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清时期武昌的官府衙门 如今已成为地名街道名

明清时期的武昌就已经是湖北省的政治中心,湖广总督署、湖北巡抚署、武昌府署,江夏县署四级重要的官府衙门都在设这里,城内官署林立,衙门遍布。除督署、抚署、三司外,还有府署、县署等各级大小衙门遍布整个武昌。几百年过去了,这些衙门早已不复存在,但以明清时期衙门命名的地名、街道名至今仍然保留。

武昌早期地图(图片来自百度)

近期我根据武昌一些粉丝朋友提供的信息,通过查询史料,再连续几天的实地考察确认,在武昌老城区确实有以下20多处以明清时期衙门命名的地名与街道:

都府堤。都府堤位于武昌解放路北段的红巷,清代官府曾在此筑堤,因其堤靠近都督府衙门(相当于现在的军队战区),故名“督府堤”,后又逐渐更名为“都府堤”至今。毛主席在1927年举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毛主席故居、党的五大会址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都在都府堤。

都府堤的路牌

位于都府堤的“农讲所”旧址

门口。司门口位武昌解放路与民主路交叉的十字路口,此地明、清两代是湖北布政使司衙门,又称藩司衙门(相当于现在的省民政厅)所在地,即现在广东商城的位置。其地域从衙门大门口蛇山北端的范围统称为“司门口”。北洋军阀曾在此设湖北省省长公署,解放后也曾是武昌区人民政府的驻地。

湖北布政使司衙门遗址:广东商城

武昌司门口

司湖。司湖又名藩湖,位于今细武昌廉政文化公园一带,因其南面有藩司衙门,故名“司湖”。清代官府筑堤曾穿湖而过,把司湖一分成二,二湖间建有石桥,名为“青石桥”。解放后武昌区将司湖填埋新建了武昌儿童公园,2007年,因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前身“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诞生在这里,故将武昌儿童公园改名“武昌廉政文化公园”。如今司湖和青石桥都已消失,但以“青石桥”命名的街道、社区地名仍存在。

司湖遗址:武昌廉政文化公园

以青石桥命名的社区(图片来自百度)

户部巷。户部巷位于武昌司门口附近,东边就是湖北布政使司,户部是清代湖北巡抚署(相当于现在的省政府)的属下衙门,其业务主要是对京城的户部,负责管理户籍钱粮、民事财政,故名“户部巷”。现在户部巷通过仿古改造后,其建筑具有明清风格,已为全国著名的汉味小吃一条街。

户部卷大门(汉味小吃街)

户部巷戏楼

乃园。乃园又名臬台花园,始建于明代洪武年(公元1368至1398年),位于武昌大成路中段的乃园幼儿园内,它是明清两代湖北按察使司的衙门,即臬司衙门(相当于现在的省司法厅)的后花园,因园内布局依山势转折而下,形似乃字,故名“乃园”。清末时乃园开始荒废,仅存地名,如今这里还有称为“乃园”的巷子及社区。

武昌区文物保护单位:乃园

乃园遗址:武昌区乃园幼儿园

察院坡。察院坡位于武昌司门口,具体的位置是司门口到横街头的一段路,因靠近湖北按察使司衙门(相当于现在的省司法厅),故名“察院坡”。清光绪初年,一些书商适应科举需要,在察院路开书店经营经、史、子等书籍,新旧书业开始在此集中,从而形成了武汉最早的文化街。1936年,察院坡改名为“胡林翼路”,解放后察院坡合并到现在的民主路。

察院坡现在是武昌民主路的一部分

后宰门。后宰门位于武昌解放路后长街中段以南,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第六个儿子楚昭王朱桢的官邸“楚王府”的城门之一,原名“厚载门”,后又称为“后宰门”。现在这里还有称为“后宰门”的街道,因修建武汉地铁五号线,后宰门即将拆除。

后宰门的门牌

即将拆除的后宰门旧址

三府角(三佛阁)。三府角位于武汉音乐学院老校区左侧对面,清代时这里有学府丶王府丶府院三个衙门,故名“三府角”,现改名为读书院社区。另一种说法是:据1997年版《武汉市志.社会志》记载,三府角实为三佛阁,始建于宋代,由妙慧禅师开基,元代重修,明代扩建。1958年,三弗阁被东风印刷厂占用,寺院拆除。

读书院社区内有“三佛阁”名称的门牌

取名“读书院”的居民楼

三府角旧址所在地

正卫街。正卫街位于武昌昙华林西端与戈甲营之间,是一条始于明代的老街,此地是清代的正卫衙门(相当于现在的军队团级机构),衙门旧址在现武昌昙华林小学内,这里曾驻有“卫”级驻军,士兵有5600多名,故名“正卫街”。1946年,当时的武昌地方政府将正卫街并入到昙华林街,成为昙华林街的一部分。

正卫衙门遗址:武昌昙华林小学

正卫街已成为昙华林街的一部分

四衙巷。四衙巷位于武昌花园山南端,西起得胜桥,东至候补街。四衙(司衙的谐音)为清代的典狱司衙门(相当于现在的省监狱管理局)所在地,故名“四衙巷”。文革时期改名前锋五巷,1983年又恢复原名四衙巷至今。因武昌老城区的改造,四衙巷即将拆除。

