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内经三阴三阳即八卦纳甲卦象数模型3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愿闻阴阳之三也,何谓?歧伯曰:“气有多少,异用也”。就是说中医的三阴三阳独特命名是因为与八卦有不同的使用目的。即知为异用则自知为实同也。你认识的东西本就不正确,自然理解不到。

《素问.天元纪大论》说:“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故知中医命名三阴三阳实为依据五运六气之推移而定。阳气在外从最多至最少:太阳-阳明-少阳。而阴气则从最少到最多:太阴-少阴-厥阴。

① 正如先生所言,羲皇八卦只有卦画没有文字,那么,后人将“-  -”画命名为“坤”的根据是什么?将“坤”定义为“地”的根据又是什么?将“地”定义为“阴”又是根据什么?假设:从命名开始就错了,《周易》是不是会留下很多的错误给后人?我提出上述疑问,不是要否定八卦,而是希望后人研究八卦的时候,不要受到前人那些“文字”及其对卦画定义的束缚,要“在羲皇的心地中驰骋”(陈抟老祖的意思)。
从逻辑上讲,“-  -”是“—”的“出-没-出”之象,并非与“—”对立的“—”“没”之象。如果将“—”定义为“阳”,“-  -”就不应定义为“阴”。但是,将“-  -”定义为“地”是符合逻辑的,因为“—”在“地”上的运动正是“出-没-出”的运动。既然“地”不能为“阴”,那么何为“阴”呢?答案就在天上,“阴”就是那个与“阳”相对存在的“天空”,我称之为“阴空”或“寒空”或“寒空背景”。既然“地”不是“阴”,那么“地”是什么?地是太极,是负阴抱阳的中和太极,是万物的本体。正因为有了“地”这个太极本体,才会有老子所谓的“三生万物”,“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
如此看来,前人对羲皇八卦的文字解释完全有可能错了,至少是部分错了。而后人读《易》只识文字,不识卦画,犹如“买椟还珠”。更为要紧的是,直至今日,人们丝毫没有觉察做了亏本的买卖,“买椟还珠”成为正常的现象,若是有人提醒一下,很可能招来一片指责。所谓“诸子百家”,干的都是这个买卖。当然,老子不属于“诸子百家”,因为,唯有他不做“买椟还珠”的买卖,所以,真正喜欢他理解他的人不多,而诋毁他曲解他的人不少。
② 河图也是有图无文的,那么,前人对河图的理解和解释会不会也有差错呢?现在看来,这个问题是显然存在的,因为中医应用八卦河图构建的理论存在严重的逻辑缺陷,这是不争的事实。那么,是八卦河图错了?还是后人对八卦河图的理解错了?从情感上,我更愿意是后人解错了,因为,若是八卦河图本身错了,整个中华文化系统就会连根拔起,彻底崩溃,这是我作为一名华夏后人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从理性逻辑上讲,几乎可以确定是后人对八卦河图的理解错了。前面论述了对八卦的理解错误,这里论述一下对河图的认识错误。以下论述是不全面的,只是取其一二,指出后人理解河图的逻辑错误。
第一,《内经》的理论是建立在水火木金土与寒暑热风燥湿的认识基础上的,或者说建立在“五运六气”的基础上。“五运六气”而不是“五运五气”,从这里开始已经偏离河图八卦,无论如何,河图读不出“六气”来。那么,“六气”的根据在哪里呢?历史上从来无人追究。至于《内经》半路杀出“三阴三阳”就更是找不到根据。如果将“三阴三阳”理解为《内经》的原创,那为什么不从一开始就以“三阴三阳”立论呢?再者,六气中的“暑”与“热”,中医分清楚过吗?能分清吗?从来没有分清过,一直都是糊涂账。
第二,《内经》明确指出,气有在天在地两分,在天为寒暑热风燥湿,在地为水火木金土。但是,后人对河图的解释并没有“寒热(暑)风燥湿”,只有水火木金土,即我们非常熟悉的:“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第三,河图明确标示,象之数有天地之别,也就是说,在同一个象里,有在天和在地两种能(气)“量”,在地能“量”以偶数计,在逻辑上与卦画“-  -”是一致的,在天能“量”以奇数计,在逻辑上与卦画“—”是一致的。卦画“—”不仅表示了“阳”,也表示了与它对立的“阴”,因为“阴”是“阴空背景”,所以无需也无法用卦画表示。所以,我们看到奇数的时候,一定要同时想到阴阳,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仅仅将奇数理解为阳数。
比如,“1”这个天数,它一方面表示阳气的水平最低,即在天之太阳能“量”的水平最低;另一方面,也表示在天的“阴空”能“量”水平很高,也就是最寒冷。所以,“1”这个数不是在地的“水”之数,而是在天的“寒”之数。如此,“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这句话,就应该改为“天一生寒,地六成水”,是先有寒,后有水,因寒成水的逻辑,正好与自然的事实吻合。余类推。
若是河图八卦真的被我们的前人解错了,我们是要将错就错呢,还是要鼓起勇气返本溯源,寻求正解呢?这是摆在我们中医理论工作者和中医思想者面前的根本问题。

