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4)读《气的乐章》借《气的乐章》再寻气的真面貌

应逸湘先生推荐读了《气的乐章》一书,该书作者王唯工博士以真才实学的身份、科学技术创新脉诊仪,对中医的脉理、气现象作了细致的探索;、从中医理论的角度对同一现象作了与西医不一样的解释,并且语言通俗易懂,个人认为是热爱中医、欲了解中医之人值得一读的优秀书藉。
但是因为长久以来,中医的特别治疗对象——“气”被蒙上一层神秘面纱,而王唯工博士基于现代医学的生理、病理知识,《气的乐章》所介绍的共振波,个人认为只是气产生的现象,而不是气。王唯工博士先精熟于神经科学,加之当前生物控制论主导西医学,故读来有点神话的味道。但是并不妨碍从实验角度揭示气的真面目。
该书在介绍脉诊仪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对中医理论的探索,为此,欲将本人对气的感觉、认识,借《气的乐章》说一点看法,并恭请各位先生、朋友评议。
先简单摘录《气的乐章》对气的论述在前,余思考将附于后;水平有限,勉强为之,如有违原义,请看过此书的先生更正,千万别客气。谢谢!

一   
王唯工博士认为,近代十大死因多与循环有关,从中医的角度探索疾病的根源,是血液循环恶化,
而推动血液循环的动力即中医的 气 ,以现代科学的眼光解释中医的气,事实上是一种共振。
王唯工博士说:西方研究循环理论的学者认为,循环系统控制的是血液流量,而血是利用动能往前冲的,但是事实上,血液循环中的动能只占总能量的2%,剩下98%是位能,位能是血管壁上的弹性位能,升主动脉180度的转弯,担任把心脏输出的动能转化成动脉血管上共振的位能——气(30页)。
有了舒张压才能送能量到远端。王博士说,我们用嘴吹气可以造成风,这是流量,可是这种以口气吹的风能送多远?能不能转变?以口发声。声音是压力波也就是“气”。以压力输送的方式是效率更好的,我们人体送血也应该如此,是符合共振理论,而没有办法用流量来解释。(42页)

动脉回流圈是急救穴位所在:在这一章说到手、脚或嘴唇发冷、发紫,即是循环稍微不够,血液压力波传不下来之故,中医说要喝四逆汤,其作用即在增加心脏输出,强心,增加手脚处压力波的强度以达到增加手脚循环的效果。(54页)

思考:以共振理论代替流量理论,更贴近活体循环现状,但是共振波是现代观念中的能量与状态,而不是能源——气;如声音是压力波;声音被送向远方,是因为有空气的存在,声音所产生的压力促使空气形成波动。人体中的共振波也因为有气的存在——《生气通天论》“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体温与体热并存产生气,如同水火共同作用产生气。气在基本密封的血管与膜腔内,被心脏发出的动能推动,产生共振波?。在人体,“手、脚或嘴唇发冷、发紫,即是循环稍微不够,血液压力波传不下来”,喝四逆汤:方中附子温肾回阳,破阴寒,
药理:对心脏的作用,乌头碱对离体与在位心脏初使心率减慢(阿托品可阻断之),随即由于高度刺激了心肌,心率突然加快,心收缩力加强,很快出现心律紊乱,心收缩率减弱;其治疗量对人可使心率减慢,脉搏柔软而弱、血压微降(兴奋迷走中枢)。
从“其治疗量对人可使心率减慢”可见此药并非直接刺激心肌,从个人感觉,附子治脐部沉寒之痛特效;结合中医功用论述,附子助肾主命门之火,温化谷气,也就是“肾主先天,脾主后天”,附子调整二者的协调关系。《阴阳应象大论》“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用附子之后加量生化的谷气上升,初时抑制心火而使“心率减慢,脉搏柔软而弱、血压微降”,继而为心火同化,故使“心率突然加快,心收缩力加强”。因为五脏是一个相关的整体关系,过量使用附子加强肾系一脏功能,气机不能持续保证附子加强肾系功能所需的能量,出现短缺或间断,则使“心律紊乱,心收缩率减弱,甚至最终心跳停止。”

