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吕氏春秋


然,此荆国之幸。言孙叔敖贤,能事君以道,致之于霸,荆国得之,幸也。荆庄王好周游 田猎,驰骋弋射,欢乐无遗,遗,废。尽傅其境内之劳与诸侯之忧于孙叔敖。 事功曰劳。尽俾付孙叔敖,使忧之也。○“傅”与“付”通,旧作“传”,误,钱校改。孙叔敖日 夜不息,不得以便生为故,休息也,不得以便利生性,故不休息也。故使庄王功迹著乎 竹帛,传乎后世。庄王之霸,功传于后世,乃孙叔敖之日夜不息以广其君,君德之所以成也。

当染


四曰: 墨子见染素丝者而叹墨子名翟,鲁人,作书七十二篇。曰:“染于苍则苍,染于
黄则黄,所以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而以为五色矣。”一入一色。故染不可 不慎也。
  非独染丝然也,○“然”,旧误作“纱”,今据《墨子·所染》篇改正。国亦有染。 舜染于许由、伯阳,舜,颛顼五世之孙,瞽瞍之子也,名重华。许由,阳城人,尧聘之不至。 伯阳,盖老子也,舜时师之者也。禹染于皋陶、伯益,禹,颛顼六世孙,鲧之子也,名文命。 伯益,皋陶之子也。○案:皋陶子乃伯翳,非益也,益乃高阳之第三子名隤■者,《路史》有辨,甚 明。汤染于伊尹、仲虺,汤,契后十二世孙王癸之子也,名天乙。伊尹,汤相,《诗》云:“实 惟阿衡,实左右商王。”仲虺居薛,为汤之左相,皆贤德也。《孟子》曰:“王者师臣也。”○当出
《外书》,或约与景、丑语。武王染于太公望、周公旦,武王,周文王之子,名发。太公望,
河内汲人也,佐武王伐纣,成王封之于齐。周公旦,武王之弟也,辅成王,封之于鲁。○梁伯子云: “齐、鲁皆武王所封,此与《长见》篇注同误。”此四王者所染当,故王天下,所从染得其 人,故曰“当”。立为天子,功名蔽天地。蔽犹极也。举天下之仁义显人,必称此 四王者。称美其德以为喻也。夏桀染于干辛、歧踵戎,桀,夏后皋之孙,癸之子也。干辛、 歧踵戎,桀之邪臣。○“干辛”,旧本作“羊辛”《知度》篇亦同。案《墨子》及《古今人表》、《抱 朴子·良规》篇与此书《慎大》篇皆作“干辛”,《说苑·尊贤》篇作“干莘”,今据改正。又“歧 踵戎”,《墨子》及诸书多作“推哆”,亦作“推侈”。殷纣染于崇侯、恶来,纣,帝乙之子,名辛。 崇,国,侯,爵,名虎;恶来,嬴姓,飞廉之子;纣之谀臣。○案:《书》称“商王受”,或云“字 受德”,亦见《书》及《逸周书》。此云“名辛”,与《史》同。周厉王染于虢公长父、荣 夷终,厉王,周夷王之子,名胡。虢、荣,二卿士也。《传》曰:“荣夷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 幽王染于虢公鼓、祭公敦,幽王,周厉王之孙,宣王之子,名官皇。虢公、祭公,二卿士也。
《传》曰:“虢石父谗谄巧佞之人也,以此教王,其能久乎?”○《墨子》作“染于傅公夷、蔡公穀”。 注“官皇”,诸书多作“宫涅”。梁伯子云:“当从刘恕《外纪》、子由《古史》作‘宫涅’,《史
记集解》‘徐广曰一作生’,惟名涅,故又作‘生’也。”此四王者所染不当,故国残身死, 为天下僇。不当者,不得其人。僇,辱也。举天下之不义辱人,必称此四王者。称其 恶以为戒也。齐桓公染于管仲、鲍叔,桓公,齐僖公之子,名小白。管、鲍,其二卿也。晋 文公染于咎犯、郄偃,文公,晋献公之子,名重耳。咎犯、郄偃者,其二大夫。○“郄”乃“卻” 之俗字。《墨子》作“高偃”,《御览》六百二十作“郭偃”。荆庄王染于孙叔敖、沈尹蒸, 庄王,楚穆王之子,名旅。孙、沈,其二大夫。吴王阖庐染于伍员、文之仪,阖庐,吴王夷 昧之子,名光。伍、文,其二大夫。○“文”,旧本讹作“父”,今据《尊师》篇改正。《墨子》作 “文义”。越王句践染于范蠡、大夫种,句践,允常之子。范蠡,楚三户人也,字少伯。大 夫种,姓文氏,字禽,楚之邹人。○案:《越绝》云:“范蠡始居楚,生于宛橐,或伍户之虚。”“伍 户”疑即“三户”,它书引《吴越春秋》有云:“文种为宛令,之三户之里见蠡。”案邹是时尚未属 楚,《尊师》篇注又作“楚鄞人”,皆误,当作“楚之郢人”。钱詹事晓徵云:“《太平寰宇记·江 陵府·人物》云‘文种,楚南郢人’,此必本于高氏注,北宋本犹未讹也。种本楚郢人,故得为宛令,

若邹若鄞,皆非楚地矣。王伯厚引《吕览注》以种为鄞人,则南宋本已误。然虞仲翔、朱育历数会稽 先贤,初不及种,乾道《四明图经》、宝庆《四明志》叙人物亦无及种者,当依《寰宇记》改正。”
此五君者所染当,故霸诸侯,功名传于后世。范吉射染于张柳朔、王生,吉 射,晋范献子鞅之子昭子也。张柳朔、王生二人者,吉射家臣也。○《墨子》作“长柳朔、王胜”。 中行寅染于黄藉秦、高强,寅,晋大夫中行穆子之子荀子也。黄藉秦、高强、其家臣、高强, 齐子尾之子,奔晋为中行氏之臣。○《墨子》无“黄”字。吴王夫差染于王孙雄、太宰嚭, 夫差,吴王阖庐子也。雄与嚭二人,其大夫也。嚭,晋伯宗之孙,楚州犁之子。○“王孙雄’,《墨 子》作“王孙雒”,《越绝》、《吴越春秋》皆作“王孙骆”,《说苑》作“公孙雒”,《国语》旧 本亦作“雒”,宋庠《补音》从《史记》定作“雄”,且为之说曰:“汉改‘洛’为‘雒’,疑‘洛’ 字非吴人所名。”今案宋说误也。“有■有雒”,见于《鲁颂》;《春秋·文八年经》书“公子遂会 雒戎”,《传》作“伊雒之戎”;《宣三年传》“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汉书》弘农郡上 雒;非后汉时始改也。今不若各从本书为得。智伯瑶染于智国、张武,智瑶,宣子甲之子襄 子也。国、武二人,其家臣。中山尚染于魏义、椻长,尚,魏公子牟之后,魏得中山以邑之 也。义、长,其二臣也。○“椻”,《墨子》作“偃”。宋康王染于唐鞅、田不禋。唐、田, 宋康王之二臣。○《荀子·解蔽》篇杨倞注亦作“田不禋”。《古今人表》作“田不礼”,《御览》 亦同。《墨子》作“禋不礼”。此六君者所染不当,故国皆残亡,身或死辱,宗庙不 血食,绝其后类,君臣离散,民人流亡。举天下之贪暴可羞人,必称此六君 者。凡为君非为君而因荣也,非为君而因安也,以为行理也。行理生于当染。 故古之善为君者,劳于论人,论犹择也。而佚于官事,得其经也。经,道。不能 为君者,伤形费神,愁心劳耳目,国愈危,身愈辱,不知要故也。愈,益也。 益危辱者,不知所行之要约也,不知要故则所染不当,所从染不得其人也。所染不当,理 奚由至?至犹得也。六君者是已。六君者非不重其国爱其身也,所染不当也。 存亡故不独是也,帝王亦然。为帝王者,亦当知所从染也。
非独国有染也。孔子学于老聃、孟苏、夔靖叔。三人皆体道者,亦染孔子。鲁
惠公使宰让请郊庙之礼于天子,惠公,鲁孝公之子,隐公之父。桓王使史角往,惠公 止之。止,留。其后在于鲁,墨子学焉。其后,史角之后也,亦染墨翟。此二士者,无 爵位以显人,无赏禄以利人,二士,谓孔子、墨翟。举天下之显荣者必称此二士也。 称,说也。皆死久矣,从属弥众,弟子弥丰,充满天下。弥,益;丰,盛也。言二士 之徒,显荣者益盛,散布,故曰“充满天下”。王公大人从而显之,有爱子弟者,随而 学焉,无时乏绝。子贡、子夏、曾子学于孔子。田子方学于子贡,段干木学 于子夏,吴起学于曾子。禽滑繄学于墨子,许犯学于禽滑繄,○梁仲子云:“疑 当作‘禽滑釐’,《列子·汤问》篇、《庄子·天下》篇、《说苑·反质》篇皆作‘釐’字,此书《尊 师》篇作‘禽滑黎’,《列子·杨朱》篇作‘禽骨釐’《人表》作‘禽屈釐’,《列子》殷敬顺本亦 同。”田系学于许犯。孔墨之后学显荣于天下者众矣,不可胜数,皆所染者得 当也。

