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仁言:三焦经典论

 

仁言:三焦经典论

 

医学发明

东垣云∶三焦,有名无形,主持诸气,以象三才之用,故呼吸升降,水谷往来,皆恃此以通达。是以上焦在心下,主内而不出;中焦在胃中脘,主腐熟水谷;下焦在脐下,主分别清浊,出而不内。统而论之,三才之用,本于中焦。中焦者,胃脘也,禀天五之冲气,阴阳清浊自此而分,十二经络自此而始。或不得其平,则寒热偏胜,虚实不同,荣卫涩滞,清浊不分,而生诸病。故曰∶气会三焦,手少阳脉通于膻中。膻中者,臣使之官,为气之海。审此,则知三焦者,冲和之本也。三焦,相火及包络之脉,人之元气也,周身何处无之,是名相火用事,主持阴阳之气,神明之府也。(出《医学发明》)

 

难经论三焦:

25难:曰:有十二经,五脏六腑十一耳,其一经者,何等经也?然:一经者,手少阴与心主别脉也。心主与三焦为表里,俱有名而无形,故言经有十二也。

 

31难

曰;三焦者,何禀何生?何始何终?其治常在何许?可晓以不?然: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上焦者,在心下,下膈,在胃上口,主内而不出。其治在膻中,玉堂下一寸六分,直两乳间陷者是。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谷。其治在脐傍。下焦者,当膀胱上口,主分别清浊,主出而不内,以传导也。其治在脐下一寸。故名曰三焦,其府在气街。

 

38难:

曰:脏唯有五,腑独有六者,何也?然:所以腑有六者,谓三焦也。有原气之别焉,主持诸气,有名而无形,其(经)属手少阳。此外腑也,故言腑有六焉。

39难:曰:经言腑有五,脏有六者,何也?然:六腑者,正有五腑也。五脏亦有六脏者,谓肾有两脏也。其左为肾,右为命门。命门者,谓精神之所舍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其气与肾通,故言脏有六也。腑有五者,何也?然:五脏各一腑,三焦亦是一腑,然不属于五脏,故言腑有五焉。

 

66难

曰:经言,肺之原,出于太渊;心之原,出于太陵;肝之原,出于太冲,脾之原,出于太白;肾之原,出于太溪;少阴之原,出于兑骨;胆之原,出于丘墟;胃之原,出于冲阳;三焦之原,出于阳池;膀胱之原,出于京骨;大肠之原,出于合谷;小肠之原,出于腕骨。十二经皆以俞为原者,何也?然:五脏俞者,三焦之所行,气之所留止也。三焦所行之俞为原者,何也?然: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曰原。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原者,三焦之尊号也,故所止辄为原。五脏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

 

三焦“有名有形”论

 

《灵枢·论勇》:“勇士者,……三焦理横,怯士者,……其焦理纵。”《灵枢·本脏》:“密理厚皮者,三焦膀胱厚;粗理薄皮者,三焦膀胱薄。”《素问·金匮真言论》:“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府皆为阳。”

《灵枢·本输》:“三焦者,中渎之府也,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府也。”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三焦精府辩证(正)》条:“三焦者,有脂膜如掌(手)大,正与膀胱相对,有二白脉自中出,挟脊而上贯于脑。……(三焦当如上说,有形可见为是。)”

《中西汇通医经真义》上卷《脏腑之官》:“三焦,即人身之膈膜,所以行水也。西医云,饮入于胃,胃之四面皆有微丝血管,吸出所饮之水,散走膈膜,达于连网油膜中,而下入膀胱。西医所谓连网,即是膈膜,及俗所谓网油,并周身之膜皆是也。网油连着膀胱,水因得从网油中渗入膀胱,即古所名‘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是矣。

《医学正传·医学或问》:“三焦者,指腔子而言,包涵乎肠胃之总司也。胸中肓膜之上曰上焦,肓膜之下脐之上曰中焦,脐之下曰下焦,总名曰三焦。”

《图书编·三焦有形考》:“盖三焦有形如膀胱,故可以藏,可以系。若其无形,尚可以藏系哉?……见右肾下有脂膜如手大者,正与膀胱相对,有二白脉自其中出,夹脊而上贯脑,意此即导引家所谓夹脊双关者,而不悟脂膜如手大者之为三焦也。”