二,血液循环进一步产生气循环
《气的乐章》:脉诊(缺氧)指标与器官再生:还有痛觉的时候神经细胞因为缺氧细胞膜电位下降到70-80毫伏特,细胞过度活化就会又痛又痒如果细胞膜电位再降下去,就不痛也不痒了,此时细胞仍未死,但是让它继续缺氧,久而久之,就真的死了。(94页)
外伤影响循环:有病一定是正气先衰,正气先衰邪气才会起来:风一吹。手冷一下/就打喷嚏。可是从西医的外因理由看不出道理;手冷到,应该先长冻疮,而不应该是先打喷嚏呀?但是,事实却是先打喷嚏,为什么?因为手一冷,肺经的循环变差,我们的“部队”就变少了,细菌本来就住在这里,不是有外面全新感染的,只有经络的血液循环一少,它们马上就知道,几秒钟就反应了

思考:氧气有助于燃烧,应该属阳,缺氧的直接结果不应该“细胞膜电位下降,细胞过度活化”,就如人没有氧气,会死气沉沉的,不能过度活跃;但是,葡萄糖分解成为二氧化碳、释放谷气的过程需要氧气,所以“脉诊(缺氧)指标”实际是“水谷气”不足,“细胞膜电位下降到70-80毫伏特”,其实膜电位由负90毫伏特到正70-80毫伏特是电位的升高,可是西医学说成“下降”,真绕人。
“水谷气”属阴,水谷气生化不足时,不能调和燥阳,细胞在燥阳之气中不得安宁误以为“过度活化”,其实功能尽失。
”手冷到,不先长冻疮,而是先打喷嚏“,证明中医所说“卫气”的存在,在血液循环之外层有气循环,“形弱气烁,穴俞以闭,而发为风疟”当受冷,人体正气虚弱时,穴俞关闭即现代医学说的皮肤、毛孔收缩,体内生气聚积而从肺气喷发,就是打喷嚏。而正气虚时细菌也得以侵占人体。

补充氧气属阳的根据:有先生说:氧气应该属阴,和人的饮食一样,都是能量形成的来源。

答:阴阳和合产生气,水谷为阴,能使其分解助燃的物质应该属阳,就如柴草属阴,自来火属阳,二者结合、产生作用,释放火。水、火是阴阳的象征性代表,一分为二,然阴阳推之可十,可百、千、万……万物无不在阴阳之中,换句话说,万物无不具有阴阳属性,阴阳和合产生气,气构成生命体存在的内环境、外环境,以柴草与火比喻是阳气之因,然水谷不同于柴草,其气柔,其化是阴气之成,故内属阴,只为有水谷亦。据“阳化气,阴成形”的理论。能够协助火热生化水谷气的物资,理应属阳。再细化一点,就是能量形成的来源,由阴阳水火两个系统物质先化生气,产生生命功能的气,又有刚柔阴阳之别。
三, 气力——气是产生力量、发挥功能的基础

《气的乐章》:心肺脉(四七脉)与抵抗力(三六九脉)的互动:(102页)从脉诊仪看感冒时脉象,能看到《伤寒论》所说“太阳经先受之”,“发现每个感冒的人都会有这个脉,病毒一进来就先进入足太阳膀胱经,然后严重的就会到手太阴肺经”。“假如看脉的话,因为肺是第四谐波,,膀胱经是第七谐波,所以第四、第七谐波的能量上都会看到很多正的符号。这种脉不只限于感冒,像甲状腺亢进、B型肝炎也是,所有的滤过性病毒进来几乎都是这种脉象。这种脉的特性是第3、第6、第9谐波的能量一定是负的。第4、第7谐波为正。发现这一现象后与《伤寒论》一对照,《伤寒论》也说太阳经受之,严重的时候走太阴,再去看那药方,果然是那种病情发生时最好的药方。
第3、第6、第9谐波其实就是我们的抵抗力,是脾经、胆经跟三焦经,也就是抵抗力的来源。所以,当我们的脾经衰弱的时候,抵抗力就比较差,换句话说,看到第3、第6、第9谐波的负值很大,就代表抵抗力没有了,
这一章王唯工博士在解释脉象变化与病理关系时,采用了拟人化手法,将细菌侵袭比喻为军事作战。
其实用中医阴阳五行理论解释更好:脾为土,就像作物根系吸收营养之地;胆为足少阳,与手少阳相通,是手少阳三焦之根本,“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上焦伴太阴之分而行……行于阳二十五度,…行于阴亦二十五度,为一周”。《四气调神大论篇》:“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心为君火,其时为夏,主长;少阳之气是奉养心火之根本,少阳不生,则心火衰而寒变。脾经与三焦经,一主水谷,一主火之源,二者出现负能量,则谷气无以生化;谷气无以生化则人虽然吃饭犹如未吃饭;人体细胞无气以养,故而抵抗力差。
中医说阴阳有互相制约的特性,既相生又相克。在水火相生气的基础上,气产生力量与功能,气又能制约火的肆疟。“腹为阴,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太阳经在背,主寒水,如脾土不能生化谷气上荣,在上之经脉,失去水谷气荣养则功能差;足太阳膀胱经在背,属阳;肺经也是阳中之经,阳为火性,不得水谷气上承,则无制,虚火炎炎,故测量得第四、第七谐波的能量上都会看到很多正的符号。而人体却呈现病态。
《伤寒论》太阳病脉证并治:病在太阳经,而实质“头项强痛、发热,甚则角弓反张”,皆督脉之阳不得太阳经寒水之气制约出现的症状,以现代医学语言是脊髓神经症状。“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古中医指不足称“病”,“太阳病脉证”实际是说太阳经气虚极而出现的脉象与证状,“证”者,以“气积有形”证明病(虚而形气不足)的位置。现代医学所谓“病”。则是古人谓“证”

