头部巅顶作痛。
本品不仅能除肌肤经络间寒湿之邪,还可祛风止痛,用治风
寒湿痹、关节疼痛。
  此外,其兼除肠间寒湿,可治寒湿腹痛、纳少便溏等
症。
  注:①屏(bing):音丙,摒除之意。
  【应用】用治外感风寒湿邪引起的巅顶头痛,常与川
芎、细辛、蔓荆子同用;若为一身尽痛,又可与羌活、防风

pic-117

等同用。用治风寒湿痹痛,常与羌活、独活、威灵仙、秦艽
等同用。此外,与苏梗、砂仁、良姜、陈皮等同用,还可治
寒湿腹痛吐泻。
   【用量用法】煎服,3一10g。
   【使用注意】血虚头痛者忌服。
   【现代研究】本品主含挥发油,对多种致病真菌有抑制
作用,还有镇静、镇痛及轻度降压作用。
   【附方】
 1.神术散:苍术、白芷、川芎、藁本、细辛、羌活、
甘草,用于外邪侵表,一身尽痛。
 2.羌活胜湿汤,羌活、独活、川芎、藁本、蔓荆子、
防风、甘草,用于风寒湿侵、身重疼痛。

                  香附

  【歌诀】香附味甘,快气开郁,止痛调经,更消宿食。
   【译注】香附味辛微苦,性平。辛散苦泄,有舒肝理气
解郁,通调三焦气滞的作用,常用于气郁不得流通的胸胁脘
腹胀痛。气与血有密切关系,“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
所以可治因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引起的月经不调和经行少腹
胀痛等症。由于它能理气和胃,又可以消化肠胃中停留的食
物。
   【应用】用治肝郁气滞,胸胁胀痛,常与柴胡、木香、
枳壳、芍药、川芎等同用;有热象者,可加用山栀子、丹
皮。用治脘腹胀痛,食积不消,常与陈皮、神曲等同用;若
为寒凝气滞者,又常与高良姜同用,共奏散寒理气止痛之
效。用治肝郁气滞化火,发为乳痈胀痛者,多与橘叶、蒲公
英、赤芍、金银花等同用;而治寒滞肝脉,疝气腹痛,又多

pic-118

与小茴香、乌药、吴茱萸、川楝子、延胡索等同用。用治肝
郁气滞,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常与川芎、芍药、当归、地
黄同用,组成调经止痛的基本方;有热加黄连、黄芩、丹
皮;有寒加干姜、艾叶、肉桂;有瘀加桃仁、红花、泽兰。
此外与苏梗同用,有理气安胎作用,可治气滞胎动不安;与
紫苏、陈皮同用,可治风寒表证兼气滞腹胀者。
  【用量用法】煎服,6一12g。
  【使用注意】气虚无滞,阴虚血热者忌用。
  【现代研究】本品主要含挥发油、生物碱、黄酮类及三
萜类等成分。具有抑制子宫收缩、轻度雌激素样、降低肠管
紧张性、抑菌、强心、降压等作用。
  【附方】
  1.柴胡疏肝散:见赤芍条,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痛。
  2.越鞠丸:香附、川芎、苍术、神曲、栀子,用于脘
腹胀痛、食积不消。
  3.良附丸:高良姜、香附,用于寒凝气滞、胃脘疼痛。 

                   乌药 

  【歌诀】乌药辛温,心腹胀痛,小便滑数,顺气通用。
  【译注】乌药味辛,性温。辛开温通,宣畅气机,有除
寒顺气止痛的作用,善治寒郁气逆胸腹胀痛气逆喘急,寒疝
腹痛,和膀胱有冷气引起的小便滑利频数,是顺气散寒的常
用药物。
  本品功能散寒行气止痛,还适用于少腹连睾丸作痛的
“疝气”,以及妇女气滞血凝、少腹作痛等症。
  【应用】吊治胸腹寒气胀痛,多与香附、木香、延胡
索、高良姜等同用;若属妇女经寒少腹胀痛者,可在上述配

pic-119

伍基础上加入当归、川芎、炒川楝子同用,以加强散寒行气
活血止痛之力。用治寒滞肝脉,疝气腹痛,多与木香、槟
榔、小茴香、延胡、橘核等同用。用治膀胱冷气,小便频
数,又常与益智仁、山药、桑螵蛸等温肾缩尿药同用。
 【用量用法】煎服,3一9g。
   【使用注意】气虚血亏而有内热者慎用。
   【现代研究】本品含生物碱及挥发油,对胃肠道平滑肌
有兴奋与抑制双向调节功能,有促分泌、助消化作用,尚有
抗菌作用。
   【附方】
 1.四磨汤:人参、沉香、乌药、槟榔,用于胸腹寒气
胀痛。
 2.乌药汤:乌药、香附、当归、木香、甘草,用于妇
女经寒腹痛。
 3.天台乌药散:乌药、小茴香、木香、青皮、高良姜、
槟榔、巴豆、川楝子,用于寒疝腹痛。

