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阳明病的不同路径与“正”[转]

 阳明篇的第一条,即179条:"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这一条讲到三个阳明,即太阳阳明,正阳阳明,少阳阳明,也就是说至少有三个途径能导致阳明病,而这里提到的三个途径都只局限在三阳里。在三阳篇里,太阳为表,阳明为里,少阳为半表半里,三阳的病发展到阳明,从病势上、从病位上、从病情上,好像都有加重的趋势。所以,张仲景在这里提出这样三个途径,在一定意义上是希望我们能及早阻断这些路径。三个路径阻断了,便不会有脾约、胃家实、大便难的发生。
  阳明病除了上面三个途径,还会不会有其他的途径?比如说除了太阳阳明,正阳阳明,少阳阳明,还会不会有太阴阳明,少阴阳明,厥阴阳明?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共同来思考。从张仲景所给出的线索,好像应该有这三个阳明。比如太阴篇278条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前人云:实则阳明,虚则太阴。因此,这一条实际是太阴转出阳明,亦即太阴阳明的典型例子。另外,少阴篇的三急下证,即320条,321条,322条,是否可以看作是少阴阳明?厥阴篇374条用小承气汤,是否可以看作是厥阴阳明?
  三阳导致阳明,好像病情加重了,三阴转出阳明呢?这就形成了完全不同的问题。
脾约就是太阳阳明,怎么叫做脾约呢?我们看六版《伤寒论》教材的词解:"脾约:胃热肠燥津伤而致的便秘。"有的则释为胃热津伤,脾之功能为胃热所约,致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故致肠燥便秘者,是为脾约。对于上面这些解释,以及其他类似的许多解释,我一直感到难以信服。如果是这样的一个便秘,古人完全可以叫一个其他的名字,或者叫"津伤",或者叫"燥肠",或者叫"胃热"都行。干吗一定要叫这个不相干的脾约呢?脾约与太阳阳明有什么关联?如果这样来解释,至少在逻辑上我们看不出它与太阳阳明的关联。
  脾约的表现是肠中燥,便硬结,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问题是这个肠燥便秘为什么要叫脾约?而且为什么要太阳阳明才叫脾约?其实这个问题既复杂又简单,说它复杂是一千多年没能得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说法,说它简单确实简单,你只要把它放进燥湿里去考虑,就很容易地解决了。有关燥湿的关系我们刚刚讨论过,就脾胃而言,脾属湿,胃属燥。约是什么意思呢?约就是约束的意思。脾约就等于把湿约束起来了,脾湿一约,胃燥自然就显现,自然就有肠燥便秘的现象。这好像是在做文字游戏,但是这个游戏很有意思。湿一约,当然就燥了,脾约就是这么一回事情。但为什么一定要太阳阳明才叫脾约呢?我们看247条:"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这一条讲脾约点出了小便数、大便硬,是小便数导致这个肠中燥、大便硬,是小便数导致这个阳明,所以它叫太阳阳明。为什么叫太阳阳明?因为小便由膀胱所主,由太阳所主。由小便数所导致的这个阳明,那当然就可以叫做太阳阳明。可是为什么小便数一定要牵扯到脾约上来呢?这就是一个水土之间的关系问题。正常情况下土克水,土约水,现在土的自身功能受约制了,那当然就不能制水,那当然就会小便数。所以,太阳阳明就与脾约很有关联。
  另外,除了小便数大便因硬的情况外,临床上还可以见到汗出过多大便亦硬的情况。汗为腠理所司,亦为太阳所主。汗出过多所致的胃中干燥大便硬,是不是也可以叫做太阳阳明?是不是也可以按照脾约的方法去治疗?这个问题也希望大家共同来思考。

