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2)《伤寒论》第二百二十四条解密

            关键词:三阳合病——湿温或暑瘟病的症状和治疗。                                                                             

        《伤寒论》第二百二十四条原文: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文意:三阳合病:因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有相同的内伤,导致感受相同外邪的外感病。比如相同的内伤是阴虚湿困,那么就会感受相同的湿温或湿热病邪。三阳合病,实际就是温病学中的湿温或暑瘟病。

           第一层:三阳合病的症状。

                     腹满:(其症状之一),腹部胀满。这说明阳明内伤感受湿热,湿热蕴结,阻塞气机。也叫痞证。

                      身重:(其症状之二),身体沉重。这说明太阳经外感湿邪,湿邪阻滞经络,故而身体沉重。

                     难以转侧:(其症状之三),身体难以转动。因为外感湿邪,湿邪阻滞经络,故而转动不灵活。

                     口不仁:(其症状之四),口中没有味觉。这说明脾胃受湿邪困扰,胃不蠕动,脾不运化。

                     面垢:(其症状之五),面部如蒙油污尘垢。因为三阳经湿热蕴结,热证湿阻,逼迫脂液溢于面部,故而面垢。

                     谵语:(其症状之六),谵语(胡言乱语)。这说明里热严重,热绕神明。

                     遗尿:(其症状之七),遗尿。由于热绕神明,心主不明,膀胱失控,故而遗尿。

           第二层:三阳合病的治疗。

                      1,不能发汗。

                      发汗则谵语:(三阳经有相同的内伤,相同的外感,外感之邪为湿温或湿热,所以其治法应是清热利湿,因为湿温之邪只能从小便外排,且内热很重,阴液匮乏,发汗伤阴,阴伤热剧,故),发汗则谵语。

                      2,不能攻下。

                     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冷:(虽然阳明胃腹之中有湿热之邪,但还没有热邪极盛或津液外泄导致大便干燥,因而不可攻下,攻下会是阴液下竭,虚阳上浮,形成厥证。因此),攻下就会额头上出汗,脚手冰冷。

                      3,白虎汤的使用前提。

                     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如果自动汗出(说明太阳经的外邪已解,少阳经的外邪也自动和解,仅剩下阳明经的热邪,所以可用),白虎汤清其里热。

           诊断意:本案为仲景案例说教条。其意义有二。其一,记述了一个三阳有着相同内伤相同外感的湿温型三阳合病案例。其二,对于湿温型三阳合病,不能按单一的太阳经病进行发汗,也不能按单一的阳明病进行攻下;正确的治疗原则应是清热利湿。可参考温病学中的湿温或暑瘟病进行治疗。

                                                                                                                                           元阳道人张敏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第三百四十八条解密
新型冠状病毒,中医治疗思路参考,若有召必至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五一)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白虎汤
蔡长福老师济南经方会议讲课内容之四
伤寒论条辨浅释69——阳明篇,条辨231-237
第67 讲 疾病的传变(一):概念、形式(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