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到这只鸟的第一个想法-设计思路是什么?

白颈岩鹛 是岩鹛科中2种鸟类之一(另外一种是灰颈岩鹛),生活在西非高海拔岩石林区,它们的分布是零散的,种群之间经常相互隔离。因为其独特的外形,被观鸟者认为是非洲最令人向往的鸟类之一。

白颈岩鹛为易危物种,因为受到栖息地破坏的威胁,它们数量不断减少,且种群分布支离破碎。

界:动物界 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鸟纲 Aves

目: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岩鹛科 Picathartidae

属:岩鹛属 Picathartes

种:白颈岩鹛 P. gymnocephalus

白颈岩鹛,长度38-41厘米, 重约200-250克。尾巴很长,可达18厘米。

白颈岩鹛两性外观相似,背部、尾下羽毛呈蓝灰色,翅膀、尾上羽毛呈深棕色,下体呈乳白色。大腿肌肉发达,有助于它们在陆地上活动。

颈部又长又细,为白色,颈背羽毛短而且稀少,会露出橙黄色的皮肤。

白颈岩鹛头部几乎没有羽毛,只是前额上有一层薄薄的绒毛。头部的皮肤是亮黄色的,眼睛后面有两块大的圆形黑色皮肤。双眼大且突出,鸟喙粗壮长约3厘米,为黑色,近似乌鸦的喙。

白颈岩鹛由康拉德·雅各布·特明克于1825年首次描述,其种名gymnocephalus源自古希腊的词语组合“裸露”和“头”。

自从最初的描述以来,白颈岩鹛至少已被归入了5个不同的科,包括椋鸟科、鸦科、鹟科、鹛科、莺科等,如今,科学家认为白颈岩鹛及其近亲灰颈岩鹛组成了一个独特的科,即岩鹛科。有学者提出,这两种岩鹛代表了古代鸟类的残余,与现今相“关联”的鸟类并没有实际的关系,应将它们从雀形目中分离出来,但是这一观点没有被学术界认可。

图为:灰颈岩鹛

白颈岩鹛的俗称很多,如白颈岩鸟、黄头岩鹛、秃头岩鹛等,都因其外观而得名,它的英文名中rockfowl是指该物种有在岩石表面和洞穴上建造泥巢的习惯。

白颈岩鹛零散分布于西非的几内亚、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科特迪瓦、加纳,总活动范围约为391,000公里。栖息于多岩石峭壁的原始森林和成熟次生林的陡坡,海拔约800米的地区。经常生活在溪流和河流附近,这样它就可以采集到湿泥来筑巢,它们的巢穴通常位于距离河水100米之内的地区。

白颈岩鹛主要在地面活动,通过跳跃进行快速移动,依靠尾巴保持平衡。也会在低空飞行,在藤蔓和树木之间进行短距离飞行,很少长距离飞行。

它能够跳的很高,有时可以从地面跳到岩壁的巢穴中(4-6米),期间扇动翅膀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

白颈岩鹛通常单独或成对生活,偶尔活跃3-5只的小群活动,习惯隐蔽于林木间,但是如果这些鸟知道人类被发现了,可能会变得非常好奇并且偶尔接近观察者。

白颈岩鹛没有迁徙的习性,年幼的鸟类活动的范围会更广,有配偶的活动范围变小,大多数情况是在栖息地附近活动。

矛蚁的行动路线上放置枝条,可以挡下它们捕获的猎物。

白颈岩鹛会在地面、岩缝、藤蔓上觅食,偶尔从地面跳跃到空中捕捉猎物。它们以昆虫为主食,也吃千足虫、蜈蚣、蜗牛、蚯蚓,偶尔也吃小型的蛙、蜥蜴和螃蟹。白颈岩鹛还会跟随矛蚁大军,因为矛蚁所到之处会有昆虫逃脱,这样便于发现猎物。

