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属图录】上

前言

1.石松科→24.肠蕨科

按照多识植物百科,World Fern List,中国生物物种名录上的最新修订,中国共有石松类和蕨类植物186个属。本文收录了所有属的简略描述,及141个属的图片。

使用方法

1.加载全文。

(这篇整理了1个半月,请耐心等待2分钟。)

2.排列方式

按照中国生物物种名录

(科→系统发育,属→拉丁学名字母顺序)

3.排列名称

科:中文名,属:中文名 拉丁学名

(拉丁学名参照多识植物百科)

01

石松科

01 玉柏属

Dendrolycopodium

地上部分的主干为侧枝,从中下部多次二叉分枝,围成扇形,孢子囊穗单生或聚生于孢子枝顶端;

02 扁枝石松属

Diphasiastrum

主茎匍匐状,多回二叉分枝,小枝或多或少成扁压状,孢子囊穗单个或多个生于分叉的孢子枝顶端;

03 石杉属

Huperzia

一至多回二叉分枝,小型叶线形或披针形,全缘或锯齿,螺旋状排列,孢子囊生中上部叶腋,枝顶常有芽孢;

04 藤石松属

Lycopodiastrum

土生,主茎攀援状,多回二叉分枝,小枝柔软扁平状,小型叶稀疏鳞片状,孢子囊穗直立,生于多回二叉分枝的孢子枝顶端;

05 小石松属

Lycopodiella

沼地或湿地生,主茎匍匐,小型叶线状披针形和阔披针形;

06 石松属

Lycopodium 

主茎匍匐状,多回二叉分枝稀疏,侧枝近圆柱状,孢子囊穗生具长柄的分叉的孢子枝顶端;

07 垂穗石松属

Palhinhaea

主茎直立,多回二叉分枝,孢子囊穗生小枝顶端,成熟时下垂;

08 马尾杉属

Phlegmariurus 

附生,一至多回二叉分枝,叶革质,不育叶披针形或椭圆形,位于中下部,孢子叶近线形,位于枝顶,常马尾状下垂,孢子囊生叶腋;

09 拟小石松属

Pseudolycopodiella

沼地或湿地生,主茎匍匐,小型叶阔卵形;

备注:根据最新研究,中国不产卡罗利拟小石松 Pseudolycopodiella caroliniana,而是Pseudolycopodiella subinundata,中文名暂定拟小石松。

010 单穗石松属

Spinulum

主茎匍匐,侧枝二叉分枝稀疏,小型叶螺旋状排列,披针形,近平伸,孢子囊穗单生于孢子枝顶端,直立,无柄;

备注:根据最新研究,中国不产单穗石松 Spinulum annotinum,而是慎谔单穗石松Spinulum lioui。

02

水韭科

01 水韭属

Isoetes

水生或沼生,叶丛生状,长线形或钻形,侧面可见分隔的气室,孢子囊单生于叶基部腹面的穴内;

备注:现在野外已经见不到真正意义上的中华水韭 Isoetes sinensis,而近几年发的几个水韭属新种几乎是一个种群一个新种,而它们实际上从宏观上很难看出差别。因此属内鉴定几乎无从下手,除非是在模式产地拍的。

03

卷柏科

01 卷柏属

Selaginella

主茎直立或匍匐,多次分枝,小型叶螺旋排列或4行,孢子囊穗生小枝顶端,四棱形或压扁;

04

木贼科

01 木贼属

Equisetum

地上枝直立,圆柱形,有节,中空,叶鳞片状,在节上围成鞘筒,孢子囊穗顶生,圆柱状;

备注:

问荆亚属:常轮生分枝;

木贼亚属:常不分枝;

05

松叶蕨科

01 松叶蕨属

Psilotum

附生,二叉分枝,枝三棱形,孢子囊球形,单生于各末回小枝上;

06

瓶尔小草科

01 小阴地蕨属

Botrychium

不育叶阔披针形或三角形,一回羽状至二回羽裂,孢子叶自不育叶基部抽出,孢子穗2-3回分枝;

备注:广义阴地蕨属被拆成

【小阴地蕨属】

【蕨萁属】

【绒毛阴地蕨属】

【劲直阴地蕨属】

【阴地蕨属】

02 蕨萁属

Botrypus

不育叶阔三角形,三回羽状至四回羽裂,孢子叶自不育叶基部抽出,孢子穗复圆锥状;

