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报考的税务局是个什么局?之三:税务局的主责主业
今天介绍关于税务局主责主业——税费征管、组织收入工作。
按照最新的提法,税务部门的主要工作是“抓好党务、干好税务、带好队伍”。抓好党务,就是把握政治机关的政治属性,走好第一方阵,坚持党建引领促发展;干好税务,就是干好税务工作,切实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推动高质量发展,以税收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带好队伍,就是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税务干部队伍,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为税收工作高质量开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撑。当然,这是概括税务局全面工作的三句话。但什么才是税务部门真正的主责主业呢?实际上,还应该得从税务机关最核心、最根本的职能职责说起。总书记说,走得再远,也不要忘记我们从哪里出发;走得再远,也不要忘记我们当初为什么而出发?经历多次税改,税务局从建立之日起,最关键最本质的主责主业就是税费征管,就是组织收入。
一、关于税费征管
世界上任何国家,只要是强大的发达经济体,其税费征管能力一定十分强大。美国联邦税务局就是一个很神奇的存在,拥有十分全面、十分强大的执法权力,甚至还专门配备“税警”以强化税收执法权。我国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一个强大的王朝,一定是一个赋税征管、财政集权能力极强,且历朝历代的改革也都是以赋税改革为起点。如,汉武帝为了加大中央集权,集中力量开展对匈奴战争,对商人开征高达20%-25%的财产税,颁布算缗令和告缗令,对有抗税不交的商人经告发查实的,直接没收50%的财产。又如,明朝在建国之初,太祖朱元璋为征收赋税,对全天下的田亩进行清查,制定了覆盖全国田亩信息的“鱼鳞册”,以此作为征收田税的依据,明代初期,这一工作大大加强了明朝的税收征管能力,为国库积累了充足财富,但随着时间推移,特别是后代君主不重视“鱼鳞册”的修整完善,由于古代信息手段低下,加之土地兼并愈演愈烈,豪强富绅地主隐匿土地导致税基被侵蚀,赋税大量流如大地主大豪强手中,明朝财政不断缩水,明朝政权的控制力大大下降,最后演变到崇祯皇帝想拿钱对付闯王李自成,国库却没有一两银子。由此可见,赋税的征收能力,关系到国家、王朝的兴亡。
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建立了稳固的政权,并相应建立完善了税费征管体制。历经70多年的风雨,我国税收征管模式经历了“一人入户、各税统管”的税务专管员模式(建国到上世纪80年代初)、“多员进厂,征、管、查分离”的三分离、两分离模式(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申报、代理、稽查”的征管模式(90年代初到90年代后期)、“以自主申报和优质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信息化征管模式(90年代后期到21世纪初)、”风险管理、专业化”管理模式(2004年到2021年)、“精细服务、精确执法、精准监管、精诚共治”数字化管理模式(2021年以来)等阶段,最终形成了今天的税务征管格局。
从税收征管方式看
过去,税务人挨家挨户上门“收税”。受限于经济发展水平,以前税收征管主要依靠税务人员走街串巷、进企入户上门收税,那时的税收征管方式,通俗的讲就是“收税靠腿,宣传靠嘴”。
现在,纳税人足不出户网上“报税”。近十年来,中国不断健全完善税法体系和税收征管制度,税收信息化建设也不断向前推进,逐步实现了纳税人按税法规定自行计算申报数据并进行网上“报税”。特别是建成全国统一规范的电子税务局,截至目前已覆盖全部税务管理户数的90%以上,全国纳税人通过电子税务局办理的业务占纳税人所有业务的80%以上。
未来,实现自动“算税”。利用企业经营指标等大数据,依照税法制度规定,依托新的算法,逐步实现信息系统自动提取数据、自动计算税额、自动生成申报,经纳税人确认或补正后即可线上提交,大幅减轻纳税人办税缴费负担。对此,税务总局已在2020年首次实施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中进行了有益尝试,运用大数据和税收规则进行自动算税与申报表信息预填,将信息通过个人所得税APP推送给纳税人确认。今后,将面向企业及所有税种和费种推广这一成果。
 从税收征管流程看
第一阶段:通过“上机”替代手工操作流程。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单机应用不断普及,中国税收征管从纯手工处理逐步转向计算机操作,数据信息由电子储存替代了手工记载,大幅压缩了传统的手工操作,建立了以计算机为依托的征管运行流程。
第二阶段:通过“上网”改造传统业务流程。近十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中国税收征管开始进入信息化阶段,启动并完成了“金税工程”三期建设,逐步实现大部分税收征管和服务通过网络实现,市场主体涉税信息也在税务部门内部逐步实现互联互通,传统线下“面对面”的征管和服务流程,逐步转向“非接触式”线上办理,使得征纳双方的时空距离拉近了,税收征管和服务各环节衔接更紧凑、流程更简便,既使税务部门工作效率大幅提升,又使纳税人缴费人办税缴费更省时、省力、省事、省钱、省心。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税务部门大力推广“非接触式”办税缴费,范围已拓展至214项业务,203项可全程网上办,90%的涉税事项、99%的纳税申报业务以及企业和个人缴纳社保费基本都可网上办、线上办、掌上办,既保障了疫情期间办税缴费安全,又促进了减税降费政策直达快享。
