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痰饮瘀血非病因论4

作者:鲁兆麟 彭建中

 

 

4、辨证求因与痰饮瘀血

“辨证求因,审因论治”,这是中医治病的重要方法和特色。通过望、闻、问、切的手段,收集病人的临床表现,来分析辨证,不仅要分析疾病所在部位与寒热虚实,还要分析其原因,以确定正确治疗方法。因此,有人提出,中医十分重视辨证求因,而临床上痰饮与瘀血可以表现为一系列的特异症候群,通过对这些特异症状的辨识,可以确定痰饮或瘀血的存在。从这一点来看,辨识痰饮与瘀血,是在确定疾病与症状出现的原因,所以将二者归于病因范畴。

对于这种似是而非的认识,亦应仔细分析。首先,中医临床辨证的目的是明确诊断,即认识疾病。通过患者所存在的痰饮与瘀血的特异症候群,明确患者的疾病属于“痰饮证”或“瘀血证”,这仅仅表明这些症候群是由于痰饮或瘀血的存在而反映出来的病理现象。至于患者因为什么原因发生这种疾病,为什么产生这些病理变化,还要根据病史进行多方面分析。比如,由于脑外伤以后出现头晕头痛、健忘、舌质紫暗、脉涩等症状,可以诊断为“瘀血性头痛”,但其病因却是外伤。瘀血停于清阳仅仅是一种病理过程。可见,中医辨证求因的“因”,是指产生某些症候群的原因而并非致病因子。其与症候群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并非是病因与疾病的关系。由于有人将辨证求因之“因”与病因之“因”混为一谈,才导致将痰饮与瘀血归属病因的不当结论。

再以痰饮为例,古人曾有“百病皆有痰作祟”、“怪病多痰”、“痰为百病母”等说法,似乎可以将痰饮作为产生多种病症的病因。但实际上,在临床上痰饮并不是致病因素,且在治疗时,亦非见痰治痰,而是针对产生痰饮的病因与病理进行治疗。正如张介宾指出的:“痰之为病,必有所以致之者,如因风因火生痰者,但治其风火,风火息而痰自息也;因虚因实而生痰者,但治其虚实,虚实愈而痰自平也。未闻治其痰而风火可自散,虚实可自调者。此所以痰必因病而生,非病之因痰而致也”。因此,“痰非病之本,而痰唯病之标”,不能将其作为病因对待。痰如此,瘀血亦如此,将其归为病因学说之中,不利于中医理论体系的完善,应当予以纠正。

(收稿日期:1989年10月17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8.1
中医内科类疾病的两大特点
冯毅主任治疗肺结节临床经验总结
“痰瘀同治”治法治则稳定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享)
民间中医“竹梯”(31)病因学说(中)
互联网+《中基教材》整合版-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