03 七指蕨属

Helminthostachys

营养叶掌状或鸟足状,叶片三裂至基部,孢子囊穗圆柱形,顶部具有鸡冠状的不育附属物;

04 绒毛阴地蕨属

Japanobotrychum

不育叶卵状三角形,二至三回羽裂,孢子叶自不育叶第二对羽片腋间伸出,孢子穗圆锥形,二回羽状;

05 带状瓶尔小草属

Ophioderma

附生,营养叶宽大且下垂,孢子囊穗生于不育叶中部;

06 瓶尔小草属

Ophioglossum

小型,常单叶或者2叶,全缘,披针形或卵形,孢子囊穗自营养叶基部生出,有长柄;

07 劲直阴地蕨属

Sahashia

不育叶广三角形,基部羽片向基部渐变狭,孢子叶自不育叶基部抽出,孢子囊穗线状披针形,一回羽状;

08 阴地蕨属

Sceptridium

不育叶五角形或五角状三角形,二回羽裂至三回羽状,能育叶自总柄的基部附近或中部生出,孢子囊穗圆锥状,二至三回羽状;

01

合囊蕨科

01 观音座莲属

Angiopteris

二至四回羽状,孢子囊群着生叶脉顶端,通常2列(10枚)组成一组囊群,叶脉单一或分叉一次;

02 天星蕨属

Christensenia

三分离羽片,中央羽片大,两侧小,孢子囊群散生于叶脉间,圆形,如缽状;

03 合囊蕨属

Ptisana

羽片具蜡质光泽,二至四回羽状,末回羽片叶轴上通常有翅,主轴叶柄肿大,孢子胶囊型,生叶脉中部;

08

紫萁科

01 绒紫萁属

Claytosmunda

生草甸或草甸沼泽,不育叶二回羽状深裂,能育羽片生同一叶;

备注:紫萁属被拆分为

【绒紫萁属】

【紫萁属】

【羽节紫萁属】

02 紫萁属

Osmunda

叶片三角广卵形,一至二回羽状,不育叶与孢子叶通常分开,孢子囊大,球形,着生于强度收缩的能育羽片边缘;

03 桂皮紫萁属

Osmundastrum 

生沼地,根状茎直立,或成树墩状顶端分生多株,不育叶长圆形,二回羽状深裂,孢子叶与不育叶分开;

04 羽节紫萁属

Plenasium

生溪边或湿润林下,不育叶一回羽状,以关节着生于叶轴;

09

膜蕨科

01 长片蕨属

Abrodictyum

附生或土生,二回羽状至三回羽裂,孢子囊漏斗状或管状;

02 毛秆蕨属

Callistopteris

附生或土生,三回羽状至四回羽状分裂,半透明,羽轴及小羽轴有狭翅,孢子囊生于叶片顶部,倒圆锥形或壶形,叶柄和叶轴密被长毛;

03 厚叶蕨属

Cephalomanes

叶质粗硬,一回羽状或羽裂,孢子囊管状;

04 假脉蕨属

Crepidomanes

附生植物,多回羽裂,沿叶缘有或无一条连续不断的边内假脉,叶轴有翅,孢子囊倒圆锥形,口浅裂二唇状;

05 毛边蕨属

Didymoglossum

单叶至羽状,叶缘全缘或有刚毛,假脉倾斜或无,孢子囊生叶缘,钟状二唇状;

06 膜蕨属

Hymenophyllum

小型至中型,附生,叶羽状分裂,半透明,囊苞两瓣状;

07 瓶蕨属

Vandenboschia

附生,羽状复叶,孢子囊管状或杯状,突出叶边之外;

10

双扇蕨科

01 燕尾蕨属

Cheiropleuria

不育叶单叶,卵形,顶端二裂,能育叶阔线形,孢子囊群布满叶背;

02 双扇蕨属

Dipteris

单叶,掌状分裂,裂片扇形,孢子囊群散布叶背小脉上;

11

里白科

01 芒萁属

Dicranopteris

主轴一至多回二叉分枝,分叉处的两侧常有一对篦齿状托叶,单个孢子囊群由6-10个孢子囊堆叠而成;

02 里白属

Diplopterygium

大型,主轴通直,由顶芽长出一对二叉分枝的二回羽状的羽片,单个孢子囊群由2-4个孢子囊组成;

03 假芒萁属

Sticherus

多回二叉分枝,分叉处不具篦齿状托叶;裂片篦齿状排列,单个孢子囊群由2-4个孢子囊组成;

