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给蜜蜂一个家,给人类一个未来

 

作为自然界主要的传粉昆虫,蜜蜂授粉不仅能够直接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而且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然而,近年来,由于蜜蜂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导致其种群数量逐渐下降,生态安全面临重重危机。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拯救蜜蜂,保护蜜蜂。

 

小蜜蜂影响大生态

蜜蜂属于传粉动物。美国农业部的研究显示,传粉生物参与了养活全球1/3人口的粮食生产。在众多传粉生物中,蜜蜂的授粉效果最优,增产贡献最大;同时,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更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南宋诗人杨万里《蜂儿诗》将蜜蜂对人类的巨大贡献体现得淋漓尽致:“蜜蜂不食人间仓,玉露为酒花为粮。作蜜不忙采蜜忙,蜜成犹带百花香。”

  

蜜蜂被称为“自然之子”“人类益友”。它们虽然微小,但能给人类提供诸多健康长寿因子。研究显示,蜜蜂的体重虽然只有约100毫克,尚不及一滴水重量的一半,但在其短暂的一生能够酿造出达自身重量30倍的蜂蜜。蜂蜜一直是甜美的代名词,被誉为“三克的幸福”“天赐的礼物”。自古以来,国人对蜂蜜的营养和美味极为推崇,视其为养生祛病、健体强身的天然保健品。此外,蜜蜂还能提供诸多健康长寿因子——花粉、蜂胶、蜂蜡和蜂王浆等蜂产品。

 


其实,蜜蜂酿蜜只是它为人类贡献的很小一部分,授粉才是它的丰功伟绩;因此,蜜蜂又被誉为“月下老人”“农业之翼”。蜜蜂是自然界中植物生存、繁衍的媒介,是作物增产的重要保障。


目前,地球上已知植物共有22万多种,除蒲公英等不多的靠自然风传花粉品种外,有16万种靠昆虫授粉的植物,其中依靠蜜蜂授粉的占85%。粗略统计,在人类所利用的1330多种作物中,有1000多种需要蜜蜂来传授花粉。


通过蜜蜂的异花授粉作用,既能提高授粉植物的产量,还能增强授粉植物种子的生命力、抵抗不良环境及病虫害的抗逆能力,从而起到增产和提高品质的目的。

 

实践证明,利用蜜蜂授粉,可使作物增产普遍达到10%以上,其中,油菜增产15%20%,果树增产20%30%,部分果蔬产量甚至可以成倍增长。同时,蜜蜂授粉能够显著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有利于控制病虫害,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农药残留,有效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安全性。有数据显示,养蜂给农业带来的效益是其直接产值的100倍以上,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都非常突出。


 

蜜蜂还被称为“生命使者”“环境哨兵”。它是植物赖以生存的因子、生态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充当着环境质量监测员的角色,是生态环境好坏的重要体现。蜜蜂在长期生存竞争中形成了异常敏锐的嗅觉,对周围环境极为敏感,可以识别出许多种细微的气味。蜂群的数量直接反应环境状况——蜂群多的地方,一定是生态环境良好的地方。

 

同时,自然的演化也造就了蜜蜂本身身体结构的变化,使其在适应环境的同时,能够利用自身的生理结构让其传授花粉的效率更高,使作物更好结果。


事实上,蜜蜂采集花粉的过程,也是与植物相互适应的过程。此外,蜜蜂在不同的花朵上梳理花粉的行为,也无意中完成了对作物的“受精”,促成了作物的联姻和受孕,随之而来的是果实的成熟。这不仅可以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食物,而且有利于提高植物杂交概率,为其杂交进化提供可能,进而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如果说大自然的生物链组成具有神奇的密码,那么蜜蜂就是破解密码的大咖工匠。蜜蜂一旦消失,粮食、棉油、蔬果等作物将无法结出果实、种子,不会再繁衍下一代。自然界生物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个物种的消亡可能牵扯到其他几十种、上百种甚至上千种生物。因此,如果没有蜜蜂,整个生态系统都将面临崩溃。 

 

可怕的蜜蜂蜂群崩溃

近年来,由于环境恶化,气候变暖,化肥与农药过量使用,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急剧扩张等问题,已使蜜蜂的栖息地遭到破坏,生存环境受到威胁,导致其种群数量逐渐下降,已经危及到生态安全。近年来,全球多地相继发生蜜蜂消失的现象,在一些地区甚至已经看不到蜜蜂的踪影。