功名○一作“由道”。


五曰: 由其道,功名之不可得逃,《淮南记》曰“人甘,非正为蹠也,蹠而焉往”,故曰“不
可得逃”。○案:《缪称训》曰“人之甘甘,非正为蹠也,而蹠焉往”,彼注云“臣之死君,子之死 父,非以求蹠也,而蹠焉往,言蹠乃往至也”,彼后又注云“蹠,愿也”。犹表之与影,若呼 之与响。影,晷也。行则晷随之,呼则响应之。推此言之,故功名何可得逃也。善钓者,出鱼 乎十仞之下,饵香也;七尺曰仞。下犹底也。善弋者,下鸟乎百仞之上,弓良也;

弋,缴射之也。《诗》云“弋凫与雁”。下犹陨也。善为君者,蛮夷反舌殊俗异习皆服之, 德厚也。东方曰夷,南方曰蛮,其在四表皆为夷也。戎狄言语与中国相反,因谓“反舌”。一说南 方有反舌国,舌本在前,末倒向喉,故曰“反舌”。○注“舌本”,旧脱“舌”字,孙据李善注《文 选》陆佐公《石阙铭》补。水泉深则鱼鳖归之,树本盛则飞鸟归之,庶草茂则禽兽 归之,人主贤则豪桀归之。才过百人曰豪,千人曰桀。故圣王不务归之者,而务其 所以归。务人使归之,末也;而务其所行可归,本也;故曰“务其所以归”也。
  强令之笑不乐,强令之哭不悲。无其中心,故不乐不悲。强令之为道也,可以 成小,而不可以成大。虚称可以伪制,显实难以诈成,虚小实大也,故曰“不可以成大”也。 缶醯黄,蜹聚之,有酸,黄,美也。黄故能致酸,酸故能致蜹。徒水则必不可。水无酸, 故不可以致蜹也。以狸致鼠,以冰致蝇,虽工,不能。不能致也。以茹鱼去蝇,蝇 愈至,茹,读茹船漏之茹字。茹臭也。愈,益也。○案:《易·既济》六四“繻有衣袽”,子夏《易》 作“茹”,又通作“帤”,《韵会》引《黄庭经》云:“人间纷纷臭如帤。”不可禁,禁,止也。
○孙云:“李善注《文选》左太冲《魏都赋》引‘以茹鱼驱蝇,蝇愈至而不可禁’。”以致之之道 去之也。致之者茹也,去之不可也。桀、纣以去之之道致之也,去之,残暴也。以致暴之道致治不 治也。罚虽重,刑虽严,何益?《淮南记》曰:“急辔利錣非千里之御也;严刑峻法,非百 王之治也。”故曰“何益”。大寒既至,民暖是利;大热在上,民清是走。故民无 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处,居也。去,移也。欲为天子,民之所走,不可不察。 察犹知也。今之世,至寒矣,至热矣,而民无走者,取则行钧也。钧,等也。等于 乱暴也。欲为天子,所以示民,不可不异也。若殷纣暴乱,武王以仁义伐之,故曰“不可 不异”。行不异乱虽信今,民犹无走。《传》曰:“以化平化谓之治。”以乱止乱,何治之 有?故行不异乱,虽欲信利民,无肯归走也。民无走,则王者废矣,夫民以王者为命,王者以 民为本,本无所走,命无所制,而不废者,未之有也。暴君幸矣,民绝望矣。无明天子,故暴 乱诸侯以为幸也。民无所于救命,故绝望。
故当今之世,有仁人在焉,不可而不此务;务其仁义。有贤主,不可而不
此事。享其仁义。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分犹异也。○旧本“异”作“与”,讹,今以 上文正之。若命之不可易,命短不可为使长也。若美恶之不可移。尧、舜为美,桀、纣为 恶,故曰“不可移”也。桀、纣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能尽害天下之民,而不能得 贤名之。残义损善曰桀,贱仁多累曰纣。贤主于行,何可虚得。○案:《独断》“残人多垒曰桀, 残义损善曰纣”,《史记集解》作“贼人多杀曰桀”,李石《续博物志》又作“残民多舋曰桀”。关 龙逢、王子比干能以要领之死,争其上之过,关龙逢,桀忠臣也。王子比干,纣诸父 也。争,谏也。桀、纣皆杀之,故曰“能以要领之死,争其上之过”也。○“关龙逢”,如字。李本 作“逢”,非。而不能与之贤名。不能致桀、纣使享贤名。若后稷好稼,不能使禾自生。名固 不可以相分,必由其理。为善得善名,为恶得恶名,故曰“必由其理”。

第 三 卷

季 春 纪


季春


一曰: 季春之月,日在胃,季春,夏之三月。胃,西方宿,赵之分野。是月,日躔此宿。○案:
《淮南·天文训》:“胃,魏之分野。”昏七星中,旦牵牛中。七星,南方宿,周之分野。牵 牛,北方宿,越之分野。是月昏旦时,皆中于南方也。其日甲乙,其帝太皞,其神句芒。 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姑洗,姑洗,阳律也。姑,故。洗,新。是月阳气发生,去故就新, 竹管音中姑洗也。○注“发”,旧本作“养”,讹。《初学记》引作“是月阳气发,故去故就新”, 今定作“发”字。其“生”字似不误,仍之。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 脾。桐始华,田鼠化为■,桐,梧桐也,是月生叶,故曰“始华”。田鼠,鼸鼠也。■,■, 青州谓之鴾母,周、雒谓之■,幽州谓之■也。○案:此注多讹脱,《夏小正传》云“田鼠者,嗛鼠 也”,《尔雅》作“鼸”,盖颊里藏食之鼠也。注脱“鼸”字,今补。又“■”,旧讹作“鹊”,“鴾 母”讹作“■■”。案《小正传》云:“■,鹌也。”《尔雅》“■,鴾母”,郭注云“■也,青州 呼鴾母”;《列子释文》引《夏小正》“田鼠化为■”,作“■”;“■”与“鹌”、“■”并同, “鹊”以形近而讹,故定为“■”字。“鴾”亦以形近讹“■”,今据郭注改正。鴾母读为牟无,《说 文》云“■,牟母也”。虹始见,萍始生。虹,■■也,兖州谓之虹,《诗》曰“■■在东, 莫之敢指”是也。萍,水藻,是月始生。○注“虹”,旧讹“订”,谢校改。“萍”,《月令》作“蓱”, 郑注:“蓱,萍也。”今《月令》亦作“萍”,误。天子居青阳右个,右个,南头室也。乘鸾 辂,驾苍龙,载青旂,衣青衣,服青玉,食麦与羊,其器疏以达。说在《孟春》。 是月也,天子乃荐鞠衣于先帝,《周礼·司服》章曰:“王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 祀五帝亦如之。”又《内司服》章王后之六服有菊衣,衣黄如菊花,故渭之菊衣。春王东方,色皆尚 青,此云荐菊衣,诱未达也。○案:《内司服》郑注云:“鞠衣,黄桑服也,色如麴尘,象桑叶始生。” 盖后妃服以躬桑者。命舟牧覆舟,五覆五反,乃告舟备具于天子焉。舟牧,主舟官也。 是月天子将乘舟始渔,恐有穿漏,反覆视之,五覆五反,慎之至也。天子焉始乘舟。荐鲔于寝 庙,乃为麦祈实。焉犹于此。自冬至此,于是始乘舟。荐,进也。鲔鱼似鲤而小,《诗》曰“鱣 鲔泼泼”,进此鱼于寝庙,祷祈宗祖,求麦实也。前曰庙,后曰寝,《诗》云“寝庙奕奕”,言相连 也。○注“泼泼”,《诗》作“发发”。《鲁颂》“路寝孔硕,新庙奕奕”,此引作“寝庙奕奕”, 蔡邕《独断》所引亦同。“相连”,旧作“后连”,据《独断》改。《周礼·隶仆》注“奕奕”作“绎
绎”,云“相连貌”也。
  是月也,生气方盛,阳气发泄,生者毕出,○旧校云“‘生’一作‘牙’。”案 “牙”字是,《月令》作“句”。萌者尽达,不可以内。发泄犹布散也。象阳达物,亦当散出 货贿,不可赋敛以内之。天子布德行惠,命有司,发仓窌,赐贫穷,振乏绝。方者 曰仓,穿地曰窌。无财曰贫,鳏寡孤独曰穷。行而无资曰乏,居而无食曰绝。振,救也。○《月令》 “窌”作“廪”。开府库,出币帛,周天下,勉诸侯,府库,币帛之藏也。周,赐。勉, 进。聘名士,礼贤者。聘,问之也,有明德之士、大贤之人,聘而礼之,将与兴化致理者也。
○注首“聘问之也”四字旧本缺,孙据李善注《文选》枣道彦《杂诗》增入。
  是月也,命司空曰:“时雨将降,下水上腾,循行国邑,周视原野,司 空,主土官也。是月下水上腾,恐有浸渍,害伤五稼,故使循行遍视之。广平曰原,郊外曰野。修利 堤防,导达沟渎,开通道路,无有障塞。障,壅。塞,绝也。田猎■弋,罝罘罗 网,喂兽之药,无出九门。”■,掩网也。弋,缴射飞也,《诗》云“弋凫与雁”。罝,兔

