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6)《临证指南医案》的点睛之作华岫云评

   脾胃之论,莫详于东垣。其所着补中益气,调中益气,升阳益胃等汤,诚补前人之未备。察其立方之意,因以内伤劳倦为主,又因脾乃太阴湿土,且世人胃阳衰者居多,故用参以补中,二术以温燥,升柴升下陷之清阳,陈皮木香,理中宫之气滞,脾胃合治。若用之得宜,诚效如桴鼓。盖东垣之法,不过详于治脾,而略于治胃耳,乃后人宗其意者。

   凡着书立说,竟将脾胃总论。即以治脾之药,笼统治胃,举世皆然。今观叶氏之书,始知脾胃当分析而论。盖胃属戊土,脾属己土,戊阳己阴,阴阳之性有别也。脏宜藏,腑宜通,脏腑之体用各殊也。若脾阳不足,胃有寒湿,一脏一腑,皆宜于温燥升运者,自当恪遵东垣之法。若脾阳不亏,胃有燥火,则当遵叶氏养胃阴之法。观其立论云: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又云: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阳土,得阴自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也。仲景急下存津,其治在胃;东垣大升阳气,其治在脾。此种议论,实超出千古。故凡遇禀质木火之体,患燥热之症,或病后热伤肺胃津液,以致虚痞不食,舌绛咽干,烦渴不寐,肌燥热,便不通爽,此九窍不和,都属胃病也,岂可以术升柴治之乎?故先生必用降胃之法,所谓胃宜降则和者,非用辛开苦降,亦非苦寒下夺,以损胃气,不过甘平,或甘凉濡润,以养胃阴,则津液来复,使之通降而已矣。此义即宗内经所谓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以通为用之理也。今案中所分胃阴虚,胃阳虚,脾胃阳虚,中虚,饥伤,食伤,其种种治法,最易明悉,余不参赘。

  总之,脾胃之病,虚实寒热,宜燥宜润,固当详辨。其于“升降”二字,尤为紧要。盖脾气下陷固病,即使不陷,而但不健运,已病矣。胃气上逆固病,即不上逆,但不通降,

亦病矣。故脾胃之治法,与各门相兼者甚多,如呕吐肿胀泄泻,便闭不食,胃痛腹痛,木乘土诸门,尤宜并参,互相讨论,以明其理可也。(华岫云)

   华岫云根据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脾胃》进行总结,此总结言简意赅,正中要害,为《临证指南医案》的点睛之作,堪称后世楷模,分析了几个问题:

  1、李东垣的制方思路和用药特点,临床如何使用东垣方?

  2、脾与胃的功能、属性,前人治疗方法。

  3、胃病的临床特征,如何使用降胃之法。

  4、重在“升降”。

  《临证指南医案》确实好,我已经读过三遍,正在读第四遍,而且正在点评,但华岫云点评更好,许多名句均来自华岫云,为《临证指南医案》增添了光彩,是我辈之楷模。   脾胃之论,莫详于东垣。其所着补中益气,调中益气,升阳益胃等汤,诚补前人之未备。察其立方之意,因以内伤劳倦为主,又因脾乃太阴湿土,且世人胃阳衰者居多,故用参以补中,二术以温燥,升柴升下陷之清阳,陈皮木香,理中宫之气滞,脾胃合治。若用之得宜,诚效如桴鼓。盖东垣之法,不过详于治脾,而略于治胃耳,乃后人宗其意者。

   凡着书立说,竟将脾胃总论。即以治脾之药,笼统治胃,举世皆然。今观叶氏之书,始知脾胃当分析而论。盖胃属戊土,脾属己土,戊阳己阴,阴阳之性有别也。脏宜藏,腑宜通,脏腑之体用各殊也。若脾阳不足,胃有寒湿,一脏一腑,皆宜于温燥升运者,自当恪遵东垣之法。若脾阳不亏,胃有燥火,则当遵叶氏养胃阴之法。观其立论云: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又云: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阳土,得阴自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也。仲景急下存津,其治在胃;东垣大升阳气,其治在脾。此种议论,实超出千古。故凡遇禀质木火之体,患燥热之症,或病后热伤肺胃津液,以致虚痞不食,舌绛咽干,烦渴不寐,肌燥热,便不通爽,此九窍不和,都属胃病也,岂可以术升柴治之乎?故先生必用降胃之法,所谓胃宜降则和者,非用辛开苦降,亦非苦寒下夺,以损胃气,不过甘平,或甘凉濡润,以养胃阴,则津液来复,使之通降而已矣。此义即宗内经所谓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以通为用之理也。今案中所分胃阴虚,胃阳虚,脾胃阳虚,中虚,饥伤,食伤,其种种治法,最易明悉,余不参赘。

  总之,脾胃之病,虚实寒热,宜燥宜润,固当详辨。其于“升降”二字,尤为紧要。盖脾气下陷固病,即使不陷,而但不健运,已病矣。胃气上逆固病,即不上逆,但不通降,

亦病矣。故脾胃之治法,与各门相兼者甚多,如呕吐肿胀泄泻,便闭不食,胃痛腹痛,木乘土诸门,尤宜并参,互相讨论,以明其理可也。(华岫云)

   华岫云根据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脾胃》进行总结,此总结言简意赅,正中要害,为《临证指南医案》的点睛之作,堪称后世楷模,分析了几个问题:

  1、李东垣的制方思路和用药特点,临床如何使用东垣方?

  2、脾与胃的功能、属性,前人治疗方法。

  3、胃病的临床特征,如何使用降胃之法。

  4、重在“升降”。

  《临证指南医案》确实好,我已经读过三遍,正在读第四遍,而且正在点评,但华岫云点评更好,许多名句均来自华岫云,为《临证指南医案》增添了光彩,是我辈之楷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脾与胃有什么关系
我读《临证指南医案》之四十八 脾胃病案1...
【脾胃病用药】《临证指南医案》曰:“脾宜...
胃有火,口干;肺有火,黏痰!两把火一招灭,痛快
治脾胃四大法宝,叶天士独门绝技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脾胃病证治思想探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