白颈岩鹛是一夫一妻制的,全年有两个繁殖季节,繁殖季节的时间取决于所处的位置和雨季的时间(如塞拉利昂的白颈岩鹛在11-2月份和4-10月份期间繁殖;利比里亚的白颈岩鹛在9-12月份和3-7月份间繁殖;加纳的白颈岩鹛从3-6月份和9-11月份繁殖。),筑巢发生在雨季。白颈岩鹛会重复使用它的巢穴,通常会在产卵前两到八周对其进行修复。在一个繁殖地通常会存在3-6个家庭的巢穴,最多的情况可达40个。这些巢穴中除了繁殖鸟类外,有时还会出现非繁殖的白颈岩鹛。

白颈岩鹛建巢于岩壁上,对于栖息在热带雨林的鸟类来说,它们的选址必须是向内倾斜的岩壁,以保护巢穴免受雨淋。从附近的河流和溪流中收集泥土,再混合不同的植物,塑造成坚固、厚壁的巢穴。这些鸟巢呈深杯状,距离地面2-4米。

白颈岩鹛的鸟巢中几乎都会含有一个黄蜂的蜂巢(2-3厘米大),它们最初以蜂巢支撑核心进行筑巢,这样的鸟巢承重能力会更强,避免从光滑的岩壁脱落。

由夫妻共同建造巢穴,一只鸟收集材料,而另一只鸟将它们塑造成鸟巢,角色(职责)可以交替。虽然几乎所有的白颈岩鹛巢都在岩石洞穴或悬崖上发现,但也有在河岸和树干上筑巢的发现记录。在过去人们认为,每对鸟会筑两个巢穴,一个用于繁殖,一个用于栖息;然而,最近的调查没有发现这方面的证据,它们的所有巢都用于繁殖。

雌性每次会产下2个卵,平均大小为25.8x38.3毫米,重约14.5克,呈乳白色,在整个卵上散布着深棕色斑点。孵化期23-28天,由父母轮流孵化。新孵化出的雏鸟没有羽毛,大约在7天后开始长出羽毛,9-11天后睁开眼睛。在雏鸟期它们的天敌很多,如蛇、猛禽、松鼠、疣猴等,其他的白颈岩鹛还会有杀婴现象,这导致雏鸟的成活率不足36%。

幼鸟在23-27天后离开巢穴,此时它们的外观类似于成年白颈岩鹛,但尾巴要短得多,头部的黄色皮肤颜色较淡。

白颈岩鹛被IUCN列为易危物种,主要的威胁来自栖息地的破坏、分布过于零散和低成长率,据估计,成体只有2,500-10,000只(2011-2014年)。然而,大多数研究该物种的科学家认为,白颈岩鹛的实际数量远远少于10,000的最大值。

加纳的沃尔特繁殖区

在几内亚、塞拉利昂和科特迪瓦的大部分白颈岩鹛剩余栖息地都在受法律的保护,而利比里亚和加纳的栖息地大多未受保护。

因白颈岩鹛,塞拉利昂已经升级了对戈拉森林的保护,将其变成了第二个国家公园—戈拉国家公园,并宣布该国打算与利比里亚合作,组建一个保护森林的跨国公园-戈拉雨林。作为对当地失去伐木产业的补偿,塞拉利昂进行修整道路和学校、培训警察,以及建造教堂和清真寺。

利比里亚的雨林

在1950-1960年代,对于白颈岩鹛的一个重大威胁来自于动物园,非洲、欧洲和美国的动物园对这个奇异的鸟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展示欲望,它们遭到了前所未有灾难,一旦发现即被捕捉,这导致了仅利比里亚一国就有多处白颈岩鹛的栖息地被彻底摧毁。从野外捕获的大多数白颈岩鹛在24小时内就会死亡,即使被带到了动物园也很难成活。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大卫·爱登堡爵士就是因白颈岩鹛而起,开始了他的自然纪录片的传奇生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5亿只“麻雀”横行非洲,群殴大象,抢夺粮食,非洲人毫无办法
【rlyl物种说】今日--蓝头鸦(Pinyon jay)
你可能想不到,这些鸟巢竟然是这样筑成的?
鸟巢是鸟睡觉的地方吗?
鸟的巢穴都建在树上,要碰到下雨天小鸟怎么办?看完感叹母爱伟大
鳄鱼与鸟的共生:护之以巢,投之以幼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