                  枳实

   【歌诀】枳实味苦,消食除痞,破积化痰,冲墙倒壁。
   【译注】枳实味苦辛,性微寒。辛散破气,苦降下行,
善消食化痰,行气破积,通利腹气,可以消除因食积痰滞、
气行不畅引起的胸腹胀满、痞塞不通或湿热积滞的痢疾。歌
中“冲墙倒壁”的说法,主要是形容本品有较大的行气破积
的作用。
 本品破气化痰,行滞消痞,还可用治痰阻气滞的胸痹结
胸等证。
   【应用】用治食积气滞脘腹胀痛,常与陈皮、厚朴、木

pic-120

香、神曲等同用;兼脾虚的加白术、党参等补脾益气药;兼
热的加黄芩、连翘;属热结便秘的当与大黄、芒硝、厚朴同
用;属湿热积滞,泻痢后重的又当与大黄、神曲、黄芩、黄
连、白术、泽泻等同用。用治痰湿阻肺,胸膈胀满,咳嗽痰
多,常与陈皮、半夏、杏仁、茯苓等药同用;若治胸阳不
振、痰浊痹阻的胸痹疼痛,又常与桂枝、薤白、半夏、瓜
蒌、川芎、红花等药同用。
  【用量用法】3一9g,大剂量可至30g。麸皮拌炒至黄
后,药性比生用缓和。
  【使用注意】体虚及孕妇均当慎用。
  【现代研究】本品含挥发油、黄酮甙、N-甲基酪胺、
对羟福林。有显著升压、收缩血管、兴奋心脏作用,对胃肠
道平滑肌有双向调节功能。
  【附方】
  1.枳实消痞丸:枳实、厚朴、半夏曲、白术、生姜、
甘草、麦芽、茯苓、人参、黄连,用于食积腹胀。
  2.香砂枳术丸:木香、砂仁、枳实、白术,用于脾胃
虚弱、饮食积滞。
  3.大承气汤:见大黄条,用于热结大便不通。
  4.枳实导滞丸:枳实、大黄、黄芩、黄连、神曲、白
术、茯苓、泽泻,用于湿热积滞,泻痢后重。
  5.导痰汤:半夏、陈皮、枳实、南星、茯苓、生姜、
甘草,用于痰湿阻肺、胸满咳嗽。
  6.枳实薤白桂枝汤,枳实、薤白、桂枝、瓜蒌、厚朴,
用于痰浊痹阻、胸痹疼痛。

pic-121

                     枳壳 

  【歌诀】枳壳微寒,快气宽肠,胸中气结,胀满堪尝。
   【译注】枳壳味苦辛,性微寒。辛开苦降,长于理气宽
中,消胀除痞。主要用治胸腹气滞,痞满胀痛之症,皆可以
服用。
   【应用】用治肝郁气滞,胸胁胀痛,常与柴胡、香附、
芍药、川芎、甘草同用;若治胸腹气滞,痞满胀痛,又常与
木香、槟榔、陈皮等同用。
   【用量用法】3一lOg,大量30一45g。麸皮拌炒至黄
后,药性比生用缓和。
   【现代研究】本品主含挥发油,能调节胃肠功能并有利
胆作用。
   【附方】
 1.柴胡疏肝散:见赤芍条,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痛。
 2.枳壳散:枳壳、白术、香附,用于胸腹痞满胀痛。
   【按】枳实、枳壳性味相同,但枳实力强,多用于破积
导滞,通利大便,枳壳力缓,多用于理气宽中,消胀除满。