   
四,  血管管壁的弹性需要水谷气荣养

《气的乐章》:人体器官通过一段分支管,呈90度接到主动脉上;在水管模拟实验中发现器官要通过一段分支管连接到主动脉,且此分支管一定要是硬管,并且有特定长度,共振才会发生,在解剖肾动脉的实验上结果也差不多,此段分支管比两边的主动脉与器官都硬。(41页)
因为要维持共振。所以心脏要规则的跳:每个器官里一定要充满一定的血量,,它的自然频率才会出来。血管也一样,假如我们的动脉里没有一个压力,动脉压不能维持的话,动脉里的弹性也不能维持。动脉脉管的弹性跟动脉的半径有关,譬如说半径越大的话血管就越硬,越硬的话自然频率就会越高。(43页)

思考:这里所说的动脉脉管的弹性依靠的是管壁之外的因素,即血管里的血量对血管壁的支撑作用,其实动脉脉管的弹性,还有管壁自身的因素,“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血管壁需要刚柔适当的谷气的荣养,才能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里保持柔软与弹性。
比如种棉花,江南地区,夏至节开始梅雨来临,将近半个月连续阴雨,待雨后天晴,得赶快松土,以保证棉花根部能很好地吸收养分,棉花枝条就柔软,不易碰断,如果不及时松土,棉花会硬萁,就是枝条脆,容易被碰断。
五, 血管弹性与气的阴阳出入
王唯工博士认为在观察中没有发现经络什么实质性的东西。但穴道的位置十分清楚固定,穴道事实上是动脉微循环的一部分,微循环最后会流到静脉去。明确地说,穴道就是静脉跟动脉中间一些微循环的体系,假如去看人体解剖的话,也就是动脉分支的微循环特别多的地方,再加上这个地方有很多的神经,这样的一个点就是穴道。
一个穴道若是属于某条经络,这个穴道的共振频率也就是这个经络的共振频率;所以可以测量得到,穴道是振动的最大点,而压到穴道,抑制振动,就会抑制大动脉中传送的压力波。在实验中以小弹簧模拟穴道,穴道就象小弹簧弹性一样,是以能量加强血液压力波往下输送的中继站。(72页)
当心脏把能量传到器官的时候,器官本身就能够接受共振能量,器官内需要的能量,主要是葡萄糖氧化所产生的能量,用来维持细胞膜电位,也就维持了血管的弹性特性。所以心脏是做功的器官,在心肾不交时,心脏因为过度做功,就心慌慌了。(38页)
健康体型与心脏共振互补:
穴道、器官之于循环系统的重要性,从共振理论看,不仅是负载(当然是负载因为要供血给它)更是共振的一部分,曾经把老鼠的肾脏动脉夹住,发现全身的脉波是往下掉,而不是变大;一般说,器官是负荷,因此拿掉心脏的负荷(器官),脉波应该变大,但实验的结果,脉波却是变小,当器官接上去,全身循环反而因此增加。所以知道器官不止是单纯的负荷。不仅器官如此,穴道实验也做过:把穴道压住,没压血管,例如压手上大肠经穴道。整个大肠经循环都减少。没压血管,只压住穴道,依反射理论,例如压二间穴、三间穴,理论上应该反射增加,脉应变大。所以,我们身体这个架构所有穴道及器官都像共振的加压站,血是送到这些器官,但是因为这些器官的负载加压反而使共振更好。(57页)
[静脉回流不足即“心肾不交”]血压在流到微小动脉时才降下来。一直到静脉还有一些小小的波动,慢慢地才平缓下来,所以静脉血回流的作用力主要靠的是肌肉的运动,由瓣膜引导回右心房,晚上睡觉时没有肌肉运动,就是靠动脉的压力波。所谓的压力波是指整个血管,包含血液的脉动,而由于动脉和静脉是相伴而生的,所以动脉脉动拍打收缩静脉,配合静脉瓣就会造成血液回流。而我们到脚上的循环是以肾气为主,当肾气不足时,传送到脚上的压力就不够,振动就不够维持足够的心脏血液回流,肾气不足时静脉回流就不足,所以虽然心脏很用力泵血,可是血还是输送的不够,气血还是不足,这就是中医说的“心火旺”。心脏用很大的力气做功,可是做的都是虚功,最后心脏很累,很累。气血还是不够,这时就必须肾水来救;
王博士认为。中医对循环系统的了解远远超过现代的生理学。(36页)

