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图解关中:关中究竟在哪,又如何造就?

“关中”的名称为人流传,大概是战国晚期才开始的。它最初见于记载是在《战国策》中。

《战国策·秦策》四中记载,楚顷襄王派遣黄歇入秦说秦昭王事。黄歇说秦,主要是希望秦国停止对楚国的进攻,并且打算说服秦国与楚国联合起来对付其它国家,这样就可以转移秦国的视线,使它不至于再打楚国的主意。

根据黄歇的计划,秦楚合而为一,则秦国能从容对付韩国和魏国。如果这样,“韩必为关中之候”,“而魏国亦关内候矣”。从此以后,称道关中的人们很多,关中二字成了大家惯用的名称了。

关中的由来。制图:曹江

一、函谷关以西还是四关之间

关中的得名自然是和函谷关有关的。函谷关在现在河南灵宝县境。函谷关有所变迁,也就影响到关中范围的大小。

汉武帝时函谷关向东迁徙,改置在现在河南新安县境。大致到了东汉末年,设关的地方又改在现在陕西潼关县。函谷关由灵宝县移到新安县,名称并没有改变。一般称在新安县的函谷关为新关,以别于原来的旧关。

东汉末年,置关的地方改变了,原来的名称却未曾带来,也是从那时起才开始有了潼关的名称。名称地址虽不一样,作用却是相当的。

本来关中的名称只是表示函谷关以西的地方,但是人们却往往给它规定着一个范围。有人说它是在四关之中,所谓四关指的是东函谷、南武关、西散关、北萧关。

有人说它是在两关之间,所谓两关也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函谷关和散关,一种是函谷关和陇关。说法虽然不同,却都和原来关中的含义不尽相合。这在《关西和关中》一文中另有阐述,不再在这里赘叙。

关中的山和水。制图:曹江

现在人们习惯是以汧陇以东,至于黄河西岸,秦岭以北的泾渭流域作为关中的地区的。汧陇以东的关中地区平原广袤,沃野千里,确是一个肥饶的所在。

因此,在秦汉王朝统一的局面下,关中长期成为都城的所在地。

二、高平之地为原,适宜生活栖息

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关中地区的自然环境也是不断有所变迁的,秦汉以前可以提到的也还不少。不过变迁的幅度并不是那么很大,甚而有些情形使人们都不会感受出来。

关中是一个平原地区,但周围还是多山的。以前的人们往往称关中地区为四塞之国。四塞的解释各有不同,可是关中周围多山究竟是事实。

终南的重峦碧嶂,陇山的岩壑高深,以及太华的岧峣,梁山的奕奕,加上泾水两岸的九嵏、嵯峩,洛水东西的黄龙、尧山,都仿佛是关中的屏蔽。

这些起伏的山峦在以往的岁月中,阻隔着关中与其邻近地区的交通。人们固然利用了其中的山垭低梁,作为与四方往来的通道,然西登陇坻,行人徘徊瞻顾,辄起悲思;南赴巴蜀,初越秦岭,就得开始走上千里的栈道。

函谷一线,为关东西的人们交往必经的道路,可是崤坂的险峻,一样会使人们踌躇不前。天长地久,情形都相仿佛,好像古今一致。

其实山崩地裂的现象也还是有的,譬如西周末年,岐山就曾经崩坠过;泾、渭、洛三水也因沿河的山岭崩坠,而同时断流。

春秋时,梁山也还有过崩坠的现象。就是现在西安城南翠华山顶的湫池,说者也谓系由于山峰崩塌,壅阏山洞所致。不过那已是后来的事情了。

关中的原。制图:曹江

关中群山之下一片平原,为当地人们主要的活动地区。历时悠久,它也是一样有若干变迁的。关中于《禹贡》属雍州:“原隰底绩”,原是高平的地方,隰是下湿的地方。有原也就有隰,因为它是原下的湿地。