对于正阳阳明的释义,历代不尽相同。如六版教材云:"外邪入里,直犯阳明而形成,叫做正阳阳明";尤在泾则以"邪热入胃,糟粕内结,阳明自病"为正阳阳明;有以阳明本燥,故阳明病燥结者,是其本气之病,故谓正阳阳明,如张锡驹即本此;有以不兼太阳、少阳的阳明病为正阳阳明,如汪琥即持此观点。对于以上各家的观点,大家可以参考。
正阳这个词在《伤寒论》中没有单独使用,它只是与阳明搭配而成"正阳阳明"。正阳是否就是指太阳、少阳之外的阳明?或者正阳这个词还有其他的含义?这个问题上述的这些释义似乎都没有提出来。
  我们认为正阳不见得就是指阳明,或者说正宗的阳明就叫正阳。正阳应该有它专门的含义,这个含义我们可以从文字的角度来了解。《康熙字典》载云:"四月亦曰正月。《诗·小雅》'正月繁霜',《笺》:'夏之四月,建巳之月。'《疏》:'谓之正月者,以乾用事,正纯阳之月。'又《杜预左传昭十七年》注:'谓建巳正阳之月也。'"所以,正阳就是乾阳,就是建巳之月。建巳为四月,夏气开始用事。夏气是什么呢?就是火热之气。火热之气最容易施于阳明而导致阳明病,因为火热之性炎上,正好与阳明主降的性用相反,所以,火施阳明是导致阳明病最常见的一个原因。火热也就是正阳之气,由火施阳明所致的阳明病,当然就可以叫做正阳阳明。因此,正阳阳明是有所指的,并非不兼太阳、少阳就是正阳阳明。对于正阳的上述含义,除了文字的证明以外,我们还可以从条文本身来说明。大家看168条的白虎加人参汤,在它的方后注里有这样一段话:"此方立夏后,立秋前乃可服。"白虎加人参汤是阳明病的主方之一,为什么要限定在立夏后至立秋前这段时间服用呢?这段时间刚好是夏三月,夏三月火热用事,正阳用事,这个时段里最容易导致火施阳明的正阳阳明病。白虎加人参汤要规定在"立夏后,立秋前乃可服",这就反过来证明我们对正阳阳明的解释是恰当的。正阳阳明又叫做胃家实,阳明病的胃家实除胃以外,起码还包括肠。否则,对"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这样的条文就没有办法理解,《素问·五藏别论》云:"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故满而不能实。"又云:"六府更虚更实,胃实则肠虚,肠实则胃虚。"五藏是藏精气而不泻,所以,只能满不能实;六府是传化物而不藏,它主要起传导的作用,所以,只能实不能满。六府实而不满为常,胃为六府之主,这里讲的"胃家实"似与《素问·五藏别论》讲的六府实相符合。相符合就应该是正常,为什么179条以及下面的阳明病机条文反而以"实"为病呢?这里妙就妙在张仲景用了一个"家"字。家的意义我们前面讲过,至少要两个以上才能称为家,所以,这里用胃家,显然就不单单是胃,起码包括了肠。胃肠合起来方堪称"家"。因此,"胃家实"就成了肠实胃亦实,这就根本打破了《素问·五藏别论》"胃实则肠虚,肠实则胃虚"这样一种"更实更虚"的正常生理格局。正常生理格局打破了,那当然就是疾病的状态。"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在少阳阳明的这样一个前提下,提出了发汗、利小便,这就说明发汗、利小便与少阳阳明的产生是有关联的。为什么发汗、利小便会导致胃中燥、烦、实?会导致少阳阳明的大便难?很显然,发汗、利小便这样的治疗方法对于少阳病并不适宜。

自然注:受李阳波将河图数与月份对应的启发,结合河图天地数差别,以天数为本,地数为标,把1-10个月份分别标示得:

                                                                10

寒     少阴(少阳) 风       阳明         湿       太阳     热 (火)厥阴     燥      太阴

该标示方法农历1月为寒,3月为风,5月为湿,7-8月为热和火,9月为燥,不但与季节和气候变化完全吻合,而其中三阴三阳的含义也与周易的阴阳含义基本吻合,如周易中少阳为春,太阳为夏,太阴为冬,所差别的是仅仅是少阴秋的位置被厥阴替代,而将少阴之“标”放在了2月,相应之“本”放在了7月,这从中医基本理论角度来说实际上与气候变化更加吻合,因少阴本为君火,而7月左右正好是最热的时候,中医三阴三阳理论的这一改动无疑比周易中将少阴为秋的安排更为合理。值得注意的是,按上述方式排列后三阴按月份减小方向逆数有从8月厥阴(与三月春风相照应,阴气自厥阴始)始每隔6或1个月依照厥阴、少阴、太阴阴气多少排布,而三阳按月份增加方向每隔1个月顺行从2-3月间少阳始依照少阳、阳明、太阳阳气多少排列,阳顺阴逆,非常有规律性。上述标示方法将少阳之标放在了2-3月间,少阳之本火放在了7-8月间,恰好是合五之处(即2+3=5,7+8=15),更有深意,因为少阳具有木火二重性,2+3,7+8恰是这一体现的极好注解,在中医理论中2+3,7+8和5,10集中了最关键的二本三枢即少阴为阴枢和先天之本,少阳为阳枢,太阴为中枢和后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充分体现了5的整数倍数在古文化研究中的重要性,另二八月看巧云也因二三月和七八月合五合十的少阴少阳枢位。在标本中见气论述中,少阳和太阴标本相同从本,因这里恰为合五合十合零之处;厥阴、阳明不从标本从乎中见之气是因为此时阴阳演化势头正猛按照阳顺阴逆思想阳明后数1月而从太阴之本湿,厥阴前数1位而从少阳之本火;少阴、太阳标本相异从标从本乃由于均为一年中阳气转接的位置,为三阳顺数之起始和终了(之所以看三阳,乃生命首以阳为要,所谓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阴阳错杂,可阴可阳,故从本从标。更有意思的是,在4月引入阳明,除了有上述严格规律性之外,还与古籍论述多有吻合,如刘力红在《思考中医》一书中从文字学考证正阳阳明乃火施阳明的胃家实,发现“《康熙字典》载云:"四月亦曰正月。《诗·小雅》'正月繁霜',《笺》:'夏之四月,建巳之月。'《疏》:'谓之正月者,以乾用事,正纯阳之月。'又《杜预左传昭十七年》注:'谓建巳正阳之月也。'"所以,正阳就是乾阳,就是建巳之月。建巳为四月”,正即一即四,其一者,妙一之地,其四者,囊括阴阳八维,故即四即八,因此正者,即一即四即八,也为和,故历法中正月在一月,应地天泰卦,阴阳自和,也为三。古法正月或者为一月或者为四月,按三进制恰是同一之理。月建则类似立位于某一宫位,如奇门中流动的五黄。
正者,在定字造字里乃房舍中有正,乃纯阳之意,定恰如中阳太极所示。人苟能入定则纯入先天,道家四正为罡,恰应群龙无首之乾,正乃至于一,也有此意,正字五画,即一即五,水土合德.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卷二】【正部】正,是也。从止,一以止。凡正之屬皆从正。?,古文正从二。二,古上字。??,古文正从一足。足者亦止也。之盛切〖注〗徐鍇曰:“守一以止也。”正,从字源上看,上圆或方,而下为足,圆方在上古乃天地之道,其皆归于一,而一乃太极之谓,故秦汉之小篆用一代圆方。不管怎样,正乃足履于一之义当无疑,因此,正者乃止于一。而止者,从二,字形上有纵横之“二”,二乃阴阳两仪之谓,因此,正也有归二于一之含义,也就是阴阳二气均衡归于太极而为正,故中医所谓正气者,非阴非阳,即阴即阳,无有偏废,均衡为本也.另正月者,履一之月,也有太极起始之义,也有纯阳的含义.),而在上述标示中四月之标恰为阳明而9月恰应燥,跟胃家实含义正好完全对应。这都在相当程度上证明了中医三阴三阳理论以及李阳波将河图与月份和气候变化结合起来研究的合理性。