四衙巷的门牌

即将拆除的四衙巷

崇府山。崇府山又名崇福山,位于武昌胭脂山的北边,它是明代永乐年(公元1403至1424年),楚昭王朱桢第五个儿子崇阳靖简王朱孟炜的官邸“崇王府”所在地,故名“崇府山”,因为是王府的花园,也称花园山。现在这里还有一条名为“崇福山”的街道。

崇福山的路牌

崇府山(崇福山)现改名为花园山

贡院前街(楚材街)。页院前街位于武昌实验中学大门的正对面,起点粮道街,终点司门口。武昌实验中学的校址就是明代武昌贡院的遗址,“惟楚有材”的匾额就挂在贡院的牌坊上,后来贡院及牌坊毁于太平天国运动。1958年“惟楚有材”四个大字被重新刻在武昌实验中学的大门上,解放后贡院前街以“惟楚有材”改名“楚材街”,2020年,武昌实验中学在校园内又重新修建了“贡院”。

楚材街的路牌

武昌实验中学大门上的“惟楚有材”四个大字

武昌实验中学内新建的“贡院”

粮道街(巡道岭)。粮道街位于武昌花园山至胭脂山之间,清代在此设湖北督粮道署衙门(相当于现在的省粮食局,旧址在今武昌文华中学内),故名粮道街。另原胭脂路东段至中山路段的一段,原称巡道岭,因巡抚衙门在附近而故名。解放前粮道街分为两段,东段为巡道岭,西段为粮道街,解放后巡道岭合并到粮道街。有趣的是现在的湖北省粮食局办公大楼就在离粮道街不远的中华路上。

粮道街的路牌

粮道署衙门遣址:武昌文华中学

三道街。三道街位于武昌胭脂路中段,离昙华林很近。这里原有清代的盐道署、学道署、粮道署三个道台衙门,故名“三道街”。如今三个道台衙门都已不存在,但取名为“三道”的小学及社区依然还有。

三道街的路牌

取名“三道街”的小学

候补街。候补街位于武昌粮道街的北边,此街的命名与清代的官吏选任制度有关,清代有官员具备了任官资格,但由于没有空缺的职位,需要等待候缺,因此候补官员聚集的地方称为“候府”,故名“候补街”。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湖广总督署在候补街正觉寺开办湖北官书局,它是晚清四大书局之一。

候补街的路牌

候补街的街景

抚院街。抚院街位于武昌民主路与胭脂路交叉路口一段。清代的湖北巡抚署衙门,也称抚台衙门(相当于现在的省政府)位于武昌胭脂坪,故名“抚院街”。巡抚署衙门民国初期时曾经是民国第二任总统黎元洪的公馆。解放后抚院街并入到现在的民主路,成为民主路的一部分。

湖北巡抚署位于胭脂坪

湖北巡抚署遗址:黎元洪公馆

巡司街。巡司河街位于长江南岸巡司河入口处至武泰闸之间。廵司河原称里河,明代官府在河的北岸、即现在的武昌造船厂内设置巡检司(相当于现在的水上检查站),故里河改名“巡司河”,其街名也称为“廵司河街”。

巡司河街的路牌

巡司河口对岸即是巡检司衙门遗址

王府口。王府口位于武昌解放路与张之洞路交十字路口,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第六个儿子,楚昭王朱桢官邸“楚王府”正门即“镇楚门”的所在地,现在的湖北省人民医院门诊部大楼就是楚王府镇楚门的旧址。2013年,此地曾有一堵墙,墙壁上有“王府口”三个大字,当地居民将“王府口”的名字从明代叫到现在,已经叫了几百年从来都没有改口过。

王府口旧址:省人民医院门诊部大楼

小都司巷与大都司巷。小都司巷位于武昌水陆街,紧邻武昌造船厂,当年的清代都司署(相当于现在军队的中级部门)衙门在今武昌造船厂内,故名“小都司巷”,后改名解放路社区,社区的地址就在小都司巷特1号。大都司巷位于解放路文昌门附近,距小都司巷很近,“大都司巷”后来合并到文昌门,成为文昌门的一部分。

解放路社区是原小都司巷改名而来

大都司巷现在是文昌门的一部分

都司湖。都司湖位于武昌解放路武汉音乐学院老校区与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两所大学的校园内。因湖靠近清代的都司署衙门,故名“都司湖”。1889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此创办了"两湖书院”,都司湖就是两湖书院的内湖。都司湖现在是武昌城内仅存的两个古湖之一。

都司湖的标示石柱

都司湖风光

另外武昌还有“府后街”等以明清衙门命名的街道,至今我还没有找到具体的地址,有知道的武汉朋友请提供信息!

在此也感谢“三峡杜胖”等武昌的粉丝朋友提供的信息,以上文章内容有不准确的地方,敬请各位朋友指正!

(以上照片除2张来自百度,1张粉丝提供外,其他照片全部是本人在现场实地亲自拍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户部巷(武汉导游)
【大同城事】大同古城消失的街巷(北街管内)
比起户部巷,我更爱粮道街,毕竟……
武汉地名志·粮道街
花园山下,古巷众多,是否让你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武昌六个值得去的地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