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医讲记:阴阳前通与三时伏气
一、阳前通与阴前通释义前,音煎,义同。欠也。 

阳前通,即阳气欠通,不能外达。阴前通,即阴气欠通,不能收藏。

阳不达于外,则外寒,四末逆冷。阴不收藏于内,则外现阴冷之象。

其在六经,少阴为阳气外达之道路。厥阴为阴气收藏之道路。
少阴与厥阴二者共同构成一个阴阳循环系统。 
这是一个以血液循环为基础的系统。
少阴为动脉之血,由内达外,以载阳气之外达也。厥阴为静脉之血,由外归内,以载阴气之收藏也。

阳气不足于内,血脉无力鼓动血液外达于体表,则四末逆冷。 
治以姜附桂之剂。四逆汤,回阳饮。 
血之所到即有温度。若其处无血或血少,则其处温度降低。包括肤冷体寒。
在表之气分为少阴之主,温阳以治之,附子为主药。在表之血分以厥阴主之,当归为主药。
桂枝鼓动血液由心脏向外达于体表。芍药则引血液收体表回归到肝藏。 
如果只有阳气外达到体表。而静脉厥阴回路不通。则整体不能循环。所以无剂于事。必须回路通畅才可。所以,有桂枝还得配以芍药。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整体的循环。

血载阳气。是血与阳气的共同作用 ,血是气的载体。

是车和人的关系。

动脉与静脉之间是毛细血管。这个毛细血管不通畅,动脉与静脉之间就联系不畅。出现高血压之类的问题。也会有四逆现象。或头晕。 
寒热不均。 
当归正是专主毛细血管之药。可以扩张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部分隶于厥阴。所以当归为厥阴之主药。
桂枝推送动脉血到毛细血管,当归再接引过来,过关了,再通过静脉由芍药拉回来。回到肝中,血库里面。
地黄所生之血是静血,是补肝之血。当归是把血引到毛细血管部分,使毛细血管充血,使体温相对升高,所以主寒热洒洒在皮肤中。 
皮肤与肺为表里,皮中之血分,即肺中之血分。所以久咳涉血者,用当归。当归主咳逆上气。
如果因受寒而使血管收敛变细了。这是细辛的主证。细辛横向驱寒气到毛细血管之外,使血管扩张。也就是动脉的血管扩张。当然也同时兼管静脉的。
那个阳前通,就是桂枝去芍药当麻黄附子细辛汤证。
因为阴气没有说不通。所以去芍药。 
这是前一半,仲景出了方子。
后一半,仲景示例之后,没有开方子。就是阴前通的方子。
但是,根据这个道理,就可以知道这方子了。 

阴前通则痹不仁。
就是血脉不通嘛。回流不畅。
通过当归引路,倍芍药。

把国内的民众力量武装起来,征召开边境上去,守边,增强了边防力量。 
但是一个国家的总体力量,综合国力。不是短时间就真的增强了。
阴阳都欠通的情况,所以,黄芪的补气,使人强力,是一种假象。是把五脏的精气调动到身躯了。

补五脏的药,是人参。用黄芪的时候,还要配以人参。则安五脏,强本。内修文德,外治武备。
桂本有个 当归四逆加人参附子汤桂本的那张方子就很对证。人参证本为心下痞满,此时虽无此证,而有人参之用。所以,很多经方,表面上看不出一些药的药证来。但是其有大用。古代医生万不得已时用人参也是正道!阴阳均欠通的时候,后一张方子就可以两解了。 
因为即有桂枝附子的正向作用,正极。也有当归芍药的负向作用,负极。 
桂本的好处,好就好在把宋本中一些悬而未解的问题给出了答案。 
假如这是伪书的话,假如不是仲景亲自所写的话。也定是再来人所写。 
即然是再来人的书,我们何尝不一样把它当做真经来读呢? 
所以说,伪书不伪。
尤其在民间中医里面,有很多神秘的现象。 
这是科学无法在几万年之内解释清楚的。 
当然,把前,解释为剪。剪者断也。似断非断,为欠。这个欠字之意,有人会反对。因为古今伤寒家们没有一个人做过这样的解释。
还记得翟鸿森讲过一句话吧?他说,你把张仲景的书背下来,张仲景就会跟你一辈子。

什么意思呢?就是你跟张仲景的信息通过超时空的宇宙接通了。像通过无线电波接通了信号一样。 在民间还有一种扶箕术。可以把历代的先圣仙师们请下神坛。开方子。
细辛主毛细血管,取其象?细辛是使因寒束而使血管变细的状态变回来,不再细。变粗。静脉屈张,不用细辛。一般是用柴枳芍甘汤合桂枝茯苓丸。但是如果在胸膈区域,则是柴枳芍甘汤合肝着汤。

厥阴包括了肝经,也不仅限于肝经,厥阴的范畴要广大得多,是人体六分法中的一个大部分。 凡体表之血分者,均是厥阴所主。所以,厥阴又为阴之表。按六爻划分,厥阴当初爻之位。 初爻与上爻,是一个卦的卦包。什么是卦包呢?就是把一个卦包起来的意思嘛。包起来一个卦的,还不是这个卦的外表? 