12

海金沙科

01 海金沙属

Lygodium

土生攀援,1至2回二叉掌状或羽状复叶,边缘生流苏状孢子囊穗;

13

莎草蕨科

01 莎草蕨属

Actinostachys

叶顶端为掌状分裂,裂片狭线形,孢子囊着生于叶片顶端;

02 枝莎蕨属

Schizaeaceae

叶二歧分叉,孢子囊着生于叶顶端,能育叶成羽状排列;

14

槐叶蘋科

01 满江红属

Azolla

水生,小型,漂浮,羽状或假二歧分枝,叶肉质,覆瓦状排列,孢子果2-4个生分枝下侧;

备注:据观察,华东及华南等地,几乎都是由美洲引入的细叶满江红 Azolla filiculoides,我国原产的满江红Azolla pinnata subsp. asiatica ,据笔者所知,仅在华中和西南的某些地区分布。

02 槐叶蘋属

Salvinia

水生,3叶轮生,漂浮叶长圆形,有乳状突起,沉水叶特化为须根状,大小孢子果着生于沉水叶基部;

15

蘋科

01 蘋属

Marsilea

生淤泥中,叶片十字形,由4片倒三角形的小叶组成,孢子果生于叶柄基部;

16

瘤足蕨科

01 瘤足蕨属

Plagiogyria

一回羽状,能育羽片线形,植株基部具瘤状气孔带;

17

金毛狗科

01 金毛狗属

Cibotium

大型,叶片广卵形,三回羽状,叶背粉绿色,囊群盖坚硬,棕色,成熟时张开如蚌壳,基部有一丛垫状的金黄色茸毛;

18

桫椤科

01 桫椤属

Alsophila

林下,树状,老叶常不脱落而成树裙状,叶柄基部有密集的棘刺或疣,叶轴常绿色,浅棕色,叶脉二叉,孢子囊群球状,囊群盖膜状,成熟时破开;

02 黑桫椤属

Gymnosphaera

林下或林缘,树状或灌木状,叶柄乌木色,红棕色,小脉单一,无囊群盖;

03 白桫椤属

Sphaeropteris

开阔的林中或林缘,树状,老叶常脱落而在主干上形成叶痕,叶柄基部较光滑,常成栗红色,叶背常具密集的白色鳞片,裂片侧脉2-3叉,无囊群盖;

备注:根据最新研究,海南和广西两地的白桫椤都被独立成新种。

19

鳞始蕨科

01 鳞始蕨属

Lindsaea

一至二回羽裂,叶对开,扇圆形,孢子囊群组成长或短的线形,孢子叶缘不反卷成囊群盖;

02 乌蕨属

Odontosoria

三至四回羽裂,末回小羽片楔形或线形,顶端的背面具囊群盖,而孢子囊群内藏其中;

03 香鳞始蕨属

Osmolindsaea

一回羽裂,羽片扇形,孢子短线形,有不明显的香味;

04 达边蕨属

Tapeinidium

一回或二回羽裂,羽片长线形;

20

凤尾蕨科

01 凤了蕨属

Coniogramme

一回至二回奇数羽状;孢子线形,沿侧脉着生;

02 珠蕨属

Cryptogramma

二至四回羽裂,末回裂片椭圆形,线形或匙形,孢子囊圆形,囊群盖由反折变质的叶边组成;

03 卤蕨属

Acrostichum

一回羽状,叶厚革质,孢子布满能育叶叶背;

04 水蕨属

Ceratopteris

营养叶二至四回羽裂,能育叶线形,肉质,叶缘反卷成假孢群盖,裂片凹处具不定芽;

05 薄叶翠蕨属

Anogramma

小型,叶片卵状三角形,二回羽状,干后膜质,孢子囊群生小脉;

06 翠蕨属

Cerosora

小型,叶片卵状三角形,二回羽状,孢子囊群生小脉;

07 金粉蕨属

Onychium

三至四回五回羽裂,孢子囊群生叶脉顶端,孢子囊盖由反卷变态的叶组成;

08 粉叶蕨属

Pityrogramma

二回羽状深裂,叶背被白色蜡质粉末;

09 凤尾蕨属

Pteris

多一回羽状,或篦齿状的二至三回羽裂,偶三叉或掌状,孢子囊群线形,叶缘反卷成囊群盖;

10 竹叶蕨属

Taenitis

一回奇数羽状,孢子囊群线形,生于叶缘与中脉之间;