思考:从以上可以说明,器官不独接受心脏供血,更是提供营养及能源的基础,“主要是葡萄糖氧化所产生的能量”到产生膜电位,有一个转化过程与途径,也就是通过穴位中神经末梢与动脉微循环的接触,,一方面,电能转化为热能,促进水谷精微进一步化生为“水谷气”;一方面,“水谷气”从穴位进入神经,荣养神经,保持神经发挥功能所需的能量。所以,“把穴道压住,没压血管,例如压手上大肠经穴道。整个大肠经循环都减少”。就是神经系统不得“水谷气”而功能降低,再则神经电位转化的热量得不到寒水之气的调和,经气转为刚燥,所生化的血气也燥。燥气刺激心脏,使得心律加快,而血管中气、血的比例失调,心脏做功输送的气多于血,“所以虽然心脏很用力泵血,可是血还是输送的不够,气血还是不足,这就是中医说的“心火旺”。”

“曾经把老鼠的肾脏动脉夹住,发现全身的脉波是往下掉,而不是变大;”证明了肾主命门之火!

“例如压手上大肠经穴道。整个大肠经循环都减少”。证明了阳气(形气)从外入里,

而喝四逆汤促进手脚微循环,证明了《素问·水热论》所说“肾者牝脏也,地气上者属于肾,而生水液也”;

“穴道就象小弹簧弹性一样,是以能量加强血液压力波往下输送的中继站”。结合经典论述,也可以证明肾主命门之火而生水液,是合成气的作用促进循环。

《阴阳应象大论》:“清阳为天,浊阴为地;清阳出上窍;清阳发腠理;清阳实四肢”。促进循环的气有二:肾气为清阳,源于五脏经脉俞穴经肺而来(天气通于肺),主先天,为形气,属阳;运化脉中血气,血气积则为病,故血气称为病气,属阴,也即“地气”,病气离开形气,无以运化,必须依靠形气的发送,故曰“清阳发腠理;清阳实四肢”。
目前众多学者将气统归于阳,不分天气、地气,认为阳气由内及外,因而失去经气循行与药物作用的指导意识。殊不知古人将气按其作用再分阴阳。皆读书不仔细之故,带着有色眼镜看古人,裹足自封,是发展中医的一大障碍。
理解中医古典理论,应该结合药物与临床,才不至于疑误。
         