上爻在上的,是阳之表;初爻在下的,不就是阴之表嘛。 
正因为是表,所以厥阴证有汗出。而少阴呢?少阴不得有汗。
因此,凡手足逆冷而见汗出者,知非纯少阴证,必是兼厥阴证。不得纯用四逆汤,得加吴萸山萸或并加五味乌梅等。 
这个理论不只是讲道理,直接关系到用药。

动脉属少阴,静脉属厥阴。这个不是创新,这是湖湘医派早就讲过的东西。

前面问的请神的问题。这个你可以自己去看一下符禄派的奇门遁甲诸书,或《万法归宗》等。 
但是你要把真正的高人请来,你必须得有中医学很深的功力。一个不懂医的人是不可能请来神医的。
你请来的神医,实际上就是你自己。就是你把你自己的元神调动出来了。

四逆较轻于厥逆。

厥逆不只手足逆冷,逆的程度重,因为毛细血管是布于周身的。而且你自己把伤寒论背下来了,你的元神就会进行加工整理,完成常规意识下难以完成的工作。找出经方的法则:经法。元神进行完伤寒论的加式整理工作之后,得出经法。你临床组方的时候,就是因证用药,集药成方。而不是套用现成的死方子了。黄帝外经,是不是陈士铎在请出来的啊?

外经,这个问题不说也清楚的。
看一下陈傅二人的经历。就知道了。
受异人之学。什么是异人?
一个在山西,一个在东南地区。两人相见只多不超过几个月的功夫。他们相师是可能的吗? 他们是一师之二徒。

还有个问题,中湿,中暍可否归纳到太阳病总纲下

太阳病主表,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可否皆归于太阳病下?六淫皆可能犯太阳。但不尽然。有直中者,有越经直入者,有伏气内发者。 

如从口鼻而入者,则越过太阳,直入于里。 
暑邪上受,暑气通于心,心属火,火克金,所以肺先受邪。
伤寒只是举一个比较严重的特种情况来代表外感。并非只伤寒一病。在仲景时代,外感病分得很清楚 
有六时正气之病。伤寒是其一。 
有天行时气之病,即非其时而有其气。 
风热火湿燥寒,六气之病,仲景在桂本中已分别有论述。 
都是按照正气致病的情况来论述的。并出方治。 
受正气之伤,不即时病,伏藏于内,伏气变温,发为温病。
阳升阴伏。所以,风热暑三阳气不会变成伏气温病。只有湿燥寒三阴气才会伏藏。 
三阴气伏于人的三阴经。 
寒邪与肾气相亲,伏于少阴。湿气与脾气相亲,所以投亲靠友,伏于太阴。燥邪本应伏于明阳之位,但因阳明为阳位,阳飞阴伏,飞不受伏,所以转而投其所克,厥阴之经而伏;乃厥阴为其妻之家,本家不受,则投于妻家以藏身。
三阴邪伏于三阴经,久而化热。遇其时而出,发为温病 
及其发也,由里出现,顺熟道而出。寒邪伏于少阴者,与太阳为表里,所以,从太阳而出,是名春温。其气在上。上者,太阳也。 

治从少阳,用小柴胡加黄连牡丹汤。这只是示例一种标准情况。临床不一定就是这一种情况。病万变,药亦万变。

燥邪伏厥阴,厥阴与少阳为表里,所以从少阳而出。其气在下,下即少阳。在外卦三爻中,位居于下也。名冬温。 
湿邪伏于太阴,从明阳而出,其气在中。阳明为外卦三爻之中位之故。名秋温,气在中。 
六气之中,三阴邪有伏气变温。三阳邪不伏,直接受病,是名新感。 
所以,新感与伏气之说,两派在一个历史时期有过争鸣,这个是没必要的,在这里说得非常明确了。
恍惚没关系,先不要想得太多。先背下来,背熟了,也许在一个夜里,你的元神好好工作,一觉醒来时,就大悟了。仲景写收的时候,心中是有意境的。意境高古。
体会到仲景的意境,就进入角色了。心之所到,即境之所生。然仲景为何以三阳之风和三阴之寒列于伤寒论之首,这里有何奥秘?子为十二支之首,举子而十二支尽在其中矣。甲为十干之首,举甲而十干尽在其中矣。仲景举伤寒以名病,意亦在此耳。
京房错创纳甲纳子之学,只言纳甲。而干支尽纳于六爻之中矣。 
古人的很多书名都是采的这种手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医案:中医学生用经方治疗姐姐的痤疮
当归四逆汤四逆散四逆汤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全文(26--31)
第65 讲 厥逆证
《伤寒杂病论》连载之《伤寒例》第②讲②
当归芍药散之我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