有几个问题请教先生:

① 正如先生所言,羲皇八卦只有卦画没有文字,那么,后人将“-  -”画命名为“坤”的根据是什么?将“坤”定义为“地”的根据又是什么?将“地”定义为“阴”又是根据什么?假设:从命名开始就错了,《周易》是不是会留下很多的错误给后人?我提出上述疑问,不是要否定八卦,而是希望后人研究八卦的时候,不要受到前人那些“文字”及其对卦画定义的束缚,要“在羲皇的心地中驰骋”(陈抟老祖的意思)。
从逻辑上讲,“-  -”是“—”的“出-没-出”之象,并非与“—”对立的“—”“没”之象。如果将“—”定义为“阳”,“-  -”就不应定义为“阴”。但是,将“-  -”定义为“地”是符合逻辑的,因为“—”在“地”上的运动正是“出-没-出”的运动。既然“地”不能为“阴”,那么何为“阴”呢?答案就在天上,“阴”就是那个与“阳”相对存在的“天空”,我称之为“阴空”或“寒空”或“寒空背景”。既然“地”不是“阴”,那么“地”是什么?地是太极,是负阴抱阳的中和太极,是万物的本体。正因为有了“地”这个太极本体,才会有老子所谓的“三生万物”,“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
如此看来,前人对羲皇八卦的文字解释完全有可能错了,至少是部分错了。而后人读《易》只识文字,不识卦画,犹如“买椟还珠”。更为要紧的是,直至今日,人们丝毫没有觉察做了亏本的买卖,“买椟还珠”成为正常的现象,若是有人提醒一下,很可能招来一片指责。所谓“诸子百家”,干的都是这个买卖。当然,老子不属于“诸子百家”,因为,唯有他不做“买椟还珠”的买卖,所以,真正喜欢他理解他的人不多,而诋毁他曲解他的人不少。
② 河图也是有图无文的,那么,前人对河图的理解和解释会不会也有差错呢?现在看来,这个问题是显然存在的,因为中医应用八卦河图构建的理论存在严重的逻辑缺陷,这是不争的事实。那么,是八卦河图错了?还是后人对八卦河图的理解错了?从情感上,我更愿意是后人解错了,因为,若是八卦河图本身错了,整个中华文化系统就会连根拔起,彻底崩溃,这是我作为一名华夏后人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从理性逻辑上讲,几乎可以确定是后人对八卦河图的理解错了。前面论述了对八卦的理解错误,这里论述一下对河图的认识错误。以下论述是不全面的,只是取其一二,指出后人理解河图的逻辑错误。
第一,《内经》的理论是建立在水火木金土与寒暑热风燥湿的认识基础上的,或者说建立在“五运六气”的基础上。“五运六气”而不是“五运五气”,从这里开始已经偏离河图八卦,无论如何,河图读不出“六气”来。那么,“六气”的根据在哪里呢?历史上从来无人追究。至于《内经》半路杀出“三阴三阳”就更是找不到根据。如果将“三阴三阳”理解为《内经》的原创,那为什么不从一开始就以“三阴三阳”立论呢?再者,六气中的“暑”与“热”,中医分清楚过吗?能分清吗?从来没有分清过,一直都是糊涂账。
第二,《内经》明确指出,气有在天在地两分,在天为寒暑热风燥湿,在地为水火木金土。但是,后人对河图的解释并没有“寒热(暑)风燥湿”,只有水火木金土,即我们非常熟悉的:“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第三,河图明确标示,象之数有天地之别,也就是说,在同一个象里,有在天和在地两种能(气)“量”,在地能“量”以偶数计,在逻辑上与卦画“-  -”是一致的,在天能“量”以奇数计,在逻辑上与卦画“—”是一致的。卦画“—”不仅表示了“阳”,也表示了与它对立的“阴”,因为“阴”是“阴空背景”,所以无需也无法用卦画表示。所以,我们看到奇数的时候,一定要同时想到阴阳,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仅仅将奇数理解为阳数。
比如,“1”这个天数,它一方面表示阳气的水平最低,即在天之太阳能“量”的水平最低;另一方面,也表示在天的“阴空”能“量”水平很高,也就是最寒冷。所以,“1”这个数不是在地的“水”之数,而是在天的“寒”之数。如此,“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这句话,就应该改为“天一生寒,地六成水”,是先有寒,后有水,因寒成水的逻辑,正好与自然的事实吻合。余类推。
若是河图八卦真的被我们的前人解错了,我们是要将错就错呢,还是要鼓起勇气返本溯源,寻求正解呢?这是摆在我们中医理论工作者和中医思想者面前的根本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破纳甲千古之谜,批现今流传之谬误
根尘老师讲《四圣心源》(五)
标本中气(四)时空模型 - 吴门国医学院
论内经三阴三阳即六子卦1
天人合一学第七讲【六经八卦】
顾植山:阴阳索隐——兼谈中华文明的三大里程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