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1)傅景华:中医入道三大门径(一)


 

【傅景华】精研中医理论,谙熟各家学说,对中医方法学、战略学等多有著述,是国内知名的中医理论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编审、研究员。曾任中医古籍出版社副社长、总编辑等。主要从事中医理论研究、古籍研究,临床医疗,养生保健,以及中华文化研究。长期从事中医门诊,有丰富临床经验。主要著作《捍卫中医》。

 

反观内照,潜心内视,禅思定慧,悟圣心法,始入医道之门径;

见微知者,出神入化,以气化神,以神还虚,始得医道之真谛。

 

一、中医有八大境域

【编者摘要】有人说,贫富与爱情是人生两大永恒的主题。然而,二者哪个离开健康都不行。所以,健康才应是我们永恒的主题。

中医学带给我们的是身心的健康与祥和,至善至美,乃至宇宙自然和人类生命的大智慧,是使我们能更好活着的大福音。

 

佛说:“世界是因缘的聚合。”因就是运动方式,缘就是相互作用。我们今天有缘在这里相见是难得的缘分,虽然我们的缘分只有两个小时,但却是非常宝贵的。为了感谢北大中医学社的厚意以及广大学员的爱心,我今天就跟大家说一些有关中医最基本的问题,然而也是你们从来没有听到的,在任何书上都不可能看的。

有人去找南隐禅师学禅,南隐禅师拿出一个杯子,然后往杯子里倒水,杯子倒满以后他还继续倒。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你的脑子里装满了好多过去学到的东西,你就不可能悟道。所以必须把原来的东西移开,然后才能装进新的。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益就是增加,损就是减少。做学问要一天一天地增加知识,悟大道要一天一天地减少旧习。

我今天说的很可能跟你们原来学的知识完全不同,所以说要想真正懂得什么是中华文化与中华医道,就必须抛弃原有的旧习,重新感悟中华文化与中华医道。

“学”只是八大境域之末

有人说,贫富与爱情是人生两大永恒主题。然而,二者哪个离开健康都不行。所以,健康才应是我们永恒的主题。

近年来,随着科学主义、发展主义的统治,以及争夺自然的野心,物质利益的驱动,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生态破坏、气候反常、病毒变异、药品危害、疾病泛滥,人类面临严峻的健康与生存危机。于是人类日益将自己的注意力转向与科学完全相反的中医。所以,中医问题关系着每一个人的根本利益,因而也关系着人类未来的前途和命运。

中医科学主义在上世纪经历了三次论战。而每次的结果都事与愿违,实现了更大规模的科学化。新世纪的中医大论战,又照样兴起。但是,这场新世纪的大论战仍然延续了上世纪中医与科学主义大论战的两大历史性误区,就是以西方实验研究科学为标准,以西化与神话的科学概念为标准;所谓目标误区就是以西化与畸化的中医体系为攻击目标。

科学一词由日语引来,首见梁启超《变法通议》。在中国,科学只有百余年的历史,却窃居于君临天下的霸主地位。科学的本来含义来源于西方实验研究,但是在中国经历了三次畸化,也就是泛化、西化与神化。

泛化就是将科学定义为一切领域的知识体系;西化就是以西方实验研究科学为标准;神化就是绝对真理化与宗教化的倾向。如果科学作为实验研究的知识体系,那么就会得出西医是科学,而中医不同于科学的结论;如果科学作为泛化于一切领域的知识体系,那么中医和西医都是科学,而中医又可以说是超越了科学。如果科学神化为绝对正确和终极真理的代名词,那么中西医都不是科学(如果科学异化为自然、社会和生命之道的同义语,那么中医是科学,而西医不是科学)。所以,近百年以来,中医存废与科伪之争的大论战,实际上是科学概念的大混战。而“中医学”自己也陷入科学概念畸化的漩涡中不可自拔。这就是这场论战的标准误区,即以西化与神化的科学概念为标准来验证中医、鉴定中医、改造中医。

而事实上,正是在这种科学与哲学统治下所构建的桎梏中,近百年以来,中医一再企图将自己纳入现代科学,特别是现代医学的轨道,从而使自己实现了全面的畸化。而上述目标误区,即以西化与畸化的中医体系为目标来批判中医、反对中医、否定中医。现今所谓的中医理论不是中医之理;现今所谓的中医哲学不是中医之道;现今所谓的中医科学不是中医之学;现今所谓的中医技术不是中医之术;现今所谓的“朴素自发”不是中医的指导思想;现今所谓的“复杂、系统”不是中医的发展发向;现今所谓的人体结构不是中医的“研究对象”;现今所谓的分析实验不是中医的求索方法;现今所谓有效成分的中药不是中医本草;现今所谓整体观、辨证论治不是中医特色……。

所以,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听到的、学到的中医并不都是真正的中医,而是一个西化的、畸化的“中医学”。这个“中医学”与中华医道背道而驰。从而抛弃了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恰如明代医学家徐大椿所言:“道之日丧,枉死者遍天下也!”那么,怎样才能认识什么是真正的中华医道呢?医有医道、医德、医术、医理、医智、医思、医学、医技。中华文化有八大境域,中医也有八大境域。

今天我们主要跟大家谈一下中医入门的三大门径,所以先不讲解这八大境域,但是必须懂得现在所谓的学只是八大境域之末,而科学、哲学又是学的一部分。科学就是知识体系,哲学是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是概括性的知识。而知识只是识的一小部分。识有悟识、感识和知识。艺术是感识的创造,科学是知识的产物,大道是悟识的显现。西方科学哲学不能与中华文化相提并论,而中学和西学加起来只是学的一部分。学之上有思,思之上有智,智之上有理,理之上有术,术之上有德,德之上有道。(八大境域是中华文化之常识,以后再进行专门的论述)为了感悟中华医道,必须懂得三大门径。感悟中华医道的三大门径,其一是运意,其二是识文,最后是悟道。

 

《在北大学中医》(中国城市出版社2008.5)第五章(校正版)

(分类:医道论著)

注:

1、本文为《在北大学中医》的编者根据2007.4.12北京大学中医讲座“感悟中华医道之三大门径”演讲录音整理(未经本人校对),文中的大小标题均由编者添加。此稿为校正版。

2早年所述甲文,沿用常规形解,着力追寻寓义,而不附会强牵。庚寅忽然醒悟,符示秘诀突现,尔后乃从符释,真文名义重显。为免后学误读,斯作略有删节,留取苦心一片,只愿大道承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医道易道与中医发展
中华医道《想查什么都可以》
中华医道的原理及其应用
董洪涛博士选择中医微博集之二十六
第三届“中华医道”中医核心基本理论会议在广州举行——章文春教授应邀参会发言
中华医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