 

但就国内而言,从数量上来说,蜜蜂整个群体的数量是上升的,这得益于人工养殖的家蜂数量在增长;不过,国内的野生蜜蜂依然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物种的多样性也在不断减少。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研究发现,受外来物种意大利蜜蜂等的影响,近百年来,我国境内的中华蜜蜂分布区域缩小75%以上,种群数量减少80%以上;最近10年来,中华蜜蜂减少了10%左右。



蜜蜂减少已经成为全球性趋势。201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布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上包含了31个蜜蜂种类。研究显示,自2002年起,英格兰的野生蜜蜂物种数量平均下降了7%;20082013年,美国加州、太平洋西北地区及西南地区农业区域中的野生蜜蜂数量减少了23%;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的研究显示,20152016年冬季,美国损失了28.1%的蜂群,加拿大失去了16.8%的蜜蜂。美国科学院的研究调查表明,在美国,蜜蜂其实从“二战”时期就开始减少,相较于1945年的美国,现在的美国只拥有半数蜂巢。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

 

首先,环境恶化与气候变暖,导致物候发生变化,进而破坏了蜜蜂和植物之间生死相依、紧密相联的生态关系。譬如,空气、水体污染,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导致的温室效应等,都对蜜蜂的生长、发育造成巨大影响。已有研究发现,一些野生传粉昆虫,如熊蜂和蝴蝶的季节活动、物种丰度和地理分布范围与气候变化有关。例如,欧洲和北美的多数熊蜂已经无法跟上本物种分布北界气候暖化的步伐,从而导致其分布范围越来越窄。



其次,化学农药的过度滥用。大量研究表明,烟碱类、阿维菌素等农药对蜜蜂具有非常高的毒性。2006年,北美洲大量的蜜蜂消失不见;随后,2007年,在南美洲、欧洲,30%的蜜蜂种群突然消失。这一现象被称为“蜜蜂蜂群崩溃综合征”,其原因为人类使用化学农药。

 

化学农药施用后,蜜蜂或是因采集蜜露和花粉而接触农药,或是通过尘埃和露水间接接触农药,由此造成的后果一是直接杀死蜜蜂;二是导致蜜蜂神经系统或代谢紊乱,继而改变其行为,使其找不回蜂巢;三是让其觅食困难和难以躲避天敌而死亡。



比如,氟虫腈虽然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但对蜜蜂有剧毒,仅微量接触就会导致整群蜜蜂死亡。广泛应用于田间害虫防控的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和噻虫胺等,也会造成蜜蜂神经中枢发生错乱等多种损害,降低蜜蜂的防御能力,让它们易于受到天敌的攻击。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谭垦研究团队发现,吡虫啉能让蜜蜂的定向能力受损,从而让它们的采蜜频率和成功返回蜂巢的比例减少,也降低了对蜂群的食物供给;同时,吡虫啉还能改变蜜蜂对糖浓度的反应阈值,从而让蜂群的采蜜量减少。

 

苏格兰邓迪大学的康诺林团队发现,一些杀虫剂在达到环境相关浓度时会造成蜜蜂大脑神经功能失常,使其行为变得古怪起来,甚至会撞死在障碍物上。

 


第三,外来物种入侵。入侵物种可以通过消费土著传粉者来改变生态系统,使其变为以入侵物种为主导的传粉系统。例如,入侵物种——宾夕法尼亚胡蜂在美国夏威夷导致了土著蜜蜂的灭绝。据统计,受外来物种意大利蜜蜂的影响,近百年来,我国境内的中华蜜蜂分布区域缩小75%以上,种群数量减少80%以上。


一些蜜蜂种群具有寡食性(在同一科、属植物的花朵上采食,如苜蓿准蜂)或单食性(在某种植物及其同种的花上采食,如矢车菊花地蜂),当外来植物大量入侵、霸占本土植物生存空间后,蜜蜂的食物来源减少,间接导致种群消失。除此之外,大规模单一植被的种植导致植物的花期过于集中,同样威胁蜜蜂的生存。

 