按照上述三阴三阳标示月份以5取模,则得到

                                                                     5

寒     少阴(少阳) 风       阳明         湿       太阳     热 (火)厥阴     燥      太阴

将其月份数看成河图洪范数,则恰为1水2火3木4金5土,而互为中见之气对于三阳来说乃按数序递增顺序顺承一位,三阴来说则向前逆溯一位,具有阳顺(承)阴逆(数)原则。以三阳为例即太阳本寒水,乃天一生水,其中见之气乃地二生火,恰为少阴君火;少阳相火,本属于地二生火,其顺承一位中见之气乃天三生木,而为厥阴风木;阳明燥金,本属于地四生金,则顺承一位为天五生土,而为太阴湿土。实际上,阳以顺行,则少阳之上,火气治之,火下一位就是厥阴,乃为中见,与少阳阴阳互反;阳明之上,燥气治之,燥下一位就是太阴,而为中见,与阳明阴阳互反;太阳之上,寒气治之,寒下一位就是中见少阴,与太阳阴阳互反。阴以逆行则厥阴之上,风气治之,风下一位就是中见少阳,与厥阴阴阳互反;少阴之上,热气治之,热下一位就是中见太阳,与少阴阴阳互反;太阴之上,湿气治之,湿下一位就是中见阳明,与阳明阴阳互反。 故三阴三阳、标本中见之气等均与河图数存在密切关联,这与顾植山说法也可能能够关联起来。

  这样月份递增顺序和宫商角徵羽五音排布顺序一样都与洪范五行数字顺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需要引起足够的注意。

  如上阴阳顺逆关系的最佳概括即是中阳太极图,阳数1-3-5-7-9构成一旋,阴数2-4-6-8-10构成另一旋,外配12月份和24节气,世面上也存在将其与河图相配的图式。

    阳明位置处于少阳和太阳之间,乃两阳合明之处,厥阴处于少阴和太阴之间乃两阴交尽之所,阳明4月为乾,为大明,巳气为火为丽明,厥阴8月乃阴气退尽,所谓两阴交尽,罢极之所,从其命名和解释上再一次证明了上述标示的合理性。

  本之下中之见也。见之下,气之标也。以太阳、太阴为例,太阳顺行为下,其本为寒,则本之下为少阴,乃为太阳中见,少阴逆行为下,其本为热,则本之下为太阳,恰为气之标;太阴逆行为下,其本为湿,则本之下为阳明,乃为太阴中见,阳明顺行为下,其本为燥,则本之下太阴,恰气之标,其他以此类推,都可给出合理解释。由此可知,中见之气者乃中间夹杂凸现之气也,其互为中间之气两标互为阴阳表里,互相伴随无可分割恰构成太极,在经络流注上顺次相承,故经络流注也取洪范之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论《伤寒论》六经关于阴阳气多少的若干问题
悟医道真(二百一十八)
姜建国教授:承气汤治便秘越治越重,治便秘最好的,其实是这个方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八【179】【180】【181】
如何理解太阳太阴少阳少阴阳明厥阴
李阳波对河图解释谈中医三阴三阳和标本中见的合理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