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6)气味利用
气味利用
1、咸味的气用
咸,位在北方,是太阴寒水之味,在人体乃是肾与膀胱之味。病在肾胱,处方咸味,咸厚入肾,咸薄入膀胱。
若肾水之藏被寒邪所伤,则利用厚咸温气,温肾暖水,盐制附子为首选。若肾水之藏被热邪所伤,则利用厚咸平气,补本扶正,和解热邪,牡蛎常用。肾水之热,不宜寒解,以免伐阳伤正。
若是膀胱寒腑为热邪所伤,则利用薄咸寒气,祛热复寒,蟅虫、蜣螂可用。若膀胱寒腑为寒邪所伤,寒腑变冰窟,则利用薄咸温气,使寒腑复正,盐制附子为首选。肾水得温,膀胱过寒可解。盐制附子,其咸本就既厚又薄,入藏入腑。
厚咸气平之品,入肾补水,而不致肾阳温脱,牡蛎常用;薄咸气平之品,入腑助藏,而不致寒淫为邪,鳖甲常用。
2、苦味的气用
苦在南方,是太阳热火之味,在人乃肺与三焦之味。病在肺焦,处方苦味,苦厚入肺,苦薄则入三焦。
若肺火被寒邪所伤,则利用厚苦温气,散寒复正,麻黄为首选。若肺火被热(燥)邪所伤,则厚苦平气可以利用,补本扶正,和解热邪,黄芩等常用。肺为火藏,怕寒不怕热,故肺藏之热,不宜寒解,以免伐火伤正。
若三焦热腑被热(燥)邪所伤,则利用薄苦寒气,使热邪归正。三焦乃统辖五藏和其余四府的大府,有上中下之别,所以三焦之热有上中下之分。淫热在上焦,宜用苦味小寒或苦平之品稍泻和解;淫热至中焦,宜用苦味大寒之品方能应效,并视病机所在助以辛凉或辛寒、甘凉或甘寒、酸凉或酸寒之品;若淫热至下焦,宜用苦味大寒之品,并助以咸寒之品。
可见,中药五味,苦味最难把握,难在它不仅管肺焦,还管上、中、下焦,难在用气。用气的原则应当是:气薄者功力较弱,用于上焦,气强者功力较大用于中下。一般而言,味厚者气薄,味薄者气厚。同为苦寒之品,苦味重的寒气反而薄,苦味轻的寒气反而重。比如,黄连甚苦,而寒用在上,芒硝微苦,而寒用在下,大黄、枳实之苦,寒用在中。具体情况,还应参照前贤经验。若能返回到气味的层面和境界活用经方,中医就容易沿着前人提供的线索到达新的高峰。
此外,苦味还是“九”阳之燥和乾阳(乾金)的味道,所以,不少苦味药,如骨碎补、牛膝、枸杞等,都入肝机,有补骨生髓之功。旧书所谓补肾,道理在此。
3、辛味的气用
辛在东方,是少阳風木之味,在人乃脾与胃肠之味。
厚辛入脾。温气散寒,可解脾藏寒邪;寒气祛热,可解脾藏热邪;平气中和,可和解脾木寒热。
薄辛入胃。温气散寒,可解胃腑寒邪;寒气祛热,可解胃腑热邪;平气中和,可和解胃腑寒热。
4、酸味的气用
酸在西方,是少阴燥金之味,在人乃肝胆之味。若病在肝胆,要用酸味。
厚酸入肝。温气散寒,可解肝藏寒邪;寒气祛热,可解肝藏热邪;平气中和,可和解肝藏寒热。
薄酸入胆。温气散寒,可解胆腑寒邪;寒气祛热,可解胆腑热邪;平气中和,可和解胆腑寒热。
5、甘味的气用
甘在中央,是太极湿土之味,在人乃心脉之味。若病在心脉,药用甘味。
厚甘入心。温气散寒,可解心藏寒邪;寒气祛热,可解心藏热邪;平气中和,可和解心藏寒热。
薄甘入脉。温气散寒,可解脉腑寒邪;寒气祛热,可解脉腑热邪;平气中和,可和解脉腑寒热。
心脉表里,与四象藏腑表里有所不同。心脉说是藏腑,实为体用合一之太极中枢,因此,甘味之药,功在心者亦在腑,功在腑者亦在心。
湿淫生于太极中央脉腑,故治在脉。湿邪之治,可分三途。一途渗利,药用薄甘平气,比如茯苓,猪苓等。二途蒸发,药用甘薄热气。三途凝聚,药用甘薄寒气。因为湿乃寒热之中气,所以甘热或甘寒之气亦能解除湿淫,热则蒸为雾露,寒则凝为水液。