中华蜜蜂是我国独有的当家蜜蜂品种


第四,人类自身对自然资源急剧扩张占用,破坏了原有的蜜蜂栖息地,迅速割裂和挤占了蜜蜂的生存空间,使得蜜蜂居无所依,死亡也就成为其最后的归宿。

 

此外,一些致病微生物的侵袭,导致蜜蜂健康状况堪忧,也是其逐年减少的原因之一。一些病原体能够发生寄主转移,例如,瓦螨能够侵袭蜜蜂并传播病毒。近年来,蜜蜂的商业化管理、大规模繁殖和跨境运输及市场交易,提高了病原体和寄生虫传播的概率,大大加速了传粉者的发病率。

 

 

“拯救蜜蜂”在行动

蜜蜂虽小,但它处于自然链条中的关键一环。假如有一天,蜜蜂真的灭绝,植物繁衍受阻,更多的物种将会随之消亡,人类也会缺衣少食,后果不堪设想。传粉动物关乎人类福祉,蜜蜂这个可爱的小朋友确实需要人类采取切实行动,加以保护了。

 


最近,有科学家在《科学》杂志上向各国政府提出了10项传粉动物保护措施。针对蜜蜂越来越少的现象,近年来,欧盟委员会推出了拯救蜜蜂行动计划,其内容包括:设立研究项目,搞清蜜蜂死亡的真正原因,调查蜜蜂死亡的严重程度及后果;鼓励发展养蜂业,对养蜂人进行培训;成立蜜蜂健康研究室,提高蜜蜂的身体素质;修改欧盟相关法令,禁止对蜜蜂有害的农药进入市场;就保护蜜蜂加强国际合作,等等。

 


目前,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等都明确禁止使用烟碱类化学农药,或者要求在蜜蜂授粉期间禁止使用该类农药。

 

针对当前农业生产中的农药滥用问题,我国目前已经禁用了对水生生物和蜜蜂毒性大的氟虫腈在农作物上喷雾使用,正在就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影响开展跟踪监测和风险再评价工作。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朱朝东认为,保护蜜蜂需要加强科学知识普及、增加本土蜂栖息地、种植蜜源植物等。譬如,可以在房前屋后或是绿地、公园里增加开花植物的种植,还可以用旧的芦苇管、竹筒制作蜂巢,吸引蜜蜂前来。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一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经禁止在保护区内放养意大利蜜蜂,以保护中华蜜蜂。作为普通民众,保护蜜蜂,我们也可有所作为,如在房前屋后多种蜜源植物,减少有毒、有害化学品的使用,在野外不驱逐野蜂群、损坏蜂巢等。



近年来,我国农业部门在积极推动蜜蜂保护与蜜蜂授粉工作,目前所进行的项目中期评估认为,与常规生产相比,项目实施4年来,示范区粮食作物平均增产10%以上,果树增产15%50%,蔬菜作物增产30%60%;同时,农作物品质明显提升,市场售价提高,与无蜜蜂授粉的作物相比,每亩增收人民币5000元以上。

 

在生态效益方面,蜜蜂对农药敏感,只要蜜蜂能健康存活,说明生产环境好、用药较少,作物品质也更安全。据农业部监测,项目实施以来,各示范区的农药使用次数和用量已明显下降,除保证授粉蜜蜂安全外,果园中蝴蝶、野蜂、蝇类甚至鸟类等的种类和数量增加了20%30%,不仅对田间虫害起到一定的自然控制作用,也使生态环境得到优化,形成了良性循环。

 

总之,通过保护蜜蜂,扩大蜜蜂自然授粉,既能降低化学农药污染,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为蜜蜂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间,又能够增加农作物产量,提升农产品品质,增加经济收益,可谓是一举多得。

 

从某种意义上讲,保护蜜蜂,就是保护自然,更是保护人类自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科学家严正警告!致命的“组合拳”威力远超预期,蜜蜂或彻底消失
疫情下的又一个大自然警钟:有多少蜜蜂,将活不过这个春天…
大田作物蜜蜂授粉技术
也许有一天,蜜蜂会消失
意大利百万蜜蜂神秘死亡引热议,爱因斯坦“民科谣言”推波助澜
拯救蜜蜂:全球蜜蜂已消失30%,我们的食物系统将功能失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