                 白蔻附:白豆蔻花、白豆蔻壳

   【歌诀】白蔻辛温,能祛瘴翳①,温中行气,止呕和
胃。
   【译注】白豆蔻味辛,性温。辛散温通,能消除因肺寒
引起的目生障翳,但主要作用是行气温中、散寒燥湿、开胃
消食,所以善治胃气不和的呕吐嗳气、胸脘胀痛等症。
 注:①翳(vi):音义,即眼珠上生出的障膜。翳障多

pic-122

由肝经火邪或风热上攻所致,因肺寒引起者少见。
  【应用】用治脾胃寒湿气滞,脘腹胀痛,呃逆呕吐,常
与木香、厚朴、陈皮、枳壳等散寒燥湿,理气消胀,除呃止
呕药同用;兼食积者当加神曲、麦芽、山楂;兼脾虚者加党
参、白术。用治湿温初起,头痛恶寒,胸闷不饥,身重疼
痛,午后身热者,多与杏仁、厚朴、薏苡仁、飞滑石、半
夏、竹叶等同用。此外,与砂仁、厚朴、葛花、泽泻等同
用,可解酒毒;与陈皮、白术、白蒺藜、谷精草、木贼同
用,又可治肺寒引起的目生翳障。
  【用量用法】3一6g。入煎剂当打碎后下。
  【使用注意】火升作呕,热证腹痛及气虚者不宜用。
  【现代研究】本品含挥发油,有良好的芳香健胃作用,
并能止呕,对志贺氏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
  【附方】
  1.白豆蔻汤:白豆蔻、藿香、半夏、陈皮、生姜,用
于脾胃寒湿、呃逆呕吐。
 2.三仁汤:杏仁、薏苡仁、白豆蔻仁、厚朴、木通、
滑石、半夏、竹叶,用于湿温初起,胸闷身重。
  【附】白蔻又名“白豆蔻”,是干燥的种子。花名“白
豆蔻花”,壳名“白豆蔻壳”,功用相同,力量较弱。 

             青皮 

  【歌诀】青皮苦温,能攻气滞,削坚平肝,安胃下食。
  【译注】青皮味辛苦,性温。它辛散温通,苦泄下行,
善疏肝胆,破气滞,散结止痛,能疗肝气郁结的胸胁或乳房
胀痛、乳痈和疝气痛,可以起到平肝止痛的功效,并有健胃
消食的作用,对食积不消的脘腹胀痛均可治疗。


pic-123

 此外,本品还可用于痰湿阻遏、热多寒少的疟疾。
   【应用】用治肝郁气滞,胸胁或乳房胀痛,常与柴胡、
枳壳、香附、郁金等同用,共奏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之功。
用治乳痈,多与蒲公英、瓜蒌、鹿角霜、橘叶等同用;若治
寒疝腹痛,常与乌药、小茴香、木香、槟榔等同用。用治疟
疾热多寒少、胸脘痞闷者,多与柴胡、黄芩、草果等同用。
用治食积痰滞所致的脘腹胀痛、食少吐泻等证,又常与神
曲、山楂、麦芽等消食导滞、理气止痛药同用。
  【用量用法】3一10g,疏肝宜醋炒用。
  【使用注意】气虚者慎用。
   【现代研究】本品含挥发油,对羟福林,有解痉、利
胆、祛痰、平喘的作用,并能兴奋呼吸、升高血压。
  【附方】
 1.瓜蒌牛蒡汤:瓜蒌仁、牛蒡子、天花粉、黄芩、栀
子、连翘、皂角刺、金银花、青皮、陈皮、柴胡、甘草,用
于乳痈肿痛。
 2.天台乌药散:见乌药条,用于寒疝腹痛。
 3.青皮丸:青皮、山楂、麦芽、神曲、草果,用于食
积腹胀。
 4.清脾饮:厚朴、白术、青皮、草果、柴胡、茯苓、
黄芩、半夏、甘草,用于热多寒少的疟疾。

 

                 陈皮附:橘白、橘红

 

  【歌诀】陈皮辛温,顺气宽膈,留白和胃,消痰去白。
   【译注】陈皮味辛苦,性温。辛能行散,苦温燥湿,有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作用。所以适用于中气不和而发生的
胸闷腹胀、呕吐、嗳气、食欲不振及痰多的咳嗽等症。如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 (5)
中药:陈皮、青皮、枳实、木香、沉香、檀香
陈皮、枳壳、枳实、青皮
枳实、枳壳与青皮这三味中药,你知道它们的关系和区别吗?
药性歌-枳壳
关于中药引药入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