第三阶段:通过“上云”打造智能征管流程。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广泛运用,税务部门开启以数据的深度挖掘和融合应用为主要特征的税收征管智能化改造,计划通过5年努力,基本建成以税收大数据为驱动力的具有高集成功能、高安全性能、高应用效能的智慧税务,推进税收征管和服务流程全方位创新变革,打造“无风险不打扰、有违法要追究、全过程强智控”的税务执法新体系,“线下服务无死角、线上服务不打烊、定制服务广覆盖”的税费服务新体系和“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互联网+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风险’监管为基础”的税务监管新体系。
 从税收征管效能看 
在“经验管税”时期,税收征管效能主要依靠人的经验积累而提升,体现的是加法效应。随着征管经验增加,征管效能会相应提升,但受制于人的自身所限,这种提升的幅度有限,且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
在“以票管税”时期,税收征管效能主要依靠票的关联监控而提升,体现的是倍增效应。依托金税工程和增值税发票管理系统,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税收征管逐渐向“以票管税”转变。特别是2014年以来,对金税工程进行了系统性改造并持续升级提效,中国增值税发票系统已能实现对所有票面信息的“T+1”归集。通过对发票所记载的货物和服务交易对象、品名、价格、金额、流向等信息进行交叉比对、关联监控,及时发现涉税风险并快速应对,税收征管效能得到了倍增,目前利用发票核查风险的准确率已超过90%。
“以数治税”时期,税收征管效能主要依靠数的聚合赋能而提升,体现的是乘数效应。大数据时代的税收治理必然进入“以数治税”阶段。当前,税务部门正以发票全领域、全环节、全要素电子化改革为突破口,启动实施金税工程四期建设,持续拓展税收大数据资源,深入推进内外部涉税数据汇聚联通、线上线下数据有机贯通。在此基础上,通过法人税费信息“一户式”、自然人税费信息“一人式”智能归集,实现对同一企业或个人不同时期、不同税种、不同费种之间,以及同规模同类型企业或个人相互之间税费匹配等情况的自动分析监控,让数据既能以最小颗粒度像串珍珠一样自动灵活组合,又能以最大精细度像切钻石一样多维度折射光彩。以此全面驱动税务执法、服务、监管制度创新和业务变革,全面提升税收征管效能和税收治理水平。

二、关于组织收入。
 组织收入是税务部门的天职,是税费征管的目的,是最核心的任务。中央和地方政府关注税务部门的工作,最首要的是有没有完成税费目标任务。税务部门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集中体现在组织税费收入上。没有充足的财力保证,国家的经济建设、民生改善、国防建设等都无从说起。从这些年的工作看,有这些特点:
 1.税费组织, ”收“有保障,“减”有力度。
一方面,税务部门始终坚持依法依规组织税费收入,坚决不收“过头税费”,连年圆满完成预算收入目标。全国税收部门组织税收收入(已扣减出口退税,不含关税、海关进口环节税收),从2013年的9.5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5.5万亿元,累计完成112万亿元,年均增长6.8%,税收筹集财政收入的职能作用有效发挥。2022年,税务部门坚持依法依规征税收费,进一步健全完善税费收入质量监控分析机制,坚决守住不收“过头税费”的底线,全年组织税费收入31.7万亿元,其中,税收收入16.1万亿元(未扣除出口退税),社保费收入7.4万亿元。 
1991年-2021年全国税务部门组织税收收入情况
另一方面,减税降费持续推进。从2012年“结构性减税”到2013年“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从2015年“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到2019年“普惠性减税与结构性减税并举”,再到2022年“坚持阶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减税与退税并举”,我国退税减税降费政策年年加力、步步扩围、层层递进,并结合税制改革不断形成制度性安排。十年来,税务部门办理新增减税降费累计8.8万亿元,我国宏观税负从2012年的18.7%降至2021年的15.1%,特别是2019年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当年宏观税负比2018年降低1个百分点。2022年,税务部门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过4.2万亿元。退税减税降费政策从宏观“降税负”到微观“降成本”,每一项具体举措都释放着民生信号,一方面能直接减轻企业经济负担,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催生了大量市场主体,推进了经济高质量增长2013年至2021年,我国新办涉税市场主体累计达9315万户,年均增加逾千万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户数由2015年底的544万户增长至2021年底的1238万户。2022年,全国新办涉税市场主体1315万户。截至2022年末,全国涉税市场主体总量达到8407万户,较2021年末增长6.9%。“放水养鱼”效果持续显现。
