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宝鸡市香花山道观

香花山道观,又名“香花洞”,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原宝鸡县)虢镇城东15公里的阳平镇晁阳村。1988年,香花山道观被宝鸡县民政局批准为道教活动场所。2005年,陈仓区道教协会正式成立后会址由磨性山迁设于道观内;道观住持为年过七旬的全真龙门派第二十代传人江明修道长(坤道,现任宝鸡市道协顾问、陈仓区道协会长;曾任宝鸡市道协第三届理事会副会长)。

始于“汧渭之会”的八百里渭北台原绵延东去,到岐山、宝鸡、凤翔三县接壤之处,形成了一个宽约一公里的簸箕形边坡,状若冈峦,嵯峨独凸。香花山名来远古。史载周成王三十三年游历至此,但见松柏参天,香花遍地,成王游不尽兴,因名“香花山”。传说西汉元封时期,九天圣母命七仙女代劳巡狩,检校人间善恶,显化一方,土人见之,仙姑化石而僵,遂名“七娘坡”(至今附近另有一处未开放庙宇名曰“七娘坡”道观)。后来石姑渺去。延及唐代,药王孙思邈真人漫游民间,采药至此,正当九月菊香,恋而不去,即在当地治疗民疾。时人感念药王恩德,复名“香花山”。今日香花山道观的药王洞、娘娘洞,有药王爷诊龙治虎、为民舍药和七仙姑栩栩如生、教化民风的彩塑,反映了千百年来人们对情系百姓的先贤、慈母的怀念与尊崇。

香花山历史悠久。西周时,香花山地属周公采邑。先秦时,秦宪公、秦德公先后迁都平阳(今阳平镇)、雍城(今凤翔县);香花山东襟平阳,南屏雍城,曾为驻防要地。汉唐时,香花山地属京畿道,是北达岐雍、南渡渭河的必经之地,曾繁华一时,数度兴废。唐末,梁王朱温与岐王李茂贞为争夺唐昭宗,激战于虢县城北、凤翔城外,使香花山建筑毁于兵燹。及至南宋,蒙军进入关中,围困京兆(今陕西西安市),进逼凤翔。金兵坚壁清野,固守待援,使地处水陆要津的香花山再度毁损。元明以后,随着渭河的南移,道路的开拓,香花山虽然失去了昔日重要的战略地位,但随着道教全真派的兴盛,香火又逐渐旺盛起来,成为陕西关中地区西部的道教名山。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形胜,给香花山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传说,如香花山东侧的魏王李密陵,西边的瓦岗军寨址,东南方的马跳三道涧、秦琼救唐王等。还有起义军与隋军交战的故事。虽然,这些掌故我们无从考证,但当地耄老讲起来,却头头是道、引人入胜。

相传香花山道观始建于隋,鼎盛于明。兴盛时期,香花山殿宇鳞次栉比,亭阁遍布冈峦,碑石多达二十余通。由于历代屡遭战火,特别是经过文革浩劫,香花山碑石尽失,古迹被毁,现仅存清嘉庆六年和民国四年的重修碑刻,其建观年代已不可考。据《异仙志》载,秦始皇年间老君与徐福、安期生曾来此隐居;隋唐时韩愈之侄韩湘子与汉钟离、吕洞宾也曾来此消闲。宋末元初,龙门派祖师邱处机在磨性山潜心修道,常栖居于此,与各地道友名仕时有来往,香花山遂成为全真道教著名宫观之一。八十年代以来,几经修葺,香花洞道观焕然一新。天然洞群内分别塑有三官大帝、黄帝、玉皇、老君、药王、七仙姑及全真教五祖七真等五十余尊神像。观内繁花似锦,芳香四溢;观外云水烟霞,尽收眼底,兼以住持道士江明修的精妙医术,引来络绎不绝的游人。

 


来源:道教之音http://www.daoisms.org/article/sort022/info-20135.htm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愿有所祈,中国道教名观
湖北保康:道教胜地——万年山道观
【洞天仙境】500年前一座悬崖绝顶上的道观,这都是谁修的?
中国最危险的道观,三面悬崖峭壁,像是建在“针尖”
天竺山道教全真派形成发展
秦岭第一仙境 天下最险道观——塔云山道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