五、气味的加工
中药经过炮制加工可以改变原有的气味,或者加强其味,使厚味入藏。或者改变其味,即变动其作用的时方。或者加强其气,使厚气入府。或者改变其气,即变动其功用。或者气味同调,调味为主或调气为主。同一药物,经过不同加工,其治方和功能就不同。
1、加强其味
有时为了增强药物功效的定向发挥,可以用其它药物的“味”来加强某药的味。比如《伤寒》乌梅丸中的乌梅,仲圣用苦酒,即酸醋浸泡一宿,就是增强乌梅的酸味,使其专攻于肝藏,和解燥邪,大补肝金,复正其变血生髓之力。
2、改变其味
有时为了将某药的气能用到另一个时方去,可以用所需时方的“味”来炮制药物,以存其气而改其味,比如制附子就是典型的一例。生附子味辛气温(有的记为大热),功在脾胃,用胆巴蒸煮后,其味由辛变咸,并保留了一些辛味,其气也由偏热变得更为温和,这样一来,制附子的功用就变成了既在肾胱,又在脾胃,既增补发动之机,又接续生化之机,使阳精左出而升的功用十分清晰。至今还没有哪味药可以替代制附子的这种特殊功用,因此,制附子被称为回阳救逆第一要药。在中医原本里,制附子的这一特殊药理得到充分彰显。又比如炮姜,又称姜炭,是将干焦炮焦成炭。干姜原本厚辛气温,功在脾木,炮焦成炭以后,其味由厚辛变成薄苦(其温气也同时加强了),治方由脾木转到了三焦,功用由升木平風,变成了补益三焦热腑,解除三焦沉寒痼冷,恢复三焦決渎之力,尤解女子宫寒。
3、加强或改变其气
在炮制中药的技法中,常用到“炒”这一法,就是在不改其味的前提下,加强或改变其气。所谓加强,就是原本温药,炒制以后,其温度更高,温气的作用增强,比如炒白术,原本苦温,炒制以后,温气得到加强。所谓改变,就是原来寒气过重的药,经过炒制以后寒气得到部分抑制,变成微寒或凉的药,比如枳实经过炒制,寒气就削减了,这样一来,其功用就从下焦调到了中焦。
4、气味同调
上述所说的调气调味,其实都同时调了气味,只是偏重味或气。还有一种炮制中药的技法叫炙,那就是要气味同调了。炙法常有蜜炙或酒炙。比如炙甘草就是蜜炙,经过蜜炙的甘草气味都同时改变了。首先,甘味增厚了,蜜制是甘上加甘;其次,气变微温了,原本气平的甘草,经过蜜炙以后,其气应该微温。又比如酒炙巴乾天,也是气味同调,巴乾天原本辛微温,用白酒(辛温)炙后变成辛上加辛,温上加温,药力明显得到加强。

四、常用中药的气味
我们从《伤寒论》用到的中药里挑选了137味较常用者,根据《神农本草经》的气味描述,类编成表5-1,以便参考。
表5-1 常用中药气味类编










药名



备 注










蛴螬 皂荚 旋覆花 白鱼





厚:牡蛎;薄:水蛭 鳖甲





厚:人尿(本经无)蟅虫 蜣螂 薄:蒲灰(本经无)









厚:白术 麻黄;薄:厚朴 防風 白头翁 羊肉 紫菀 乱发
乱发又名血余炭




厚:黄芩 连翘;薄:柴胡 芍药 桃仁(本经无) 天冬 白蔹 败酱 蜂窠 雄黄 射干 竹叶 白薇 文蛤 蛇床子 茵陈蒿王不留行





厚:黄连;薄:枳实 栀子 香豉(本经无) 大黄 黄柏 秦皮 苦参 虻虫 知母 泽漆 海藻 甘遂 大戟 戎盐 硝石 芒硝 赤硝 代赭石牡丹皮 栝蒌根









厚:蜀椒 干姜 细辛 桔梗 葱白 附子 乌头 白酒(本经无);薄:吴茱萸 巴豆 马通(本经无) 芎? 干漆 款冬花橘皮薤白(本经无)皂荚(咸)芜花





厚:半夏;薄:麻仁 升麻 蜀漆 半夏 苏叶(本经无) 贝母 通草 防已 栎仁(本经无)





厚:葶苈;薄:藜芦 铅丹 铅粉 石膏(微寒)鸡屎白(微寒)









鼠妇 五味子





厚:乌梅 苦酒(本经无);薄:枣仁 山茱萸 诃黎勒(本经无)





厚:矾石;薄:紫葳(微寒)甘李根白皮(本经无)









厚:炙甘草(微温);薄:鸡子黄(微温,本经无)当归 黄芪(微温)山药 杏仁





厚:甘草 大枣 白蜜 胶饴(本经无);薄:粳米(本经无)葛根(凉) 赤石脂 阿胶 艾叶 麦冬 新绛(本经无) 百合 柏实 茯苓 猪苓赤小豆 云母 龙骨 桃仁
艾叶,苦、辛,温




厚:人参(微寒);薄: 薏苡(微寒) 禹余粮 地黄 栝蒌实(微寒)竹茹(微寒)鸡子白(微寒) 猪肤(微寒)桑根白皮泽泻葵子滑石猪膏(微寒)朱砂(微寒)


说明


厚薄是指“味”的厚薄。味厚者入藏,味薄者入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图解中医原本》4
本草五味化合
上卷 素问篇 至真要大论
《灵枢》五味论第六十三
桂枝“降逆”功效之厘正
木香是治疗气滞之要药,辛温香散,能升能降,通理三焦。这面我们看看它究竟能治哪些气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