网也,《诗》云“肃肃兔罝”。罗,鸟网也,《诗》云“鸳鸯于飞,■之罗之”。罘,射鹿罟也。网, 其总名也。天子城门十二,东方三门,王气所在处,尚生育,明喂兽之药所不得出也,嫌余三方九门 得出,故特戒之如言“无”也。○“■弋”,《月令》作“毕翳”,注云“翳或作弋”。“九门”, 旧本作“国门”,云“一作‘九’”,今案注作“九”为是。注“如言无也”,李本“如”作“加”, 谢云:“如,而也。李本不可从。”
  是月也,命野虞无伐桑柘。野虞,主材官。桑与柘皆可以养蚕,故命其官使禁民不得 斫伐。鸣鸠拂其羽,戴任降于桑,鸣鸠,班鸠也。是月拂击其羽,直刺上飞数十丈乃复者是 也。戴任,戴胜,鸱也。《尔雅》曰“鶠鸠”,部生于桑。是月其子强飞,从桑空中来下,故曰“戴 任降于桑”也。○“戴任”,《月令》作“戴胜”,《淮南》作“戴■”,注不当训鸱。但旧本《月 令正义》引《尔雅》亦作“鸱鸠”,此作“鶠鸠”,究属“■■”二字之误。“部生于桑”云云,不 知所出。具栚曲■筐。栚,读曰朕。栚,■也。三辅谓之栚,关东谓之■。曲,薄也。青、徐谓 之曲。圆底曰■,方底曰筐,皆受桑器也。是月立夏,蚕生,故敕具也。○《月令》作“具曲植籧筐”,
《淮南》作“具朴曲莒筐”,此书旧本作“具挟曲蒙筐”。“挟”与“朴”皆“栚”之讹文也。《说 文》云:“栚,槌之横者也。”槌即植也。《方言》:“槌,宋、魏、陈、楚、江、淮之间谓之植, 自关而西谓之槌,齐谓之样。其横,关西曰■,宋、魏、陈、楚、江、淮之间谓之■,齐部谓之■。” 今据此并注皆改正。“栚”从“朕”省,《方言》不省作“■”。注“栚,■也”,旧本脱,今从《淮 南注》补,则下文方有所承。■,丁革反。旧本作“关东谓之得”,讹。“曲”,《说文》作“筁”, 云“蚕薄也”,《广雅》又从“竹”作“筁”。段云:“‘蒙’乃‘■’字之误,即《记》之‘笾’ 也,亦即‘筥’也。”今依改正。案郭璞注《方言》云:“‘■’,古‘筥’字。”后妃斋戒, 亲东乡躬桑。王者一后三夫人。妃即夫人,与后参职,配王兼众事。王者亲耕,故后妃亲桑也, 以为天下先,劝众民也。禁妇女无观,观,游。省妇使,劝蚕事。省其他使,劝其趋蚕事。 蚕事既登,登,成也。分茧称丝效功,效,致也。丝多为上功。以共郊庙之服,无有 敢堕。郊祭天,庙祭祖。《周礼·内宰(原为“子”,据《周礼》改正)》章“仲春,诏后率内外 命妇蚕于北郊,以为祭服”,此之谓也。○“堕”,《月令》作“惰”,同。
是月也,命工师令百工审五库之量,金铁、句。皮革筋、句。角齿、句。
羽箭干、句。脂胶丹漆,句。无或不良。良,善。百工咸理,监工日号,无悖于 时,监工,工官之长。悖,逆也。时可用作器,无逆之也。不作为逆也。无或作为淫巧,以荡 上心。淫巧,非常诡怪。若宋人以玉为楮叶,三年而成,乱之楮叶之中不可别知之类也,故曰“以 荡上心”。荡,动也。○注旧本“诡”上衍“说”字,今删。是月之末,择吉日大合乐,乐 以和民,故择于是月下旬吉日,大合六乐,八音克谐,《萧韶》九成。《周礼·大司(“司”上原衍 “胥”字,今删)乐》章“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韶》、《大夏》、《大 护》、《大武》,大合乐以和邦国,以谐万民,以安宾客,以悦远人”,此之谓也。天子乃率三 公、九卿、诸侯、大夫亲往视之。视其乐也。
  是月也,乃合纍牛、腾马游牝于牧,纍,读如《诗》“葛纍”之纍。纍牛,父牛也。 腾马,父马也。皆将群游从牝于牧之野,风合之。○“纍”,《月令》作“累”,《淮南》作“■”,
《淮南》注“读葛藟之藟”。牺牲驹犊,举书其数。举其犊驹在牺牲者,皆簿领书其头数也。国人 傩,九门磔禳,以毕春气。傩,读《论语》“乡人傩”同。命国人傩,索宫中区隅幽暗之处, 击鼓大呼,驱逐不祥,如今之正岁逐除是也。九门,三方九门也。嫌非王气所在,故磔犬羊以禳木气 尽之,故曰“以毕春气”也。○“国人傩”,《月令》作“命国傩”,《淮南》作“令国难”。此疑 倒误。“傩”疑本作“难”,故注读从《论语》之傩。“同”字疑后人所增。“区隅”亦作“沤隅”, 又一作“欧隅”。行之是令,而甘雨至三旬。行之是令,行是之令也。十日曰旬。○《月令》 无此句,《淮南》有,下同。季春行冬令,则寒气时发,草木皆肃,国有大恐。行冬 寒杀气之令,故寒气早发,草本肃棘,木不曲直也。气不和,故国大惶恐也。○注“行冬”下旧本有 “令”字,衍,今删。行夏令,则民多疾疫,时雨不降,山陵不收。行夏炎阳之令,

火干木,故民疾疫,雨泽不降,故山陵所殖不收入。行秋令,则天多沉阴,淫雨早降,兵 革并起。秋阴气用事,水之母也,而行其令,故多沉阴为淫雨也。阴为兵器,故并起。

尽数


二曰: 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顺者利
时,逆者害时。圣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 长焉。精神内守,无所贪欲,故形性安。形性安则寿命长也。长也者,非短而续之也,毕 其数也。毕,尽也。平其无欲之情,不夭陨,故尽其长久之数。毕数之务,在乎去害。何 谓去害?大甘、大酸、大苦、大辛、大咸,五者充形则生害矣。大喜、大怒、 大忧、大恐、大哀,五者接神则生害矣。大寒、大热、大燥、大湿、大风、 大霖、大雾,七者动精则生害矣。诸言大者,皆过制也。故凡养生,莫若知本,知 本则疾无由至矣。《传》曰“人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孟子》曰:“人性无不善。” 本其善性,闭塞利欲,疾无由至矣。
精气之集也,必有入也。集于羽鸟,与为飞扬;○旧校云:“一作‘翔’。”
集于走兽,与为流行;集于珠玉,与为精朗;集于树木,与为茂长;集于圣 人,与为敻明。集,皆成也。敻,大也,远也。敻,读如《诗》云“于嗟敻兮”。○此《韩诗》。 精气之来也,因轻而扬之,因走而行之,因美而良之,因长而养之,○旧校云:
“‘养’一作‘善’。”案此段用韵,“善”字非也。因智而明之。因,依也。明,智也。
  流水不腐,腐,臭败也。户枢不蝼,○《意林》作“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 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郁处头则为肿、为风,肿与风,皆首疾。处耳则 为挶、为聋,皆耳疾也。处目则为■、为盲,■,眵也;盲,无见。皆目疾也。○孙云: “李善注《文选》宋玉《风赋》引‘■’作‘蔑’,‘高诱曰:蔑,眵’。”此注旧本皆作“■肝■”, 误,今从彼注改正。“善又云:‘蔑与■古字通,亡结切;眵,亡支切。’”处鼻则为鼽、为窒, 鼽,齆鼻。窒,不通。处腹则为张、为疛,疛,跳动。皆腹疾。○“疛”旧本作“府”误也。
《说文》:“疛,小腹疾。”此云“跳动”者,《诗·小雅·小弁》云“惄焉如■”,《释文》云“本 或作‘■’《韩诗》作‘疛’,除又反,义同”,此所训正合。处足则为痿、为蹶。痿,不能
行。蹶,逆疾也。
  轻水所,多秃与瘿人;秃,无发。瘿,咽疾。○所,即处。下放此。重水所,多■ 与躄人;肿足曰■。躄,不能行也。甘水所,多好与美人;美,亦好也。辛水所,多疽 与痤人;疽、痤,皆恶疮也。苦水所,多疽与伛人。痤,突胸仰向疾也。伛,伛脊疾也。 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烈犹酷也。重酒,重,酒厚也。是以谓之疾首。疾 首,头痛疾也。○疾首,犹言致疾之端,注非是。食能以时,身必无灾。时,节也。不过差, 故身无灾疾也。凡食之道,无饥无饱,是之谓五藏之葆。葆,安也。口必甘味,和 精端容,将之以神气。端,正。将,养。百节虞欢,咸进受气。饮必小咽,端直
无戾。
  今世上卜筮祷祠,故疾病愈来。譬之若射者,射而不中,反修于招,何 益于中?于招,埻艺也。患射不能中,不知循彀精艺,而反修其标的,故曰“何益于中”也。○旧 校云:“‘修’一作‘循’‘招’一作‘的’。”注“埻”,旧误作“■”。梁仲子云:“《本生》 篇注云‘招,埻的也’,《外传越语》韦注云‘艺,射的也’;‘于招’盖连文。”夫以汤止沸, 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故巫医毒药,逐除治之,故古之人贱之也,为其 末也。古之人治正性,保天命者也。不然,则邪气乘之以疾病,使巫医毒药除逐治之,故谓贱之也。 若止沸以汤,不去其火,故曰“为其末也”。


