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略谈糖尿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尹燕飞,长治市中医研究所附属医院糖尿病风湿病科医师,获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经方辩治疑难杂病,擅长糖尿病、风湿病等内科疾病的中西结合治疗。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景岳全书》所说:“消渴病,富贵人病之而贫贱者少有。”目前,由于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随着人们对健康重视度的提高,由于中医药副作用小,很多患者更愿意接受中医药治疗。中医药治疗该病的优势,不仅在于能够降血糖,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方面。而中医治疗的关键在于辨证论治。中医辨证论治的依据是“有诸内必形诸外之症状”,事物的本质是通过多层次反映出来的,不一定就反映在我们的四诊内容中,且辨证过程中有误差性及前人经验给带来的困惑,以及辨证论治的不彻底性,这给辨证论治增加了难度。

 

  在临床中发现,很多患者是通过体检或治疗其他疾病过程中发现血糖升高而被确诊为糖尿病的,事前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口干症状。鉴于无临床症状,这给辨证带来一定的难度,似乎无证可辨。为此,我们在辨证过程中需要结合中医体质学说,对于初发且无并发症者,通过辨别体质特征进行辨证。如“肥人痰多”,肥胖之人即痰湿型体质,初发辨证多为痰湿(热)互结;“瘦人火多”,瘦削之人多属阴虚型或气郁型体质,辨证多为热盛伤津或肝郁化热。根据辨证予以相应的治疗,如痰湿型应重视饮食的控制。兼予健脾化痰利湿之法治疗;气郁型应 “节喜怒”、“减思虑”,保持心情舒畅,兼予疏肝理气之法治疗。临床实践证明,疗效甚佳。

 

  糖尿病出现“三多一少”等临床症状者,辨病为消渴,历代诸多医家多崇阴虚燥热说。如金元河间学派力主阴虚燥热说,多次批评“腰肾虚冷”而用燥热之谬;张子和更直接地批评肾气丸治消渴之法:“以八味丸治消渴,水未能生而反助火也。”这种治疗上的偏执性,至清代温病学说达鼎盛,以致医者论及消渴,多重于阴虚液涸、火热炽盛之说,如《临证指南医案·三消》中说:“三消一症,虽有上中下之分,其实不越阴亏阳亢,津涸液淫而已。”此类观点,对后世影响颇深,终成偏执阴虚燥热论治消渴之流弊。近来诸多医籍,在论及消渴时,多执阴虚燥热之说,据肺燥、胃热、肾虚之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清热润肺、清胃养阴、滋阴补肾等,将治法囿于滋阴泻火。这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困惑,若不深究病机,囿于滋阴清热之法,则易延误病机。临证发现消渴之病机,除阴虚火旺之外,尚有气虚、阳虚、瘀血等不同因机。(1)气虚之病机:盖燥为火热之属,最易伤气,所谓“壮火食气”者是也。中气不足,转输失常,津液不布,燥邪更甚。临床发现多数消渴患者虽屡投滋阴降火之品,而疗效不彰。(2)阳虚之病机:细审之,临证发现虽有口渴舌红少津,反多舌淡齿痕,此为阳虚所致。阳虚不化,水趋于下,故小便清长;津不蒸腾,空窍失润,则口渴喜饮。(3)瘀血之病机:标实方面,亦非纯火,瘀血亦为常见。盖燥热愈甚则阴愈虚,阴愈虚则燥热愈甚,耗津灼液,血液变浓,行滞不前,留而为瘀。阴损及阳,阳虚生寒,寒凝血脉,则为瘀血。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虚推血无力,血滞不前,亦为血瘀。加之临床上糖尿病患者病程较长,多有久病入络之机内伏。现代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全血粘度、血脂升高,且常见的并发症如动脉硬化、中风偏瘫、冠心病、视网膜病变等,莫不与瘀血密切相关。因此,治疗上多辅以活血化瘀,疗效方高。

 

  如上可知,糖尿病初发无明显症状患者应结合体质特征进行辨证论治;对于发病时间较长,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的患者,辨证并非皆属燥热,治疗亦非单纯滋阴降火,瘀血为患亦属常见。故治疗该病应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增入化瘀之品;若瘀血指征明显时,主用活血化瘀,不仅对本病有良好疗效,且对心脑血管及其他系统的并发症,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消渴病的中医治疗讲课
糖尿病的中医认识和辨证论治
只用辨证论治就能学好中医吗?
"辨证"与“辨证”
糖尿病的中医防治+糖尿病与瘀血(绍奇谈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从瘀论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