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火德真君庙

  北京的地安门外,什刹海沿岸,被认为是旧京城风水最好的一块地方。这里不但云集了深宅大院、朱门广堂,还建有为数众多的道观佛寺,神祠庵院。其中,最著名且历史最悠久的还要数坐落在后门桥旁的敕建火德真君庙,俗称火神庙。是中国道教协会向公众开放的直属宫观。

  北京火德真君庙建于唐贞观六年(公元631年),距今已有1370年的历史。初建时的火神庙规模很小,经元顺帝至正六年(1346年)、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和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3次大规模的重修,始有今天的建筑规模。

  建筑特色鲜明、等级高

  火德真君庙的主体现基本保存完整,建筑特色鲜明。庙内殿宇多使用琉璃瓦,这是因为万历年间故宫及神坛火灾频繁,赐琉璃瓦镇火的缘故。至清乾隆时,又将山门及万岁景命阁增黄瓦,所以,如今的火神庙内,黄、绿、黑三色瓦俱全。这里的黑瓦还有其特殊的含义——黑为玄色,而北方属玄色,五行从水,故而以黑瓦覆顶,取意以水镇火。

  火祖殿内有蟠龙藻井。一般来说,藻井属于等级较高的建筑装饰物,为什么一个小小的火神庙能够拥有如此高的待遇呢?这还得从“火”的角度来探求。早期的藻井在顶部多饰冗繁的纹样,酷似井中之水藻,而其轮廓多为八角,形似水井,故被称为“藻井”。所以,将一个“有水”、“有藻”的金井装饰在天花板正中,不仅有装饰效果,还有以水镇火之意。

  主殿后建有两层重阁。研究典籍《帝京景物略》会发现,庙内斗姥阁乃是原来的后罩楼,其北的万岁景命阁为明代万历年间增建。明万历皇帝打算拓建火德真君庙,然而斗姥阁本来就很巍峨,若拆阁改殿,不仅是资金上的耗费,而且整座庙的间数也减少了,很不划算。所以,干脆直接就再建一座重楼,由此形成了两层重阁。

  庙门朝向东方,且庙门内外均有牌楼。老北京城过去的牌楼很多,而其中一大部分是庙宇的牌楼。然而,这些牌楼要么是正对着山门(白云观),要么就是当街(孔庙、帝王庙),要么就三座一组而构成最为壮丽的品字型牌楼广场(雍和宫、东岳庙)。而火德真君庙则是在山门内外(东西)各有一座,究其原因,应是元代便有过街牌坊,改建后无法放置,便一于内,一于外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火德真君庙 扎根在大运河边的千年古刹
这里是老北京的“记忆”(四十四)后门桥火神庙
北京随拍之五十七(火德真君庙,唐
北京火德真君庙
北京火神庙
北京什刹海旁火神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