先己


三曰: 汤问于伊尹曰:“欲取天下,若何?”汤为诸侯时也。伊尹对曰:“欲取天
下,天下不可取;可取,身将先取。”言不可取天下,身将先为天下所取也。凡事之 本,必先治身,啬其大宝。啬,爱也。大宝,身也。○旧校云:“‘治’一作‘取’。”用 其新,弃其陈,腠理遂通。用药物之新,弃去其陈以疗疾,则腠理肌脉遂通利不闭也。○赵 云:“注非也,此即《庄子》所云‘吐故纳新’也。”梁仲子云:“《淮南· 泰族训》‘呼而出故, 吸而入新’,亦相似。”精气日新,邪气尽去,及其天年。○孙云:“《御览》七百二十
‘及’作‘反’。”此之谓真人。真德之人。
  昔者先圣王成其身而天下成,王道成也。治其身而天下治。詹何曰“未闻身治 而国乱,身乱而国治者”,此之谓也。故善响者不于响于声,声善则响善也。善影者不于 影于形,形正则影正。为天下者不于天下于身。身正则天下治。《诗》曰:“淑人 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忒,差也。言正诸身也。故反其道 而身善矣,体道无欲,故身善。行义则人善矣,行仁义于所宜,则人善之矣。乐备君道而 百官已治矣,乐服行君人无为之道,则百官承使化职事也。○注当云“则百官承化,职事已治也”, 旧本有脱误。万民已利矣。君无为则万民安利。三者之成也,在于无为。无为之道曰 胜天,天无为而化,君能无为而治民,以为胜于天。义曰利身,能行仁义,则可以利其身。君 曰勿身。为君之道,务在利民;勿自利身,故曰“勿身”。勿身督听,督,正也。正听,不倾 听也。○旧本作“倾不听也”,讹,今乙正。利身平静,行仁义,故能平静也。胜天顺性。无 为而不欲,故能顺性也。顺性则聪明寿长,顺法天性,则聪明也。《虞书》云“天聪明,自我 民聪明”,此之谓也。法天无为,故寿长久也。平静则业进乐乡,行仁义则民业进而乐乡其化。 督听则奸塞不皇。正听万法,赏罚分明,故奸轨塞断于不皇。皇,暇也。故上失其道,则 边侵于敌;君无道则敌国侵削其边,俘其民也。《论语》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此之谓也。 内失其行,名声堕于外。内失抚民之行则邻国贱之,故曰“名声堕于外”也。若晋惠公背外 内之赂,杀李克之党,内无忠臣之辅,外无诸侯之助,与秦穆公战而败亡。○赵云:“内失其行,不 能反道以善身,故名声堕于外也。‘李克’,《内》《外传》作‘里克’,古‘李’、‘里’通用。” 是故百仞之松,本伤于下,而末槁于上;本,根也。君亦国之本。商、周之国,谋 失于胸,商、周二王之季也。胸犹内。令困于彼。彼亦外也。故心得而听得,得犹知也。听 得而事得,事得而功名得。事事必得之则功成名立,故功名得也。五帝先道而后德,五 帝:黄帝、高阳、高辛、尧、舜。先犹尚也。故德莫盛焉;德之大者,无出于五帝。三王先教 而后杀,三王:夏、商、周也。故事莫功焉;成王事之功,无过于三王。○孙云:“《御览》 七十七作‘三王先德而后事,故功莫大焉’。”五伯先事而后兵,五伯:昆吾、大彭、豕韦、 齐桓、晋文。故兵莫强焉。兵之强者,无强于五伯者也。当今之世,巧谋并行,诈术递 用,递,代。攻战不休,亡国辱主愈众,愈,益。众,多。所事者末也。事,治。
  夏后伯启与有扈战于甘泽而不胜,有扈,夏同姓诸侯。《传》曰“启伐有扈”,《书》 曰“大战于甘,乃召六卿。王曰:‘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 命,今予惟龚行天之罚。’”此之谓也。○“夏后伯启”,旧本作“夏后相”。孙云:“如果为相, 注不应但据启事为证,考《御览》八十二帝启事中引此作‘夏后伯启’,乃知今本误也。然《困学纪 闻》亦引作‘夏后相’,则南宋时本已误矣。”卢云:“案‘伯’,古多作‘柏’,后人疑为‘相’, 因并误删‘启’字。”六卿请复之。请复战也。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浅, 褊。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 味,琴瑟不张,张,施。钟鼓不修,修,设。子女不饬,不文饬也。○“饬”与“饰”

通,《御览》二百七十九作“饰”。亲亲长长,长长,敬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服,从。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传》曰“惟无瑕者可以戮 人”,亦由无阙者可以论人,身有阙而论人,是为自论也。○赵云:“必先自论,与上自胜、下自知 一例,注并非。”欲知人者,必先自知。知人则哲,惟帝其难之,故当先自知而后求知人也。
《诗》曰:“执辔如组。”组,读组织之组。夫组织之匠,成文于手,犹良御执辔于手而调 马足,以致万里也。○注“足以”,旧本作“口以”,讹。孔子曰:“审此言也,可以为天 下。”审,实也。为,治也。子贡曰:“何其躁也!”孔子曰:“非谓其躁 也,谓其为之于此,而成文于彼也。”圣人组修其身,而成文于天下矣。故 子华子曰:“丘陵成而穴者安矣,穴而处之。大水深渊成而鱼鳖安矣,沉而居之。 松柏成而涂之人已荫矣。”成,茂。
  孔子见鲁哀公,哀公,定公宋之子蒋也。哀公曰:“有语寡人曰:‘为国家者, 为之堂上而已矣。’夫人皆治堂以行礼,治国亦当以礼,故曰“为之堂上而已矣”。○《说苑·政 理》篇、《家语·贤君》篇俱作“卫灵公问”。寡人以为迂言也。”迂,远。孔子曰:“此 非迂言也。丘闻之:得之于身者得之人,失之于身者失之人。《论语》曰“君子 求诸己”,故曰得之身者得诸人,失之身则失之人也。不出于门户而天下治者,其惟知反 于己身者乎!”反者大也。

论人


四曰: 主道约,君守近。近者,守之于身也。太上反诸己,其次求诸人。其索之弥
远者,其推之弥疏;索,求。弥,益也。○注“求”下旧衍“之”字。其求之弥强者,失
之弥远。 何谓反诸己也?适耳目,节嗜欲,释智谋,去巧故,释亦去也。巧故,伪诈也。
而游意乎无穷之次,次,舍。事心乎自然之涂,事,治也。自然,无为。涂,道也。若
此则无以害其天矣。天,身。无以害其天则知精,精,明微。知精则知神,知神 之谓得一。一,道也。凡彼万形,得一后成。天道生万物,万物得一乃后成也。故知一, 则应物变化,阔大渊深,不可测也;测,尽极也。德行昭美,比于日月,不可息 也;息,灭也。豪士时之,远方来宾,不可塞也;塞,遏也。意气宣通,无所束缚, 不可收也。收,守。○“收”,疑当作“牧”,与韵叶,牧亦训守。故知知一,则复归于 朴。朴,本也。嗜欲易足,取养节薄,不可得也;不可得使多欲,厚自养也。一曰:若 此人者不可得。离世自乐,中情洁白,不可量也;离世,不群。量,行也。○“量”字亦 疑误。威不能惧,严不能恐,不可服也。不可无威得威力服。○注“不可”二字疑衍,盖 言无威而使威力皆服也。故知知一,则可动作当务,与时周旋,不可极也。极,穷。 举错以数,取与遵理,不可惑也;惑,眩。言无遗者,集肌肤,不可革也;遗, 失也。《孝经》曰“言满天下无口过”,此之谓也。革,更也。○正文有脱字。谗人困穷,贤者 遂兴,不可匿也。匿犹伏也。○注“伏”,旧讹“任”,今改正。故知知一,则若天地 然,则何事之不胜,胜犹任也。何物之不应?应,当也。譬之若御者,反诸己,则 车轻马利,致远复食而不倦。倦,罢。○复食二字未详。昔上世之亡主,以罪为在 人,故日杀僇而不止,以至于亡而不悟。亡主,若桀、纣者也。以罪为在他人,故多杀 僇,是灭亡之道也,而不自觉知也。三代之兴王,以罪为在己,故日功而不衰,以至 于王。三代,禹、汤、文王也。日行其人民之功不衰倦,以至于王有天下也。
何谓求诸人?人同类而智殊,殊,异。贤不肖异,皆巧言辩辞以自防御,
防御仇也。○注疑有误。此不肖主之所以乱也。乱,惑。○“主”旧作“王”,案下有“贤主”,

则此当作“不肖主”明矣,今改正。凡论人,通则观其所礼,通,达也。《孟子》曰“达则 兼善天下”,故观其所宾礼。贵则观其所进,进,荐也。尧荐舜,舜荐禹。《传》曰:“善进善, 不善蔑由至矣;不善进不善,善亦蔑由至矣。”故曰“观其所进”也。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 其所行,养则养贤也,行则行仁也,故观之也。○听,谓听言也。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 其所言,好则好义,言则言道。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不受非其类也。 不为谄谀。○不受非分之财,不为非义之事。喜之以验其守,守,清守也。乐之以验其僻, 僻,邪。怒之以验其节,节,性。惧之以验其特,特,独也。虽独不恐。哀之以验其人, 人人可哀,不忍之也。苦之以验其志。钻坚攻难,不成不止,故曰“以验其志”也。八观六验, 此贤主之所以论人也。论犹论量也。论人者又必以六戚四隐。六戚,六亲也。四隐, 相隐而扬长蔽短也。○注“短”字旧阙,今案文义补,何谓六戚?父、母、兄、弟、妻、 子。何谓四隐?交友、故旧、邑里、门郭。内则用六戚四隐,外则用八观六 验,人之情伪贪鄙美恶,无所失矣,言尽知之。譬之若逃雨污,无之而非是,皆 是雨也。此先圣王之所以知人也。