关中山麓与河旁的髙地一般都是称为原的,因此原是很多的。就渭河沿岸说,从陇山以东起,就有和尚原、石鼓原,顺渭水往东,一个原接一个原,可以说是连绵不断的。

这些高出河面的原,与作东西向的渭河并列。北岸的原面积大而平坦,南岸的原为渭河的若干支流所切割,呈不连续的长条状态。泾水、洛水两岸的情形也是这样的。

关中东部较西部为低下,可是在接近黄河的地方也还是有不少的原的。那里的强梁原和商原都是很早见于记载的。就是在长安附近,原也是不少的。

长安周边的原。制图:曹江

在渭水和霸水之间有铜人原,渭水和霸浐之间有龙首原。浐水与潏水、皂水之间有乐游原、风栖原、鸿固原、少陵原。霸水与浐水之间有白鹿原,浐水上源有风凉原,潏水与交水之间有神禾原,交水与沣水之间有细柳原。

和尚原卫星图。制图:曹江

这些原的形成大致说来也都是很早的。譬如岐山县的周原,咸阳县的毕原,都是在西周初年已为人们所称道。又如长安附近的鸿固原和细柳原,都是在西汉时已见于记载。

其它各处的原见于文献虽为时略迟,但不能即说它们的形成时期就是很晚。

原的广袤各有不同,却都很早就成为人们生活栖息的所在。西周时诗人所歌咏的“周原膴膴”,正说明它与当时人们的关系。

三、原下湿地为隰,没于自然变迁

较原低下的隰,虽是下湿之地,但却也不是沮洳地带,一样可以经营农业。“原隰底绩”的意义,历来解释的人们说是原隰皆已致功。

怎样才算致功?据说是在田野修浚畎浍,使积水都流到附近的川里。这是一种排水工程。低湿之地经过排水自然可以从事耕作。

《诗》三百篇中也有不少地方提到原隰。《大雅·公刘》曾说过“度其原隰”。这还是一般的说法。《信南山》篇却说得更为明白。这篇诗一开首即说:“信彼南山,维禹甸之,畇畇原隰,曾孙田之”。

原与隰示意图。制图:曹江

从现在关中地形看来,这篇诗中所说的正是实在情形。终南山之下,有原有隰,髙者为原,低者为隰,高者低者都已经开垦种植。

现在关中的人们早已不用隰的名字了。以前称隰的地方现在也称起原来了。这不是现代的人们对原隰的概念和古代有所不同,而是自然情况有了变迁。

这种较低下的原和原来在高地的原不尽相同。人们为了分别它们,低下的原被称为头道原,再往上去,依次按数字排列相称。这种习俗的说法,和古代稍有不同,由这些名称的演变,也可以反映出地理条件的古今差异。

现在关中的各个原上,不论其为头道原,抑为二、三道原,都是相仿佛的,若无水流浸灌,就显出一片干旱的景色。

现在最低的原已经不是什么下隰之地,自然也更无需再有什么排水的设备。即令有畎浍,那只是为了灌溉,而不是为了排水。这种今古的差异,也正是自然环境变迁的一种表现。

原隰的差别和变迁,主要是由于水流对于土壤的侵蚀和冲刷的结果。原与原之间经常有很深的沟,就是冲刷的具体表现。这种现象由来已早。

四、泾、渭从前不那么分明

关中属于黄土地带,黄土又是相当疏松,所以也是最容易受到侵蚀和冲刷的地方。直到现在,还未能避免。

关中诸水首推泾、渭。《诗》三百篇《邶风·谷风》篇曾经说过“泾以渭浊”。毛氏《传》解释这句话,说是:“泾渭相入而清浊异”。朱熹作了补充说明,说是:“泾浊渭清,二水会合而清浊益分”。

泾水一石,其泥数斗,固然是十分浑浊,但是渭水却也不是什么清沏的。泾渭二水源流都比较长远,出乎关中范围以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关中地区的由来
长安自古帝王都,皆因一山二河三关四塬五城镇
中国古代关隘说(一)——潼关与函谷关位置变迁和战略考量
关中的关是哪个关?函谷关和潼关是不是一个地方?
天开函谷壮关中,函谷关为何如此易守难攻?
关中是指哪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