11 粉背蕨属

Aleuritopteris

叶片五角形,二至三回羽裂,叶背蜡质粉状;

12 戟叶黑心蕨属

Calciphilopteris

五角状披针形或戟形;

13 碎米蕨属

Cheilanthes

二至三回羽裂,叶缘反卷为囊群盖,边缘有时具小锯齿或睫毛;

备注

合并了

【旱蕨属】

14 隐囊蕨属

Notholaena

二回羽状深裂,叶背被灰色厚柔毛;

15 黑心蕨属

Doryopteris

叶片五角形,三等裂;

备注:下图为冬态

16 泽泻蕨属

Mickelopteris

叶片卵形,基部深心脏形,孢子囊群沿叶脉着生;

17 金毛裸蕨属

Paraceterach

叶片一至二回羽状,叶背被长绢毛,孢子囊群沿叶脉全部或上半部着生;

备注:金毛裸蕨属被拆成

【金毛裸蕨属】

【欧金毛裸蕨】

18 欧金毛裸蕨属

Paragymnopteris

叶片一至二回羽状,叶背被阔披针形鳞片,孢子囊群沿叶脉全部或上半部着生;

19 峭壁蕨属

Pellaea

叶片长圆状三角形,小羽片卵状三角形,囊群盖由叶边反折而成;

20 铁线蕨属

Adiantum

叶片卵形,扇形,孢子囊群着生在叶脉顶端,孢子囊盖又叶缘组成;

21 车前蕨属

Antrophyum

叶片全缘肉质,孢子囊群线状,沿小脉着生;

22 书带蕨属

Haplopteris

叶狭线形,孢子囊群线形着生于叶两侧;

23 针叶蕨属

Vaginularia

叶子狭线形,孢子囊群仅一条;

24 银旱蕨属

Argyrochosma

小型,叶片披针形,二至三回羽状,羽片长圆三角形,末回羽片长圆形,孢子囊群着生边缘,由叶缘反卷而成;

21

碗蕨科

01 碗蕨属

Sitobolium

多回羽状细裂,孢子囊群着生于叶缘;

备注:拉丁属名依据最新修订

02 大碗蕨属

Dennstaedtia

大型而或攀援,叶轴上有时有刺;

备注:此属我国只有刺柄碗蕨 Dennstaedtia scandens 

03 栗蕨属

Histiopteris

叶轴两侧羽片连合成蝶形,叶背粉白色;

04 姬蕨属

Hypolepis

多回羽状,囊群生于基部两侧或上侧近缺刻处;

05 鳞盖蕨属

Microlepia

一至二回羽状,囊群生于羽片边缘缺刻处;

06 稀子蕨属

Monachosorum

二至五回羽状,叶轴中部常有珠芽;

07 曲轴蕨属

Paesia

多回羽状,叶轴呈之字形,孢子囊生羽片两侧边缘,两侧囊盖群,外层为假囊盖,膜质,由变质的反着叶缘组成,内层为真盖,不明显;

08 蕨属

Pteridium

三至四回羽状,孢子囊群生边缘,线形,囊群盖两层,外层为膜质叶反着组成,内层为真盖;

备注:根据最新研究,

蕨应为Pteridium aquilinum subsp. japonicum

毛轴蕨为Pteridium aquilinum subsp. wightianum

22

冷蕨科

01 亮毛蕨属

Acystopteris 

二至三回羽裂,孢子囊群圆形,生于小叶轴两侧,羽轴和叶轴被透明状长毛;

02 冷蕨属

Cystopteris

一至四回羽状,上先出,孢子囊群圆形,生于小脉背上;

03 羽节蕨属

Gymnocarpium

单叶羽状深裂至三回羽状,三角状卵形,羽片以关节着生于叶轴,孢子囊群长圆形或圆形,排列在主轴或者羽轴两侧;

23

轴果蕨科

01 轴果蕨属

Rhachidosorus

二至三回羽裂,孢子短线形或新月形,成八字形排列;

备注:叶片状态不太好,因此一并附上细节及孢子囊群

24

肠蕨科

01 肠蕨属

Diplaziopsis

一回羽状,囊盖群腊肠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国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属特征笔记
【地球生物全系列——植物篇】石松门—水韭纲
蕨类植物的五大亚门√植物文章√植物百科
藤石松属
凤尾草
长得毛茸茸的伸筋草,煲猪脚作用厉害,老一辈常用它解决一些烦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