圜道


五曰: 天道圜,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上下。上,君。下,臣。何以说天道之
圜也?精气一上一下,圜周复杂,无所稽留,故曰天道圜。杂犹匝。无所稽留,
运不止也。○《御览》二及十五俱作“圜通周复无杂”,此出后人所附益,不可信也。何以说地道 之方也?万物殊类殊形,皆有分职,不能相为,故曰地道方。不能相为,不能相 兼。主执圜,臣处方,方圜不易,其国乃昌。日夜一周,圜道也。圜,天道也。 月躔二十八宿,轸与角属,圜道也。躔,舍也。轸,南方鹑尾。角,东方苍龙。行度所经 也。○赵云:“二十八宿,始角终轸,轸角相接,注不分晓。”精行四时,一上一下,各与 遇,圜道也。精,日月之光明也。物动则萌,萌而生,生而长,长而大,大而成, 成乃衰,衰乃杀,杀乃藏,圜道也。藏,潜也。云气西行,云云然,云,运也。周 旋运布,肤寸而合,西行则雨也。○注云“运也”,旧本作“游也”,误,今改正。冬夏不辍;辍, 止也。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休,息也。上不竭,下不满;水从上流而东,不竭尽也。 下至海,受而不满溢也。小为大,重为轻;圜道也。小者泉之源也,流不止也,集于海,是 为大也。水湿而重,升作为云,是为轻也。黄帝曰:“帝无常处也,无常处,言无为而化, 乃有处也。有处者乃无处也。”有处,有为也。有为则不能化,乃无处为也。以言不刑蹇, 圜道也。刑,法也。言无刑法,故蹇难也。天道正刑不法,故曰“圜道也”。人之窍九,一有 所居则八虚,居,读曰居处之居,居犹壅闭也。八虚甚久则身毙。虚,病。毙,死。故唯 而听,唯止;听则唯止矣。听而视,听止。视则听止矣。以言说一。一,道本。一不 欲留,留运为败,留,滞。圜道也。一也齐至贵,道无匹敌,故曰“至贵”也。○孙云: “李善注《文选》江文通《拟孙廷尉诗》引作‘一也者,至贵者’也。”莫知其原,莫知其端, 莫知其始,莫知其终,而万物以为宗。道无形,其原始终极莫能知之。道生万物,以为 宗本。圣王法之,以令其性,以定其正,○旧校云:“‘令’一作‘全’,‘正’一作‘生’。” 以出号令。令出于主口,官职受而行之,官职,职官之长。○注似当作“官职,百官之 职”。日夜不休,宣通下究,宣,遍布也。瀸于民心,遂于四方,瀸,洽。遂,达。
○注旧本作“遂远”,讹,今改正。还周复归,至于主所,圜道也。令圜则可不可, 善不善,无所壅矣。不可者能令之可,不善者能令之善,化使然也。皆通之,故曰“无所壅”。 无所壅者,主道通也。言纳忠受谏,臣情上达,无所壅蔽,是为君之道通也。故令者,人 主之所以为命也,贤不肖安危之所定也。君者法天,天无私,故所以为命也。赋命各得

其中,安与危无怨憾,故曰“定”也。○正文“安”下旧本衍“之”字,今删。 人之有形体四枝,其能使之也,为其感而必知也。感者,痛恙也。手足必知其 处所,故使之也。感而不知,则形体四枝不使矣。不能相使,则形体疾也。人臣亦然。
号令不感,则不得而使矣。不可得而使则国乱。有之而不使,不若无有。不若无臣。 主也者,使非有者也,汤使桀臣,武王使纣臣,皆非其有也。舜、禹、汤、武皆然。 先王之立高官也,必使之方,方,正。方则分定,分定则下不相隐。隐,私也。 君臣上下无私邪相壅蔽之。尧、舜,贤主也,皆以贤者为后,不肯与其子孙,犹若 立官必使之方。以贤者为后,谓禅位也。尧传舜,舜传禹,故曰“不肯与其子孙”也。方,正, 不私邪之谓也。今世之人主,皆欲世勿失矣,父死子继曰世。而与其子孙,立官不能 使之方,以私欲乱之也,何哉?其所欲者之远,而所知者之近也。自传子孙, 冀世世不失,是其所欲者之远也。子孙不肖,骄淫暴虐,必见改置,不得长久,是所知者之近也。今 五音之无不应也,其分审也。各守其声,集以成和,故曰“其分审”。宫、徵、商、羽、 角,各处其处,音皆调均,不可以相违,此所以无不受也。受亦应也。○旧本脱 “无”字,则义相反,今依上文补之。注“也”字旧作“之,”亦改正。贤主之立官,有似于 此。百官各处其职,治其事以待主,主无不安矣;以此治国,国无不利矣; 以此备患,患无由至矣。○“患”字,本亦有不叠者,今从许本、汪本。

第 四 卷

孟 夏 纪


孟夏


一曰: 孟夏之月,日在毕,孟夏,夏之四月也。毕,西方宿,秦之分野。是月,日躔此宿也。
○案:《淮南·天文训》“毕,魏之分野”,与此注不同。昏翼中,旦婺女中。翼,南方宿, 楚之分野。婺女,北方宿,越之分野。是月昏旦时,皆中于南方。○案:注“婺女北方宿”,旧作“南 方”,讹。《淮南》作“须女吴”,此与《季冬纪》注皆云越,不同。其日丙丁,其帝炎帝, 丙丁,火日也。炎帝,少典之子,姓姜氏,以火德王天下,是为炎帝,号曰神农,死托祀于南方,为 火德之帝。其神祝融。祝融,颛顼氏后,老童之子吴回也,为高辛氏火正,死为火官之神。其虫羽, 其音徵,盛阳用事,鳞散而羽,故曰“其虫羽”。羽虫,凤为之长。徵,火也,位在南方。律中 仲吕,其数七。仲吕,阴律也。阳散在外,阴实在中,所以旅阳成功也,故曰“仲吕”。五行数 五,火第二,故曰“七”。○旧本“在中”作“其中”,“旅阳”作“类阳”,“成功”二字脱在下, 作“其数成功五”,梁仲子据《初学记》所引改正。“五行数五”,亦据前后文改。其性礼,其 事视,○《月令》无此二句,此书前后亦无此例,当为衍文。其味苦,其臭焦,火味苦。火 臭焦。其祀灶,祭先肺。吴囘,囘禄之神,托于灶。是月火王,故祀之也。肺,金也。祭礼之 先进肺,用其胜也。一曰:肺,火,自用其藏。○注“吴囘”,旧作“吴国”,讹,今改正。蝼蝈 鸣,丘蚓出,蝼蝈,虾蟆也。是月阴气动于下,故阴类鸣,丘蚓从土中出。○注“丘蚓”下旧本 有“虾蟆”二字,乃衍文,今删。王菩生,苦菜秀。“菩”或作“瓜”,■■也,是月乃生。
《尔雅》云:“不荣而实曰秀,荣而不实曰英。”苦菜当言英者也。○“王菩”,旧本并注皆讹作“王 善”。案《月令》“王瓜生”,注云“今《月令》云‘王萯生’”,此书必本作“菩”,古“菩”、 “萯”通用,郭璞注《穆天子传》“茅萯”云:“‘萯’,今‘菩’字,音倍。”《集韵》“音蓓, 与‘萯’通”。此书刘本疑“王善”误,径依《月令》作“王瓜生”,并改注云“王瓜即今栝楼也”,
大违阙疑主义。天子居明堂左个,明堂,南乡堂。左个,东头室。乘朱辂,驾赤■,顺火 德也。骍马黑尾曰■。载赤旂,衣赤衣,服赤玉,皆赤,顺火也。食菽与鸡,其器高 以觕。菽,豆也。觕,大也。器高大以象火性。
是月也,以立夏。春分后四十六日立夏。立夏多在是月。先立夏三日,太史谒之
天子曰:“某日立夏,盛德在火。”太史,说在《孟春》。以盛德在火,火王南方也。 天子乃斋。说在《孟春》。立夏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夏于南郊。 南郊,七里之郊。还,乃行赏,封侯庆赐,无不欣说。还,从南郊还也。封侯,命以茅土。
《传》曰“赏以春夏,刑以秋冬”,此之谓也。无不欣说,咸赖其所赐。乃命乐师,习合礼乐。 礼,所以经国家,定社稷,利人民;乐,所以移风易俗,荡人之邪,存人之正性;故命乐师使习合之。 命太尉,赞杰俊,遂贤良,举长大,命,使。赞,白也。千人为俊,万人为杰。遂,达也。 有贤良长大之人,皆当白达举用之,故齐桓公命于子之乡,有孝于父母,聪慧质仁秀出于众者,则以 告,有不以告,谓之蔽贤而罪之,此之谓也。○注“白达”,旧讹作“自达”,又“于子之乡”作“于 天子之乡”,“聪慧质仁”作“聪慧质直仁”,《齐语》无“天”字、“直”字,今皆删正。行爵 出禄,必当其位。当,直也。
  是月也,继长增高,无有坏隳。象阳长养物也。○“隳”,《月令》作“堕”,《释 文》云:“又作‘隳’。”无起土功,无发大众,无伐大树。所以顺阳气。
  是月也,天子始絺。絺,细葛也。《论语》曰“当暑袗絺綌”,此之谓也。命野虞出 行田原,劳农劝民,无或失时;劳,勉。劝,教。使民不失其时。○《月令》“劳农”上