2.税费组织,“税”有质量,“费”有增长。
一方面,税收法定深入落实,税收制度、税收结构持续优化。目前,全国税务系统负责征收管理的税种1.增值税(1)国内增值税(2)进口货物增值税2.消费税(1)国内消费税(2)进口消费品消费税3.企业所得税4.个人所得税5.资源税6.城市维护建设税7.房产税8.印花税9.城镇土地使用税10.土地增值税11.车船税12.车辆购置税13.烟叶税14.耕地占用税15.契税16.环境保护税17.其他税收二、成品油消费税退税三、出口退税1.出口业务退增值税2.免抵调减增值税3.出口消费品退消费税。以2022年度为例,税务部门组织税收收入16.1万亿元(未扣除出口退税)。其中,国内增值税48717亿元,国内消费税16699亿元,企业所得税43690亿元,个人所得税14923亿元,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19995亿元,关税2860亿元,出口退税16258亿元,城市维护建设税5075亿元,车辆购置税2398亿元,印花税4390亿元,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2759亿元, 资源税3389亿元;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中,契税5794亿元,土地增值税6349亿元,房产税3590亿元,耕地占用税1257亿元,城镇土地使用税2226亿元, 环境保护税211亿元,车船税、船舶吨税、烟叶税等其他各项税收收入合计1309亿元。
就收入分成而言,我国实行的是“分税制”,就一般而言,通常将体现国家主权的税种划为中央收入,如关税、进口环节税收等;将税基较为稳定和地域化属性明显的税种划为地方收入,如房产税、市政税等;将税基流动性较强、地区间分布不均衡的税种划为中央收入或中央按照较高的比例分享,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主要税种通常作为中央收入或共享收入,共享时中央占比一般较高。
经过历次税制改革,我国目前各个税种的收入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收入分享机制:中央固定收入包括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关税、国内消费税、车辆购置税、船舶吨税、海洋石油资源税、证券交易印花税等。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包括国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地方固定收入包括环境保护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增值税、资源税、印花税、车船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烟叶税、教育费附加等。
2021年全国税收收入分税种、分级次情况
以2021年为例,全国税收收入,中央约占55.78%,地方约占44.22%;国内增值税,中央约占50.02%,地方约占49.98%;企业所得税,中央约占64.86%,地方约占35.14%;个人所得税,中央约占60%,地方约占40%。百分之百的中央税为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近乎百分之百或百分之百为地方税的为资源税、城建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烟叶税、契税、耕地占用税、环境保护税。其中,房地产和土地相关税收是地方税收的大头,加上土地出让金等,可以想见,房地产行业对地方政府财力的重要性之大,这也就解释了房价上涨和下行都时刻牵动这地方政府的财政神经。
另一方面,社会保险费、非税收入先后划转税务部门征收,税务部门从过去以收税为主,转变为现在的税费皆重,部分地区税务部门征收的社保费、非税收入规模已超过税收收入规模。
税务部门征收的非税收入包括:一、非税收入。(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项目。1.教育费附加2.地方教育附加3.文化事业建设费4.残疾人就业保障金5.水利建设基金6.三峡电站水资源费7.核事故应急准备专项收入8.石油特别收益金9.国家留成油收入10.油价调控风险准备金11.免税商品特许经营费12.矿产资源专项收入13.海域使用金14.无居民海岛使用金15.水土保持补偿费16.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17.土地闲置费18.城镇垃圾处理费19.排污权出让收入20.其他中央项目收入21.省级项目收入(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项目。22.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3.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24.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25.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26.地方水库移民扶持基金27.中央大中型水库库区基金28.三峡水库库区基金29.农网还贷资金30.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31.核电站乏燃料处理处置基金32.其他中央项目收入(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二、工会经费收入。