 补充:《素问·五常政大论》“跟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跟于外者,命曰气立,气止则化绝”,“压手上大肠经穴道。整个大肠经循环都减少”说明了主管血液运行、气化的原始能源(元气),跟于在外的五俞穴。
六,气与共振波的测量
《气的乐章》:心包经,暂时定义它是0谐波,也就是总合波,以此定义心包(co,第0谐波)即心的总输出量,中医所说的心火大,即co大,表示心脏很用力跳,但血泵出的不多,效率差,心火大的治疗方法就是使静脉回流好,效率增加此即中医所说“心是火,肾是水”,以肾水来救心火;co小表示效率高,心脏稍微用力,已足够将血送到全身各处,但手足发青时的co小;则是心脏输出不足,在诊断上需分辨。(50页)。
血压波形:
在主动脉中越往下游,动脉血压波越尖,这是因为它的频率组成有了变化,上游的动脉血压波虽然比较矮胖,但是其总面积仍然比下游的尖高动脉血压波来得大,也就是其平均血压较高,。这个频率组成的变化原因,是由于每一个器官或经络都有其特性频率。在它和主动脉耦合共振时,能够耦合出一个新的频率。中医书上说:“清阳发腠理,浊阴实五脏”,就是说,动脉血压波在身体内部五脏都是低频(浊阴)的,越往外传播就越多高频,亦即越往周边,体表(腠理)的高频(清阳)组成相对也就越多。在体表的都是奇经八脉,属于三焦经,整个腠理是一个共振腔,都是高频的共振波。走内脏的小血管因为经过内脏再分支,所以主要跟内脏同一个共振频率。走体表完全没有经过内脏的小血管,主要就是三焦经。(37页)

思考:前面说过:“发现器官要通过一段分支管连接到主动脉,且此分支管一定要是硬管,并且有特定长度,共振才会发生,血管越硬的话自然频率就会越高。在解剖肾动脉的实验上结果也差不多,此段分支管比两边的主动脉与器官都硬。”

硬性血管是产生共振频率的基础,而水谷气则使血管柔软,柔软的血管组织结构可以缓冲共振波的强度。所以,在内脏,是水谷聚会之处,柔软的内脏组织结构缓冲了共振波的震动与传播。所以测量得“动脉血压波在身体内部五脏都是低频(浊阴)的”,而由脏出腑,越往外围水谷精微被消耗,血液中携带的水谷精微比例减少,共振频率由于阻滞因素减少而加快,“越往外传播就越多高频,亦即越往周边,体表(腠理)的高频(清阳)组成相对也就越多”

以上证明了“里为阴,外为阳”

“co小表示效率高”说明心肌所得能量与水谷气均充裕,二者和调,共振频率不特别显露;
“co大,表示心脏很用力跳,但血泵出的不多,效率差”说明气燥,能量的电紧张性未能被水谷气和解,水谷气不足;就如人暴跳如雷而不是有序地工作。
“但手足发青时的co小;则是心脏输出不足”是能量不足,中医说的“阳气虚”。
“肾为水,心为火”静脉回流是肾气功能的一个方面。“以肾水来救心火”在气循环层次,另有通道,在中气与冲脉,因为静脉回流进入肝脏,在右,滋养肾阴之玄参类药服后凉凉的由左侧上交于心。

七, 舒张压:

如果从流量理论的角度来看,舒张压是一种没有用的东西,因为目的如果是造成血流的话,血管中是负于压会比较好,水往低处流,但是,若从压力的立场来看,舒张压就是必须的,理由如下:没有舒张压的话,血管就会扁掉,器官也会扁掉,这个时候就不会有其特定的振动频率,所以舒张压很重要,舒张压过低的病人是要送加护病房的。(61页)
中医视高血压为虚证,与西医相反:高血压是因为重要器官缺氧,所以心脏才加压以送出更多氧气(血),以失眠为例,所有失眠几乎均是因为脑缺氧。缺氧的问题改善之后立刻就能呼呼大睡,同理,如果把高血压看成实证而将血压直接降下去,只是让脑血管不会受压破裂而引起脑中风,或预防肾脏因为高血压而受损,但高血压的病因并没有真正子消除。有人因此吃几十年的高血压药吃到肝肾衰竭。事实上这些病人都不应该死的。(65页)

动脉循环的收缩压不降反升
在心脏搏动血液进到我们的主动脉时,主动脉内的低血压为舒张压,心脏内的血压是0—120毫米汞柱,进入主动脉后低血压上升为70毫米汞柱,而高血压不变。
假如心血管系统的基本行为是象自来水输送系统一样的流量分配系统,那么高血压应该慢慢降低,而低的血压保持不变,也就是一直都是0,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心脏打出的脉冲进到主动脉后产生血压波,它的各个频率特性才产生。而且在往下游动脉传播时,它的频率特性会慢慢修改,所以在动脉中看到的是舒张压几乎保持不动,但是收缩压不但没有降低,反而会慢慢升高(35页)。