有“为天子”三字。命司徒循行县鄙,县,畿内之县。县,二千五百家也。鄙,五百家也。司 徒主民,故使循行。命农勉作,无伏于都。伏,藏。都,国。○《月令》“伏”作“休”。 是月也,驱兽无害五谷,无大田猎,为夭物也。农乃升麦。升,献。○《月令》 作“农乃登麦”。升犹登也。旧本作“收”,今据注定作“升”。天子乃以彘尝麦,先荐寝
庙。麦始熟,故言尝。彘,水畜,夏所宜食也。先寝庙,孝之至。
  是月也,聚蓄百药,糜草死。是月阳气极,药草成,故聚积之也。糜草,荠、亭历之 类。○“糜”,《月令》作“靡”。麦秋至,断薄刑,决小罪,出轻系。是月阳气盛于上, 及五月阴气伏于下,故断薄刑、决小罪,顺杀气也。轻系,不及于刑者解出之。蚕事既毕,后妃 献茧,乃收茧税,以桑为均,均,平也。桑多税多,桑少税少。贵贱少长如一,以给 郊庙之祭服。
  是月也,天子饮酎,用礼乐。酎,春酝也。是月天子乃与群臣饮酒作乐。《诗》云: “为此春酒,以介眉寿。”行之是令,而甘雨至三旬。行之是令,行此之令也。旬,十日也。 十日一雨,三旬三雨也。孟夏行秋令,则苦雨数来,五谷不滋,四鄙入保。孟夏盛阳 而行金气杀戮之令,水生于金,故苦雨杀谷不滋茂也。四境之民,畏寇贼来,入城郭以自保守也。行 冬令,则草木早枯,后乃大水,败其城郭。行冬寒固闭之令,故草木早枯,大水坏其城 郭,奸时逆行之徵也。行春令,则虫蝗为败,暴风来格,秀草不实。是月当继长增高, 助阳长养,而行春启蛰之令,故有虫蝗之败。春木气,多风,故暴疾之风应气而至,使当秀之草不长
茂。

劝学○一作“观师”。


二曰: 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显荣,
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
生于不知理义。不知理义,在君父则不仁不慈,在臣子则不忠不孝。不忠不孝,故君父不得其所 欲也。不仁不慈,故臣子不得其所愿也。不知义理,生于不学。生犹出。○“义理”,亦当同 上文作“理义”。
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学者师道通达其义,而有材秀,言圣人之言,
行圣人之行,是则圣人矣,故曰“吾未知其不为圣人”也。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理, 治。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重,尊也。德大行可顺移也。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 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言道重人轻。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 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论语》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故曰“不争轻重 尊卑”。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易·系辞》曰“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故曰“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 学。疾,趋也。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魁大之士,名德之人。疾学 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信,从也。言从则其道见讲论矣。故往教者不化, 召师者不化;《易》曰“匪我求童蒙,童蒙来求我”,故往教之师不见化从也。童蒙当求师而反 召师,亦不宜化,师之道也。○梁仲子云:“案《周易释文》‘童蒙求我,一本作来求我’,此注所 引,从或本也。”又“而反召师”,旧本“师”讹“也”,今改正。自卑者不听,言往教之师不 见听也。卑师者不听。谓召师而学,亦不听师言也。师操不化不听之术而以强教之, 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远乎?言愈远于尊也。学者处不化不听之势而以自行, 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腐烂必臭,怀而欲其 香;入水必濡,而恶之;皆不可得也。
凡说者,兑之也,非说之也。○旧校云:“一作‘本’。”今世之说者,多弗

能兑,而反说之。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之以石也,硾,沉也。能没杀人, 何拯之有?○旧校云:“‘拯’一作‘承’。”案“拯”、“承”通。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 救,治也。堇,毒药也。能毒杀人,何治之有?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从此生矣。 故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行尊道贵德之义。理胜义立则位尊矣,王者不 臣师,是位尊也。○孙云:“以上下文参校,‘义立’当作‘义行’。”王公大人弗敢骄也, 不敢骄侮轻慢师道。上至于天子,朝之而不惭。天子朝师,尊有德,故不惭。凡遇,合也, 合不可必;师道与天子,遭时见尊,不可必常也。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要,求也。 而欲人之尊之也,不亦难乎?为师如是,不见尊之道也,故曰“不亦难乎”。故师必胜 理行义然后尊。
  曾子曰:“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夫无父 而无师者,余若夫何哉!”此言事师之犹事父也。曾点使曾参,过期而不至, 曾点,曾参父也。《诗》云“期逝不至,而多为恤”,此之谓也。人皆见曾点曰:“无乃畏 邪?”畏,犹死也。曾点曰:“彼虽畏,我存,夫安敢畏?”孔子畏于匡,颜渊 后,孔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颜回之于 孔子也,犹曾参之事父也。古之贤者与,句。其尊师若此,故师尽智竭道以 教。尊师犹尊父,则师不为之爱道也,故曰“尽智竭道以教”也。

尊师


三曰: 神农师悉诸,黄帝师大挠,悉,姓;诸,名也。大挠作甲子。○《汉书·古今人表》
亦作“悉诸”,《新序·杂事》五引《吕子》作“悉老”,“大挠”作“大真”,《人表》作“大填”。
帝颛顼师伯夷父,帝喾师伯招,帝尧师子州支父,○旧本无“支”字,校云“一作‘友’”, 则于文无所丽。孙据《御览》四百四所引补“支”字,与《庄子》、《汉书人表》、皇甫谧《高士传》 皆合。《贵生》篇作“子州友父”,嵇康《高士传》亦同,见《御览》五百九,此即旧校者所据本也。 帝舜师许由,禹师大成贽,○《新序》作“执”。汤师小臣,小臣,谓伊尹。文王、 武王师吕望、周公旦,齐桓公师管夷吾,○《新序》有“隰朋”。晋文公师咎犯、 随会,咎犯,狐偃也。随会,范武子。○案:随会在文公后,此与《说苑·尊贤》篇“晋文侯行地 登隧,随会不扶”,皆记者之误也。梁伯子云:“《列子·说符》又以随会与赵文子并时,亦非。” 秦穆公师百里奚、公孙枝,百里奚,故虞臣也。公孙枝,大夫子桑也。楚庄王师孙叔敖、 沈尹巫,沈县大夫。○旧本“尹”作“申”,讹。其名多不同,《当染》篇作“沈尹蒸”,《察传》 篇作“沈尹筮”,《赞能》篇作“沈尹茎”,此又作“巫”,《新序》作“竺”,《渚宫旧事》作“华”, 文皆相近。吴王阖闾师伍子胥、文之仪,文,氏;之仪,名。越王句践师范蠡、大夫 种。范蠡,字少伯,楚人也。大夫种,姓文,字禽,楚郢人。○注“郢”,旧本讹作“鄞”,今改 正,说见《当染》篇。此十圣人、六贤者,未有不尊师者也。今尊不至于帝,智不 至于圣,而欲无尊师,奚由至哉?至于道。此五帝之所以绝,三代之所以灭。 言五帝、三代之后,不复重道尊师,故所以绝灭。
  且天生人也,而使其耳可以闻,不学,其闻不若聋;聋,无所闻也。使其目 可以见,不学,其见不若盲;盲,无所见也。○梁仲子云:“《意林》作‘耳有所闻,不学 而不如聋;目有所见,不学而不如盲’,马氏盖以意节之耳。”使其口可以言,不学,其言 不若爽;爽,病;无所别也。○《新序》“爽”作“喑”。孙云“《御览》三百六十六作‘其言曲 以爽’。”使其心可以知,不学,其知不若狂。闇行妄发之谓狂。○孙云:“《御览》作
‘其知暗以狂’。”故凡学,非能益也,○《御览》“能益”上有“为”字,《新序》“能益” 下有“之”字。达天性也。能全天之所生而勿败之,是谓善学。败,毁也。子张,