2022年,税务部门征收的非税收入规模为16102.73亿元,其中,土地出让金的规模最大,2021年达到7787亿元,其次,是与增值税息息相关的地方教育费附加、教育费附加。
2021年全国税务部门征收非税收入情况表

税务部门征收的社会保险费包括:一、社会保险费(一)基本养老保险费1.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2.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3.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费(二)基本医疗保险费1.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2.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三)失业保险费(四)工伤保险费二、职业年金三、其他保险费。2021年税务部门征收的社会保险费规模为6.68万亿元。

2021年全国税务部门征收社会保险费情况

3.税费组织,“管”有精度,“服”有温度。税费征收管理虽然是税务部门的核心职能,但随着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税收治理上更加注重税收“放管服”改革、税收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

一方面,税费管理“精度”更高。数字治税深入推进,金税工程不断完善巩固,以大数据为依托,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精确执法、精准监管大大加强了税费治理的效能。近年来,税务部门区分情况,有效施策,想方设法堵漏增收,把实际征收率提上去,想方设法严查快查,把偷逃税行为打击掉,以公正监管促公平竞争。第一,对没有主观故意的轻微违规行为,优化税务执法方式,推行有柔性、有温度的执法。比如,探索推行“首违不罚”制度,对首次发生情节轻微并及时纠正的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第二,对一般性涉税违规行为,利用税收大数据持续健全动态“信用+风险”监管体系,强化精准监管,提高监管效率。建设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互联网+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风险”监管为基础的税务监管新体系。强化精准分类施策,对高信用低风险的纳税人不打扰、少打扰,对低信用高风险的纳税人严管理、严监督,努力实现对市场主体干扰最小化,监管效能最大化。“十三五”时期,税务部门分析应对的风险纳税人户数年均下降22.1%,户均查补税款年均增长29.7%,一方面反映精准监管成效,另一方面也说明纳税人风险意识、法治意识不断提升,税法遵从面和遵从度不断提高。第三,对不法分子恶意偷逃税行为,坚决严厉打击,一点也不手软。始终保持严查狠打涉税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充分发挥税务、公安、检察、海关、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六部门常态化打击虚开骗税工作机制作用,严厉打击骗取留抵退税、骗取出口退税和虚开发票等各类涉税违法犯罪行为,依法查处一批典型案件并公开曝光,有力有效维护了经济税收秩序和国家税收安全。

另一方面,税费服务“温度”更暖。把纳税人缴费人的需求和期盼放在心里,树立“以纳税人缴费人为中心”、“纳税人缴费人所盼、税务人所向”等理念,着力推进税费服务创新,着力营造更加优质的税收营商环境。主要体现为三个转变。一是从线下服务为主向线上和线下服务并重转变。将8个事项13项涉税费资料纳入容缺办理范围,制定取消报送和改留存备查两类涉税费资料清单,进一步精简34项报送资料。新增19个“非接触式”办税缴费事项,目前已实现96%的税费事项、99%的纳税申报网上办理。推广跨省异地电子缴税,目前已覆盖全国所有省份,2022年办理跨省异地电子缴税575亿元。二是从共性服务为主向注重个性服务转变。依托税收大数据,将税费优惠政策与纳税人缴费人数据进行关联,建立全国统一的9大类4层级4219个税费标签体系,“点对点”精准推送。三是从注重程序性服务向更加注重权益性服务转变。推进区域内执法标准统一。在京津冀区域内施行统一的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统一了7类53项税收违法行为处罚标准。建立纳税缴费服务投诉分析改进闭环机制,推动纳税人缴费人急难愁盼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指导各地税务部门建立“公职律师涉税争议咨询调解中心”,更好维护纳税人缴费人合法权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国地税合作中的信息共享
“先税后证”之土地增值税
智慧税务:从前、现在与未来
2019年“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启动!一图理清52条便民办税服务举措
“金三”与“金四”齐飞,“税”与“非税”共一色!
中国税务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