思考:这里,王唯工博士从需要方面解说舒张压的,而没有从舒张压的形成机理解说;从压力能量消耗思考收缩压。
如果用中医理论的形气与病气来理解,血管中除了动能对血液产生的压力以外,还有体温与体液并存所产生的气的压力,也就是心脏舒张时血管所存在舒张压的来源。 注:形气、病气二个名词根据《灵枢·根结》“形气不足,病气不足,此阴阳气俱不足也……”
“收缩压不但没有降低,反而会慢慢升高”是测量现象,是气伸生神,神到外周脱离了水谷气的羁绊的反应。

高血压是形气燥,血气大盛,《素问·阴阳别论第七》“是故刚与刚,阳气破散,阴气乃消亡”。《逆调论》“阴气少而阳气胜,故热而烦满也”可以说是高血压病人的一个症状
目前“把高血压看成实证而将血压直接降下去”是加速阳气破散,正确的治疗方法应该是引导病气转化为形气,改变形气的阳胜状态。对于高等学院出身的中医专家学者,只要调整思路,根治高血压应该是随手拈来的小事,目前却成为世界难题。病人之悲!


八,  气、神与共振能量
 《生气通天论》“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3UU*
《六节脏象论》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灵枢·平人绝谷论》“神者,水谷之精气也”     

康熙词典神字条下:气之升,谓之神;气之曲,谓之鬼。
如今所谓能量,也即生物电,就是古人所谓“神”,所以,从王唯工博士的脉诊仪测量应该可以推算出气的盈亏刚柔状态、药物作用定位,进而以药物跟进,全面改变病人体内的坏变的内环境,那么众多生理性疑难病的攻克,非中医莫属。


  九,中医的整体观
中医重视有机整体,但是整体是由多方面器官、物质组成,如精、气、神、魂、魄、经络、等,由于年代久远,语言自有不同,想来不会人体结构有大变化,如果是人体结构有大变化,那么中医虽说走样,也还是古老相传,就会没有用。目前中医治疗有效,就说明人体结构没有大变化。
所以清晰理解《内经》中的关键名称,才能理解中医理论,而不是含糊的整体观,如果对诸多名称含糊其词,不理其意,那不是整体观,而是除头割脚的大阉割,囫囵吞;目前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兼学,分科论点深入人心,可以说许多西医观念将中医全面感染了,真有点象跟了三年奶妈不认得亲娘的架势!整体观应该包括组织结构:脏腑、筋骨皮肉,部位:上下、里外,变化:食物到精、气、神的转变过程,都有全面清晰了解,治疗时才能全盘考虑,药物跟进。
     十,  关于中医超前性的问题
凡是一说中医的经典理论有着超越现代科学的完整理论,就有人发生疑问,认为几千年前的原始人类,不可能超越现代人,这是把自然世界看作平稳发展的意识作怪,没有谁能够从古代走到今日,那么人类发展史就有可能存在断缺;从中央电视台早晨5点钟有一个节目:探索。余姚市河姆渡1973年发现,考古深层出现稻谷、陶瓷,陶釜内有锅巴,据说有5千年,
请想,陶釜不是自然产物,而是烧制品,那么,人类史并不象目前的记载:夏朝时的原始部落是刚进化的原始人类。而是曾经毁灭性灾难劫后余生的部落,如果不是突然的天塌地陷,锅巴不可能深埋地下,被5千年后今天的人们发现,因为锅巴是很容易腐烂的物质。
所以斗胆请各位专家学者抛除疑虑,用自己深厚的文化、文字知识,重新解读《内经》,《内经》理论虽然没有被全面理解,所幸历代敬若圣明,保持完好,完整的理论体系尚在,只有解读了中医理论,才能免除中医被人鞭挞的状况。
理论不明,有很好治疗效果的专家,被方舟子之流一句个案不能说明问题,驳得哑口无言;而且也只有明确理论,才能更好发挥中医疗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唯工《气的乐章》——经典一
气的乐章第一部分气/概要
中医原来如此简单(1—8)
看懂经气脉络:健康体形与心脏共振互补
经络与腑脏
张若冲:沧海之瓠:五十年后西医会消亡,大行其道的一定是中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