鲁之鄙家也;鄙,小。颜涿聚,梁父之大盗也;学于孔子。段干木,晋国之大 驵也,驵,■人也。○注“■”,疑与“侩”通。学于子夏。子夏,孔子弟子卜商之字。高何、 县子石,○《墨子》书,弟子有高石子,不见此二人。齐国之暴者也,指于乡曲,其暴虐 为乡曲人所斥也。学于子墨子。墨翟。索卢参,东方之巨狡也,巨,大。狡,猾。学于 禽滑黎。禽滑黎,墨子弟子。○此注末有“一作籥滑”四字,当出旧校者之辞,但“滑”字各书或 作“骨”,或作“屈”,“黎”字或作“氂”,或作“釐”,至“禽”字各书俱同,未见有作“籥” 者。《墨子·耕柱》篇有骆滑氂好勇,闻乡有勇士必杀之,墨子谓非好勇是恶勇,则非墨子弟子也。 此六人者,刑戮死辱之人也。今非徒免于刑戮死辱也,由此为天下名士显人, 以终其寿,寿,年也。王公大人从而礼之,此得之于学也。学以致之,无鬼神也,故 曰得之。
  凡学,必务进业,心则无营;营,惑。疾讽诵,疾,力。谨司闻;司,候。○ “司”,古“伺”字。观欢愉,问书意;视师欢悦以问书意。顺耳目,不逆志;不自干逆 力学之志。退思虑,求所谓;求所思虑,是而行之。时辨说,以论道;辨别道之义理。 不苟辨,必中法;不苟口辨,反是为非,言中法制。得之无矜,失之无惭,矜,自伐。 无惭恡也。必反其本。本,谓本性也。生则谨养,谨养之道,养心为贵;贵,尚也。
○所谓养志是也。死则敬祭,敬祭之术,时节为务。四时之节。○旧校云:“‘时’一作
‘崇’。”此所以尊师也。治唐圃,疾灌寖,务种树;唐,堤,以壅水。圃,农圃也。 树,稼也。织葩屦,○案:“葩”疑“萉”字之误。《说文》“萉,枲实也”,或作“■”。盖萉 屦即后人所谓麻鞵耳。案《晏子·问下》篇有“治唐园,考菲履”之语,萉音与菲亦相近,益明为“萉” 字无疑。结置网,捆蒲苇;之田野,力耕耘,事五谷;事,治也。如山林,入川 泽,如,往也。川泽有水,故言入也。取鱼鳖,求鸟兽。此所以尊师也。视舆马,慎 驾御;○旧校云:“‘慎’一作‘顺’。”适衣服,务轻暖;临饮食,必蠲絜;蠲,读 曰圭也。○旧校云:“‘絜’字一作‘祭’。”善调和,务甘肥;必恭敬,和颜色,审 辞令;疾趋翔,○“翔”与“跄”同。必严肃。此所以尊师也。
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论,明。听从必尽力以光明。听从师所行。
听从不尽力,命之曰背;说义不称师,命之曰叛。背,戾也。叛,换也。言学者听从 不尽其力,犹民背国;说义不称其师,犹臣叛君。○注以换训叛。换,易也。《诗·卷阿》“伴奂”, 徐邈音“畔换”,笺云“自纵弛之意”。学者以己臆见易师之说,即是自放纵叛其师也。背叛之人, 贤主弗内之于朝,贤,明。君子不与交友。不与背叛之人为交友。故教也者,义之 大者也;学也者,知之盛者也。义之大者,莫大于利人,利人莫大于教;以 仁义利之,教然后知,故曰“莫大于教”也。知之盛者,莫大于成身,成身莫大于学。 成身遂为君子,以致之,故曰“莫大于学”。身成,则为人子弗使而孝矣,为人臣弗令 而忠矣,为人君弗强而平矣,有大势可以为天下正矣。天下正者,正天下也。故子 贡问孔子曰:“后世将何以称夫子?”孔子曰:“吾何足以称哉?勿已者, 则好学而不厌,好教而不倦,其惟此邪!”天子入太学(原为“庙”,据许维遹本 改)祭先圣,则齿尝为师者弗臣,所以见敬学与尊师也。太学,明堂也。

诬徒○一作“诋役”。


四曰: 达师之教也,达,通也。使弟子安焉,乐焉,休焉,游焉,肃焉,严焉。
此六者得于学,则邪辟之道塞矣,塞,断也。理义之术胜矣。术,道也。胜犹行也。 此六者不得于学,则君不能令于臣,父不能令于子,师不能令于徒。○旧云: “此篇一名‘诋役’,凡篇中“徒”字皆作‘役’,徒与役谓弟子也。”案此段疑非高氏之文。人之

情,不能乐其所不安,不能得于其所不乐。为之而乐矣,奚待贤者?虽不肖 者犹若劝之。为之而苦矣,奚待不肖者?虽贤者犹不能久。久,长也。反诸人 情,则得所以劝学矣。子华子曰:“王者乐其所以王,子华子,古之体道人。乐其 所以王,故得王,汤、武是也。亡者亦乐其所以亡,乐其所以亡,故得亡,桀、纣是也。故烹 兽不足以尽兽,嗜其脯则几矣。”几,近也。然则王者有嗜乎理义也,嗜犹乐。 乐行理义。亡者亦有嗜乎暴慢也。所嗜不同,故其祸福亦不同。嗜理义则获福,嗜 暴慢则获祸,故曰“祸福亦不同”。
  不能教者,志气不和,取舍数变,固无恒心,若晏阴喜怒无处;晏阴,喻 残害也。处,常也。言谈日易,以恣自行,失之在己,不肯自非,谓若桀、纣罪人。 愎过自用,不可证移;愎,戾。证,谏。见权亲势及有富厚者,不论其材,不察 其行,驱而教之,阿而谄之,若恐弗及;见权势及富厚者,故不论其材行,阿意谄之, 恐不见及。弟子居处修洁,身状出伦,伦,匹。闻识疏达,就学敏疾,本业几终 者,则从而抑之,几,近也。难而悬之,妒而恶之;弟子去则冀终,弟子欲去,则 冀终其业,且由豫也。居则不安,居,近也。苦其恶不安也。归则愧于父母兄弟,愧,惭。 出则惭于知友邑里;此学者之所悲也,悲,悼。此师徒相与异心也。人之情恶 异于己者,此师徒相与造怨尤也。造,作。人之情不能亲其所怨,不能誉其所 恶,学业之败也,道术之废也,从此生矣。废,失。
善教者则不然,视徒如己,徒,谓弟子也。反己以教,则得教之情也。情,
理。○朱本“也”作“矣”。所加于人,必可行于己,所施于人者,人乐也,故曰“必可行 于己”。若此则师徒同体。体,行也。人之情,爱同于己者,誉同于己者,助同 于己者,学业之章明也,道术之大行也,从此生矣。
不能学者,从师苦而欲学之功也,苦,读如盬会之盬。苦,不精至也。功,名也。
欲得为名。○注“盬”,旧作“监”,讹。此以盬恶训苦,但会字未详,亦恐有讹。精至,即精致。 其云“功,名也”误。功与苦相反,与下文浅、深一例。《齐语》云“工辨其功苦”,注云:“坚曰 功,脆曰苦。”从师浅而欲学之深也。欲人谓之学深也。草木、鸡狗、牛马不可谯诟 遇之,谯诟遇之,则亦谯诟报人,谯诟犹祸恶也。○谯诟疑即贾谊疏之“谯诟”,谓遇之 不如其分也。彼颜注云“无志分”,此注云“祸恶”,亦各以意解耳。旧校云“‘谯’一作‘护’”, 更难通。又况乎达师与道术之言乎?达,通也。故不能学者,遇师则不中,用心 则不专,不中,不正也。不专,不壹也,好之则不深,就业则不疾,不心好之,故不能深。 就业不疾速也。辩论则不审,不能明是非。教人则不精;教,效也。效人别是非,不能精核。 于师愠,愠,怒也。不能别是非,故怨于师。怀于俗,怀,安也。羁神于世;羁,牵也。神, 御也。世,时也。○盖谓其精神萦扰于世务而不能脱然也。注训神为御,未详。矜势好尤,故湛 于巧智,矜大其权势,好为尤过之事,湛没于巧诈之智。昏于小利,惑于嗜欲;昏,迷; 惑,悖也。问事则前后相悖,悖,乱。以章则有异心,心犹义也。○旧校云:“‘章’一 作‘军’。”以简则有相反;反,易。○旧校云:“‘简’一作‘文’。”离则不能合,合 则弗能离,离,别。事至则不能受;受犹成也。此不能学者之患也。患,害也。

用众○一作“善学”。


五曰: 善学者若齐王之食鸡也,必食其跖数千而后足,跖,鸡足踵。喻学者取道众多
然后优也。跖,读如捃摭之摭。○《淮南·说山训》“数千”作“数十”。注“取道”,旧本作“之 道”,亦从彼注改。虽不足,犹若有跖。食鸡跖众而后足也。若有博学多艺,如食鸡跖,道乃 深也。○正文难晓。注重释上文,于此句殊不比附。窃疑正文“不”字乃衍文。谓虽足而犹若有跖未