《类经·藏象类》:“然于十二脏之中,惟三焦独大,诸脏无与匹者,故名曰是孤腑也。……盖即脏腑之外,躯体之内,包罗诸脏,一腔之大腑也。”《血证论·脏腑病机论》:“三焦,古作膲,即人身上下内外,相联之油膜也。”

 

 

三焦有名无形之论

《难经·二十五难》曰:“心主与三焦为表里,俱有名而无形。”

《三十八难》亦谓三焦“主持诸气,有名而无形,其经属手少阳。此外府也。”

自此以后,如《中藏经·论三焦虚实寒热生死逆顺之法》说:“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气也……其有名而无形者也。”

《千金要方·三焦脉论》:“夫三焦者,一名三关也。上焦名三管反射,中焦名霍乱,下焦名走哺。合而为一,有名无形,主五脏六腑,往还神道,周身贯体,可闻不可见。”

元·滑寿的《难经本义》:“盖三焦则外有经而内无形。”

《医学入门·卷之一·脏腑条分》:“三焦,如雾、如沤、如渎,虽有名而无形;主气、主食、主便,虽无形而有用。”

 

 

 

三焦功能论

通行元气。

三十一难:“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

三十八难:“所以腑有六者,谓三焦也,有原气之别使,主持诸气。”六十六难:“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五脏六腑。”

《中藏经·论三焦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气也,号曰中清之府,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营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也。”

《太素·卷十一·本输》杨注云:“肾间动气,足太阳将原气,别使三焦之气……并太阳之正,入腹络膀胱,下焦即膀胱也。”

《太素·卷第六·脏腑应候》杨注云:“三焦之气如雾沤沟渎,与膀胱水腑是同,故合为一腑也。”

 

运行水谷

《素问·金匮真言论》称三焦为六腑之一。

《素问·六节藏象论》:“三焦……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

《难经》三十一难:“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上焦者,在心下,下膈,在胃上口,主内而不出。……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谷。……下焦者,当膀胱上口,主分别清浊,主出而不内。”

运行水液。

《素问·灵兰秘典论》:“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灵枢·本输》:“三焦者,中渎之腑,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腑也。”

《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类经·藏象类》:“上焦不治,则水泛高原;中焦不治,则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则水乱二便。”

《六节藏象论》:“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

《五藏别论》说:“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写而不藏。”

《金匮真言论》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

《灵枢营卫生会篇》论三焦

⑴上焦----《营卫生会篇》:“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走腋,循太阴之分而行,还至阳明,上至舌下。”又说:“上焦如雾。”

《决气篇》说:“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

《平人绝谷篇》说:“上焦泄气,出其精微,剽悍滑疾。”

《痈疽篇》说:“上焦出气,以温分肉而养骨节,通腠理。”所谓“上焦如雾”,就是说“若雾露之溉”,也就是形容气的形状。由这几段话看来,上焦是和气也就是和肺有关系。

⑵中焦----《营卫生会篇》:“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遂,命曰营气(血液)。”又说:“中焦如沤。”

《决气篇》:“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痈疽篇》:“中焦出气如露,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所谓“中焦如沤”,就是形容血液的形状。由这几段话看来,中焦是和脾、胃有关系。

⑶下焦----《营卫生会篇》:“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故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而成下焦,渗而俱下,济泌别汁,循下焦而渗入膀胱焉。”又说:“下焦如渎。”

《平人绝谷篇》:“下焦下溉诸肠。”所谓“下焦如渎”,就是《素问》第八

《灵兰秘典论》:“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渎是沟,就是下水道。“如渎”是形容下焦的作用,说明下焦容纳了下水道在内。

王冰注云:“三焦者,非谓手少阳也,正谓上焦中焦耳。何者?上焦者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布胸中走腋。中焦者,亦至于胃口,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故言皆聚于胃,关于肺也。两焦受病,则邪气熏肺,而肺气满,故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腹满不欲食者,胃寒故也。胃脉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循腹至气街;其支者,复从胃下口循腹里,至气街中而合。今胃受邪,故病如是也。何以明其不谓下焦?然下焦者,别与回肠,注于膀胱,故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泌别汁循下焦而渗入膀胱。寻此行化,乃与胃口悬远,故不谓此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焦
灵素之问|三焦名实正义(一)
李时珍从“内”取“难”辨三焦
《医学真传》
三焦乃为元气、水谷之通道 正确处理三焦之火
中医三焦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