尽食者,此则学如不及,唯恐有闻,为足以形容好学者贪多务得之意耳。物固莫不有长,莫不 有短,人亦然。亦有长短。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故假人者遂有天下。 无丑不能,无恶不知。故孔子入太庙每事问,是不丑不能,不恶不知。丑不能,恶不知, 病矣。病,困。不丑不能,不恶不知,尚矣。尚,上也。虽桀、纣犹有可畏可取 者,而况于贤者乎?桀作瓦,纣作胡粉,今人业之,尚可取之一隅。故学士曰:“辩议 不可不为。”不可为者,不可施也。辩议而苟可为,是教也。教,大议也。辩议而 不可为,是被褐而出,衣锦而入。被褐在外,衣锦盛内,故不可。
  戎人生乎戎、长乎戎而戎言,不知其所受之;楚人生乎楚、长乎楚而楚 言,不知其所受之。今使楚人长乎戎,戎人长乎楚,则楚人戎言,戎人楚言 矣。《孟子》曰:“有楚大夫,欲其子之齐言也,使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 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此之谓也。由是观之,吾 未知亡国之主不可以为贤主也,欲以楚人戎言、戎人楚言化移之。其所生长者不可耳。 故所生长不可不察也。
  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粹,纯。取之众白也。夫取于众,此三 皇五帝之所以大立功名也。三皇:伏羲、神农、女娲也。五帝:黄帝、帝喾、颛顼、帝尧、 帝舜也。○注“女娲”当在“神农”前。凡君之所以立,出乎众也。立已定而舍其众, 是得其末而失其本。得其末而失其本,不闻安居。不闻得末失本能有安定之居也。 故以众勇无畏乎孟贲矣,孟贲,古大勇士。以众力无畏乎乌获矣,乌获,有力人,能 举千钧。○注“千钧”,旧本误作“千金”,今据前《重己》篇注改正。以众视无畏乎离娄矣, 离娄,黄帝时明目人,能见针末于百步之外。以众知无畏乎尧、舜矣。尧、舜,圣帝也。 言百发之中,必有羿、逢蒙之功,众知之中,必有与圣人同,故曰无畏于尧、舜也。○注“功”,疑 当作“巧”。夫以众者,此君人之大宝也。《淮南记》曰:“万人之众无废功,千人之众无 绝良。”故人君以众为大宝也。田骈谓齐王曰:“孟贲庶乎患术,而边境弗患。齐之 边境,不以孟贲为患者,众也。楚、魏之王辞言不说,不以言辞为说。而境内已修备 矣,兵士已修用矣,得之众也。”
  
第 五 卷

仲 夏 纪


仲夏


一曰: 仲夏之月,日在东井,仲夏,夏之五月。东井,南方宿,秦之分野,是月日躔此宿。昏
亢中,旦危中。亢,东方宿,卫之分野;危,北方宿,齐之分野;是月昏旦时,皆中于南方也。
○案:《淮南·天文训》亢为郑之分野。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虫羽,其 音徵,律中蕤宾,蕤宾,阳律也。是月阴气萎蕤在下,象主人;阳气在上,象宾客。竹管音 中蕤宾也。其数七。其味苦,其臭焦,其祀灶,祭先肺。小暑至,螳螂生,小暑, 夏至后六月节也,螳螂于是生。螳螂一曰天马,一曰龁疣,兖州谓之拒斧也。○注“龁疣”,《月令 正义》郑答王瓒问作“食肬”;俗本作“食■”,误。《淮南》注作“齿肬”,当是脱其半耳。《初 学记》引此注正作“龁疣”,又云“兖、豫谓之巨斧”。始鸣,反舌无声。,伯劳也。是 月阴作于下,阳发于上,伯劳夏至后应阴而杀蛇,磔之于棘而鸣于上。《传》曰:“伯赵氏,司至者 也。”反舌,伯舌也,能辨反其舌,变易其声,效百鸟之鸣,故谓之百舌。承上微阴,伯赵起于下, 后应阴,故无声。○注“阳发于上”,《初学记》作“阳散于上”;又“磔之”句作“乃磔之棘上而 始鸣也”。案辨反即遍反,古“辨”、“遍”通。天子居明堂太庙,明堂,南向堂也。太庙, 中央室也。乘朱辂,驾赤■,载赤旂,衣朱衣,服赤玉,食菽与鸡,其器高以 觕,养壮狡。壮狡,多力之士,养之慎阳施也,盖所谓旱则资舟,夏则资皮,备之也。○“壮狡”,
《月令》作“壮佼”。此书《听言》篇作“壮狡”,《禁塞》篇作“壮佼”,二字通。郑《诗·狡童》 传云“昭公有壮狡之志”,亦作“狡”字。
  是月也,命乐师,修鞀鞞鼓,均琴瑟管箫,师,乐官之长也。鞀鞞,所以节乐也, 故修之。琴瑟管箫,所以宣音也,故均平之。管,六孔,似篪。箫,今之歌竹箫也。○注“管六孔似 篪”,旧本作“一孔似蘧”,讹,今据《广雅》改正。执干戚戈羽,干,楯。戚,斧。戈,戟, 长六尺六寸。羽以为■,舞者执之以指麾也。春夏干戚,秋冬羽龠。调竽笙埙篪,竽,笙之大者, 古皆以瓠为之。竽,三十六簧,笙,十七簧。埙,以土为之,大如雁子,其上为六孔。篪,以竹,大 二寸,长尺二寸,七孔,一孔上伏,横吹之。声音上和,故言调。《诗》云“伯氏吹埙,仲氏吹篪”, 此之谓也。○“埙篪”,《月令》作“竾簧”。注“竽笙之大者”,旧脱“者”字,今补。郭璞注《尔 雅》大笙云“十九簧”,小笙“十三簧”,《广雅》但云“笙十三管”,今此云“十七簧”,恐字误。 饬钟磬柷敔。钟,金。磬,石。柷,如漆桶,中有木椎,左右击以节乐。敔,木虎,脊上有锄铻, 以杖栎之以止乐。乐以和成,故饬整之也。命有司,为民祈祀山川百原,大雩帝,用盛 乐。名山大川,泉源所出。非一,故言百。能兴雨者,皆祈祀之。雩,旱祭也。帝,五帝也。为民 祈雨,重之,故用盛乐。六代之乐也。乃命百县,雩祭祀百辟卿士有益于民者,以祈 谷实。百县,畿内之百县大夫也。祀前世百君卿士功施于民者。雩祭之,求福助成谷实。○“祭” 字衍,《月令》无。注首“百县”,旧作“百辟”,讹,今改正。农乃登黍。登,进。稹黍熟, 先进之。
  是月也,天子以雏尝黍,雏,春鹨也。不言尝雏而言尝黍,重谷也。羞以含桃,先 荐寝庙。羞,进。含桃,■桃。■鸟所含食,故言含桃。是月而熟,故进之。先致寝庙,孝而且敬。 令民无刈蓝以染,为蓝青未成也。无烧炭,为草木未成,不欲夭物。○《月令》作“毋烧灰”。 无暴布。是月炎气盛猛,暴布则脆伤之。门闾无闭,关市无索。门,城门。闾,里门也。 民顺阳气,布散在外,人当出入,故不闭也。关,要塞也,市,人聚也。无索,不征税。挺重囚, 益其食。挺,缓也。游牝别其群,则絷腾驹,班马正。是月牝马怀妊已定,故放之则别

其群,不欲驹蹄逾驹其胎育,故絷之也。班,告也。马正,掌马之官。《周礼》“五尺曰驹”。“马 正”,《月令》作“马政”。注“逾”,疑当作“踊”。
  是月也,日长至,夏至之日,昼漏水上刻六十五,夜漏水上刻三十五,故曰“长至”。○ 旧本作“长日至”,《黄氏日抄》已言其误,今依《月令》移正。阴阳争,死生分。是月阴气 始起于下,盛阳盖覆其上,故曰“争”也。品物滋生,荠、麦、亭历、棘刺之属死,故曰“死生分”。 分,别也。○注“覆”字旧本脱在“起于”下,今移正。君子斋戒,处必掩,句。身欲静无 躁,止声色,无或进,掩,深也。声,五音。色,五色。止节之,无有进御也。○《月令》无 “欲静”二字,郑注云“今《月令》‘毋躁’为‘欲静’”,然则此又出“无躁”二字,非本文也。 “掩”亦与“奄”同,注皆训为深。盖夏避暑气,冬避寒气,皆以居处言也。今人多读“处必掩身” 为句。考《月令正义》引正文已如此,但其所释亦是以居处言,并不谓身之不当亵露,故疑《正义》 “处必掩”下之“身”字亦后人所加也。薄滋味,无致和,薄犹损也。和,齐和也。退嗜欲, 定心气,百官静,事无刑,以定晏阴之所成。退,止也。事无刑,当精详而后行也。 晏安阴,微阴。○《月令》“退”作“止”。鹿角解,蝉始鸣,夏至,鹿角解堕,蝉鼓翼始鸣。 半夏生,木堇荣。半夏,药草。木堇,朝荣暮落,是月荣华,可用作蒸,杂家谓之朝生,一名 蕣,《诗》云“颜如蕣华”是也。
  是月也,无用火南方,火王南方,为扬火气。可以居高明,可以远眺望,可以 登山陵,可以处台榭。明,显也。积土四方而高曰台,台加木为榭,皆所以顺阳宣明之。○观 此,则郑注”处必掩”为“隐翳”,高注为“深”,皆与此相反,故仲夏言掩身,理可通也。仲夏 行冬令,则雹霰伤谷,道路不通,暴兵来至;冬寒,冰冻,故雹霰伤害五谷也。冬阴, 闭藏,多雹霰,道路陷坏,不通利也。暴害之兵横来至。○《月令》“霰”作“冻”。行春令,则 五谷晚熟,百螣时起,其国乃饥;行春木王生育之令,故五谷晚熟也。百螣。动股之属也, 时起为害,故五谷不时,国饥也。螣,读近殆,兖州人谓蝗为螣。行秋令,则草木零落,果 实早成,民殃于疫。有核曰果,无核曰蓏。仲夏行秋成熟之令,故草木零落,果实早成熟。非 其时气,故民疾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尚书》注译《泰誓中》
历代墨学述评
膏兰室札记
卷八 仲虺之诰第二
【 春秋谷梁传注疏 —— 卷一】 作者: 《谷梁传》范甯、杨士勋
《荀子》乐论第二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